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地下水曝气法处理土壤及地下水中甲基叔丁基醚(MTBE)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建立AS地下水曝气(airsparging,AS)实验装置,研究了MTBE的去除效果,并进行了不同曝气流量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用AS法修复MTBE污染的饱和土壤和地下水,其去除率可以达到95%。对不同曝气流量下的MTBE去除效果进行比较,得到用AS法修复MTBE污染地下水的最佳操作条件,实验中最佳曝气流量为0.1m~3·h~(-1)。  相似文献   

2.
AS技术修复MTBE污染地下水的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维土柱模拟装置,研究AS技术去除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传质。考虑了介质渗透率及曝气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粒径的土壤导致多孔介质的渗透率不同,多孔介质的渗透率越大,形成的空气孔道越密,MTBE的去除效率越高,在渗透率低的土壤中有严重的拖尾现象。对于粗砂而言,脉冲曝气和连续曝气相比,其曝气效果并没有明显改善,二者的去除效果基本一致,但是在细砂中,脉冲曝气比连续曝气效果要好,通过改变曝气机制可以改善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模拟渗流槽装置研究地下水中苯、萘、菲3种物质在含水层介质中的迁移规律。[方法]根据污染场地水文地质特征及污染特征,用地下水配制的苯、萘、菲3种污染物混合溶液作为试验供水水源,采取侧向补给的方式进行地下水在渗流槽的迁移试验。[结果]苯、萘、菲3种物质在含水层介质中的迁移速率大小顺序为苯萘菲;同时,4种含水层介质对污染组分的阻滞能力大小顺序为粉砂中砂粗砂砾砂;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过程主要受吸附作用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各含水层介质对苯、萘、菲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微生物降解苯、萘、菲的过程中,反应体系由好氧条件逐渐过渡为缺氧或者厌氧条件,电子受体由原来的O2变成了NO3-N和Fe(Ⅲ)。[结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包括吸附作用和微生物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AS和BS去除地下水甲基叔丁基醚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AS和BS技术来修复饱和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讨论了在不同污染物初始浓度和不同微生物接种量情况下生物曝气效果及生物贡献率。结果表明,在MTBE初始浓度为50和100mg·L-1时,BS过程中的生物降解率分别为23.21%和12.97%,降解量分别为25.74和28.75mg,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对生物降解量的影响不大。在MTBE初始浓度为50mg·L-1时,AS和BS去除MTBE的时间分别为1800和1200min。在MTBE初始浓度为100mg·L-1时,AS和BS去除MTBE的时间分别为1800和1500min,对于高污染物浓度,挥发是主要的去除机理。  相似文献   

5.
冀北山地河岸缓冲带净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充分了解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地表径流的方法,选取冀北山地5种不同植被类型河岸植被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对地表径流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在5种不同植被类型河岸植被带中,随着河岸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各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COD、TN、TP的去除率基本呈增加趋势,但对各污染物的去除规律各异,华北落叶松林能在较窄的距离内较迅速去除径流中COD、TN、TP.[结论]各标准地对地表径流中不同污染物的削减各有优点,在对受污染的河流进行生态植被修复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河流水质污染特点选择植被类型.冀北山地在建设较窄河岸缓冲带时,可以优先考虑采用华北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可渗透反应屏(PRB)技术不同介质对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方法]模拟地下水环境,以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设计2个PRB反应器,分别采用负载生物介质、零价铁-活性炭两组反应材料作为PRB装置的反应介质,考察其对污染的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果。[结果]当水温为13~15℃、PH值7.2~7.5时,负载生物介质硝酸氮去除率可持续达到90%左右,COD的去除率也稳定保持在80%左右;零价铁-活性炭反应介质硝酸氮去除率稳定停留在50%左右,COD得去除率保持在15%~30%之间。[结论]负载生物介质的去除效果更稳定,相对较好,以负载生物介质作为反应材料的PRB用于原位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治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一种适宜城市污染河流的修复方法.[方法]选择苏南某市具有代表性的河流的老城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湿地、浮岛式湿地和净化浮岛3种河流修复方式对污染河流进行净化修复.[结果]浮水植物(圆币草和聚草)相较于挺水植物(黄花鸢尾、花叶芦竹、芦苇、水培冬青、千屈菜)修复效果好,去除率分别为:总氮37.9%和34.1%,总磷80.1%和73.5%,COD81.1%和74.8%,氨氮80.6%和85.9%,SS59.1%和77.3%;净化浮岛、人工湿地、浮岛式湿地3种修复技术中净化浮岛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去除率分别为;总氮87.6%,总磷71.3%,氨氮87.6%,COD 97.5%,SS 81.8%;工程段底泥和水样的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明显高于参照段,分别高出15.4%和21.1%;工程段和非工程段底泥的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明显高于水样,分别高出26.9%和31.8%;曝气条件下修复植物对总磷、总氮、COD以及SS去除效果好于未曝气条件.