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樟树种源苗期生物量变异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从我国樟树全分布区采集50个樟树种源种子,1997年在浙江省余杭市长乐林场进行苗期试验。对1年生樟树苗生物量及相关性状进行调查观测,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樟树苗期生物量及组成生物量相关性的种源间差异、苗期生物量与种源产地气候关系以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苗期生物量和中源间差异显著,包括苗高和地径在内的各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与苗期单株生物量相关最为紧蜜的  相似文献   

2.
该文依据林分标准地的调查结果,研究了人工侧柏林单株生物量个体差异,单株生物量在不同坡位、不同密度林分中的变化,以及同一林分内部不同分级标准木单株生物量的差异,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等。依据单株各器官生物量测定结果,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及单株总生物量的形态指标,建立了生物量与主导因子的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给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良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以2年生云南松实生苗为材料,测定其苗高、地径及各组分生物量,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及异速生长分析法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建立各器官生物量异速生长数学模型,研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反应云南松2年生时的生长状况及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2个生长性状指标和5个生物量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的生物量最大,叶在各器官中的生长速度也最快,说明2年生云南松苗木更倾向地上部分的生长。各指标间均存在密切联系,可用于云南松苗期生物量估测,也可通过对某一性状进行培育,提高云南松整体指标,满足生产需求,培育更多优良的云南松苗木。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南阳桂花品种,我们进行了桂花新品种引种试验,主要从桂花新品种盛花期单枝成花量、桂花品种分枝量、桂花品种花香花色等性状及桂花品种的观赏性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观赏因子的调查分析得出,日香桂在盛花期单枝成花量的个数最多,同时日香桂的花径在引种同类品种中数值最大、花香最浓、侧叶腋的花序个数最多;九龙桂是单位面积分枝量最大的品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引种品种的各项调查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论是日香桂的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金满堂、喜得贵籽,再次是月月红、四季桂,九龙桂的综合表现性状最差。  相似文献   

5.
阿帕斯立竹现存地上生物量及其构件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年生阿帕斯立竹现存地上生物量和含水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3年生立竹秆与竹枝含水率差异明显,随着竹龄的增大,含水率逐渐下降,而各年龄立竹叶含水率差异不大;地上生物量分配1年生立竹秆所占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年份;立竹全高、胸径构件因子与地上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显著,利用幂函数模型进行立竹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回归分析,竹秆以及地上总生物量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可用于该竹种生物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6.
林木生物量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同一树种在不同区域内水热因子的变化也可能会影响树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关系。选择南方150棵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采集样木所在的空间位置(经度、纬度)、年均温度、年均降水、胸径、树高等相关因子,测定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各器官生物量。运用方差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内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利用变异系数探讨了不同气候带马尾松生物量对水热变化敏感程度的器官差异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敏感程度表现为根最高,叶最低,按大小顺序为根枝皮干叶;各器官生物量对降水增加的敏感程度表现为皮最高,干最低,按大小顺序为皮枝叶根干。(2)马尾松生物量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敏感程度的区域差异明显,空间上呈现出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从北往南敏感程度逐渐减小。(3)胸径和树高因子均与各器官生物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胸径对各器官生物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接近于1(P0.001),树高通过胸径影响生物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接近于1。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水、肥对楸叶泡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优化楸叶泡桐苗期培育方式,以1年生楸叶泡桐组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水肥处理方式:田间持水量≥80%且复合肥100 g/30 d(T1),复合肥100 g/30 d (T2),田间持水量≥80%(T3),对照(不施肥、不灌溉,CK),并对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楸叶泡桐苗期主要生长性状和不同器官的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处理下,楸叶泡桐胸径、苗高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均呈现出T1 T3 T2 CK,且T1处理下各参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说明适宜的水肥对楸叶泡桐苗期生长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T3处理楸叶泡桐苗期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均大于T2处理,表明与肥料相比,水分对楸叶泡桐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更大。楸叶泡桐苗期各生长指标与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根系提供的水肥是楸叶泡桐苗期生长的关键条件,可为楸叶泡桐苗期水肥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对国外引种的欧洲桤木Alnus.glutinosa、意大利灰桤木A.cordata、喜马拉雅灰桤木A.nitida和国内的台湾桤木A.formosana、四川桤木A.cremastogyne等5种桤木属植物种苗期生长性状做了比较研究,主要比较了5种桤木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苗期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单株叶面积、根系形态与结构、根瘤、株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并对生长影响因子做了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5种桤木中欧洲桤木株型最好,生物量最大,优于其它4种桤木;根系、单株总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是影响桤木生物量构成的主要因素,欧洲桤木有一定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雷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浙江省临安市高虹镇18个标准地75株雷竹各器官生物量进行调查,应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各器官生物量与秆高、枝下高、胸径、留盘、冠长等因子的一次多元线性回归及幂函数相关模式,可用于一定立地条件下雷竹生物量的估测。  相似文献   

