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寻气压深松对土体内空气含量的影响,建立了室内模拟耕层结构,以深松后土体内空气增量为分析指标,进行了气压深松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深松气压1.4、1.8、2.2MPa的作用下,土表形成最大半径为0.45m的球冠体,土体内空气含量增量明显,随距注气点距离的增加土体内气体增量逐渐减小;在3种深松气压的作用下,土体内空气最大增量为1.23、2.61、3.89m3,深松气压的变化对土壤内空气增量影响明显但并非正相关,可见气压深松是气固耦合作用的结果。试验结果可为气压深松机理深入研究及气压深松装备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东昌府区地处鲁西平原,属于沿黄灌区。由于土壤多年旋耕作业,耕层逐年变浅,全区普遍耕层深度在10cm左右,耕层下形成一个坚硬的犁底层,厚度约15cm左右,犁底层密度大约在1.35 g/cm~3~1.45g/cm~3,阻碍水分、养分运移,不利于农作物的根系发育,严重制约着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为提升耕地质量,2014年东昌区区开展深松补贴作业,要求深松深度大于25cm。在实施深松补贴项目过程中,对于深松深度产  相似文献   

3.
气动深松是向耕地犁底层中注入高压气体,使犁底层土壤内部形成裂隙从而打破犁底层,实现土壤深松。为此,基于气压劈裂法进行了气动深松模拟试验,选取喷气压力和深松深度作为试验因素,以土壤坚实度降低率和土面抬升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土壤在高压气体作用下产生的深松作业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气压力的增加可以提高土面抬升量和土壤坚实度降低率,且对降低土壤坚实度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深松深度与气动深松效果密切相关,土壤坚实度降低率和土面抬升量随着深松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气动深松可以高效地打破犁底层,达到较好的土壤深松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球墨铸铁与进口铲尖在相同时间、相同工作量下的失重量,探究了两种材质的耐磨性能,验证了球墨铸铁铲尖作为铸钢铲尖替代品的可能性。在相同工作量时,球墨铸铁的耐磨性能与进口铲尖一致。深松技术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球墨铸铁铲尖作为进口铲尖的替代品,同样能达到深松的效果,使土壤的容重降低并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根据数据显示,深松前土壤含水率为14.29%,深松后土壤含水率为15.30%,深松后土壤平均含水率提高1%,深松前土壤容重为1.92g/cm~3,深松后土壤容重为1.35g/cm~3,深松后土壤容重降低0.57g/cm~3,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机械深松是一种运用机械进行疏松土层的耕作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在疏松土壤的过程中,不打破土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1)有利于保墒蓄水机械深松不翻转打乱土层,减少耕作中土壤水分的蒸发消耗,有利保墒;深松又可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能力,特别是全方位深松形成的鼠道,是个地下小水库,具有很好的蓄水能力。据试验测试,采用ISQ系列全方位深松机松土后,一般土壤容重可降低0.03g/cm~3,土壤空隙度提高1.55%,形成的鼠道有很强的透水和保水能力,既使下大暴雨也不会形成径流,在干旱情况下,每0.067hm~2可多蓄水10m~3~  相似文献   

6.
气动深松是基于气压劈裂原理,向耕地犁底层中注入高压气体,使犁底层土壤内部形成裂隙从而达到深松效果的一种深松方式。为此,基于气压劈裂机理,对气动深松原理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气动深松裂隙扩展模型,包括高压气体渗漏模型、土壤位移模型及气体压力分布模型。分析表明:气动深松方式可以达到深松效果是张拉抬升机理和剪切压缩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土壤抗剪强度较大且初始主应力较小时,气动深松主要由张拉抬升机理控制,当土壤抗剪强度较小且初始主应力较大时,气动深松主要由剪切压缩机理控制;通过气动深松裂隙扩展模型可以确定气动深松影响范围的理论值。对气动深松原理进行研究,对推动气动深松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唐山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各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对本辖区进行深松整地作业摸底调查,具体情况整理汇报如下。一、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总体情况1.深松作业情况全市适宜深松作业的地区土壤类型以沙壤土、壤土、粘壤土为主,适宜深松作业的面积214.65万亩;2014年以前唐山市已完成深松作业面积130万亩。土壤耕作层15cm~20cm,犁底层20cm~15cm,目前全市采用的农机深松作业标准为  相似文献   

