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巨峰葡萄,指的是一九三七年日本著名植物学家大井上康用大粒康拜尔(又名石原早生)与森田尼杂交育成的四倍体品种,它以个大、抗病、早熟、美观、鲜食的独特风味,占居了葡萄大王的  相似文献   

2.
巨峰葡萄是日本葡萄育种家大井上康氏用石原早生 (大粒康拜尔 )和森田尼杂交育成的四倍体欧美杂交种 ,几十年来 ,一直是日本鲜食葡萄的主栽品种。引进我国后 ,也成为东部、包括我省的主栽品种。但巨峰品种幼树阶段树势不稳定 ,落花落果较普遍 ,成熟期遇高温转色差 ,果粒偏软不耐贮运。为解决此问题 ,日本近年培育推广了一批巨峰系品种 ,其综合或单项性状优于巨峰 ,我市已引进下列品种 ,现介绍如下。1 高妻 欧美杂交种 ,是日本长野县山越幸男氏从先锋×森田尼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新品种 ,比先锋更易栽培 ,品质更好。改变了巨峰品种容易落花…  相似文献   

3.
巨峰葡萄品种属于欧美杂交种,1937年日本大井上康用大粒康拜尔与森田尼Centernial杂交育成,由于父母本都为四倍体品种,所以巨峰也为四倍体品种。引入我国后,栽培面积逐渐扩大,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均有一定数量的栽培。本品种树势较强旺。叶大而厚,深绿色,5裂,裂刻浅,叶面呈网皱,叶背具中等密  相似文献   

4.
巨峰葡萄是用美洲种品种石原早生与欧亚种品种森田尼杂交育成的四倍体鲜食品种,具有穗大、粒大、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的特点,成花易,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巨峰及巨峰系品种的栽培面积约占葡萄栽培面积的一半,巨峰葡萄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仍是葡萄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产经营中,  相似文献   

5.
(一)四倍体葡萄的发生与品种的发展巨峰和先锋之所以称为四倍体,是由于其细胞核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为普通品种(2倍体)的2倍。现代栽培的葡萄四倍体品种,都是从自然产生的突变体衍化而来的,即在生长过程中,新梢生长点的分裂细胞的染色体数加倍,这样由这部份先端生长而来的就形成四倍体,(称为芽变式枝变)。若将其切下进行扦插,就能得到独立的四倍体。巨峰和先锋的育种是以康拜尔、罗扎基、白玫瑰产生的各种变异四倍体作为起点  相似文献   

6.
巨峰葡萄是用美洲种品种石原早生与欧亚种品种森田尼杂交育成的四倍体鲜食品种,具有穗大、粒大、适应性、抗病性强的特点,成花易、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巨峰及巨峰系品种的栽培面积约占葡萄栽培面积的一半,巨峰葡萄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仍是葡萄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产经营中,不少巨峰种植户重产量、轻质量、滥用激素、超前早采,导致巨峰葡萄品质下降,落果、烂果严重,价格低,效益差.近几年来,我们在全市巨峰葡萄产区大力推广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 巨峰系品种在我国葡萄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巨峰系葡萄品种是指以巨峰(Kyoho)为主以及以其为亲本选育出的一大类欧美杂交种四倍体鲜食葡萄品种,目前国内外已报导的巨峰系品种约180多个,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约十余个品种.近年来,一些地区也将一些欧美杂交种品种如紫珍香、康太、悦香、大宝等品种归入巨峰系品种.严格来讲,巨峰系品种仅是指巨峰和与巨峰有亲缘关系的有关品种,但从栽培角度来讲,欧美杂交种品种都有着一些相似的生长结果习性和栽培特点,因而将这些品种归为一个品种类群有利于生产者进行栽培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 最新葡萄苗木:巨峰早熟芽变(8601)、康拜尔芽变、早生高墨和伊豆锦等20多品种,以及高档无核新品种10多种,代办邮寄,备有彩照。书籍:《葡萄育苗》、《葡萄栽培》、《庭院  相似文献   

9.
葡萄新品种引种试栽沈阳及辽宁中北部地区,鲜食葡萄品种单一、老化,早熟品种仍以康拜尔、康太为主;中晚熟品种以巨峰为主。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鲜食葡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产上迫切需要引进新的葡萄品种,以适应沈阳及其以北地区栽培。为此从1987—198...  相似文献   

10.
巨峰玫瑰是河北农业大学以二倍体欧亚种玫瑰香葡萄为试材,采用秋水仙素人工诱变获得四倍体优系,再以此为父本,以四倍体欧美  相似文献   

11.
丰产性是葡萄非常重要的园艺性状,丰产性鉴定对葡萄育种和生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比较了重庆两个主栽葡萄品种的丰产性。1材料与方法巨玫瑰(Muscat Kyoho)是用沈阳大粒玫瑰香(Muscat de Hamburg)×巨峰(Kyoho)育成的中晚熟品种,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巨峰(Kyoho)是日本1937年由大粒康拜尔(Campbbell)×森田尼(Centenial)育成,  相似文献   

