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农业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是国内高校建立的第一所系统展示中华农业文明和历史渊源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高校博物馆的传播现状,利用新媒体技术从应用层面建构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的互动智慧传播模式,以期对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在农业文化遗产传播与国际交流层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90-10493,10602
解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认为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专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系统、农业景观、传统农业知识体系、农业生物多样性等,指出其核心思想是"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未来的"。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机制、传统农业知识的保护、社区参与机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探索方面。强调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重要方式,分析了其不同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以及"农家乐"旅游等形式的特点,认为其本质是一种遗产旅游,其重要功能是确立地方的文化身份。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积极保护有助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环境协同发展.生态补偿制度能够切实解决利益分配的冲突这一根本问题,对遗产地农民因保护而投入的成本和减损的资源利益课以补偿,带动其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建立农业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机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首先应明...  相似文献   

4.
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恩施玉露,为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获授“湖北第一历史名茶”称号。该文介绍我国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恩施玉露的主要地理标志特征,探讨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并建议:(1)充分利用农业品牌类遗产“恩施玉露”;(2)保护其农业物种类遗产;(3)挖掘侗乡农业民俗类遗产;(4)申报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收集与整理有关的文献类等农业文化遗产;(6)建立生态博物馆,“活态”保护恩施玉露文化遗产;(7)开发恩施玉露茶文化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要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谊 《古今农业》2008,(2):95-10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认为,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需要处理好农业遗产保护的问题,要充分认识我国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作者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做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对目前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类型、范围进行规划性研究;以政府为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濒危农业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以国家农业博物馆为龙头,实施多类型、多层次博物馆的农业文化遗产保存和记忆工程。  相似文献   

6.
自2002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启动以来,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中从生态经济学视角探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生态特征,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生态利益为目标,立足于遗产地的生态特征,提出重视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为多方合作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等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7.
郭云奇 《古今农业》2021,(2):115-120,104
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一部分,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上,农业博物馆的建设是开发农业文化精髓、发展农业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综合性的农业博物馆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农作物本身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不同作物研究、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政府和企业单位将农业作物作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建立不同种类的...  相似文献   

8.
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支持,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浙江省青田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博物馆建设研讨会”在我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地——浙江省青田县召开。  相似文献   

9.
中日是世界上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数目最多的两个国家,比较分析两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保护措施可以为相关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和中日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从国际、中央和地方政府3个层面分析比较两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措施。中日两国农业文化遗产在遗产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背景与前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也存在一些根本性差异;两国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也较为相似,日本在产品开发、旅游发展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结合方面所做工作更为细致。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完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日本静冈茶文化生态式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以及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文化遗产在地方旅游开发下的生态应用及保护受到更多的重视。由于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生态等突出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性的开发研究十分必要。以日本静冈茶文化遗产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日本静冈茶文化遗产、茶道、茶艺、旅游开发等,并以此为鉴,分析中国茶文化遗产资源及利用现状,寻找适用于中国茶文化遗产旅游保护开发的方法,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在全国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是全世界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历史久的特点。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和全球价值。今后,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和永续发展,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如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加强研发、开展合作、严格保护和严加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于艳邱  严艳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210-211,214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复合遗产,在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时,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动态保护的目的。南疆绿洲农业文化遗产因其具有生态和文化的独特性,在开发时应采取"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和"双核辐射式"的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悠久的农业文明创造了一批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土地利用系统,体现了独特的动态保护思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开展。本文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及其项目进展,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在促进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两个角度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9月21-23日.惠州农业文化遗产暨广东农史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惠州市农业局、惠州文化遗产研究所共同承办。会议以“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为主题.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郑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5.
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讨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剖析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并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基于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打造"非遗+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立商洛花鼓旅游生态园区、开展文化实景演出、开发非遗文创旅游产品等一系列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联合国一项标志性工程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认可而备受各国和学界关注。研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播理念一致,且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有鉴于此,本文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现存的受众认知不强、教育普及度不高等问题,在总结学术研究诸多进展基础上,拟建立契合农业文化遗产自身特点的三类活态保护与传承模式:多元化分众化传播模式、传受互动的传播模式、激励受众参与的传播模式,以积极回应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以期从传播视阈下,探索能成功地融合多路径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而不断完善其活态保护与传承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人类的祖先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一批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土地利用系统,体现了独特的动态保护思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自2002年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来,亚洲在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走在了世界前列。本文在总结亚洲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展的基础上,将亚洲农业文化遗产分为物种资源、耕作制度、复合系统、农业工程、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等6种类型,最后从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两个角度对亚洲农业文化遗产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咸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调研,分析了咸宁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讨了其发展对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8点建议:(1)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世界文化遗产;(2)加强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3)重点建设通城县麦市镇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4)建立通城药姑山瑶族汉族生态博物馆;(5)加强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6)发展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业;(7)开发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旅游资源;(8)联合岳阳、九江,"小三角"携手保护与开发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障崇义客家梯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保护,本文从梯田生态系统辨析入手,通过深入分析崇义客家梯田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农业生态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农业生态保护的总体思路与途径,主要包括:积极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创造富含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不断提高民众保护意识、积极完善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保护和完善现代稻作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梯田的开发与保护,将使梯田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提升,对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业文化遗产是凝结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宝贵财富,体现的是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所达成的一种和谐与平衡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目的是通过促进对传统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更好认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应对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陕西佳县古枣园作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栽培历史、种植规模、种质资源、传统技艺、文化情结、营养和药用价值及其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但也面临来自地方、国家和全球三个层面的诸多威胁和挑战。分析了实现古枣园保护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发展措施,预期将对佳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农民就业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