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陕A群、陕B群选育11份不同熟期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播期调整使所有材料同天授粉,同时利用烘箱法和电子水分测量仪法测定不同时期玉米子粒含水率,分析子粒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和子粒脱水特性。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发现授粉35DAP后两种方法测定的子粒水分含量显著相关(P<0.05),此阶段电子水分测量仪法可替代烘箱法。聚类分析显示,可将11个试验材料划分为5种脱水类型,KB182和KA225为早熟脱水快型;KB207属于早熟脱水慢型;中熟材料KB089、KA147和XCA-1属于渐进脱水型;KA105属于晚熟脱水快型,KA327、2082和KB020属于晚熟脱水慢型。中熟材料KB089和晚熟材料KA105在同一熟期材料中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需时间较短,具有较快的灌浆速率且生理成熟期后脱水速率快的特点,可作为高产宜机收品种选育的优异种质应用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2.
隔年秸秆还田对连作玉米养分积累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设置秸秆深翻还田和旋耕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深翻和旋耕还田不施秸秆腐熟剂5个处理,测定玉米茎秆、叶片、穗部和子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及叶片生理活性,研究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显著提高玉米穗位叶以上第3叶(上位叶)及穗位叶以下第3叶(下位叶)叶绿素含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茎鞘氮和钾积累量,并提高玉米产量,增产率为7.56%~28.00%。旋耕和深翻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显著提高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MDA)活性,显著提高叶片磷积累量;深翻还田配施腐熟剂极显著提高叶片、穗部、子粒氮积累量。冷凉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提高玉米叶片生理活性,旋耕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增产率高,干物质积累量较多;深翻还田配施腐熟剂显著提高玉米叶片、穗部和子粒氮积累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3种评价方法对34份玉米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评价,在鉴评抗旱性评价方法的同时筛选抗旱玉米种质资源。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方法要优于单一指标评价,即数学分析法与耐旱性分级法均优于总抗性评价法。玉米株高、穗位高、穗上叶夹角、穗粒数、单株产量可以作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的评价指标。筛选出抗旱性极强的自交系陇M0302和冀资H634。  相似文献   

4.
氮高效玉米基因型氮素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对不同氮效率的27个玉米自交系氮素生产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氮和低氮下,高产氮高效型自交系在吐丝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分别为53.69、58.69 g/g,高产氮高效型自交系在吐丝期干物质量高于低产氮低效型自交系。施氮肥后氮素子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有下降趋势。高氮和低氮下高产氮高效型自交系在生育后期植株氮积累量高于低产氮低效型自交系,低氮下二者差异显著,高产氮高效型自交系比低产氮低效型自交系高5.88%,氮积累量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吐丝后氮的积累。高产氮高效型植株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强,子粒氮素利用效率高,施氮肥后高产氮高效型植株生育后期氮吸收积累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品种干物质的积累与运转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通过对两种类型饲用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运转规律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偏重于营养生长,生物产量较高,拔节之前其生长中心为叶片,拔节之后其生长中心为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吐丝前大于吐丝后,比例为67∶33,形成生物学产量的关键时期在大口期至吐丝期,光合产物向子粒转移输出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偏重于生殖生长,拔节之前其生长中心为叶片,拔节至吐丝25d生长中心为茎秆,吐丝25d至成熟期生长中心为子粒,形成生物学产量和子粒产量的关键时期在灌浆期,光合产物向子粒转移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茎秆和苞叶。  相似文献   