10.
1996年首次从我国福建柏全分布区采集16个福建柏种源种子,1997年在福建省永泰县在东星苗圃和湖南省宁远县林技中心进行苗期试验,研究分析了1年生福建柏苗期生物量及组成生物量相关性状的种源间差异,苗期生物量与种源产地气候关系以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苗期生物量种源间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并呈现以纬向渐变为主的地理变异趋势;苗木生物量在各性状,地上和地下的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包括苗高和地径在内的各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通过无约束指数选择法,评定了各种源的苗期综合表现,并选出福建永泰点表现优良的福建龙岩和福建仙游种源,湖南宁远点表现优良的福建龙岩和湖南道县种源。  相似文献   

11.
沿海沙质岸黑松人工林生物量的估测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沿海沙质岸黑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材料,探讨黑松各器官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选择不同的回归方程来拟合黑松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经实用性检验,以胸径、树高拟合的黑松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均有较高的精度,但以胸径和树高两个因子建立的各器官生物量模型较以胸径单个因子的估测结果更为理想,各地区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合理选择一元或二元估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雷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省临安市高虹镇18个标准地75株雷竹各器官生物量进行调查,应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各器官生物量与秆高、枝下高、胸径、留盘、冠长等因子的一次多元线性回归及幂函数相关模式,可用于一定立地条件下雷竹生物量的估测。  相似文献   

13.
滇西北云南松单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滇西北云南松测树因子与各器官的生物量模型,在宁蒗县翠玉和红桥乡设置云南松样地,在样地内选取云南松样木伐倒进行生物量器官称重调查,查数截取的树干圆盘年轮,建立了云南松单木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回归模型,分析了云南松的连年生长量。结果表明,利用胸径和各器官生物量建立的滇西北云南松生物量模型具有很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1983年至1985年在四川省资中县林场对泡桐属9个种的16个苗期性状进行了观测,并通过两两性状的相关分析和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包括苗高和地径在内的13个性状之间的着显著的表型相关性;各种间、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重复力的差异显著。与苗高相关紧密的主要因子有节数、地径、维管束痕长、叶痕宽、叶宽和叶柄夹角;影响地径的主导因子为维管束痕宽、叶长和苗高。  相似文献   

15.
毛金竹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立标准地和选取标准竹对毛金竹秆高、胸径、生物量等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其生物量与胸径、秆高等林分因子的相互关系,应用多种数学模型对其生物量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秆高等因子间的数学模型,为毛金竹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香格里拉地区高山松林为对象,对香格里拉地区高山松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生物量模型以香格里拉地区2009年Landsat-5TM遥感图像数据和2011年野外调查获得的45个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各波段灰度值、植被指数和地学数据共14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分别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的的主成分建立了以样地实测生物量为因变量的生物量估算的回归模型。两个模型经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19和0.581,可用于高山松林生物量的估测,但是估测精度都较低。其中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的模型精度高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的生物量模型。  相似文献   

17.
台湾桂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设置标准地调查台湾桂竹各器官生物量,应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台湾挂竹各器官生物量与竹高、枝下高、胸径、地径等一元、二元或多元回归相关模式。可用于一定立地条件下台湾桂竹的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18.
喜树种源苗期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8个喜树地理种源的540株1年生苗木作试验材料,分析了苗期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相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器官生物量(烘干)所占比例为:干29.54%,枝9.20%,叶30.75%,根22.74%,皮7.77%,其中以叶片所占比例最大;参试的18个种源中,以4号福建、8号和9号江西、11号和12号湖南种源生物量较大,其中以8号江西南昌种源总生物量和叶片生物量为最大。建立了用苗高(H)和地径(D)估  相似文献   

19.
应用分层切割法测定湿地松人工林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分析湿地松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等各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湿地松生物量估测模型。通过对估测模型的比较,选出精度较高的数学模型,对闽南湿地松生物量的估测具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信息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建立模型是定量评价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的重要手段、以遥感数据及GIS易于获取的地学因子为主要信息源,应用逐步回归方法选取与森林生物量相关的7个遥感及地学因子为自变量,利用地面样地每木胸径调查数据结合生物量相对生长式获取样地生物量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用于估测森林生物量.森林碳储量通过森林生物量结合碳转换系数获取、经方差分析检验,模型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研究结果袁明,这一方法是获取较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监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