12.
巨峰葡萄原产日本,属欧美四倍体杂交种.1937年日本大井上康用大粒康拜尔与森田尼杂交育成.巨峰葡萄我省近年引入,发展较快,目前全省各地均有栽植;同时还从省外引入日本巨峰群中的一些大粒优良品种.为满足生产要求,现将巨峰群葡萄新品种的特性及栽培管理特点简介如下,供各地参考.(一)黑奥林(Black olympia)巨峰与巨鲸杂交育成.四倍体.我国于1977年引入.树势中等,座果率比巨峰高.结果早而丰产,栽后第二年开始结果,一果枝多数结2穗果,平均穗重520克,平均粒重12克;果皮黑紫色,味甜、品质上等.在福州地区3月下旬萌芽,5月初开花,5月中旬果实开始膨大,8月中旬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13.
我县是葡萄栽培的新区。1983年夏,为了填补水果生产的空缺,重庆市组织了对长江流域葡萄产区的考察和学习,寻求适合南方高温多湿地区种植的葡萄品种,以便引种栽培。同年冬季,我县从上海农科院首批引进36个葡萄品种,成片扦插试种。1985—1986年,对筛选出的北醇、白香蕉、巨峰、康拜尔早生等4个比较丰产、抗病的葡萄品种,育苗繁殖10余万株,在县内推广栽培。1987—1988年,我们又从上海、郑州等地第二批引进红富士等10个大果型  相似文献   

14.
刘国俊 《果农之友》2013,(12):19-19,34
葡萄品种巨峰属欧美杂交种,原产日本.大井上康于1937年用大粒康拜尔早生为母本,森田尼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为四倍体品种,我国1959年引进,并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成为深受果农欢迎的主栽品种.该品种果实成熟后果粒大小一致,粒重10~14克,紫黑色,果粉多,汁多有肉囊,味甜多酸少,有草莓香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近年来巨峰葡萄的品质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有的果实成熟不良,果粒大小参差不齐,着色较差,果肉硬而酸涩;有的烂果难控制,严重影响了鲜食巨峰葡萄的市场竞争力,给广大果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笔者在桃城区指导试验了双篱架栽培模式,取得亩收入8000元的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葡萄花果管理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一环。疏花序、掐花序尖、疏果穗等措施已为广大葡萄生产者所接受。但采用传统的花果管理措施生产出的葡萄,即使同一品种,其穗形也往往有大有小,果粒着色有浓有淡。且疏密不均、大小不匀,在风味上也相距甚远,这对鲜食葡萄进超市、出国门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葡萄产业的良性发展十分不利。优良的品质是鲜食葡萄吸引消费者、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传统的葡萄花果管理已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对葡萄品质的要求。葡萄果穗整形技术的出现为提高鲜食葡萄的商品性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该技术可使葡萄果穗规格整齐划一,果粒疏密得当,大小色泽风味趋于一致,有效地减少裂果现象的发生。葡萄果穗整形主要是通过去副穗、去支梗小穗、去穗尖、疏粒来实现,现以巨峰、康拜尔、甲州、贝蕾A葡萄为例,介绍一下葡萄的花果调控和果穗整形的时期、程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巨峰(Kyoho)葡萄为欧美杂交种,原产日本,1937年大井上康以石原早生为母本,森田尼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四倍体品种。1959年从日本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粒大,成为中国栽培最多的鲜食葡萄品种。据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2012年统计,巨峰占我国鲜食葡萄栽培面积的50%以上,主要以露地栽培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开发山区资源,发展果树生产,开拓山区致富门路,我们在本地葡萄试验园对近年来南移的推广品种巨峰、康拜尔早生和北醇进行了物候期、结果能力、座果率、抗病性能的观察调查;并对果穗、果粒性状和果实品质进行测定。以期探索以上三个葡萄品种在闽北半山区自然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和推广价值。一、园地的立地条件和栽培管理概况我场地处邵武市中部东面,海拔500M的崇山之中,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低  相似文献   

18.
巨峰葡萄是日本葡萄专家大井上康1936年用石原早生和森田尼杂交出的四倍体的欧美杂交种。日本1946~1956年为试种时期,1954~1969年为开发时期,1965年后达到产业化时期。巨峰葡萄现已成为日本葡萄中居第三位的主栽品种,栽培面积约5000公顷,年产5.2万吨。通过巨峰葡萄的实生变异、芽变、杂交后又出现了一批称之为“巨峰群”的葡萄。  相似文献   

19.
焦作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葡萄的栽培一直以中熟品种巨峰为主,近几年又陆续引进、推广了晚熟葡萄品种红地球、瑞必尔等,而早熟葡萄的发展较为缓慢,面积不足10%。早熟品种主要为京亚、康拜尔、乍娜。优良的早熟品种几乎空白。为进一步调整我区的葡萄种植结构,增加早熟葡萄品种的种植比例,我们于2001年春从郑州果树所引进了兴华一号、京秀两个早熟葡萄品种,共6500株,定植于焦作林科所示范园,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康拜尔芽变—7602,暂定名为“康太”。“康太”系康拜尔的自然芽变四倍体,是一个早熟、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新品种,试栽以来深受群众欢迎。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质量,加快繁殖速度,满足生产上对该品种苗木的需要,1986年我们进行了有关其繁殖技术方面的试验研究,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