6.
乙酶合剂对东北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茎秆形态的化学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密度条件下,研究东北春玉米6叶期叶面喷施乙酶合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酶合剂可以缩短穗位以下基部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增加茎秆强度,增强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调解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过程,促进干物质向子粒中转移,提高经济系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量类型小麦品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氮高效且高产的小麦品种,于2016-2017年综合运用籽粒产量和氮素收获指数2项指标将河南省38个主推小麦品种划分为4种类型(高产高效型、高产低效型、低产高效型和低产低效型),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的吸收转运特征。结果表明,高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穗粒数都显著低于氮低效品种;低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与氮低效品种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高产小麦品种花前干物质积累速率较低产(效)小麦高24.8%,花后干物质的转移量和转运效率最大,分别是低产低效型小麦的2.1倍和1.6倍。高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干物质转移量较氮低效品种增加16.2%,但在干物质转移效率上与不同氮效率品种差异不显著;低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氮素转移效率是氮低效品种的1.1倍。高产型小麦品种的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低产型小麦品种,小麦花后氮素积累速率最高,在该时期,同等产量水平下,HYHE型小麦氮素积累量速率较HYLE型高28.8%,LYHE型小麦的氮素积累速率较LYLE型高66.0%,且花后氮素积累速率与氮素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较高的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和氮素积累量是小麦高产的基础,相同产量水平下,氮高效小麦品种的干物质转移量和氮素积累速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缓释肥覆膜减量条件下的玉米生物性状、干物质分配比例、养分含量差异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覆膜(T2)处理相比,覆膜可使玉米的茎粗提高11.05%~19.34%,株高提高2.78%~5.39%,穗位高提高6.20%~10.28%,覆膜条件下缓释肥减量对玉米生物性状无明显影响。覆膜可以使玉米干物质积累提高25.22%~31.01%,较普通复合肥(T6)相比,施用缓释肥更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且缓释肥覆膜减量15%(T4)不会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减量过度(T5)则会显著降低玉米干物质积累以及子粒和茎秆的氮含量。相关分析发现,玉米产量与生物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与不同部位养分含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覆膜条件下施用缓释肥有利于改善玉米生物性状,提高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含量,玉米茎粗、株高、穗位高与茎秆氮含量、叶片钾含量、子粒氮含量可以作为玉米产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47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玉米自交系在低氮和正常氮处理下株高、穗位高、叶绿素SPAD值、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吐丝期干重、全株干重、产量、子粒氮积累量、全株氮积累量和氮肥生产效率等10个指标,以耐低氮指数为参数,结合其变异系数,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其氮高效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绿素、全株干重、产量、子粒氮积累量、全株氮积累量和氮肥生产效率等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氮高效能力的筛选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得到PH6WC、郑58、PH6WC×郑58、PH6WC×D1798Z、D1798Z×521、HCL645×C7-2、HCL645×C7-2×单598、外杂二环系、美杂二环系×郑58、DH351×郑58、XL21×PH6WC共11个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0.
东北和西北春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东北(吉林公主岭,JL-GZL)和西北(新疆伊犁71团,XJ-71)两个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的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生态区春玉米植株养分吸收、积累差异。研究表明,西北试点的春玉米子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等养分积累量均高于东北试点,其中,子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达极显著水平,叶片、茎秆、子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达显著水平。东北春玉米叶片、茎秆氮含量较西北春玉米高,叶片、茎秆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叶片、茎秆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低于西北春玉米。西北春玉米每吸收1 kg氮所产生的子粒、干物质分别较东北春玉米高7.75%、7.11%,每吸收1 kg钾所产生的子粒、干物质分别较东北春玉米低9.12%、9.71%,每吸收1 kg磷所产生的子粒、干物质两个生态区无显著差异。氮磷钾收获指数与养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相同,西北试点氮收获指数高于东北试点,钾收获指数低于东北试点,磷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玉米植株抗旱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耐旱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研究了玉米植株抗旱性状在正常条件和水分胁迫下杂种优势的变化,分析了玉米植株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单株叶片数、茎粗、根干重的杂种优势明显;叶片数、雄穗分枝数和单株叶面积的狭义遗传力分别达到62.94%、62.93%和54.00%。株高和叶干重的遗传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楚光红  章建新 《玉米科学》2016,24(1):130-136
在田间研究拔节期后5种施氮量处理对春玉米KWS2564吐丝后群体叶面积指数垂直分布、光合势、光合速率(穗位上第3片叶、穗位叶、穗位下第3片叶)、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揭示施氮量对滴灌超高产春玉米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主要增大棒3叶以下、棒3叶的叶面积指数,明显延缓吐丝后棒3叶以下叶片衰老,增加群体总光合势;增加吐丝后穗位上第3片叶、穗位叶、穗位下第3片叶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降低氮肥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施氮量超过300 kg/hm2以上再增加施氮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干物质和产量的增幅降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适宜施氮量为300 kg/hm2左右,可获得17 002.6 kg/hm2产量,其吐丝期叶面积指数为6.62,总光合势为423.6 m2/(d·m2),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为13.8 kg/kg。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大喇叭口期对渍水条件下的36个玉米自交系玉米进行50%遮荫和不遮荫处理,研究遮荫胁迫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对自交系的耐阴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渍水条件下的玉米自交系遮荫后雌雄间隔期延长,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地上部干物质显著减少,16个自交系的雄穗主轴长度显著降低,大部分自交系的雄穗分支数无显著变化,株高、穗位高变化不一致。雌雄间隔期延长天数与地上部干物质量减少的百分率呈极显著相关。以雌雄间隔期延长天数与地上部干物质量减少的百分率为主要指标,筛选出11个耐阴性强且具有一定耐涝性的自交系LH01、LH04、LH14、LH17、LH21、LH23、LH24、LH27、LH28、LH32、LH33,可作为豫中南阴雨寡照地区的基础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田间直接鉴定,采用模糊函数法,以抗旱隶属度、产量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为评价参数,分析各性状与参数间的关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选择出有效的评价参数和指标,对各自交系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导致玉米自交系的散粉至吐丝期间隔增加,光合叶面积减少,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茎秆变细,穗短小,秃尖多,穗粒数少,粒重轻,最终导致产量下降。不同基因型间因抗旱性差异而所受影响明显不同,各自交系抗旱性强弱与干旱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有较大关系,其中79-1E、交51、苏1-1和18599的抗旱性较好。各评价参数中,以产量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度与干旱条件下各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抗旱指数、抗旱隶属度、产量和叶面积是抗旱性综合评价最有效的参数和指标。  相似文献   

