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嵌合体类型花叶玉簪的代表品种‘金旗’玉簪为材料,研究了过量施用氮肥对嵌合体‘金旗,玉簪叶片的不同部位叶色变化、氮代谢关键酶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过量(2 g/kg栽培基质)尿素处理后28 d,嵌合体‘金旗’玉簪叶片黄色部位完全转绿,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且达到最大值;与其相对应嵌合体‘金旗,玉簪叶片的...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钙对香水百合生长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峤  潘远智  赵莉 《草业学报》2012,21(5):274-284
以盆栽香水百合为试验材料,采用氮、磷、钾、钙四因素四水平L16(4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对香水百合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和叶片中氮、磷、钾、钙含量变化的影响,旨在揭示香水百合需肥规律,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氮肥对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影响显著,基本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为300 mg/kg时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和叶绿素均最高;磷肥、钙肥与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呈正相关;磷肥100~150 mg/kg、钾肥150 mg/kg、钙肥120 mg/kg时叶面积、叶绿素最高。2)叶片中氮、磷、钾、钙养分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现蕾期或初花期达到最高,现蕾期后不同处理间叶片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氮肥200~300 mg/kg、磷肥100 mg/kg、钾肥0~300 mg/kg时四者含量均最高。3)综合考虑各因素,最佳配比组合为氮300 mg/kg、磷100 mg/kg、钾150 mg/kg、钙120 mg/kg,该处理的香水百合生长状况最佳,株高增长快,叶片质量高,且叶中养分含量高,叶片磷、钾、钙积累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尿素对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植物和土壤N、P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试验测定了高寒草甸生物量和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及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450 kg/hm2时,牧草鲜重和干重分别为877.87,341.07 g/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施肥量为400 kg/hm2时植物全氮含量最高,为56.53 g/kg,与施肥量为450 kg/hm2时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对照处理的植物全磷含量最高;在施肥量为400 kg/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与施肥量为450,350 kg/hm2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对照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0.036 g/kg);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下植物氮磷比呈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说明高寒嵩草草甸植被主要受氮限制,施氮肥能促进植被对氮的吸收,抑制对磷的吸收,提高植物氮磷比。  相似文献   

4.
氮素形态对‘甘农3号'苜蓿不同生育期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芳  刘晓静  张进霞 《草地学报》2015,23(2):285-293
为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生育期需氮规律,采用砂培法研究3种氮素形态配比(NO_3~--N,NH_4~+-N以及NO_3~--N:NH_4~+-N为1:1)和3个氮素水平(0,105,210 mg·L~(-1))对‘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整个生育期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甘农3号'的根瘤数、根瘤重、固氮酶活性、NO_3~--N含量、NH_4~+-N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混合态氮对于增加‘甘农3号'根瘤数、根瘤重、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效果最好,NH_4~+~N次之,NO_3~--N效果最差。氮素浓度为210 mg·L~(-1)时,各形态配比下7项测定指标均高于105 mg·L~(-1),其中根瘤数、根瘤重、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在NO_3~--N+NH_4~+-N的浓度为210 mg·L~(-1)最大;NO_3~--N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NO_3~--N浓度为210 mg·L~(-1)时最大;NH_4~+-N含量在NH_4~+-N浓度为210 mg·L~(-1)时最大。各项测定指标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全氮含量始终呈减小趋势。整个生育期,根瘤数与根瘤重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瘤数、根瘤重与固氮酶活性成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氮肥对苦参生长和生物总碱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纪瑛  张庆霞  蔺海明  蔡伟 《草业学报》2009,18(3):159-164
