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越南咖啡可可协会透露,2011-2012年咖啡季越南咖啡出口量约160万t,出口额达近34亿美元,分别上涨23%和24%。上述数字是越南咖啡前所未有的。此次咖啡季咖啡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2000美元,低于2011年平均出口价格。然而,越南咖啡在伦敦和纽约交易所的价格与世界咖啡价格差距缩小为30-40美元。2011-2012年咖啡季,越南已向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咖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8年—2017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64个主要国家合作发表的SCI、SSCI和ESI论文为数据集,分别从与中国合作论文总量、ESI论文合作数量、合作论文数量占其国家发文总量、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国家、研究机构和研究领域等几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科研合作强度、合作深度、合作广度和合作影响力,希望为构建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机构和国际科技组织间的合作机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合作论文总量和ESI合作数量都明显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在一带一路国家高质量论文中中国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中国同时与多个“一带一路”国家ESI论文合作较少,发达国家是合作中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美国;ESI合作论文发文期刊都是各学科领域影响力较高的期刊,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高能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碳纳米复合材料以及网络模型设计和算法等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银杏是起源中国,影响全球的重要经济树种。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分析截至2017年12月底的全球范围内银杏研究主题大数据,结果如下:世界银杏研究主题论文共6 916篇,自1934年开始,主题论文数量总体保持逐年递增趋势。银杏研究论文发表于国内外的1 306种期刊上,其中刊文量前十的都是医药类期刊,以英国的Phytotherapy Research最多。银杏论文中,英文(87.3%)、汉文(5.1%)、德文(2.6%)、韩文(2.1%)、法文(1.6%),5个语种共计98.7%;中国、美国、德国3国发文数超过总量一半,其中我国(24.93%)世界排名第一,超过第二名美国5个百分点。在全部9 400位作者中,发表银杏论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国曹福亮院士,论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英国Beatty Stephen医生,为一篇关于银杏与眼底黄斑疾病的文章。截至目前,银杏研究论文热点领域排名前3的依次为药理药剂、植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通过Cite Space分析得到,银杏研究高频关键词一为银杏提取物(GEB),二为阿尔茨海默氏病(AD)。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土壤呼吸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深入了解全球土壤呼吸研究的进展情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源,利用Webof Science数据库自带的分析工具、网络分析与可视化工具Netdraw和引文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Ⅱ,从论文年度变化趋势、研究国家和机构、期刊分布、研究人员、论文影响力和研究内容六个方面对1982年至2011年土壤呼吸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国际土壤呼吸研究年发文量符合指数增长规律;美国和德国在土壤呼吸研究领域论文综合影响力较高;美国位于全球土壤呼吸研究合作交流的中心,其次是德国和加拿大;美国的《Global Change Biology》和荷兰的《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是刊载土壤呼吸论文质量较高的两种期刊.中国在土壤呼吸研究领域发文量居全球第二,但论文整体质量有待继续提高;中国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中国在土壤呼吸领域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值得同行关注.1982-2011年国际土壤呼吸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二氧化碳通量测定,森林与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气候变化及大气二氧化碳的关系,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氮及分解)、温度和微生物生物量等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南方农业学报》2011~2015年高被引论文特征,找出与同行期刊的差距,并提出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的发展措施,以期更好地服务三农,为传承我国的农业科研成果做出贡献.[方法]以《南方农业学报》2011~2015年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界面进行检索,导出被引频次≥15次的论文,然后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0月31日.[结果]从中国知网检索到被引频次≥15次的《南方农业学报》刊载论文共49篇,其中2011年刊载的论文27篇(55.1%)、2012年刊载的论文17篇(34.7%)、2013年刊载的论文5篇(10.2%).49篇高被引论文合计涉及发文作者261人次,篇均作者5.33人次,论文作者合作程度较高,但第一作者群的学历/职称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稿源分布以广西区内来稿为主(30篇),占61.2%;学科发展极不平衡,与栏目责任编辑的选题组稿存在较大关系.49篇高被引论文的基金论文比为93.9%,其中国家级基金论文、省部级基金论文分别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22.5%和34.7%,地厅级及以下基金论文占36.7%,且以广西农业科学院(主办主管单位)内设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最多,达11项.[建议]结合地域优势,打造特色栏目;加快数字转型,提高社会影响;紧跟学科发展,培育核心作者;借助OA平台,缩短出版时滞.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土壤污染修复领域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土壤污染修复是当今农业、生态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明确该领域在世界范围的研究布局,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对2005—2013年土壤污染修复领域的SCI论文进行计量学统计,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土壤污染修复领域的发文量逐年稳步增长,其中以中国、美国和印度发文量较多,技术成熟度和重视程度也较强。