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以来,我们审查规模养猪场动物防疫条件时,发现消毒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问题1.1消毒布局不合理在对申办的210个规模猪场的现场审查中,只有7个大型养猪场有消毒池,12个场有更衣消毒室,其设置也不规范;场区大门没有消毒池,消毒池只设置在生产区入口处,更衣消毒室设置在场区门口,每栋猪舍门口也没有消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养殖的迅速发展,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渐显露出来,如:经营者防疫意识淡薄,滥用疫苗,忽略场内消毒工作等。笔者现将多年来所采取的消毒、驱虫、免疫以及无害化处理的相关技术报告如下,以供参考。1消毒1.1猪场设场门、生产区门、猪舍门三道消毒防线。生产区设消毒室,装置外消毒灯。场门、生产区门设消毒池,内置2%~3%的苛性钠溶液或其他消毒液,水深10~20cm;猪舍门消毒池用浸泡过消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猪肉品牌化、高端化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致使很多标准化规模养猪场不再局限于"多养猪",开始走上"养好猪"的发展阶段,很多养猪场开始申请无公害生猪认证,想通过无公害生产来提高生猪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生猪单体效益。所以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有关政策,简单谈一谈当前我国无公害生猪生产的关键控制技术,以期能够帮助养殖者生产出更多的优质无公害生猪。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工作中,常发现有相当多的规模猪场缺乏科学饲养技术、科学管理、防疫观念差等情况。常出现消毒意识淡薄、免疫知识缺乏。猪发热就用退热药物,猪腹泻就止泻,不从根本分析猪只的病原,往往延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而导致更大的损失。现就规模猪场饲养管理中易出现的误区分析如下:1消毒观念淡薄,不定期消毒、消毒药物单一(1)生猪规模养殖场,尤其是新建规模养猪场,由于前期投资大,认为未发生疫病不进行消毒,还可减少  相似文献   

5.
《新疆畜牧业》2007,(1):28-30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生猪生产过程中引种、环境、饲养、消毒、免疫、废弃物处理等涉及到生猪饲养管理的各环节应遵循的准则。本标准适用于生产无公害生猪猪场的饲养与管理。也可供其他养猪场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在不断地发展,规模猪场也在逐渐增多。但是,由于规模养猪场存在防疫意识淡薄,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不完善,安全用药意识弱可追溯体系建设执行难等诸多问题,严重威胁着生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规模养猪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积极探索其发展改进的举措,以保证猪场疫情得以严控,推动中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市畜牧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 ,生猪规模饲养占 60 %以上 ,全市有 2个万头养猪场 ,3 1个千头养猪场。我市每年要从外地调入大量的活大猪、仔猪和一定数量的种猪 ,生猪的调运和流动十分频繁 ,因此疫病发生比较严重。为了促进我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就我市生猪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一些看法。1 存在的问题1 .1 对疫病的预防意识不强1 .1 .1 不重视消毒 :部分饲养户对消毒工作不认真对待 ,还有相当多的饲养户门口没有消毒池 ,不会选择和配制消毒药 ,不清楚隔多少时间消毒一次。1 .1 .2 环境污染严重 :大量猪粪堆在…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多年的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现一些养猪场在养猪生产、兽医卫生、病猪诊治等工作细节中存在诸多失误之处,现举30例,希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工作,增加养猪效益。1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设消毒池,或有消毒池没有消毒液,或消毒药长期不更换,不定期消毒,消毒走过场。没有出猪台,拉病死猪的车随便进入生产区,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工作服长期不清洗,藏污纳秽,工作服成为传染源。正确的做法是:大门口设消毒池,侧门设消毒室,经淋浴室或消毒室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每幢猪舍门前设小消毒池(桶),进出脚踏消毒。工作服应备2套,供换洗。  相似文献   

9.
<正>1生物安全意识薄弱,猪场不设消毒池,或有消毒池没有消毒液,或消毒药长期不更换,消毒走过场。正确的作法是:大门口设消毒池,侧门设消毒室,经淋浴室或消毒室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每幢猪舍门前设小消毒池(桶),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猪肉数量和质量要求与日俱增,增加生猪养殖规模和提高生猪肉品质量成为了必然,而养殖场中的重点又是猪场的防疫消毒.笔者在规模指导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时发现,大家在消毒防疫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会马上导致养殖失败,但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免疫抑制以及影响畜产品质量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将养猪场防疫消毒的要点进行了概述说明.  相似文献   