8.
基于离散元深松土壤模型的折线破土刃深松铲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针对目前华北平原壤土区应用的深松铲作业阻力大、能耗高、平整度差、深松后形成的缝隙过大不利于保墒等问题,基于耕作层、犁底层和心土层土层厚度及土壤物理性质不同,设计了一种有效减阻降耗的折线破土刃深松铲。运用离散元法建立深松土壤模型,设定土壤颗粒接触模型,测定耕作层、犁底层和心土层3层土壤颗粒虚拟仿真参数。应用EDEM软件进行深松铲性能虚拟仿真,检验了破土刃切削刃角θ与滑切角φ最优效果。相比圆弧形深松铲,折线破土刃深松铲对土壤颗粒冲击较小,降低了土层扰动量,降低了牵引阻力,地表平整度与沟槽宽度均明显优于圆弧形深松铲;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折线破土刃深松铲有效降低了犁底层的容重和紧实度,比圆弧形深松铲作业阻力减少了11.52%,作业稳定性、可靠性较好。田间试验与仿真试验对比结果证明离散元三层深松土壤模型基本满足深松铲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9.
连年的浅层翻、旋耕作业及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得新疆土壤形成了一层又硬又厚的犁底层,进而影响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为了打破犁底层、改善新疆地区土壤质量、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以非振动深松作为参照试验组,针对3种不同参数弹簧的自激振动深松方式进行深松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非振动深松,弹簧Ⅲ耕作后15~30cm耕层坚实度下降17.44%,0~15cm耕层坚实度下降20.17%,弹簧Ⅱ耕后0~15cm耕层坚实度下降23.24%,15~30cm耕层坚实度下降10.09%;在0~15cm耕层,弹簧Ⅲ相较于非振动,土壤密度下降6.02%,在15~30cm耕层为16.29%;弹簧Ⅲ相较于非振动情况,在0~15cm耕层和15~30cm耕层,土壤容重下降依次为4.11%和13.73%;弹簧Ⅱ相较于非振动情况,在0~15cm耕层和15~30cm耕层,土壤容重下降依次为2.05%和7.84%;弹簧Ⅰ与非振动对各耕层土壤容重相差不大,30~45cm的深层土壤自激振动和非振动情况对于土壤密度减小效果相差不大,深层深松时,由于牵引阻力增加使弹簧被完全压缩,深松效果下降。试验结果为推广自激振动深松作业方式及新疆耕作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为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深入开展,东昌府区农机局组织力量开展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调研工作,现报告如下:一、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基本情况东昌府区地处鲁西平原,属于黄灌区。由于土壤多年旋耕作业,耕层逐年变浅,全区普遍耕层深度在10厘米左右,耕层下形成一个坚硬的犁底层,厚度约15厘米左右,密度大约在1.35~1.45g/cm~3,阻碍水分、养分运移,不利于农作物的根系发育,严重制约着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为提升耕地质量,2014年该区开展了深松补贴作业,要求深松深度大于25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翻耕技术由于机具的长期碾轧、降雨、灌溉和土壤本身的沉积作用,在耕层下面形成紧实犁底层,它不仅妨碍作物根系的发育,影响作物生长,而且还使土壤肥力、蓄水能力和耐旱耐涝能力降低,大雨时极易形成径流。因此,耕层浅和紧实坚硬的犁底层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公害。   全方位深松机和旋耕深松机,是消灭犁底层比较理想的深松机具。   全方位深松机是采用全新的梯形框架式深松部件对土壤进行高效深松,它充分利用刃切割作用,使土壤的有限侧挤压减至最小,不翻动土层,不形成空隙,松土范围大,松碎效果好;在适宜的结构参数下,…  相似文献   