美国、中国、英国和印度的论文质量和影响力较高,表征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在土壤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实力也跻身世界前列,是土壤污染修复领域重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委员会是其主要发文机构,中国国家自然科学院基金、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欧盟、美国能源部、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是其主要的项目资金来源。土壤污染修复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分布广泛,其中以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发文量最多,并向其他学科渗透,交叉研究将会更为普遍。今后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发展也将继续呈现多样化、友好化和高效化,更加注重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估。该研究结果可为土壤环境学科的发展、研究布局的规划以及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创新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中美两国物联网研究状况的差异,客观认识中国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实力、研究水平和研究状况,为促进中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文章以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录的2009年—2018年中美物联网领域的学术论文为数据源,应用文献计量和词云分析的方法,从论文产出、学科、关键词、高被引论文等几个角度揭示中美物联网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异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相关论文数量高于美国,但是论文影响力与美国存在差距,今后中国应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力,拓宽物联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特别是加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文章以农业遥感技术为例,研究国际农业遥感领域近10年的科研论文题录数据,阐述国际农业遥感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为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遥感学科布局发展提供精准服务。【方法】从情报学的角度,利用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工具,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10年的农业遥感论文题录数据,分别从时间序列、国别、机构、作者和关键词5个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从时间分布上,农业遥感领域发表数量逐年稳步提升,农业遥感技术开发势头向好;从国别上,美国是研究热度最高的国家,其发表论文数量最多,论文被引用频次最高;从机构和作者上,中国近几年发展迅猛,其众多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在国际农业遥感领域作用十分突出;从关键词上,传统的遥感平台开发和农业遥感应用是农业遥感的出发点与根本目标。【结论】中国在农业遥感领域后起直追,相关论文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但同起步较早的美国和欧盟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基于研究结果,为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遥感学科方向布局和热点跟踪提供情报参考,有效提升其在该领域的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正>据巴西农业、畜牧业和供应部(MAPA)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6月,巴西出口咖啡99.4万t,占巴西农贸出口总量的5.9%,仅次于大豆、肉类、糖类、酒精和森林产品。巴西咖啡的最大消费国依次是德国、美国、意大利和日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1900~2010年肠道菌群研究状况。[方法]以美国ISI 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1900~2010年SCIE收录的有关肠道菌群的文献,分别对不同国家、机构、著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学科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00~2010年共有肠道菌群文献8 838篇,分布于490多种期刊,载文量居前10位的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3种期刊分别是Gastroenterology(12.899)、Gut(9.357)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6.307);主要学科分布为Microbiology(1 509篇,17.07%)、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935篇,10.58%)和PharmacologyPharmacy(894篇,10.12%);发文量居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2 005篇,22.69%)、日本(1 031篇,11.67%)和英国(688篇,7.78%),中国发表文285篇,占总量的3.22%,居世界第10位;发文量居前3位的作者分别为韩国的Kim,DH(118篇)、瑞典的Nord,CE(102篇)和英国的Gibson,GR(89篇);发文量居前3位的机构是KAROLINSKA INST(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185篇)、INRA(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168篇)和KYUNG HEE UNIV(韩国庆熙大学,118篇),中国研究机构中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DA SCI),发文45篇,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均发文20篇。[结论]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肠道菌群领域的研究居领先水平,中国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处于相对前列,但与领先国家和机构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两种药用植物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3种病害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药用植物砂地柏和马齿苋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灰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的活性.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马齿苋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和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78.69%和60.28%,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差;砂地柏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59.75%,对其他两种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差.