对苦参进行驯化栽培是解决其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本试验研究氮肥对苦参生长、生物总碱含量和生物总碱产量的效应。采用盆栽试验,施纯氮量设0,50,100,150和200 mg/kg五个水平,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苦参生长以及苦参总碱含量均有显著促进效应。各施氮处理根干重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当施纯氮150 mg/kg时根干重最高,比对照增加42%;根直径随施氮量提高呈增加趋势,当施纯氮150 mg/kg时根直径最大,比对照增加21.1%;叶绿素总含量在施纯氮100 mg/kg时最高,比对照增加33.8%;苦参总碱含量在施纯氮100 mg/kg时最高,比对照增加35.7%;单株苦参总碱产量在施纯氮150 mg/kg时最高,较对照增加90.5%。氮对根干重增加效应主要是由于根直径增加引起根体积增加所致,苦参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有利于苦参总碱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沙地羊草草产量、土壤全氮变化及羊草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设置了0(CK)、100、200、300、400 kg/hm2的施氮(纯氮)量.结果 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羊草产量呈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309.66 kg/hm2施氮量草产量最高,羊草干草产量与施氮量的回归方程为y=--0.073x2 +45.21x+3808;羊草植株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增加趋势,300 kg/hm2处理水平氮肥利用率最高;羊草生育期内土壤全氮含量、氮肥贡献率、氮肥吸收利用率与其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施氮肥会提高羊草干草粗蛋白水平,施氮水平的高低决定土壤残留氮素的多少.施入309.66 kg/hm2氮时羊草干草产量最高,可以作为科尔沁沙地人工羊草草地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酸菌添加剂‘畜产一号'、‘青宝二号'和扁穗牛鞭草绿汁发酵液以不同浓度( 1ml/kg、2ml/kg、5ml/kg、10ml/kg)对扁穗牛鞭草进行处理,通过感官评定和化学分析研究其对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剂处理组的感官评分均较高;中低浓度(1ml/kg~5ml/kg)下随着各添加剂浓度的增加,青贮料的pH值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增加.其中,‘畜产一号'对降低青贮饲料pH值有明显作用,且在添加量为2ml/kg和5ml/kg时,pH值达到理想值4.2以下;扁穗牛鞭草绿汁发酵液在改善青贮料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方面优于‘畜产一号'和‘青宝二号’,且在中等浓度(5ml/kg)下表现最佳,此时青贮饲料pH值最低,粗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新苏2号苏丹草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追施氮肥对苏丹草籽粒形成关键期氮素利用效率、碳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提高了碳氮代谢酶活性;随氮肥追施量增加,抽穗和灌浆期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当追氮量为450kg/hm~2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最强。抽穗期苏丹草茎秆和叶片碳氮含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灌浆期各器官总糖和全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同一施肥处理穗粒部大于茎秆和叶片;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当施氮600kg/hm~2时,氮肥贡献率最大,且可获最大种子产量(3815kg/hm~2)。综合考虑苏丹草碳氮含量、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利用效率及种子产量,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氮肥600kg/hm~2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研究不同灌溉量和施氮量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收后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40 kg/hm2施氮范围,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增施氮肥均明显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40 kg/hm2时,土壤有机碳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无明显变化。就平均施氮水平而言,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随灌溉量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适量灌溉 (节水20%灌溉) 促进土壤氮和碳的矿化速率,从而增加全氮和有机碳含量,但少量或过量灌溉降低土壤氮和碳的矿化速率,同时增加土壤氮和碳的损失,导致节水20%灌溉的土壤全氮含量(0.9 g/kg)和有机碳含量(14.22 g/kg)最高。就各灌溉水平平均值而言,当施氮达到221 kg/hm2,春小麦籽粒产量(6 365 kg/hm2)达到最大值,春小麦籽粒产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青藏高原东缘植物群落常见种波伐早熟禾(Poa poophagorum)为例,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肥、硅肥添加对其多度、地上生物量和叶片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氮肥时,随着氮肥浓度的增加,其多度、地上生物量和叶片全氮含量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单独添加硅肥时,随着硅肥添加浓度的增大,其多度、地上生物量和叶片全氮含量呈现先增大后不变的趋势,其峰值均出现在中浓度硅肥处理(8 g·m-2)下。氮、硅配施下其地上生物量、多度和叶片全氮含量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其地上生物量、多度和叶片全氮含量均出现先增加后不变的趋势,且峰值出现在硅肥为8 g·m-2处。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施氮肥时,添加硅肥有利于提高群落中波伐早熟禾的多度、地上生物量和叶片全氮含量,氮肥添加量以90 g·m-2,硅肥添加量以8 g·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11.
