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母本机插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速机械化在杂交水稻生产制种中的应用,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专用插秧机。以传统母本人工移栽为对照,分别进行了机插秧株行距为16cm×17.5cm和20cm×17.5cm的栽插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较手工移栽长3d;在产量方面,株距为20cm条件下的理论产量比株距为16cm的产量高0.34t/hm2,并且机插秧母本两种栽插规格下的田块产量均比手工移栽母本田块的产量高。这不仅说明了株行距在机插秧母本中占有重要作用,又表明此次机插秧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耕作与栽培》1999,(6):28-29
在近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1998年继续在全省范围进行水稻抛秧栽培的试验示范工作,以进一步探索其在我省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及增产途径。1 试验示范情况1996年全省32个县参与水稻抛秧技术的试验示范,示范面积18.6hm2,平均单产547.8kg/667m2,1997年示范点扩大到70个县,示范面积推广为575.57hm2,平均单产546.14kg/667m2。今年全省抛秧栽培试验示范面积扩大到2519hm2,单产583.93kg,同田对比两段育秧平均单产553.2kg/667m2,增产5.55%。一些县对水稻抛秧技术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德江县对水稻塑盘抛栽,摆栽…  相似文献   

3.
刘付仁 《中国种业》2021,(3):106-108
为了解决机插秧育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引进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新技术。对机械选择、印刷播种、秧盘育秧、秧田管理、机插秧等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所培育的秧苗素质好、比较均匀一致、大小苗现象轻,秧龄弹性大、中苗机插返青快、成活率高,可减少用种量。经测产验收为4077公斤/hm2,比人工移栽田增产11.3%。说明该项技术成熟,可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机插秧育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引进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新技术。对机械选择、印刷播种、秧盘育秧、秧田管理、机插秧等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所培育的秧苗素质好、均匀一致、大小苗现象轻,秧龄弹性大、中苗机插返青快、成活率高,可减少用种量。经测产验收为4077kg/hm2,比人工移栽田增产11.3%,说明该项技术成熟,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制种玉米基地的西移,新疆玉米制种面积已扩大到2.7万~3.4万hm^2,仅伊犁地区种植面积达1万hm^2。为了寻找适合我区的栽培方式,通过我们多年的试验、示范、创新、改进、提高发展成为“矮、密、早”栽培技术体系。5年内累计推广0.33万hm^2,较常规栽培增产10%~31%,已成为新疆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石大豆2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大豆研究室育成的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产品种。2000年引进我团试植,表现高产,适宜机收,深受种植户的喜爱。该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大.至2005年已成为团场的主栽品种,2006年种植面积达0.18万hm^2.平均单产3613.5kg/hm^2。其中0.17万hm^2单产4125kg/hm^2;0.014万hm^2单产达4500kg/hm^2,创造了大面积高产的全国记录。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插秧软盘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是一项定量有序、宽行浅栽的轻型精确种植技术.符合我国水稻生产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生产能力。该技术作为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正在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由于机械插秧对育秧要求较高.因此培育适合机械栽插的秧苗是实现水稻栽培机械化的关键。江苏省练湖农场自2001年以来在育秧方面一直采用软盘育苗技术。根据近5年生产实践.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水稻抛秧技术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一项水稻生产新技术 ,最大特点是改革传统的育秧方式 ,移栽时改手工插秧为抛秧 ,从而使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劳动工效成倍提高 ,并可节省专用秧田 ,是一项水稻生产轻型栽培技术。铜仁地于 1997年开始引进水稻抛秧试验 ,2 0 0 0年抛秧面积发展到 0 .2 5万hm2 ,平均单产 5 38.5kg/ 6 6 7m2 ,比常规栽培平均单产 46 1.5kg/ 6 6 7m2 ,增产 77.0kg/ 6 6 7m2 ,增长16 .6 8%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其主要优势与特点、配套技术简析如下。1 水稻抛秧的优势与特点1.1 优势1.1.1 省工、省秧田…  相似文献   

