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型高效小麦田苗后除草剂:快灭灵干悬浮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英三 《植物医生》1999,12(3):45-45
40%快灭灵干悬浮剂是美国FMC公司开发的一种芳基三唑类超高效茎叶处理剂。其有效成份Carfentrazone-ethyi是一种原卟啉氧化酶抑制剂。快灭灵对禾谷类作物田间阔叶草和莎草,以及对顽固或已产生抗药性的阔叶杂草均具有显著的防除效果。一、主要特...  相似文献   

2.
欧晓明 《新农药》2005,(6):17-18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性除草剂的研究开发已有30余年历史。在1970~1980年主要集中于二苯醚类、哮二唑酮类和酞酰亚胺类等化合物的研究,但当时对其作用机理了解甚少。此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FMC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了几类新型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包括两种新型芳基三唑啉酮类除草剂磺酰三唑酮(sulfentrazone)和三唑酮草酯(carfentrazone-ethyl),  相似文献   

3.
F8 42 6 (通用名Carfentrazone -ethyl)是美国FMC公司于 1 992年研制开发的用于防除禾谷类作物田杂草的芳基三唑类高效茎叶处理剂 ,是一种原卟啉氧化酶抑制剂。为探索其对移栽稻田扁秆草及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经济有效的用药量、安全性和推广应用前景 ,1 998~ 1 999年我们进行了F842 6单用及其与威农、2甲 4氯混用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40 %F842 6干悬浮剂为美国FMC公司产品 ,30 %威农可湿性粉剂为美国杜邦公司产品 ,46 %莎阔丹水剂为德国巴斯夫公司产品 ,5 6 % 2甲 4氯…  相似文献   

4.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的结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智 《新农药》2006,10(1):5-11,16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除草剂品系之一。这类除草剂引起植物的典型生理变化主要有生长抑制、叶绿素降解、原卟啉IX积累、膜降解产生短链碳氢化合物。其基本特征是活性氧导致过氧化作用,因此又可称为过氧化除草剂(peroxidizing herbicide)。由于此类除草剂以叶绿素为作用点.确保了动植物之间的选择毒性,具有超高效、低毒的特点,成为新型除草剂的热点。早期的二苯醚类除草剂是这类除草剂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环磺酮对八种杂草生物活性的室内测定及田间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环磺酮属于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是由拜耳公司开发的一种苯甲酰环己二酮类除草剂,其中国专利将于2019年9月8日到期,目前国内对环磺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成、色谱分析以及残留等方面(余玉等,2017),但其生物活性以及在玉米田的应用效果未见报道。本研究在温室内测定环磺酮杂草防除谱及其对玉米的安全性,同时在田间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测定,以期为该药剂在中国的推广以及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环氧虫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新烟碱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本文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环氧虫啶对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的毒力,结果表明,三种盲蝽对环氧虫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中黑盲蝽的敏感性最高,LD_(50)值为2.03ng/头,其次为苜蓿盲蝽和三点盲蝽,LD_(50)分别为3.12和3.34ng/头。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能明显增加环氧虫啶对三种盲蝽的毒力,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只在中黑盲蝽上对环氧虫啶表现出增效作用,而羧酸酯酶抑制剂TPP未显示增效作用。这说明,环氧虫啶具有防治苜蓿盲蝽属三种害虫的应用潜力,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可能在环氧虫啶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荆州市郊小菜蛾对几种代表性杀虫剂(氯氰菊酯、敌敌畏、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杀虫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氯氰菊酯产生了较强的抗性(56.6倍);对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产生了中等程度的抗性(17倍和11.3倍)。杀虫双、阿维菌素基本上未产生抗性。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的增效试验表明代谢水平升高不是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坳程 《植物保护》1997,23(5):38-40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曹坳程(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近年有了迅速发展,这类高效除草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强、对哺动物低毒等优异的特点,因而倍受关注,世界各大农药公司竞相投入巨额资金开发...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抗辛硫磷品系的代谢抗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重复回交和药剂选择,将棉铃虫Phoxim-R抗性品系对辛硫磷的抗性导入到BK77敏感品系中,得到棉铃虫BK77-R抗性品系,BK77-R和BK77为一对近等基因系。BK77-R抗性品系对辛硫磷的抗性达155倍,对溴氰菊酯有高水平交互抗性(抗性倍数248倍),对灭多威和硫丹有中等水平交互抗性, 分别为31倍和11倍,对丙溴磷有低水平交互抗性(4倍)。在BK77-R抗性品系中,脱叶磷(DEF,酯酶抑制剂)对辛硫磷、灭多威和硫丹具有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7倍、2倍 和1.9倍;增效醚(PBO,氧化酶抑制剂)对溴氰菊酯、灭多威和辛硫磷的增效倍数分别为21倍、2.2倍和1.7倍。与BK77敏感品系相比,BK77-R抗性品系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酯酶解毒代谢在棉铃虫BK77-R品系对辛硫磷的抗性中起重要作用,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作用增强是该抗性品系对不同类型药剂产生交互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脲酶抑制剂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因过量施氮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河南温县和许昌为试验地点,对添加不同浓度的脲酶抑制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作以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脲酶抑制剂在拔节、开花期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较大,以加0.12%脲酶抑制剂效果较好.(2)加0.12%脲酶抑制剂处理高于其他处理产量,可提高单位面积穗数与籽粒千粒重.(3)加脲酶抑制剂处理氮肥当季利用率、氮因子生产力、氮肥农艺效率都高于习惯施氮,都以加0.12%脲酶抑制剂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1.
赵玲  赵莉  肖宏伟  王登元 《植物保护》2014,40(3):130-132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和酶活性分析法分别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意大利蝗成虫的杀虫活性及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意大利蝗其死亡率依处理剂量呈现上升趋势,高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可达到 82.23%。结合前期对意大利蝗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已对此药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已无明显的毒性效应。生化研究结果显示,高效氯氟氰菊酯作用于意大利蝗时,其体内GSTs活性发生变化。随高效氯氟氰菊酯浓度的提高,GSTs活性变化的趋势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当处理剂量较低时,高效氯氟氰菊酯可激活GSTs,引发试虫对毒性物质的自身反馈抵御反应,表现为应激适应;在浓度较高时GSTs活性下降,为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2.
1.8%复硝酚钠水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ODS色谱柱,UV210nm为检测波长,用乙腈+异丙醇+水(25mmoL/L磷酸二氯钾用磷酸调节pH约3)=25+5+70(V/V/V)做流动相,对复硝酚钠水剂中的邻硝基苯酚钠、对硝基苯酚钠、5-硝基邻甲氧基苯酚钠、2,4-二硝基苯酚钠(不是1.8%复硝酚钠水荆的组成,是杂质)进行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变异系数分别为0.018%、0.020%、0.0521%、0.15%;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8、0.9946、0.9949、0.996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99.2%、99.4%、99.8%。  相似文献   