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用植物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随浸提液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使用浸提液原液时,砂地柏残渣堆肥浸提液和马齿苋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66.30%、61.02%和78.72%、76.75%,其次为黄瓜霜霉病,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利用茶树茎段、腋芽、叶、花粉、种子等器官作为外植体建立茶树遗传转化的再生系统,对获得优质茶树种质资源至关重要.目前关于茶树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综述当前茶树遗传转化再生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茶树遗传转化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间作是茶园生态抑草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四年生的茶园中间作鼠茅,研究其对茶园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茶园间作鼠茅可以显著地降低杂草的发生,其中,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9%左右。与清耕相比,间作鼠茅后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提高了65.00%、49.19%和95.54%。间作鼠茅均可以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其中氨基酸增加最明显,增加了49.8%;间作鼠茅明显提高茶树的发芽密度和百芽重。结果表明间作鼠茅有望成为一种生态的茶园抑草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找植源性杀线虫活性材料,利用Bursaphelenchus xyluplilusMeloidogyne incognita 作为室内离体生测目标,测定了油茶籽饼等植物材料的杀线活性,以及茶皂素制剂和油茶籽饼对作物根结线虫的盆栽和大田防效。结果表明,油茶籽饼、茶果皮和茶籽粗提物均具有较强的杀线活性,当粗提物浓度为10 mg·mL-1,作用72 h,B. xyluplilus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100%和100%;作用48 h,油茶籽饼和茶籽粗提物对M. incognita达到中强杀线活性,其毒力有明显浓度效应;茶皂素制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有良好盆栽防效,用茶皂素 (有效含量) 1.5和0.75 g·kg-1处理盆土30 d后,番茄的根结和M. incognita 2龄幼虫(Juvenile 2, J2)均下降,对番茄苗期生物量有明显的增加。在瓜蒌出苗前1周,沟施油茶籽饼,用量2.5 t·hm-2时对大田瓜蒌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效,显著抑制土壤中J2的增殖,对瓜蒌的挂果数和果径有一定的增加。该文首次报道油茶副产物对作物线虫病害的盆栽和田间防效,为直接利用油茶籽饼或茶籽等防治作物的根结线虫病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泽漆水浸液及茶皂素浸提液对浮萍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浮萍表观生长状态的观察记录以及对其抗氧化酶、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研究泽漆水浸液对浮萍(Lemna minor L.)的抑制活性,并探索利用茶皂素作为浸提辅助剂,检测是否提高泽漆对浮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泽漆水浸液(0.001、0.003、0.005 g/mL)胁迫下,浮萍部分抗氧化酶系统遭受破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未出现明显表观受伤症状;高浓度泽漆水浸液(0.01、0.015、0.02 g/mL)胁迫36 h,90%~100%个体受伤严重甚至死亡,受伤个体、程度与浓度、时间成正比,茶皂素助浸液胁迫36 h时,出现明显受伤症状的个体数≤10%。茶皂素作为浸提辅助剂所得泽漆浸提液没有加强对浮萍的抑制作用,反而减弱了这种作用。泽漆水浸液对浮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今后可进一步分析泽漆水浸液和其茶皂素助浸液之间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差异,这有助于抑制浮萍有效成分的鉴定。  相似文献   

16.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of the petroleum ether-, chloroform-, ethyl acetate-, and water-soluble fractions of the methanolic extract of Ficus sarmentosa var. henryi were assayed against Musca domestica adults. The chloroform- and ethyl acetate-soluble fractions were the most active with 92.6 and 88.9% mortalities (24 h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two fractions were combined and four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the fractions by activity-guided fractionation, were elucidated as 7-hydroxycoumarin, apigenin, eriodictyol, and quercetin by spectroscopic method and displayed excellent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adults of M. domestica and 4th instar larva of Aedes albopictus. Among those, 7-hydroxycoumarin showed the strongest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with lethal concentrations (LC50) values of 72.13 μg g−1 sugar and 4.87 μg mL−1 (48 h after treatment) against the test insects respectively. The cytoxicities of these compounds on BTI-Tn-5Bl-4 cell were also investigated for the insecticidal mechanism and found that quercetin represented superior inhibitory activity with MTT assay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gainst BTI-Tn-5Bl-4 cell, but slightly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positive control (azadirachtin) and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negative control (DMSO only). Meanwhile, eriodictyol demonstrated the strongest effect on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s (MMP). In conclusion, based on their comparative toxicities to commercial insecticides and their cytotoxic effects, some of the compounds from the F. sarmentosa have potential as botanical insecticides.  相似文献   

17.
