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76团地处昭苏盆地中部偏北,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特殊的地理条件为发展马铃薯产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团拥有耕地1.2万公顷,土地面积大,连续3年推广应用旱作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累计达800公顷,单产由过去的2.2吨提高到现在的3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就旱作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阜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属河北省太行山山地丘陵旱作农业类型区,是国家贫困县之一。全县总土地面积24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为22.2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89.7%;耕地面积有0.88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6%,并且有50%以上是旱岗地。长期以来,耕地数量少质量差,限制着农业规模发展,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难成为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非常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草地螟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拉特旗总土地面积8188平方公里,保灌耕地面积200万亩,旱作面积100万亩,是国家重点商品粮旗县之一.主栽作物有:玉米、向日葵、甜菜、小麦、豆类及其它稀特小杂粮.  相似文献   

4.
水稻膜下滴灌机械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是阜康市的特色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常年种植面积达到500公顷。由于长期以来水稻种植模式陈旧、水需求量较大、育秧插秧环节用工投劳量大,费水费工,极大地制约了水稻产业化生产发展。为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收目的,我站围绕旱作水稻高效生产中关键技术问题,借鉴外地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探索出本地水稻旱作栽培的新路子。一、示范区情况示范区位于黄土梁大庄子村。该村农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土地肥沃。水稻旱作栽培由该村水稻种  相似文献   

5.
旱作农业,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农业和集雨补充农业两种基本节水农业的总称,其本质是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旱作农业发展现状毕节市地处黔西北,土地面积3412km2,总人口1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0.6万人。全市总耕地面  相似文献   

6.
天水市农业生产以旱作农业为主,旱作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水是影响蔬菜生产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制约蔬菜生产的瓶颈。因此,旱作节水蔬菜生产将是天水市蔬菜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旱作蔬菜种植中,以茄果类蔬菜的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推广茄果类蔬菜旱作节水栽培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地域广阔,旱地面积大,农业生产主要依赖自然降水,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系统阐述了旱作农业的基本概念,发展旱作农业的意义和必要性。针对黑龙江省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提出了发展旱作农业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卢尚军 《新农业》2014,(1):58-58
水稻机械旱种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农机项目。针对旱作农区土地干旱、瘠薄的自然劣势,尤其近年来北方地区干旱情况日渐突出,水田用水量逐渐短缺形成缺水与水稻种植面积的矛盾,辽宁东部山区灌溉水缺乏而形成水田改旱田现象,  相似文献   

9.
忻州市位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旱地的面积比较大,旱地面积占总耕地的70%以上,严重制约着我市农业发展。忻州市发展传统有机旱作农业历史悠久,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忻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灌区种植业一直受到灌区水资源的瓶颈制约,作物种植比较单一,水时轮作面积逐年减少,旱作物面积逐年扩大。如果在耕作时,用地与养地不协调,在用地过程中不能恢复土地生产力,或者养地水平较低,作物产量潜力就难以发挥,也就很难确保农业生产的全面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11.
以桂西北地区12 年生香椿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对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进行生长 量分析,并结合动态和静态的研究方法对该林分进行经济效益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院香椿人工林在1~3 年期间,树高 连年生长量高达2.5 m,胸径平均生长量达到0.5 cm 左右、处于较高生长水平,该人工林于第12 年单株材积达到 0.07506 m3,全林纯利润为62 489 元,林投入产出比为1颐15.090。  相似文献   

12.
冬种马铃薯覆盖黑膜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2010年进行冬种马铃薯覆盖黑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黑膜栽培比传统的露地栽培马铃薯出苗时间提早了11 d,出苗到齐苗的时间缩短4 d;极显著提高了马铃薯茎叶生物量,显著提高块茎产量;提高大薯率,降低裂薯率。  相似文献   

13.
花生专用除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花生专用除草地膜的作用机理,根据广东春植花生的气候特点总结出花生专用除草地膜覆盖栽培的技术措施如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早播、正确盖膜、破膜放苗清棵、科学管水、适时追肥和及时防治病虫鼠害等,并提出应用除草地膜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黑色农膜覆盖具有增温、避光、保温、除草等多种功能的特性,进行覆盖培育韭黄,与普通瓦筒培育法相比,既降低成本投入,又达到增产6.7%(4月)和9.8%(12月)、增效的目的,省工省时,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套膜+纸袋对丰水梨果实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膜 纸袋、黑色双层纸袋、黄色双层纸袋3种类型纸袋套袋对丰水梨果实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纸袋套袋处理对梨果实外观均有明显效应,以套膜 纸袋处理果实外观品质最优,平均单果重比其他套袋处理显著提高,贮藏前后能保持果实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货架期结束时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显著低于未套袋对照果实。综合评价得出,以套膜 纸袋套袋处理果实效果最好,其次为套黑色双层纸袋处理,套黄色双层纸袋处理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周宁县特殊的山区地理环境条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红芽芋,使其收获期提前,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该文总结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白玉油桃园铺反光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白玉油桃园内铺反光膜,具有增加单果重,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实外观,降低树冠内膛枯枝数,防止树冠内空秃,减缓结果部位外移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体系中的作物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水稻是该地区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季节性缺水和生长前期低温是制约当地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覆盖地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覆膜后追肥困难,生产上往往采用一次性基施氮肥,由此可能造成覆膜水稻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出现缺氮的现象,该体系内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报道较少。2004—2006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布置了田间试验,研究覆膜湿润栽培体系中水稻生长速率、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优化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共包括4个处理:1)常规淹水种植,不施氮肥;2)覆膜湿润栽培,不施氮肥;3)常规淹水种植,一次性基施氮肥150kg/hm2;4)覆膜湿润栽培,一次性基施氮肥150kg/hm2。测定了水稻鲜干重、分蘖动态、叶面积、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作物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不施用氮肥条件下,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覆膜湿润栽培显著地提高了水稻地上部生物量、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一次性基施氮肥后,覆膜水稻前期的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淹水处理,表现出旺长趋势;而后期则低于淹水处理,且穗实粒和收获指数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对改善柑橘树冠中下部光照及果实品质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材料对‘本地早’柑橘果实品质及地面覆盖对橘园地面反光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材料(日本透湿性反光膜、杜邦特卫强膜和国产银黑双色膜)都能提升本地早树冠中下部的光照反射率,促进果实着色;促进中下部内膛果果实品质,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维生素C(Vc)、还原糖、蔗糖含量提升,总酸含量降低。比较3种材料的覆膜效果,以日本进口膜和杜邦特卫强膜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行间覆膜节水技术集雨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间覆膜集雨作用的大小与自然降雨量有关,与地膜及压膜土截留降雨的多少有关,与覆膜宽度有关。在覆膜宽度为60 ̄80 cm情况下,自然降雨在5 ̄15 mm范围内,膜旁15 cm宽的苗带上实际得到的雨量达到原降雨量的2.1 ̄3.2倍。在春季雨水偏少的年份或是有喷灌条件的地块上,行间覆膜能很好地发挥集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