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瓮安县太子参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瓮安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特别是太子参种植面积增加较快.2011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000hm^2.太子参成了瓮安县的特色优势作物。由于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太子参病毒病发生为害也逐年加重.2011年全县发生面积达833hm^2.占种植面积的83.3%。近3年太子参病毒病病株率在20%~75%.产量损失15%~35%.严重影响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了找出相应的控制对策.提高太子参种植效益.笔者近年来对太子参病毒病的发生及为害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进行了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醴陵市甜瓜生产发展迅速,春播面积达280 hm2以上,秋播面积扩大到130 hm2.甜瓜种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甜瓜蔓枯病发生为害加重,防治不力时常导致失收.2006年全市甜瓜因蔓枯病为害失收面积超过16hm2,2007年达到了24 hm2.近年来笔者通过田间调查和观察分析,对该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集在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3龄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2013年崇阳县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10.4万hm2次,防治面积19.3万hm2次,挽回损失29454.7t.实际损失5875.4t。  相似文献   

4.
茶树角蜡蚧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秭归县地处长江三峡工程的坝首,属著名的三峡茶区,种茶历史悠久。全县现有11个乡镇种植茶叶2133hm2年报干茶116.7万?,社会产量在250万?以上。从1999年以来,集中成片的大力发展以无性系福云六号、福鼎大毫品种为主的茶苗5000万株,新植面积在467hm2以上。栽培面积的扩大,规模效益的显现,茶树的病虫也在滋生新的种类,2006年6月我们在茶叶主产区茅坪镇中坝子村发现一种新的蚧壳虫角蜡蚧,发生范围有2个组50户5.33hm2的茶园,分布在海拔180~250m之间的新建茶园内,土质为花岗岩发育的古眼沙土。为此我们对其发生、为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探索。1为害特…  相似文献   

5.
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棉花黄叶茎枯病、凋枯病,是棉花生育中、后期重要生理病害。镇平县过去虽有发生,但发生范围小,发生程度较轻。2001年由于气候、土壤、耕作制度等综合因素引起了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大流行。据统计,全县棉花种植面积6700hm2,发生棉花红叶茎枯病的面积达6000hm2,平均病株率23.4%,重病田病株率80%以上,9月上旬已出现大量叶片脱落,造成棉花铃小,衣分低,纤维短,对棉花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减产率达到20%。1流行原因1)土壤肥力不足是发病的根本原因。本县土质多为砂姜黑土、黄黏土,土壤…  相似文献   

6.
贺州市2002年荸荠秆枯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又称马蹄,是广西名特优水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贺州市荸荠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2年种植3500~4000hm2,667m2产1500~2000kg,其加工品“清水马蹄”享誉国内外。荸荠秆枯病俗称马蹄瘟,是为害荸荠的1种主要病害,每年发生面积2500~3000hm2,秆枯率一般为20%~50%,病情指数8~15。2002年贺州市荸荠秆枯病大发生,发生面积之大,为害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全市发生面积3500hm2,秆枯率低的55.33%,高的100%,平均86.94%,病情指数低的15.53,高的达35.29,平均25.55。9月中、下旬便出现了大量的枯死、倒伏,产量损失4~5成。1发生特…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市是全国著名的茶区。目前武夷岩茶已发展到7000hm2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茶网饼病为害严重,2002年发生面积达2240hm2,发生区茶树平均病叶率3%~5%,严重的达20%以上,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影响树势。为控制其为害,本站自1999年以来对茶树网饼病发生为害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1重发原因茶网饼病是担子菌亚门网状外担菌(ExobasidiumreticulatumItoetSaw.)侵染所致。主要为害成叶、嫩叶,老叶也发病。多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初在叶片上呈现针尖大小的浅绿色油渍斑点,后渐扩展,严重时扩展至全叶。在叶背出现网状凸起,上…  相似文献   

8.
小麦根腐病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 Shoem.]近年在河北北部麦产区发生普遍,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大障碍。迁安市2001年种植小麦2.3万 hm2,小麦根腐病发生面积达1.7万 hm2。─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减产30%~70%。 1为害   小麦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小麦根腐病为害,为害幼苗和成株期的根、茎、叶、穗以及种子。感病严重的播种后不能发芽或发芽而幼苗未出土便变褐而死;受害轻时病苗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片发黄。土壤潮湿病情加重,常引起烂根死苗。该病以春季小麦返青后发生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9.
茶粗皮病又叫荒皮病,是为害茶树茎部的病害,《中国农业植物病害》书中记载仅分布于浙江省。神农架林区茶树种植面积2000hm2,2003年冬季春后由于遭受严重低温冻害的影响,茶树抗性减弱,造成2004年茶粗皮病大流行,200hm2茶树成灾。茶园普遍发病,全园呈现一片枯黄。发病茶园为100%,严重茶园病株死亡率50%,中等茶园病株率30%~40%,一般茶园病株率20%~30%,导致春茶严重减产,品质下降,部分茶园绝收。1主要症状茶粗皮病由子囊菌亚门胶皿菌属的茶胶皿菌(PatellariatheaeHara)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为害老茶树下部枝干,病部初为灰绿色,表面着生许多…  相似文献   

10.
许昌市禹州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四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地黄常年种植面积2300hm2左右。近年来,地黄斑枯病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地黄生产的重要病害。2005年发生1800hm2,占种植面积的78.3%。据调查,发病盛期平均病株率为19%,严重地块高达83%,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的减产70%以上,对地黄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为此,笔者对地黄斑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1病害症状及病原侵染循环地黄斑枯病常在地黄生长的中、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期为淡黄褐色,有黄色晕圈,边缘无明显界限。随后病斑扩大,呈黄褐色至深褐…  相似文献   

