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旅游业快速发展,逐步转变旅游消费趋势,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得到人们喜爱。具有独特魅力、高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体现出明显优势。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国内国外具有深远影响。福建拥有丰富的茶资源和茶文化,以闽东为着眼点,分析闽东茶文化休闲旅游与茶业开发的内容、价值及策略,对于推动茶文化与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萍  王素君 《福建茶叶》2016,(1):118-119
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现如今,旅游与茶文化相互作用,促进旅游业不断发展。茶文化能使旅游资源更丰富、使旅游品位更高,旅游除了促使茶产业不断发展,推动茶文化充分继承与传播。所以,茶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效结合,促使茶文化旅游得以不断发展,推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旅游也正在逐渐实现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的转变,而这为茶文化与旅游业的和谐共生奠定了重要基础。茶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能够让茶文化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业的经济价值得以突显,这对于茶文化和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茶文化与旅游业关联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茶文化旅游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同时依托于茶文化旅游,对茶文化与旅游业和谐共生的路径开展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万红珍 《福建茶叶》2016,(11):136-137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旅游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旅游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发展态势,其中,茶文化可以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契机。本文将结合广东省当地茶文化的发展情况,分析其与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的互动关系,茶文化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丰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带动茶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茶经济"这一新兴业态出现,主要表现在就是茶文化和旅游业成功结合。茶文化旅游的优点在于能够在旅游的过程融入自然和人文因素,重要的是能够让游客体验到茶文化。这样的模式下,茶文化和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茶文化推广、旅游业发展、茶经济效益提升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6.
在倡导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旅游与文化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茶文化旅游也不例外。基于事实和推理,本文认为湛江的茶文化与旅游业之间正是呈现出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一方面,茶文化可以丰富湛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位,进而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推动湛江旅游业发展;与此同时,旅游不仅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有效继承和传播湛江茶文化。因此,加强湛江茶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结合,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湛江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而且是实现湛江旅游持续发展的可行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果之一。福建茶业历史悠久,福建茶文化内蕴丰厚,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福建茶文化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为推进新时期福建茶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为了进一步丰实、发展福建茶文化,建议从全局视角出发、立足于具体实践,着重从当前福建茶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福建茶业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原因探究等维度,全面分析福建茶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发展举措,旨在更有力地推动福建地区茶文化的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功融入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行业与信息技术合作是促进产业更新和发展的途径之一,是紧随时代发展趋势,保持产业生命与活力的途径。旅游业也不例外,茶文化与智能旅游业的合作,是推动茶旅游赢得市场、扩大市场规模的重要途径。智能旅游业近年广受国人好评,智能旅游业的发展与茶文化的合作,是促进茶文化和智能旅游业双方共同进步的途径。茶文化和智能旅游业的合作,能够为游客带来新的旅游体验,也是茶文化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新。  相似文献   

9.
王瑀 《福建茶叶》2016,(7):151-152
新兴的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有利于对茶文化旅游进行规划。在旅游发展中弘杨传统茶文化,合理利用茶文化旅游资源,有助于茶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本文以安徽祁门为例,调研了安徽祁门旅游资源,重点对开发安徽祁门茶文化旅游业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茶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价值。在市场指导下,对开发安徽祁门茶文化旅游资源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三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茶文化旅游业作为寄托于茶文化发展的第三产业,在当今时代发展潜力巨大。但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有待探究,本文将针对我国茶文化旅游业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从多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王公为 《茶叶科学》2020,40(4):555-564
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为例,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万里茶道”中国段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较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但融合互动水平逐渐改善;(2)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空间分异性,福建和湖北处于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状态,湖南和河南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江西处于中度失调状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处于严重失调状态;(3)除福建略有下降,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逐渐改善;(4)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3种类型:福建、湖北、湖南属于茶产业占优型,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属于旅游业占优型,江西属于茶旅优势转换型。据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冯卫英 《茶叶》2014,40(4):232-235
江苏是我国茶叶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主要从实际出发对江苏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结合江苏茶文化旅游资源特点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禹利君  谭燕萍  史云峰  刘仲华 《茶叶》2007,33(2):101-104
通过对湖南茶文化史及湖南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提出在湖南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初步构想。旅游业的兴旺可带动茶业及茶文化的繁荣;茶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丰富旅游的内涵。湖南茶文化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优势,促进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龚永新 《茶叶》2009,35(4):236-239
当今,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以及茶文化旅游的逐步兴起,为宜昌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机遇。宜昌宜茶、自古产茶并拥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抓住机遇,应势而兴,发展宜昌茶文化旅游,既具有雄厚的历史基础又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如何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的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作者在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创新模式以及搭建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茶叶海上贸易在福建的文化经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探究海洋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与茶结下的不解之缘;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外贸政策的变更和海洋文化的成长,揭示福建茶叶贸易的连续性和生命力;结合时下倡导的"一带一路"经贸战略,分析了福建茶海文化和区域贸易平台建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福建乌龙茶生产现状及闽台茶业合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闽台茶业合作交流的实际出发,在简介了福建乌龙茶的生产现状,归纳了福建乌龙茶业调整优化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阶段闽台茶业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合作交流建议:①品种资源共享;②精深加工互通;③国茶文化共举。  相似文献   

17.
龚永新 《茶叶》2016,(4):202-205
福建闽南是一个茶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区域,闽南人富有特色的饮茶习俗,不仅孕育了本地以功夫茶为主的茶艺,同时也赋予了茶艺的一些特殊品性、品质,这就是茶艺的特性。本文在分析总结闽南人的饮茶习俗的基础上,针对中华茶艺的主要特性及其表现展开研讨,并结合当今推广普及茶艺的形势需要,就如何开发利用中华茶艺特性,推动茶艺多种价值的实现,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驱动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宁德畲族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畲茶意象在世代传唱的民谣与民歌中频繁出现。畲歌与史传中的畲茶礼仪、品类、产区、采摘时序和品饮方式等,充满闽东畲族地域特色与民俗,再现了历史中的畲茶文化。文章发掘畲汉文化融合中、民族历史情境下、闽东山海地域旁的宁德畲茶史料,以建构更鲜活的畲族地域性茶文化形象,推进宁德畲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闽北擂茶悠久历史入手,剖析闽北擂茶的制作特点及其品饮文化的内涵,阐述闽北擂茶的养生保健文化,分析闽北擂茶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闽北茶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