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70份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来自五大洲33个国家的170份亚麻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资源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各性状间相互影响,有10对性状呈极显著相关,其中,株高、分茎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果数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作用效应为单株果数>主茎分枝数>分茎数>株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4.705%。将170份种质资源划分为5类,各个类群之间差异明显。对33个国家类群进行聚类分析,分为3个组群,地理来源相同的品种被归为不同类群,洲际之间的种质资源在组群中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30份贵州保存的红皮花生资源为材料,对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果数和总枝数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36%和33%;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茎高、总分枝与单株结果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结果数与果型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0个农艺性状可简化成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1.025%,第一主成分以百果仁重和百果重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以主茎高和侧枝长影响为主,第三主成分以百仁重影响为主。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可将30份红皮花生资源分为4类,第Ⅰ类为小果资源,第Ⅲ类荚果空隙大,可用于加工,第Ⅳ类属大果资源。筛选出百仁重<50 g的小果种质3份(JS166红花生、广顺红皮花生和ICG86699)。  相似文献   

3.
花生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利用花生种质资源,给新品种选育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46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主茎高、主茎节数、第一侧枝长、第一分枝数、总分枝数、有效枝长等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质在植物学性状上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在11.19%~82.41%之间,多样性指数在0.3095~2.0468之间,平均数为1.6805,但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主茎高和主茎节数、侧枝长、单株生产力,第二次分枝数与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叶片长与叶片宽,荚果长与荚果宽、种子长、百果重,荚果宽与种子长、种子宽、百果重,种子长与种子宽、百果重,种子宽与百果重,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它们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测得相关性极显著的一对表型性状中的一个就可以描述另一个性状。  相似文献   

4.
木薯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木薯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以提高木薯育种效率,为木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采用13 份木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1 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种质资源单株产量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NK-2、NK-6、NK-7、NK-10、NK-11、‘新选048’与‘华南205’之间的单株产量呈显著差异;单株产量与块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生物产量、最长薯长、主茎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的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块根数、最长薯长、生物产量、主茎高度、叶保留高度、干物质含量、收获指数、地上部鲜重、淀粉含量、主茎粗、株高。由此表明,选育高产木薯需要关注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块根数、最长薯长、生物产量、主茎高度、叶保留高度、干物质含量、收获指数等。  相似文献   

