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陆地棉种子品质性状与棉花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双子叶作物种子遗传模型和农艺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五个亲本及其F1、F2棉子仁的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指数、棉子的子指、容重、仁壳比和仁指以及棉花植株单株产量、革株铃数、单铃重的两年实验资料,估算了棉仁营养品质性状及棉子物理性状与棉花在艺性状间的各项近传协方差分量。结果表明,棉子仁营养品质和种子物理性状与单株产量遗传相关均不显著,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指数、子指、容重和仁指的细胞质效应、母体遗传效应与单株铃数的相应遗传效应存在显著的负向协方差,其互作协方差也为显著的负值。这6个种子性状与单铃重的遗传关系列相反,这些效应均为负相关。衣分与大多数种子性状不存在明显的遗传相关性,仅与蛋白质指数、子指和仁指有明显的细胞质和母体效应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二倍体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陆地棉9个亲本和30个杂交组合的子指、种仁率、仁壳比、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等种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棉子品质性状均受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共同控制,种仁率还受到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子指和仁壳比以母体显性效应为主,蛋白质含量以显性效应为主,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棉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间的显性遗传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子指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显性正相关,子指与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呈显性负相关。种仁率和仁壳比与3个棉子营养品质性状间的母体遗传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棉花幼苗和离体根无性系中棉酚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陆地棉三对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以及海岛棉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型为材料 ,对种子萌发后的子叶、根系和离体根系无性系的棉酚及其旋光体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 ,有色素腺体棉种子萌发后的子叶棉酚含量呈下降趋势 ,而无色素腺体棉则呈积累趋势 ;棉花根系中的棉酚含量与子叶有相同趋势 ,但变幅显著小于子叶。有色素腺体棉和无色素腺体棉的离体根系无性系中的棉酚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而持续增加 ,培养 2 5d的棉花根系无性系中的棉酚含量可达到 0 .8%~0 .9% ,说明棉酚主要由棉花根系合成。棉酚旋光体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棉花种子萌发初期的子叶左旋棉酚和右旋棉酚含量与其种仁相一致 ,但种子萌发 1 4d后 ,二者的含量几乎相等 ;离体根系无性系 ,以及无色素腺体棉的子叶和根系中的棉酚均为消旋棉酚 ,表明棉花生长过程中合成的棉酚为消旋棉酚。此外 ,本文还就棉酚及其旋光体的合成和代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作物育种信息》2005,(6):11-12
我国科学家培育出高产低酚早熟棉花新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喻树迅研究员及其同事采用复合杂交等先进的育种方法,成功地选育出高产、低酚、早熟、适合我国麦棉两熟的夏套低酚棉棉花新品种“中棉所20”。长期以来,在棉花生产实践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的棉籽通常被人们当作废物丢弃,因为棉籽中含有大量对人畜有不良影响的棉酚,无法直接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5.
棉酚腺体与棉酚生物合成及低酚棉分子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酚是一种存在于棉酚腺体中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由于它的抗虫性及毒性,在棉花育种中颇受重视。近年来,对棉酚腺体、棉酚的研究较多,已经发现和克隆了与棉酚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初步阐明了棉酚合成代谢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关棉酚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育种家培育种子低酚而植株高酚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1个陆地棉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流域部分棉区10个试点的样品为研究材料,测定棉籽中蛋白质、油分、棉酚、植酸、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并分析其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结果】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以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环境对棉籽中棉酚和植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基因型对棉籽中棉酚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植酸含量有显著影响,但二者对棉酚和植酸含量互作效应不显著。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的基因型效应不显著,但环境效应显著,地区间的生育酚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外,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二者之和稳定在75%左右。【结论】在棉籽品质育种中不仅要依据品种的差异,还要考虑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棉籽主要成分含量的表现是基因型和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棉花感染枯萎病后棉酚及PAL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组织化学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棉花感染枯萎病后体内棉酚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 L.E.C.4.3.1.5)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图探讨它们在棉花抗病生理中的作用。发现棉株感染枯萎病后,体内棉酚含量增加,PAL活性提高,并在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增加幅度较大。本文还通过棉酚对PAL粗提液的活性测定,发现棉酚浓度在2ppm~200ppm内.