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理解,结合池州市区域实际,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池州市生态文明城镇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并计算评价结果,以期对池州市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做出全面准确的测算、评估,反映其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为制定相应的建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田园综合体是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从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出发,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针对农业和旅游业不同特点,分化成3个二级评价指标、 18个三级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AHP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赋予相应权重,构建田园综合体农旅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与森林覆盖率对农业的影响最显著,经济效益与旅游景区的生态水质量对旅游业的影响最显著,旅游业经济效益与农业生态效益对田园综合体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黎捷  王雪兰  王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10-11812
根据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建构了中山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模型确定了各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了中山市生态文明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4.
泥质海岸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泥质海岸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带,泥质海岸防护林建设所发挥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对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采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来选择评价指标,用AHP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研究最终选取了26个具体指标,构建了4个指标层次,建立了适用于泥质海岸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其中生态效益占68.33%,经济效益占22.55%,社会效益占10.07%。泥质海岸防护林工程重点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效益,同时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所确定的指标权重科学合理,适用于泥质海岸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5.
无锡市新农村村庄绿化生态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村庄绿化所具备的3种功能出发,初步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的村庄绿化生态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得出无锡市羊尖镇丽安村村庄绿化生态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47 9,表明该村生态质量较好,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并对该村庄绿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生态稳定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建立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很高,综合评价指数为0.895 3。最后分析了保护区目前所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方面建立水污染事故损失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体系的3个一级指标中,生态损失的影响最大,社会损失的影响最小;在15个二级指标中,水体污染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土地资源损失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生态修复边坡水土保持效果,选取8个与评价目标紧密相关的评价指标建立了生态修复边坡水土保持效果评价体系。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分别选择向家坝水电站4个不同修复措施的边坡,通过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得到边坡水土保持效果的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各个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水土保持效果综合评价值为植被混凝土(0.923 4)厚层基材(0.880 3)框格梁植草(0.816 8)草种撒播(0.090 6)。评价结果与边坡样地实际情况一致,说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应用于生态修复边坡水土保持效果的评价,可为以后水土保持效果的定量分析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态问题是人类高度关注的话题,是一项国家发展重大且紧迫的战略任务。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做出科学、正确的规划,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文明相关理论,以陕南3市(商洛市、汉中市和安康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适用陕南3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陕南3市2016—2018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省域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阐述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即整体性原则、适用性和可行性原则、定量化原则、目的性原则。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意识4个方面选择了23项单项因子,构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单项因子的权重,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以山东省为例,利用优化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山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程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意识4方面的得分值分别为47.24、71.05、37.57、77.57分,生态文明的综合得分值为61.35分,说明山东省生态文明程度处于初级文明状态,制约生态文明发展程度的主要因素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社会进步等,现阶段应进一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控制人口增长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1.
运用P-S-R框架模型,针对苏里格油气田开发建设的项目特点,建立了一套油气田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的4层30个评价指标.根据相应的规范法规对指标标准进行了分类;在灰色聚类方法基础上增加了指标一致化处理,然后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评价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苏里格气田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和2010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属于第4类,2008年和2009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属于第3类,其中水环境压力、生物多样性状态、环境状态这3方面的影响较大.分析结果与该地区实际情况相符,为油气田生态环境建设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对佛山市乐从镇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3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了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数学模型测算乐从镇景观生态综合评价等级。结果表明:乐从镇的生态价值评价得分为31.18(满分40),经济价值评价得分为30.53(满分40),景观价值评价得分为15.69(满分20),景观生态评价综合得分为77.40(满分100),对应评价分级为中等。