[结论]净化浮岛工程对城市污染河流具有显著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垂直流人工湿地内部曝气对出水水质的影响.[方法]以迎龙污水处理厂中第二级湿地为试验场地,研究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曝气压力、曝气深度下对生活污水CODcr、氨氮、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湿地内部曝气可以提高CODcr的去除率;在深层(50 cm)曝气能够提高氨氮去除率,在浅层(25 cm)曝气不利于氨氮的去除;总磷的去除受溶解氧的影响较小.[结论]该研究为垂直流人工湿地内部曝气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物砂滤池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方法]以某生态居民小区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为水源,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生物砂滤池对TSS、CODCr、BOD5、TN、NH4+-N、TP去除效果及规律.[结果]该生物砂滤池对于各种污染物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尤其是对TN和NH;-N有很高的去除率,处理后中水水质完全能够满足该生态小区杂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的需求.[结论]该研究为中水回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反硝化细菌是原位生物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过程中起主要脱氮作用的微生物,通过好氧反硝化细菌去除灌溉农田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方法]将菌株NSA4接种于灌溉农田地下水中,检验其在实际地下水中的脱氮效果.总氮测定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氨氮测定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硝氮采用酚二磺酸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氮测定采用N-(1-奈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结果]加菌处理地下水中的NO3--N的去除率要比未加菌处理对NO2--N的去除率高10;~40;,加菌处理对地下水中的TN的去除率要比未加菌处理对TN的去除率高10;左右.[结论]好氧反硝化细菌对于农田灌溉地下水脱氮效率具有显著的改善能力,在未来的地下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宋淑敏  王晓楠  潘静  高宇  刘伟伟  高宝昌  王云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22-11823,11828
[目的]研究能源植物汉麻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为植物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汉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汉麻对不同浓度石油烃的耐受能力和降解能力.[结果]结果表明,汉麻对石油污染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土壤中石油烃浓度为4 000 mg/kg时,石油烃对汉麻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显著;在土壤石油烃浓度在4 000 ~7 000 mg/kg时,汉麻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汉麻对石油烃降解率可达55.68%~65.5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18.52%~ 23.86%).[结论]汉麻适于修复中低浓度石油(≤7 000 mg/kg)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控制重金属污染废水的条件。[方法]采用生态浮床技术,研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pH、曝气强度及污染负荷条件下美人蕉对含铜废水的修复效果。[结果]美人蕉生态浮床系统在最优控制参数(HRT=5 d,pH=5~7,DO=5.1 mg/L)下,对低浓度含铜废水的去除率均可达到74%以上,且随着HRT、曝气强度的增加,对铜的去除率逐渐升高,直至达到稳定状态。美人蕉各器官对铜的富集规律为:根茎叶,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了1 859.04、186.20、127.53 mg/kg。[结论]美人蕉生态浮床系统对含铜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适宜的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野外生物修复模式。[方法]以实验室前期保存和新筛选的石油降解细菌菌群为基础,制备固体菌肥,首先在室内条件下研究C∶N∶P、菌肥施入量对降解率的影响,并将菌肥施入量、植物种类、土壤翻耕对野外土壤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菌肥的降解特性决定了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无效的菌肥在室内外试验中都会削减石油污染物的修复效果;在适宜的土壤C∶N∶P条件下,新鲜菌肥的施入量增加,可有效提高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足够的菌肥施入量能够在短期内(10~20 d)发挥高效降解作用。在野外修复模式研究中,翻耕对扰动盐碱土壤的石油污染修复作用有限,土著优势植物碱蓬比苜蓿更适于植物-微生物的联合修复。[结论]在野外条件下,适宜的盐碱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模式为碱蓬+10%新鲜菌肥+不翻耕+营养(C∶N∶P=100∶5∶3)。  相似文献   

14.