徐瑞阳  白龙  王晓红  刘英 《草业科学》2013,30(4):501-505
为了揭示大气氮沉降对栽培草地植物氮同化物积累的影响,本试验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对象,通过人工增氮试验(浓度设置为0、6、12和24 g N·m-2·a-1)来研究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氮同化物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浓度处理下,叶绿素、叶全氮、可溶性蛋白、精氨酸和脯氨酸等氮同化物含量变化极显著(P<0.01),在氮沉降浓度为12 g N·m-2·a-1范围内随氮沉降浓度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除脯氨酸含量),但是两种牧草氮同化物的积累量差异较大,氮沉降对禾本科牧草的氮同化物积累的影响高于豆科牧草。精氨酸含量与氮沉降浓度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2均达到0.99),因此,精氨酸可作为草本植物对氮沉降增加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氮素水平对沙地燕麦叶片非结构性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追施氮肥对沙地燕麦叶片非结构性碳氮代谢的影响,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的沙化草地,于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4个生育时期,按照15%、40%、25%、20%比例,对燕麦追施70、140、210、280 kg·hm-2氮肥(纯N),分别用N70、N140、N210、N280表示,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用N0表示;检测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沙地燕麦不同部位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以下简称NR),检测灌浆期沙地燕麦不同部位叶片的蔗糖含量及蔗糖合成酶活性(sucrose synthase,以下简称SS)。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极显著(P<0.01)降低沙地燕麦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蔗糖等糖类物质含量,且随着氮肥施用水平的增加,沙地燕麦叶片的蔗糖、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追施氮肥沙地燕麦叶片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较对照增加,在孕穗期和抽穗期N280 氮素处理的沙地燕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在灌浆期N210氮素处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在孕穗期N210 氮素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在抽穗期则以N280 氮素处理含量最高,在灌浆期上部叶以N210 氮素处理含量最高,中部叶和下部叶以N280 氮素处理含量最高;沙地燕麦叶片在灌浆期上、中、下部叶片的蔗糖合成酶活性(3.61、6.50、13.44 μg·g-1FW·h-1)和硝酸还原酶活性(81.6、84.8、76.2 μg·g-1FW·h-1)均在N70氮素处理最强,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和其他氮素水平处理,且随着氮肥施用水平的增加蔗糖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追施氮肥对沙地燕麦叶片的硝态氮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孕穗期对照(N0)燕麦上、中、下部叶片的C/N均最大,分别是9.00、5.70、1.48,进入抽穗期和灌浆期,则以N210氮肥处理的上部叶和N280氮肥处理的中部叶及下部叶C/N最大。综合考虑沙地燕麦叶片碳氮含量、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量特性,本试验条件下,追施N210氮素处理,有利于碳氮代谢的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3.