11.
王胜 《植物医生》2015,(1):24-25
<正>江口县自2006年发展茶叶以来,2012年茶园面积已经达到6 000 hm2,有4 100 hm2已经进行采茶,茶叶产量达到2 400 t。随着茶叶投产面积的增加,茶叶产量越来越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非常大的考验。笔者从2009年开始对江口县茶树主要害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逐步探索出符合江口县茶园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1主要害虫发生情况1.1茶尺蠖茶尺蠖在江口县一年发生5~6代,2~5代发生较重,以蛹  相似文献   

12.
芝麻病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芝麻是咸宁市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5310hm^2,主要病害有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青枯病、芝麻疫病等。1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1.1芝麻茎点枯病芝麻茎点枯病又称茎枯病、黑根疯等。主要为害芝麻茎杆、根部及幼苗。苗期发病,病苗地上部萎蔫枯死,根部变褐死亡。茎部受害后,病茎初呈黄褐色水渍状斑点,并迅速发展,变成环绕状斑点,至晚期病斑呈黑褐色,以后茎杆中空、容易折断。根部受害后,主根、支根逐渐变成褐色,根皮层内形成大量黑色菌核,致使根枯死。该病病菌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气流传播,主要从植株茎基部、根部及叶柄处侵入为害。  相似文献   

13.
病小麦根腐病[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Shoem.]近年在河北北部麦产区发生普遍,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一大障碍.迁安市2001年种植小麦2.3万hm2,小麦根腐病发生面积达1.7万hm2.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减产30%~70%.l 为害小麦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小麦根腐病为害,为害幼苗和成株期的根、茎、叶、穗以及种子.感病严重的播种后不能发芽或发芽而幼苗未出土便变褐而死;受害轻时病苗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片发黄.  相似文献   

14.
肉桂枝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华 《广西植保》1997,10(3):30-31
目前,随着林业部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名特优经济林基地,优化林种、树种结构,使肉桂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全国种植肉桂面积为17万多hm2,其中广西为8.7万hm2,,广东为8万hm2。但是,在生产发展中发生和流行一种新的毁灭性病害——肉桂枝枯病(Lasiodiplodiatheobromae),桂农又称肉桂瘟或枯头病。该病始见于八十年代末期两广肉桂老产地,近年来许多新老产地都有发生且严重,势态不断扩大蔓延。1992年底,广东郁南县受害面积7000hm2,据薛振南等报道[1,2],广西1992年受害面积为266.7hm…  相似文献   

15.
华安县是铁观音茶叶主产区,其中红牙铁观音茶叶占99%以上.至2010年底,茶叶种植总面积已达1.05万hm2,总产量1.5万t,产值超过15亿元,已成为我国第二大铁观音茶生产基地.本县茶园主要病虫害有茶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黄蓟马、茶圆赤星病等.从整体看,虫害重于病害,小虫重于大虫.特别是茶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橙瘿螨等害虫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10年茶叶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8.2万hm2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6.86万hm2次,占病虫害发生面积的83.66%,已严重影响本县茶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芝麻茎点枯病又叫黑根病、黑秆病、茎腐病等,是芝麻上为害最严重的病害。1994年以来,芝麻茎点枯病对方城县的芝麻造成了严重为害,发病率一般为8.7%~25.2%,严重的高达76.8%,病株株高降低6.2%~19.5%,蒴果数减少8.7%~36.5%,千...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多年观察和防治,晴普茶区茶树病害有茶饼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茶芽枯病、茶炭疽病、茶煤烟病、苔藓、地衣等,除茶饼病、炭疽病外,其他病害零星发生,发病程度均在经济阈值以下,对茶树为害轻,不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茶饼病,炭疽病每年均在不同茶区域发生,为害重,成为茶区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8.
茶小绿叶蝉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日照市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的茶叶主产区,现有茶园面积10 666hm2。茶小绿叶蝉是日照茶区茶树主要害虫,该虫在日照茶区一年约发生9代,以成虫在茶树、杂草上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为害茶树,5月中下旬第一代若虫出现,以后每20d左右发生一代,常年有1~2个虫口高峰期,特别以9月中下旬的高峰期最为严重,10月下旬成虫进入越冬期。日照茶区长期施用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噻嗪酮  相似文献   

19.
马静 《广西植保》2001,14(3):16-16
20世纪 70年代在我国茶树上发现的茶叶新病害—茶芽枯病 ( Phyllosticta.sp) ,近年来因冬季气候变暖 ,在闽东乃至江南茶区早芽种的茶园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 ,严重地影响着春茶的产量与制茶质量 ,给茶叶生产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被病菌侵害的春茶芽叶叶梢生长受阻 ,叶片萎缩卷曲 ,直接降低了春茶产量与质量。1 发生为害情况  春茶芽枯病主要为害营养物质丰富的春茶幼叶和第 1至 3片嫩叶 ,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小病斑 ,后扩展成不规则形状 ,病斑边缘明显或不明显。芽尖受害呈黑褐色枯焦状 ,萎缩不能伸展。病斑后期表面散生…  相似文献   

20.
20.67%万兴乳油防治荸荠秆枯病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别称马蹄)是贺州市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出口创汇型蔬菜,年播种面积约4000hm^2,年出口清水马蹄灌头4.5万t。荸荠产区主要集中在鹅塘、沙田、贺街、莲塘、公会、望高等乡镇,由于连年连片种植,致使荸荠秆枯病发生呈逐年加重之态势。2002年荸荠秆枯病大发生,全市发生面积3500hm^2,约占种植面积的90%,平均秆枯率86.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