对PAL的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提出棉酚在棉花体内不单是次生物质,它可能参与或影响着棉花的某些代谢过程,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本文还提出了利用幼苗中棉酚和PAL活,胜的变化进行抗病性鉴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棉花叶片中棉酚和单宁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棉酚和单宁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棉酚和单宁含量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花铃期叶片棉酚和单宁含量与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棉酚、单宁含量越高,棉花对绿盲蝽的抵抗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转基因、非转基因等6个不同棉花品种以及棉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棉酚含量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在各品种棉花上都能危害,且在发育历期、产卵量和存活率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中棉所41上扶桑绵粉蚧产卵量、寿命、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与周期增长率λ数值最大,种群加倍时间DT值最小,为该虫最适宜棉花品种;而中棉所59上产卵量、寿命、R0、rm、λ值最小,死亡率与DT值最大,为该虫最不适宜品种。嫩叶棉酚含量与2龄若虫历期成极显著正相关,棉酚含量与扶桑绵粉蚧寿命、产卵量显著负相关,表明棉酚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并对该虫繁殖、存活能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显性低酚棉新品系种仁营养品质与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主选育的7个显性无腺体新品系为材料,通过种子性状考察,种仁游离棉酚、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测定,研究了低酚棉种仁具有重要的油用、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结果表明:4个新品系种仁棉酚含量低于国家食用标准,其中苏显无154、苏显无156棉酚占种仁质量低于3 mg·kg-1,成为名副其实的无酚棉新种质。低酚新品系种仁粗脂肪含量高于有酚品种,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超过70%,油酸相对含量略低于有酚品种,亚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相对含量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与有酚品种相同。低酚新品系种仁色氨酸含量高于常规有酚品种,其它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总含量与有酚品种相近。低酚基因Gl2e对棉花种仁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未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棉花品种的抗虫性和抗虫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品种抗虫鉴定是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抗虫鉴定主要对象是红铃虫和棉铃虫。抗虫鉴定方法为网室接虫鉴定,红铃虫的接虫密度是平均每10m2网室接5对成虫;棉铃虫的接虫密度为每10m2网室接虫2对;所接虫源雌雄各占50%。抗红铃虫鉴定指标为种子虫害率;抗棉铃虫鉴定指标为棉株生长点和蕾、花、棉铃受害率。根据棉花受害率将品种的抗虫性分为免疫(I),高抗(HR),抗虫(R),中抗(MR),感虫(S)和高感(HS)共6级。  相似文献   

12.
棉花抗红铃虫性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性类型的陆地棉抗虫品种(系)和常规棉品种(系)作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将亲本和F1代杂交种共20个材料在网室、田间进行抗红铃虫鉴定和棉花抗红铃虫性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表明,具有外源抗虫基因的抗虫棉皮棉产量高,稳产性好,尤其是抗虫杂交棉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相关分析结果,棉花种子虫害率与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单株成铃数和霜前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衣分和僵瓣黄花率成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相关性较低。结果表明,利用外源抗虫基因转导的棉花新材料作为杂交亲本,可以培育出丰产高抗棉花害虫的棉花新品种,尤其适合培育抗红铃虫的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Bt棉的抗虫性对不同昼夜温差变化的响应机理,应用生物测定和ELISA方法,于苗期对2种不同来源的Bt棉棉株进行连续96 h的不同昼夜温度处理,用处理后的叶片饲喂棉铃虫,研究昼夜温度变化对Bt蛋白表达及棉铃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高温35℃,夜间低温18℃,能显著影响Bt棉蛋白表达量和幼虫死亡率,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杀虫蛋白含量和幼虫死亡率急剧下降;虽然白天高温35℃,夜间正常温度28℃,也会影响杀虫蛋白表达量和幼虫死亡率,但影响程度较小,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Bt蛋白的下降幅度趋于稳定。2个不同基因来源的品种间,美国棉‘邯杂154’蛋白表达量高于‘皖棉11’,且美国棉品种受到昼夜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白天极端高温,晚上极端低温可以显著影响Bt棉抗虫性,并且胁迫时间越长,影响越强,该研究结果将为中国棉花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极端天气下Bt棉的抗虫性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抗虫棉的若干性状和利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类转基因抗虫棉和4个不同类型的推广品种为材料,于2002~2003年,对各供试材料的经济性状、农艺性状、早熟性和抗红铃虫性等进行了全面鉴定。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4次;抗红铃虫鉴定试验在网室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抗虫棉尤其是抗虫杂交棉丰产稳产性好,在较一般棉田减少化学治虫70%左右条件下仍能获得高产,比非抗棉推广品种增产极显著。抗虫棉的纤维品质优良,抗虫性强,早熟性好,培育和推广抗虫棉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转Bt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差异、不同生育期棉花抗虫性的变化及Bt毒蛋白季节性表达。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转Bt基因棉在不同发育阶段,其棉叶均有阻止棉铃虫取食的作用,表现了明显的抗性,但其抗性强弱存在明显差异。DP 99B抗性表现最好,Hanza154抗性相对较差,6 d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23%和75.91%。转基因棉不同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在时间上呈现动态变化,以植株发育阶段划分,表现为蕾期盛花期花铃期铃期。ELISA测定结果表明,Bt毒蛋白在转基因棉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差异显著,叶片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大于其它组织器官。随着棉花生长发育的推进,叶片(鲜重)中Bt毒蛋白含量则明显降低,表现为七叶期三叶期蕾期铃期花铃期。  相似文献   

16.