陈立  张发旺  张胜  张娟娟  张琳  陈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73-14575,14578
[目的]研究微生物生态技术对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在前期室内外模拟修复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中原油田某油井场旁石油污染场地,设置5种修复条件,开展微生物生态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结果]经过99d修复后,黑麦草(苜蓿)微生物联合技术、纯微生物技术和黑麦草(苜蓿)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中的石油烃降解率均在40.00%以上,以黑麦草微生物联合技术修复效果最佳,石油烃降解率达67.38%;修复过程中易溶盐、NO3-、Cl-等易溶营养物质只有极小部分随水而进入下部土层(50cm);由于苜蓿草的根部可能具有固氮作用,使加入的大量化肥进入了土层下部,导致3和5号修复区50cm土壤层NH4+明显增大。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包括温度、水、氧气、营养元素、微地质环境等。[结论]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野外原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是显著的,具有处理方法简单、费用低、修复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可原位治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王玲  蒋业林  侯冠军  王永杰  李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43-5245,5251
[目的]探索中华鳖的适宜生态环境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和孵化介质对中华鳖孵化率的影响。[结果]中华鳖胚胎发育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0℃,相对湿度为75%~85%,孵化介质粗砂、中砂、细砂的比例为1∶4∶1。此条件下,中华鳖的孵化率最高,为98.0%。根据其胚胎发育情况,将中华鳖的胚胎发育过程分为9期。[结论]该研究为中华鳖的人工孵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石油降解固体菌肥的制备和应用。[方法]以从大港石油污染土壤筛选的石油降解细菌菌群为基础,将液体石油降解菌剂接种到麸皮和锯末质量比为1∶1的固体介质中培养,通过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对固体菌肥影响,制备一种活菌数量较高的石油降解固体菌肥,将其应用于不同含盐量的石油污染土壤研究其修复效果。[结果]通过分析不同温度、接种量对固体菌肥的特性的影响确定其短期内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接种量为15%、培养3 d,获得固体菌肥的活菌量可达1.95×1010cfu/ml;将石油降解固体菌肥进行60 d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表明,在含盐量为2.0、6.1 g/kg的2种土壤中,60 d修复期结束后,石油降解率分别达52.91%、34.74%。[结论]该固体菌肥适宜用于轻度盐土的石油污染土壤,并取得较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质渗透系数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基质的渗透系数及其在人工湿地中的适用范围。[方法]采用达西定律分析不同基质的渗透系数,结合中试分析人工湿地的净化能力。[结果]不同基质的渗透系数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砂子和炉渣的渗透系数比较高,且与其大颗粒粒径(>0.5 mm)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黄筋泥的渗透系数比较抵,不同比例的砂子和黄筋泥混合可以提高黄筋泥的渗透系数。以炉渣和砂子作为基质建立人工湿地工程时,人工湿地运行稳定,在水力负荷0.13 m/d的条件下,总氮、总磷、BOD5和高锰酸钾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43.52%3、0.26%、79.33%和63.96%。[结论]室内-中试试验结果说明达西定律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筛选人工湿地基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及鉴定了耐铬菌群,以期为土壤铬污染治理提供帮助。[方法]从铬污染土壤中筛选、驯化获得耐重金属铬菌液,经分离纯化得到6株纯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同时用该修复菌液对人为添加重金属铬(Ⅵ)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试验研究。[结果]土壤中添加优势修复菌液,可增加铬(Ⅵ)的还原能力;只添加菌液的寡营养土壤铬(Ⅵ)污染去除率为60.0%~99.5%;添加营养菌液的富营养土壤铬(Ⅵ)去除率为92.0%~99.6%。[结论]修复菌液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30℃,加入牛粪可以显著加速铬(Ⅵ)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