12.
1.可有效地打破长期以来犁耕或灭茬所形成的坚硬犁底层,有效地提高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深松后的土壤体积密度为12~13g/cm3,恰好适宜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作物根系深扎。机械深松深度可达35-50cm,这是用其它耕作方法所根本达不到的深度。2.机械深松作业可极大地提高土壤蓄积雨水和雪水能力,在干旱季节又能自心土层提墒,提高耕作层的蓄水量。一般来讲,深松作业地块较未深松地块可多蓄水11~22m3/亩,且土壤渗水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长期以来,农机部门针对使用传统铧式犁产生新的犁底层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认为应用深松技术是彻底打破犁底层,解决土壤板结问题的最根本措施。农业部门也把这项技术作为挖掘粮食增产潜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并进行示范推广,收到较好效果。一、机械深松技术内容机械深松技术是指疏松硬土层而不翻转土层的土壤耕作技术。深松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打破犁底层,增加雨水入渗速度和数量,增强地下水分上升能力,提高作物抗旱能力。深松的形式有:全方位深松、间隔深松、浅  相似文献   

14.
深松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基础,在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初期更是必不可少的作业环节,能够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改善耕层结构。实现深松的主要工具是深松铲,其品质决定了深松效果。针对深松铲在工作过程中耕作阻力较大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楔形自润滑深松铲,借助SolidWorks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并在实验室进行减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楔形自润滑深松铲与传统深松铲对比,耕作阻力降低14.60%~21.17%,减阻率的平均值为18.28%,减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是指以打破犁底层为目的,通过拖拉机牵引松土机械,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松动土壤的一种机械化耕作技术。实施机械深松整地作业,可以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深耕层,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通透性,从而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产  相似文献   

16.
殷志辉 《当代农机》2012,(12):41-43
深松作业机组选择配套及其作业1.深松作业条件(1)土壤条件。机械深松本身对土壤条件没有特殊要求,主要考虑耕后的效果。机械深松作业适宜于各种轻壤、中壤、重壤和黏土,沙壤土效果稍差,不适宜砂土和耕作层20cm以下为沙层的地块。盐碱地采用实时耕作措施的改良效果比较好。(2)耕作条件。铧式犁耕翻或旋耕机耕作多年,土壤15~25cm处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影响到雨水、浇灌水下渗。农作物根系生长的农田,需要进行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到传统精耕细作模式的束缚,大部分耕地未进行过深松作业,土壤耕层逐年变浅,犁底层逐年增厚,土壤板结现象日趋严重,粮食产量增速明显放缓。现代农业种植模式,迫切需要推广深松技术,通过深松作业打破顽固的犁底层,改善耕层质量,提高耕地产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机械化深松作业对于土壤的改良和保护水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机械化深松作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东北平原棕壤土区合理耕层耕作模式与配套机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大,传统耕作机械田间作业频繁,增加了土壤坚实度,使土壤容重增加,造成了土壤的板结,犁底层加厚上移,影响作物产量、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东北平原棕壤土区辽宁省铁岭县的实际情况,结合联合整地、深松、深松联合整地及免耕播种4种耕作模式,与当地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合作,对4种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在距地表5、10、15cm土壤深度时,深松模式土壤温度高于联合耕整地模式1.6、1.5、1.1℃;免耕播种比联合耕整地模式的土壤温度分别高了2.8、2.2、1.9℃。土壤含水率方面,免耕播种含水率最高,在垄台、向阳面、向阴面分别比联合耕整地模式高6.9%、12.2%、15.2%;在土壤容重与土壤紧实度方面,深松模式在深度10~30cm范围内土壤容重低于未深松模式0.3g/cm3。根据土壤理化特性,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对现有配套机具进行优化配备,并对配备后进行效益分析,得出深松覆盖模式的收益最高,达到1.29万元/hm~2;其次是免耕播种模式,达到1.25万元/hm~2;深松联合整地模式与联合整地模式分别为0.90万元/hm~2和0.74万元/hm~2。同时,提出了一种适合当地土壤性质的耕作模式与合理配套机具。  相似文献   

19.
正汶上县总面积889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13处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82万,耕地面积93.9万亩。主要农作物种植为小麦、玉米,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机化强县。一、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基本情况1.实施区域。汶上县适宜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耕地面积约为93.9万亩,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园、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程度高的区域优先实施深松作业。汶上县大部分地块由于长期采用旋耕作业方式而产生犁底层,应进行深松整地作业,以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深耕层,同时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通透性,从而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红光农场耕地现状及机械深松技术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受小型农机具作业等因素的影响,红光农场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壤板结、沙化,肥力下降,犁底层变硬等问题。为了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就必须选择适宜的耕作方法,大力推广机械化深松技术。本文结合红光农场实际,通过对机械深松技术的试验分析,阐述了机械深松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