生态条件和制种期对棉花杂交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鲁棉研15的父母本为材料,于2002-2003年对山东3个生态区不同制种期所产杂交种的品质进行了研究。两年平均结果表明,同一生态区的健子率、发芽率、脂肪和蛋白质的绝对含量随结铃时间的推迟而降低。鲁西南生态区的健子率、发芽率、脂肪和蛋白质的绝对含量均高于鲁西北,鲁西北高于鲁北。生态区和制种时间对杂交种品质的互作效应显著。健子率与发芽率极显著正相关,未见脂肪和蛋白质的百分含量与发芽率的相关关系,但脂肪和蛋白质的绝对含量与发芽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脂肪和蛋白质百分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基于提高杂交种的品质考虑,山东杂交制种基地应该南移,并适当提前制种截止日。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mango seed kernels on mice with kidney-Yang deficiency and oligoasthenospermia.[Methods]Mice model with kindey-Yang deficiency was established by intramuscular hydrocortisone,so as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mango seed kernels on swimming time,viscera index and freeze resistance capability of mice with kindey-Yang deficiency. The mice model with oligoasthenospermia was established by administration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so as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mango seed kernels on sperm quality of mice with oligoasthenospermia. [Results]Mango seed kernels could improve the swimming time,viscera index and freeze resistance capability of mice with kindey-Yang deficiency. Besides,mango seed kernels could enhance the sperm density,sperm survival rate,sperm motility,and reduce the malformation rate of mice with oligoasthenospermia. [Conclusions] Mango seed kernels had the function of tonifying kidney-Yang and showed certain therapeutical effects on oligoasthenotspermia.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水稻发育的不同时期高温胁迫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与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试图找出研究耐热品种和热敏品种差异的最适时期。本研究分别在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了高温胁迫处理。灌浆结实期发生高温胁迫,品种间差异较大,耐热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64%)明显高于热敏感品种(32%),耐热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增加了41%),而热敏感品种减少幅度较大(减少了16%)。耐热品种和热敏感品种产量性状的差异在灌浆结实期表现的尤为突出,耐热品种还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谷重,而热敏感品种反之。灌浆结实期可能是研究水稻耐热性差异的一个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
棉花抗红铃虫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发  孙济中 《作物学报》1993,19(5):385-394
1984—1990年,采用各种不同的棉花种质设置24个试验。通过近等基因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个基因型的比较分析,较系统地探讨了早熟性、结铃性、鸡脚叶、无蜜腺。窄卷苞叶,光滑、 ,多毛高棉酚和低棉酚阮腺体)等性状与棉花抗红铃虫的关系。证实早熟性,鸡脚叶,无蜜腺,光滑和高棉酚等性状对红铃虫表现一定抗性,而多毛和低  相似文献   

20.
抗虫杂交棉F1代与亲本Bt蛋白表达量及抗虫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 Bt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 F1代与抗虫亲本的 Bt蛋白表达量及抗棉铃虫差异性研究表明 :抗虫亲本与其杂种 F1代均高抗棉铃虫 ,但抗虫亲本的抗虫性略好于其杂种 F1代 ,并且明显地高于非抗虫亲本 ;正、反交杂种 F1代间的抗虫性几乎没有差异。生长前期的抗虫性好于后期 ,同一时期嫩叶或侧枝生长点的抗虫性好于幼蕾。抗虫亲本叶片和花瓣的 Bt蛋白含量明显地高于其杂种 F1代 ,抗虫亲本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明显地高于其上部非功能叶 ,而杂种 F1代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则明显地低于其上部非功能叶。盛花期后至吐絮期前 ,叶片和花瓣的 Bt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 ,在抗虫亲本中表现最为明显。与叶片相比 ,在花瓣中检测到的 Bt蛋白含量极低。正、反交 F1代间的 Bt蛋白表达量差异较小或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