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N0(0 kg N·hm-2)、N30(30 kg N·hm-2)、N50(50 kg N·hm-2)、N100(100 kg N·hm-2)、N150(150 kg N·hm-2)5个氮添加水平,研究不同氮添加水平对6种植物叶C、N、P计量特征和土壤C、N、P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植物计量特征与土壤计量特征的相关性,为深入理解N沉降增加对草原群落结构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6种植物叶C、N、P含量和计量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扁蓿豆叶C、N、P含量和叶N∶P最高,贝加尔针茅叶N、P含量最低,线叶菊叶C含量最低。氮添加提高了除扁蓿豆以外其他5种植物叶N含量,叶C∶P和叶N∶P,降低了叶P含量和叶C∶N,而叶C含量无一致变化趋势。氮添加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N∶P,对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C∶N无显著性影响。羊草、羽茅、线叶菊和草地麻花头叶N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土壤N∶P呈显著正相关,贝加尔针茅、羊草、羽茅和草地麻花头叶N∶P与土壤有机碳、土壤C∶P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土壤N∶P和土壤C∶P是影响6种植物叶C、N、P含量和计量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不同植物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意味着长期氮添加可能会改变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主要探讨了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前期筛选的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耐低氮品种正红311(ZH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XY508),副区为不同施氮量:包括6个氮水平(0, 90, 180, 270, 360和450 kg/hm2)。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并最终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增施氮肥对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各生理指标的促进作用较耐低氮品种正红311更明显,但耐低氮品种正红311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尤其是灌浆中后期和低中氮水平下,使其最终籽粒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先玉508,这可能是其较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耐低氮能力强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通辽市珠日河牧场沙化草地,通过苗期追施0、10.00、20.00、30.00、40.00kg/hm~2氮肥(纯N,下同)对沙地燕麦(Avena sativa)分蘖力、株高、茎粗、功能叶长度、植株重量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分析沙地燕麦苗期追施氮肥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苗期追施氮肥在10.00~40.00kg/hm~2燕麦生长指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分蘖率、株高、叶长、干重和鲜重值均在追施30.00kg/hm~2氮肥时达到最大,且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茎粗则在追施20.00kg/hm~2氮肥时达到最大,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苗期追施氮肥增加到40.00kg/hm~2时,燕麦各生长指标较追施30.00kg/hm~2氮肥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苗期追施10.00~40.00kg/hm~2氮肥均促进叶绿体色素合成,且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追施30.00kg/hm~2氮肥时含量最高,并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说明,在科尔沁沙地苗期追施30.00kg/hm~2氮肥,明显促进燕麦生长及叶绿素体色素合成。  相似文献   

16.
水氮耦合对郑麦9023结实期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麦9023为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和两个水分处理来探讨水氮耦合下小麦叶片衰老差异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7 d,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旗叶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有所提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则降低,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200 kg N/hm2(N2)相比,300 kg N/hm2 (N3)处理茎鞘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降低了10.6%与10.1%;在同一氮肥水平下,与对照 (W1) 相比较,水分胁迫(W2)处理降低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增加了旗叶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N3处理尤为明显。花后21 d不同处理间趋势与花后7 d一致;产量方面: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N1(0 kg N/hm2)处理相比,N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72.1%,N3提高了61.4%,而N3处理比N2处理平均下降了6.6%;在同一氮肥处理下,水分胁迫后小麦产量有所增加,但与对照(W1)无明显差异。表明适宜的水分胁迫与氮肥使用能够产生耦合效应,促进同化物向籽粒运转,提高籽粒结实率及粒重,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为研究材料,采用营养液砂培法,比较研究了NH4+-N 0、105、210、315、420mg/L 5个水平对紫花苜蓿光合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氮处理下2个品种紫花苜蓿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并随供氮水平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210mg/L达到最大。紫花苜蓿胞间CO2浓度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N210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性能调节作用最大。2个品种对N210氮素水平的敏感度最高,且在N210处理下,甘农3号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对氮素的敏感度高于陇东苜蓿;而陇东苜蓿叶面积和胞间CO2浓度对氮素的敏感度高于甘农3号。  相似文献   

18.
李威  温翠平  漆智平  唐树梅 《草业科学》2012,29(8):1262-1271
盆栽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typhoideum)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王草的生产和品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王草的干质量、株高、叶绿素SPAD值、含氮量和粗蛋白含量都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全磷、全钾、粗纤维含量与施氮量呈负相关。氮肥施用时期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效应并不同步,同一刈割期内,同一施氮水平,在生长初期、分蘖期、拔节期分3次施入优于生长初期一次性施入,利于王草粗蛋白含量的提高,且只有分3次平均施入对干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王草生长的最佳盆栽施氮量为3.48 g·盆-1(纯氮180 kg·hm-2),施氮量为1.74~6.95 g·盆-1(纯氮90~360 kg·hm-2)时王草能正常生长,小于0.87 g·盆-1(纯氮45 kg·hm-2)或大于13.91 g·盆-1(纯氮720 kg·hm-2)对王草生长有限制,不施肥显著限制生产。在本试验条件下,最好的王草施肥方式是在生长初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分3次平均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