5.
对20个苦荞麦品种(系)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性分析中,全生育期与主茎节数、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基本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主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所有农艺现状与产量均呈现正相关,其中与基本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达到极显著水平。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各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基本苗单株粒数全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其中基本苗、单株粒数、全生育期、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5个性状与产量性状关联度分别为0.763 9、0.763 6、0.756 9、0.749 4、0.746 6,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夏播花生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河南省夏播花生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饱果数、生育期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侧枝长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正相关;主茎高、饱果率与花生单株生产力相关性不显著.而百果重与花生单株生产力为负相关,其中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英果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侧枝长>结果枝数>饱果数>生育期>饱果率>百果重>总分枝数>主茎高.在夏播花生育种工作中,要注重花生饱果数多、生育期长、结果枝数多、饱果率高的花生材料的选育,这样才能选育出产量高的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夏播绿豆不同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用16份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芙数和单芙拉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期、株高和芙长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单株芙数和百拉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径分析显示,主茎节数、百粒重和单株芙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高产育种选择中,应考虑到绿豆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各性状之间最佳关系,达到产量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拓宽油菜育种配制杂交组合用种质资源,筛选优异基因资源。对近年收集和自育的50份油菜材料进行田间鉴定和农艺性状相关、回归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菜材料农艺性状差异显著,单株产量与株高、每角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花序长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花序角果、千粒重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每角粒数和株高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将50份油菜材料分为3个类群,为育种中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花生农家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福建省花生农家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农家品种亲本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建省不同地方的35份花生农家品种为材料,运用Excel软件对14个农艺性状进行数据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考察的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是地上果针数为73.3%,其次是单株饱果数为44.3%,出仁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3%。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是单株饱果数为1.986,其次是主茎高为1.981,最低是百仁重为1.607。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地下果针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负相关。采用Ward法进行聚类结果,遗传距离阈值为12时,分为两大类群,第Ⅰ类群品种为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即疏枝亚种;第Ⅱ类群品种为普通型和龙生型,即密枝亚种。本研究表明福建省花生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亲缘关系与栽培种花生亚种分类有关,为品种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马铃薯农艺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对25个马铃薯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达6.62%~50.38%,且主茎数(0.506 8)、单株产量(0.738 2)与块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数(0.454 5)、生育期(0.474 3)、淀粉含量(0.429 6)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形(-0.433 9)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株高、生育期、花繁茂性和主茎数是高产品种形态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1.
绿豆机械化生产是未来绿豆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南阳盆地种植28个绿豆品种(系),分析其农艺性状与第1批荚果产量的关系,为适宜机械化的绿豆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第1批荚果产量与其主要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荚数>单荚粒数>主茎节数>株高>生育期>荚长>百粒重>主茎分枝数,其中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与单荚粒数、主茎节数、株高、生育期和荚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表型聚类发现,绿豆品种(系)遗传基础狭窄,在改良适宜机械化生产性状的同时,应拓宽品种(系)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2.
豇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豇豆育种中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对41份豇豆品种资源15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与豇豆产量关系密切的单荚重和单株嫩荚数2个农艺性状,与株型、嫩荚长、单株花序数和单荚种子粒数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嫩荚数与开花期、叶宽和单株分枝数呈现显著负相关。15个主要农艺性状可以归纳为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包括株型、初花节位、嫩荚长、单荚重、单荚种子粒数、单株花序数、单株嫩荚数和单株分枝数;第2主成分包括开花期、叶长和叶宽;第3主成分包括种皮颜色和嫩荚宽;第4主成分包括嫩荚颜色;第5主成分包括枯萎病发生程度。41份豇豆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25处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15处分为Ⅰ、Ⅱ、Ⅲ类,其中第Ⅰ类的品种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6份绿豆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节数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可在早世代进行选择;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大,相对遗传进度较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荚数与单株粒重关系密切,对单株粒重的贡献最大,在选育高产绿豆新品种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花生单株生产力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各主要农艺性状对花生单株生产力影响的主次关系,利用来源于5个国家的126份花生栽培种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表型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12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之间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单株总果数和单株饱果数对花生单株生产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结果枝数和百仁重;而主茎高、侧枝长、出仁率和公斤果数对其影响较小。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结果枝数与单株生产力的表型、遗传型和环境相关系数大小基本一致,而出仁率与单株生产力之间的环境相关系数为0.185,显著小于表型(0.521)和遗传型(0.650)相关系数;且从单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来看,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和结果枝数的广义遗传率均小于50%,百仁重的广义遗传率为88.8%。综上所述,在选育高产花生新品种的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大籽品系的选育,其次考虑单株果数和结果枝数多的品系。且通过单株果数和结果枝数性状来选育高产花生新品种时,需考虑环境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大豆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黄淮海地区16 个品种12 点试验进行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分析,从而为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百粒重。可见,对大豆新品种选育时,应优先考虑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高和生育日数。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绿豆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为绿豆高产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绿豆新品种(系)联合鉴定试验(2016-2017年)的25份绿豆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荚粒数变异系数最小,仅7.30%(2017年),产量变异最广泛,变异系数为35.86%(2016年);产量除与荚长(r=0.609)、荚粒数(r=0.679)呈极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荚长>株高>荚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并且株高、单株荚数、荚粒数、荚长和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值,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综合分析表明,在绿豆高产育种中,荚粒数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且直接与间接效应均表现优良,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荚长和百粒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值,也应作为主要筛选对象,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性状的相互影响与均衡发展,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大豆品系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歆  杨芳  邓军波  汪嫒嫒  何念  陈艳 《作物杂志》2021,37(5):57-634
种质资源是大豆育种的基础,理论方法是品种选育的关键。以64份大豆品系为材料,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大豆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筛选适宜江汉平原种植的大豆品系,同时探究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为选育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提供种质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品系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19%~46.95%,有效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因子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转化为4个主因子,分别为产量构成因子、株高因子、粒重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0.067%。由农艺性状与综合得分相关性分析可知,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蛋白质含量7个农艺性状可作为大豆品系综合评价指标。聚类分析将64份大豆品系分成3个类群,类群Ⅰ31份,类群Ⅱ24份,类群Ⅲ 9份,类群Ⅲ大豆品系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江汉平原种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及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个绿豆品种(系)为亲本, 采用非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及混合线性模型,研究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绿豆全生育日数、株高、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均以加性效应为主, 狭义遗传率较高且达极显著水平;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总产量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显著或极显著, 狭义遗传率相对较低;单荚粒数主要受显性效应影响, 广义遗传率较高;播种至开花天数与株高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和表型正相关;单株荚数、单荚粒数与百粒重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产量、总产量相关性不大;针对全生育日数、株高、主茎节数和百粒重的选择可在早期世代进行, 而对产量的选择可以根据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在晚期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