羊口疮疫病的暴发可严重影响畜牧的经济效益,为探明陕西地区该病的发病原因。本研究从陕西关中地区某羊场出现特征症状病羊嘴部痂皮中分离病原,经过感染MDBK细胞系,获得1株病毒,经形态学、理化学、PCR检测及病理组织学等方法鉴定,该病毒分离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命名为ORFV-SXGZ。依据GenBank中发表的ORFV特异性B2L、F1L及VIR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应用PCR方法成功对ORFV-SXGZ毒株的B2L、F1L及VIR基因进行克隆,并将其基因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不同来源ORFV分离株进行比较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ORFV-SXGZ毒株的B2L、F1L和VIR基因与其他已发表ORFV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7%~99.6%、95.8%~97.9%和95.0%~99.3%,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3%~99.7%、95.8%~98.2%和95.5%~98.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ORFV-SXGZ毒株与国内新疆和甘肃等西北部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更近,证实陕西关中地区养殖场中存在羊口疮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入侵中国以来,现已蔓延至全国25个省份.为了解草地贪夜蛾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近期该课题组在云南蒙自地区的玉米地采集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及成虫,通过分离培养结合16S rDNA测序鉴定其肠道细菌分离株的种属.在幼虫肠道中分离到32个细菌分离株,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聚类可归为4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摩根菌属(Morganella),其中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丰度最高,为53.1%;在成虫肠道中分离到16个细菌分离株归为5个属,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微球菌属(Mic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其中不动杆菌丰度最高,为56.0%.该研究首次对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成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为后续研究草地贪夜蛾生物学适应性等重要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叶部不同发育阶段(单芽/三叶)转录组中的EST-SSR位点信息进行分析,以期为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效的参考。利用SSRFINDER软件,对茶树芽叶转录组的高通量测序获得的97454条Unigenes序列(100.91Mb)进行大通量SSR位点的筛选,共获得36249个SSR位点,分布于27913条Unigenes序列中,其发生频率为28.64%,平均分布密度为1/2.78 kb。在茶树芽叶的转录组序列中共发现962种碱基重复基元,其中占主导的是以(AG/CT)n为主(占总SSRs的23.78%)的二核苷酸重复,占到总SSRs的59.19%,其次是三核苷酸和单核苷酸重复,其占比分别为20.92%和13.13%。茶树芽叶转录组所含不同重复基元SSRs的平均长度,相对全器官转录组较短,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重复长度为18 bp的中长重复序列,占到总SSRs的23.37%,而大于25 bp的较长序列重复极少。同时对茶树不同器官转录组测序的SSR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后续的分子标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钵盘育苗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在调节水稻苗床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酶活性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能有效调节水稻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哈茨木霉菌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播种28天后,哈茨木霉菌接种处理的水稻幼苗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50.70%和48.56%,而真菌数量较对照减少16.15%,并且哈茨木霉菌数量较刚播种时增加了138.46%;哈茨木霉菌也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8.55%、18.31%和49.61%。研究表明,哈茨木霉菌具有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