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我县某养羊场,于2004年8月15日从山东引进小尾寒羊50只。运回羊场后,直接进行放牧饲养,未见异常。24日早,一些羊突然发病,到28日共有18只发病,其中死亡15只。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0月上旬我县冯家镇吴某饲养的小尾寒羊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并综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霉玉米中毒,经治疗好转,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吴某共饲养76只小尾寒羊,其中成羊52只,羔羊24只,羔羊中有8只处于哺乳阶段。舍饲不放牧,饲喂玉米面、草粉和秸秆粉,玉米面15%,秸秆粉25%,草粉60%。以前羊的状况较好,从10月份开始发现有些羊消瘦、腹泻,10月中旬群体羊不爱  相似文献   

3.
2003年8月份,我县某养羊场饲养的小尾寒羊出现以精神沉郁,易疲劳,逐渐消瘦,贫血,黏膜苍白黄染,面部、颌下、胸腹下出现水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该场曾按前胃弛缓、焦虫病等疾病治疗,无明显效果,先后死亡6只,后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羊肝片吸虫病,并迅速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治愈了病羊,控制了该病的流行。1发病情况该羊场系新建羊场,2003年5月份自山东省梁山县购进小尾寒羊180只。采取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一般在沟渠边放牧,8月3日出现第1只有临床症状的病羊,8月15日发病羊已达10只,至8月30日确诊,…  相似文献   

4.
我县于1985年5月从山东梁山地区引进小尾寒羊900余只,投放给广大农户饲养。同年9月上旬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经确诊为羊泰勒焦虫病。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羊焦虫病是由泰勒焦虫引起的一种寄生在羊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发病羊生产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007年以来,迁西县小尾寒羊饲养已成规模,大部分以舍饲为主,但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省开支,在4月份左右开始放牧,造成了小尾寒羊焦虫病的流行,其死亡率在30%以上,给养羊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羊焦虫病的防治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我县贫科镇落水洞村一农户李某饲养的奶山羊发生巴氏杆菌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该农户共饲养奶山羊21只,发病10只,死亡5只。发病突然,病程很短,1~2岁的羊往往在数小时内死亡,有的在放牧时突然倒地,四肢乱蹬、乱跳很快死于圈内。可见的症状仅为精神不振,行动缓慢,放  相似文献   

7.
遵化市某村养殖专业户徐某共饲养小尾寒羊56只,每天放牧,2000年5月20日,其所饲养的9只小尾寒羊突然发病,并有4只怀孕母羊发生流产。畜主曾用青霉素治疗无效,于次日死亡3只2只羔羊、1只成年羊。经我处对发病及死亡羊只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小尾寒羊泰勒焦虫病并发巴氏杆菌病,并采取对症治疗,使病情得到及时控制。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一、临床症状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至41~42℃,眼结膜潮红,有黏性分泌物,鼻腔流出带血丝的黄色黏性鼻汁。呼吸急促,且显困难。颈部、胸下部发生水肿。病…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8月 ,我省豫西某县一羊场饲养的一群小尾寒羊发生大批死亡 ,作者应邀前去帮助诊断治疗 ,结果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与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该羊场地处浅山区 ,以放牧为主 ,是 7月份刚从内蒙古引进的一群小尾寒羊 ,在当地检疫未发现疫病 ,由于长途运输 ,羊被运到饲养地不久 ,即开始发病 ,经过 1~ 5天发生死亡 ,一般表现急性经过 ,有时未见明显症状 ,次日突然死亡 ,死亡数量由每天 3~5只增加至近 10只 ,10天内死亡近百只 ,造成损失极其严重。2 临床症状病羊表现精神沉郁 ,呼吸困难 ,不愿走动 ,常卧地不起 ;食…  相似文献   

9.
我县一个体养小尾寒羊户,今年9月下旬从外地引进小尾寒羊60只,经饲养一段时间后,先后发病,经诊断为小尾寒羊焦虫病。发病40只,发病率66.6%.死亡6只,北亡率1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1月下旬,秦安县叶堡乡武装村有一农户从外地购进小尾寒羊数只,与其它羊只混合,采取舍饲与放牧结合方式饲养,12月初,发现部分羊只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眼结膜潮红,鼻孔流出浆液或脓性分泌物,随后在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出现红斑,继而形成丘疹凸出皮肤表面,2只体弱羊死亡。数日后,本村另外2户农户家的绵羊也相继发病,3户农户共饲养绵羊97只,发病39只,发病率40.2%,死亡8只,死亡率20.5%。  相似文献   

11.
发病情况2003年3月28日,前铺村养羊专业户宋某饲养的23只小尾寒羊,当日下午放牧归来时突然发病,到晚上8点多已死亡4只。主诉:放牧途中,羊群经过一块麦苗地,吃了青麦苗,认为可能是麦地主人防止麦苗被羊吃,在地里施放了毒药。  相似文献   