11.
正1消毒存在的问题1.1不重视消毒很多小型养殖场没有建立消毒制度,没有作消毒记录,其进场口没有消毒池,有的虽有消毒池,但池中没有消毒液或消毒池太小、太浅。有的猪场没有消毒室,有的虽有消毒室,但没有消毒设备,任由人员和车辆出入。1.2消毒不规范有的猪场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物或消毒用量不按说明随意添加,有的猪场长期不清扫,造成粪便堆积。1.3消毒不彻底有的猪场消毒只是应付,喷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先后调查了知堡、城关、路井等八个乡镇78个村,饲养生猪50头以上农户共139个养猪场(户),有关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构成情况、养殖类型、免疫、消毒等情况。总体感觉:一是养猪农户饲养生猪积极性空前高涨,规模养殖方式发展迅猛,生猪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市场货源充足,供需基本平衡,发展态势良好;二是养殖场(户)普遍重视防疫、消毒隔离工作,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三是大部分猪场仍然存在资金不足,专业技术知识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生猪养殖效益,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3.
<正>临海市的畜禽业以养猪为主,生猪年饲养量在42万头以上。由于散养的比例比较大,部分农户对生猪疫病的防控意识淡薄,个别养猪场的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剂量不足、操作不规范,导致有的地方散发性猪瘟或猪瘟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病例经常  相似文献   

14.
张俊玲 《当代畜牧》2013,(14):60-61
<正>传染病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的存在是生猪生产的大敌。要消灭和根除病原体,消毒是必不可少的办法。消毒在生猪养殖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生猪养殖过去一直是以农户一家一户分散饲养为主,近年来规模化养猪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多数生猪养殖场都很重视消毒工作,但也有部分养殖户对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给规模化养猪生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在此就模规养猪场的消毒提出一些建议,供生猪规模养殖户和同行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规模养猪场发展迅速,养殖密度大幅度提高,养猪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景象,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规模养猪场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技术水平高低不等,容易造成疫病发生流行,因此加强规模养猪场疫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1存在的问题养猪场业主防疫意识淡薄。法制观念淡薄,主观  相似文献   

16.
刘正 《兽医导刊》2015,(3):50-51
<正>随着农村养猪规模化的发展,农村养猪场饲养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消毒是养猪场预防疫病感染和暴发的重要防疫措施,是猪场安全稳定生产的重要保证,虽然消毒意识普遍增强,但是农村养猪场消毒中存在问题还比较多,主要是饲养管理人员对消毒的知识不很清楚,嫌消毒是费时、费工又费钱的事,有侥幸心理;消毒设施普遍简陋;没有制定消毒计划,随心所欲,甚至有病时才进行消毒;尤其是对猪场消毒操作不当,直接影响消毒效果。为了预防和控制猪  相似文献   

17.
1 消毒意识薄弱 猪场不设消毒池,或有消毒池没有消毒液,或消毒药长期不更换,消毒走过场。正确的做法是在场区大门口设置消毒池,侧门设消毒室,经淋浴室或消毒室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每幢猪舍门前设小消毒池(桶),进、出猪舍时脚踏消毒。  相似文献   

18.
我场是年饲养基础母猪200头的养猪场,几年来一直以“防疫就是生命”为宗旨,进行养猪生产,三年来使仔猪成活率由70%提高到90%,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仅去年纯收入43万元。具体综合防疫措施如下。 1 划分净区与脏区 以消毒室为界,消毒室以内为净区,消毒室以外为脏区,生产人员经过消毒室更衣换鞋洗手、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可进入净区,所有脏区人员、物品、车辆未经消毒不得进入。 2 增加消毒设施 我场原有消毒室为更衣、换鞋同室进行,没有消毒池,饲养人员上班时所穿衣服、鞋与防疫服、鞋直接接触,容易造成病原菌的污染而带入净区。现改为二次更衣换鞋。具体做法:生产人员上班时先脚踏消毒池内垫物数次,紫外线灯  相似文献   

19.
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安全问题。猪肉作为人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肉制品,肉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生猪的无公害养殖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无公害养殖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生猪的养殖质量和健康标准,突泉县具有多家大型养猪场,是无公害养殖生猪的重要示范基地。笔者主要针对突泉县生猪的无公害养殖技术进行简要阐述,以供饲养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生猪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单位扶持的重点产业,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已经让很多农民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是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要达到无公害养猪还存在很大的难度,所以说解决好这部分问题才能够真正推动无公害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