9.
《种业导刊》2012,(11):45-45
近日,从豫南水稻产区信阳连连传来佳讯:一是省重大科技专项“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取得成效,预计粳稻年推广面积可达13.33万公顷(200万亩)以上,平均每667m2比籼稻增产稻谷50公斤以上;二是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实施的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郑稻18号”高产示范项目测产结果喜人,机插秧示范方(百亩)每667m2平均产量781.8公斤,人工栽插高产攻关示范方(百亩)每667m2产量达826.5公斤。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江西省水稻种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是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面积在全国居第2位,水稻产量居全国第3位。每年水稻播种面积在313万hm^2以上,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5%以上.其中约有267万hm^2是杂交水稻。据江西省农业厅统计,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30万hm^2.其中早稻种植面积141万hm^2,平均产量355.9kg/hm^2;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4.5亿亩左右,机插秧技术是我国水稻种植的主推技术,但种植环节在所有生产环节中机械化水平最低。双季晚稻、超级稻和杂交稻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60%,要求育秧盘播种量较常规稻少,而现有水稻育秧播种技术不能满足稀播均匀育秧播种要求,现已成为制约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插双膜育秧底孔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机插秧在江苏省已进入示范推广阶段,2OO2年全省机插面积超过2万hm~2,本县机插面积达753.5hm~2。水稻机插秧有几种育秧方式,其中之一为双膜育秧(双膜指底铺有孔地膜、上覆增温保湿地膜),实践表明,双膜育秧可大幅降低育秧成本,是替代硬盘育秧的有效手段,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双膜育秧尚有一些关键技术不够明确,今年本县进行了水稻机插双膜育秧底孔密度研究,以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工厂化育秧及机械插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实行工厂化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是实现水稻生产用种良种化、育秧标准化、供秧商品化、插秧机械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是水稻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能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常规水稻的栽培方式一般是人工育秧手工移栽、人工育秧机械插秧、旱直播三种方式。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人工费用的增加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选用育秧机插和旱直播。随着近年杂草的传播和蔓延,严禁用旱直播方式繁育水稻种子,只能用手工移栽和机械插秧这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繁育出来的水稻种子在发芽势和发芽率上是否有区别呢?本文通过对3个品种、两种栽培方式繁育的种子进  相似文献   

15.
新疆红花种植面积约2.33万hm^2,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1/2。吉木萨尔县是新疆红花的主产区.种植面积0.73万hm^2.其中红旗农场种植0.03万hm^2。近年,红旗农场依托新光油脂、庄子开拓加工龙头企业加大作物结构调整力度,扩大红花种植面积.取得了干花绒29.80kg/667m^2的高产。本文对本地红花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黄振才 《科学种养》2012,(11):58-59
福建省上杭县自2009年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以来,机插秧面积逐年扩大,到2012年上半年累计推广机插秧面积达1.5万亩。在示范推广过程中曾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普及。笔者通过近4年的追踪调查,对推广水稻机插秧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提高种子发芽率、成秧率,增强秧苗素质,提高机插秧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摘要:水稻实行工厂化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是实现水稻生产用种良种化、育秧标准化、供秧商品化、插秧机械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是水稻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能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孙妍 《中国种业》2016,(10):67-67
<正>近年来,灌南县在水稻的耕作、收获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育秧及栽插环节机械化水平不高。因此,突破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机械化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瓶颈已成为水稻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攻方向。2014年灌南县申报了中央财政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水稻新品种连粳11号优质高效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应用及推广,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片,项目实施地点位于灌南县新安镇闸北村、小元村大吴村、相庄村、龙沟村,面积共计776hm~2。通过2年  相似文献   

19.
甜高粱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高粱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抗旱、抗涝、耐盐碱,适于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种植。该地区开发加工新型能源汽油醇,到2008年面积可达到2万hm^2。我们于2004年进行了133.3hm^2甜高粱试种示范,前茬为低产棉田或荒草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36%~0.52%,平均667m^2秸秆鲜重4630kg,最高达5565kg;2005年开发面积达333.3hm^2,平均667m^2秸秆鲜重4750kg,通过试种示范及推广,组装配套了优质高效甜高粱栽培技术规范,并对甜高粱深加工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杂交水稻组合冈优151采用旱育秧,设置了栽0.9万穴/667m^2,1.1万穴/667m^2,1.3万穴/667m^2和1.5万穴/667m^24个密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栽1.3万穴/667^m2,基本苗6.5万株,产量达642.3kg,居第1位,栽1.2万穴/667m^2,基本苗7.5万株,产量639.3kg,居第2位,栽1.1万穴/667m^2,基本苗4.5万株,产量601.1kg,居第4位。建议海拔1000m以下的水稻主产区,中上等肥力稻田风优151移栽密度应考虑在1.3万-1.5万穴/667m^2,基本苗在6.万-8万株/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