12.
正青龙县土门子镇一养殖户饲养小尾寒羊65只,201年7月10日发现2只羊精神萎靡,厌食,体重减轻,治疗1天无效死亡1只,次日又有1只死亡。1流行病学调查经调查,畜主所养小尾寒羊系放牧饲养,由于体表有蜱寄生(俗称"草爬子")每间隔3~5天,用除癞灵水溶液喷洒灭蜱。经调查,该畜主自今年4月进羊以来,一直未进行羊三联四防苗注射。2临床症状体表检查发现大量蜱寄生,病畜高热稽留,体温达  相似文献   

13.
在平安县南山草食畜商品经济开发区(6个乡)实施幼龄羊西繁东育育技术。秋冬季节将牧区的幼龄羊贩运到本地区,在农户饲养管理条件下,采用放牧+补饲和舍饲育肥方式进行肥育。结果:育肥幼龄羔羊3500只,8月龄平均胴体重18.2kg,产肉率比对照羊提高61.09%,增加收入6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1发病情况1998年4月,乐都县雨润乡达子湾村一农户饲养的84只绵羊在饲喂发霉青稞面拌杂草粉后7~8天发病,发病36只(其中细毛羊32只,小尾寒羊4只),发病率为42.86%,死亡11只,其中成年羊2只,占18.18%,周岁羊3只,占27.27%,当...  相似文献   

15.
羊焦虫病是由焦虫寄生于羊红细胞内的一种血液原虫病,它是经血蜱传播的一种急性、死亡率很高的寄生虫病。我县郑坊乡某养殖户饲养山羊300多只,2001年6月中下旬连续发病死亡3只。经发病流行情况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及血液镜检发现虫体,诊断为羊焦虫病。现将该病的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及流行情况据畜主介绍,该场在2000年的夏、秋季节就陆续发现8只同样症状的病羊,死亡6只。由于是间歇性的发病死亡,且到10月份后就停止发病死亡,因此当时并未引起重视,2001年6月,羊群中又连续出现病羊,特别是6月…  相似文献   

16.
正1发病流行情况甘肃省庆阳市某乡镇有养羊户近300户,每户存栏100~400只不等,羊品种为绒山羊,均为放牧饲养。2015年9月初一农户羊群首先发病,羊群有230只,发病13只,全部死亡。随后,该镇的其他养羊户出现相同病例。强壮成年羊多发。病羊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到2015年9月20日,有30余户发病,每户死亡10~30只不等。部分发病羊群没有进行羊"三联疫苗"免疫注射。本病为散发,一个羊群发病  相似文献   

17.
我县地处太行山区,适合发展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1992年以来,引进小尾寒羊2100多只,由于缺乏对羊的防疫知识,在1995年发生了羊肠毒血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治疗病羊844只,治愈716只,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1995年4月先后有4个乡980多只羊突然发病,以一岁左右的小尾寒羊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这些羊均未做过羊四联苗的防疫注射。最急性的病羊,可突然倒地抽搐死亡,死后从口鼻流出少量泡沫状血液。急性病羊精神不振,反刍停止,步态不稳,左右摇晃,呼吸困难,倒地呻吟,肌肉震颤,大多有腹泻症状,粪便中有时带血,病羊的体温一般不高,病程为1—3  相似文献   

18.
羊细颈囊尾蚴病是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羊的肝脏浆膜、网膜、肠系膜等处所致的一种绦蚴病,常呈隐性感染。羊感染后,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降低,而后渐进性消瘦,甚至死亡,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04年8月份以来,内黄县某羊场80%的羊出现逐渐消瘦、营养不良、贫血,有的衰弱死亡,经全面检查诊断为羊细颈囊尾蚴病。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羊群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羊场饲养小尾寒羊120只,山羊60只,实行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方式。今年入夏以来,由于雨水充沛,野生牧草生长旺盛,羊群由舍饲改为放牧,并主…  相似文献   

19.
我县泉湖公社春光十队共饲养山、绵羊170只(其中山羊89只,绵羊91只)混群放牧。去年11月30日上午10时出牧时因大雪草场被盖,放牧员将羊群赶至甜菜茬地上放牧。食后随即发病,病情急,死亡快。两小时内发病36只,死亡22只,死亡率达61%。领头羊发病早、食多者死亡快。  相似文献   

20.
小尾寒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岭市某养羊专业户饲养小尾寒羊160只.在饲养期间发现部分羊只有咳嗽、流鼻涕、消瘦、个别孕羊流产、少数羊只造成死亡的疾病,经病羊肺、心、脾、肝等病料进行实验室细菌学检查,诊断为小尾寒羊巴稀薄杆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