15.
喷施烯效唑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新品种川单418为材料,研究了在玉米抽雄期喷施烯效唑对玉米生长后期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有效抑制了细胞膜透性物质的产生,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并改变了叶绿素动态变化规律,减缓叶片的衰老进程,提高作物产量。适宜喷施浓度为20~40 mg/L。  相似文献   

16.
对3类不同耐铝性玉米自交系的盆栽试验表明,土壤酸胁迫对各类自交系形态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地上部干重、功能叶干重和穗位叶面积等性状受影响较大。玉米自交系的耐酸性具有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自交系间各性状差异显著。酸胁迫下耐酸自交系Z01和Z03能较好生长,酸敏感自交系总体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抗盐性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2~1995年对105份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进行了抗盐性鉴定.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受盐害后,植株干物质积累速度变慢;黄叶指数增多,干物重下降;根变粗,变短;侧根和根毛减少;节根条数增多;冠/根比值增大;叶细胞透性增大.在105份材料中,抗盐性强的玉米材料有15份,中抗的78份,不抗的12份.  相似文献   

18.
以39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大喇叭口期通过田间涝害模拟筛选试验,测定叶绿素(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量、绿叶数等9个指标以及各指标耐淹系数,对自交系耐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叶绿素(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量、绿叶数、抽雄期、吐丝期、株高受到严重影响,对地上部干物质量影响最大,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株高、绿叶数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田间鉴定玉米自交系耐淹性的有效指标。采用综合耐淹性状作为评价参数,经聚类分析表明,先玉335选育二环系、 X1141/昌7-2、中农大678选育二环系等8个自交系属耐淹型自交系,京157/京52B、京157/MO17、京157/PHNB2等12个自交系属敏感型自交系。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超高产夏玉米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比较研究超高产田(15 000 kg/hm2)和高产田夏玉米的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特性和灌浆速率等指标差异,探索超高产夏玉米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超高产田夏玉米较高产田增产15.6%,穗粒数多3.7%,百粒重增加8.9%,超高产主要依赖于百粒重的增加;吐丝后超高产田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高产夏玉米田,吐丝后10~40 d超高产夏玉米田子粒干物质阶段积累速率较高,吐丝50 d后,高产夏玉米田植株衰老,超高产夏玉米子粒仍维持一定的灌浆速率。超高产田夏玉米具有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多、叶绿素含量高和灌浆时期长等生长发育特性,有效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