说明其在建设用地再开发过程中,景观生态价值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筛选出34个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模糊识别理论构建2级平潭岛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第1层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第2层次运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法的组合权重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比较客观地展示了指标相对重要程度。通过计算发现平潭岛生态安全状态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之前处在一般与较好之间,2010年之后达到较好与好之间,预测其未来10 a生态环境将不断提高。从单因综合贡献指数进行的驱动力分析结果可以发现,2008年之前,状态因子与影响因子是其生态环境状态的主要驱动力,而2010年之后响应因子变为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构建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背景、科学系统的海南生态渔港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角度,初步筛选获得与生态渔港相关的评价指标,运用聚类法和变异系数分析,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和指标层的生态渔港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获取的数据对海南6所渔港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比较准确地评价各渔港的生态性,此生态渔港综合评价体系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生态文明理论,基于绿色经济、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4个方面,利用乘法集成赋权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湖北省生态文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全省和各市两个尺度分析湖北生态文明水平的时空特征,探讨湖北省生态文明水平现状、趋势推演及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2013年湖北省生态文明水平现状为0.716 8,处于中上水平,其中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状况较好,绿色经济、社会和谐水平有待改善。时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湖北生态文明水平提高了58.34%,由中等上升到中上等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4个子系统都有提升但发展有失协调,其中绿色经济增幅最大,社会和谐增幅最小。动态推演分析则表明,湖北省生态文明水平2018年有望达到I级。以省内12个城市为对象研究湖北生态文明水平的空间分异状况,结果显示各市生态文明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武汉最高,荆州最低;聚类分析将12个城市划分为高、中上、中下、低水平4类。此外,全域Moran’s I指数结果表明,各市生态文明发展是一种竞争关系,LISA分布说明武汉存在极化效应,荆州为过渡区域。因此,湖北需注重4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各市需因地制宜地弥补不足;通过合作机制与辐射吸收弱化极化区并消减过渡区,逐步扭转空间竞争为融合,从而实现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地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对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和鹤山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构建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土地整理效益的影响建立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两个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一般",其中伏山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略高于鹤山。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技术方法有效可行,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城市建成区的水景观建设是与城镇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功效发挥最为明显的重要生态工程,在新时代城市生态建设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背景下,以多学科综合的视角对其构建一套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方法  本文在分析水景观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将城市建成区的水景观作为研究范围,提出将生态建设、生活游憩和生产发展作为综合效益评价的准则层,并确定了相关要素层;应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出典型指标,构建了城市建成区水景观建设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进行单指标定量评价和多指标综合评价,对多准则集成获得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最后以潍坊市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  结果  (1)2004年,潍坊市建成区水景观建设的综合效益得分为17.11,提供了极少效益,3个子效益均处于极少效益等级。(2)2004—2012年,综合效益得分增长较快,子效益中生活游憩效益得分增长最为显著。2012年的综合效益得分达到53.46,提供了中等效益,3个子效益均达到中等效益等级。(3)2012—2018年,综合效益及子效益得分的增长速度减缓,2018年的综合效益得分为76.54,提供了较多效益,子效益中生活游憩效益和生态建设效益得分提高较快,生活游憩效益得分最高,3个子效益均达到较多效益等级。(4)2004—2018年,生态建设效益中的环境改善得分增长显著,生活游憩效益中的文化承载和活动支持得分增长较为显著,生产发展效益中的经济效益得分增长最为显著,是推动对应子效益增长的主要因素。  结论  本研究评价方法的提出能够将城市建成区水景观建设的综合效益进行科学量化与比较,发现当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未来建设方向,为我国城市水生态建设提供必要的评价标准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于晓梅  高军  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81-4883,4900
建立了大庆五湖地区土地综合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涵盖了资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4个准则层,下设15个二级指标。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专家打分法计算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问卷调查法确定15个二级指标的隶属度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模糊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庆五湖地区土地整理在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的综合效益得分73.74,处于中等水平状态。为了提高大庆五湖地区土地整理二期工程的综合效益,提出了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制定出相应的补偿方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融资机制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森林质量评价及精准提升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森林质量提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并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林业的目标和任务。森林经营是实现森林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当前迫切需要明确实现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森林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如何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经营理论来提升森林质量?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森林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从森林干扰理论、演替理论、主导生态因子作用、生态位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边缘效应原理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质量提升的生态学和林学基础。认为森林质量评价指标存在层次性和目标相关性,核心是森林生态系统本身的属性,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体系,包括立地评价和适地适树、森林生长收获预测、森林经营规划等7个方面,为我国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