13.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应用、开发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文中涉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登记与专利和开发公司等。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转基因番木瓜及其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访 《植物保护》2011,37(6):59-63
本文对番木瓜生产上存在的病害问题、转基因番木瓜的研发、转基因番木瓜国际竞争的动态与趋势、转基因番木瓜的安全性、转基因木瓜的标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We developed an improved procedure for quantitative isolation of Calonectria ilicicola from naturally infested soils. The selective medium contained 20?g l-sorbose, 4?g yeast extract, 12.5?mg flutolanil, 1.5?mg thiabendazole, 40?mg chlor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10?mg chloramphenicol, 1?mL tergitol, 20?g agar, and up to 1?L with distilled water. Soil samples are wet-sieved (mesh size 0.250?C0.038?mm) and then surface-sterilized for 30?s with 0.25?% NaClO solution before incubation with this medium.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methods, this method was more effective for isolating C. ilicicola, and the amount of contamination was decreased.  相似文献   

16.
苯磺隆·甲磺隆·氯磺隆混合物的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甲醇 水 冰乙酸为流动相,采用C18不锈钢柱,检测波长240nm,对苯磺隆、甲磺隆、氯磺隆混合物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该方法的标准差别分别为0.081、0.013和0.013,变异系数为0.886%、0.268%和0.256%,回收率为99.39%、99.29%和99.28%,线性相关系数为苯磺隆r=0.9994、甲磺隆r=0.9992、氯磺隆r=0.9991,线性方程为苯磺隆y=1360088.17x 1389384、甲磺隆y=972186.69X-21262.8、氯磺隆y=789773.50X 86258.8。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insecticidal efficacy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against the at 12, 24, 48 and 72?h following exposure to microwave irradiations (100, 300?W) and the progeny production was assessed 45?days later. Linearly increasing irradiation power range (100, 200 and 300?W) was set up for determining mortality tendency. An increase of insect mortality caused by higher irradiation period and times elapsed after treatment has become evident commencing from 12?h after the treatment,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later elapsed time after treatment. The irradiation periods inducing the highest mortality at the examined powers were at 10?min and at 100?W power (72?h: 64.93%) and at 4.5?min. and at 300?W power (12?h: 87.01). In addition, a complete suppression of progeny production was achieved by 4.5?min treatment at 300?W power. Lognormal-type mortality process was caused by the linearly increased irradiation range. The properly chosen microwave irradiation can be used for management of Sitophilus granarius larval and adult developmental stages. This treatment could provide an effective and friendly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technique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program.  相似文献   

18.
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复合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嘉兴地区单季稻田二代二化螟和五(3)代稻纵卷叶螟混合发生时,其复合为害的产量损失率y=0.0159X1+0.2456X2-0.2227(式中X1为二化螟枯鞘团密度,X2为稻纵卷叶螟虫口密度)。按照当前水稻生产水平,计算得经济允许损失L=2.3464。由满足0.0159X1+0.2456X2-0.2227=2.3464,测得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混合为害的1组动态的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及双通道检测分析克·杀单颗粒剂。以LichrospherRp-8不锈钢柱为色谱柱 ,0.01mol/L四丁基溴化铵 (pH=3.2) +乙腈=70+30为流动相 ,双通道检测 :杀虫单检测波长为245nm,克百威检测波长为280nm。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杀虫单0.015、克百威0.0066;变异系数分别为0.79%、1.21% ;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4%、98.83%。  相似文献   

20.
采用荟萃分析方法探讨加工过程对大米中农药残留的影响,获得的响应比可为膳食风险评估提供加工因子。通过对多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数据采集、荟萃分析计算,以获得不同加工方法对大米中农药残留影响的响应比及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单一加工方法中,脱壳、碾磨、抛光、浸泡、清洗1次、清洗2次、清洗3次、普通蒸煮和高压蒸煮的响应比分别为0.376、0.310、0.212、0.518、0.450、0.338、0.162、0.356和0.144,其中脱壳、碾磨和抛光的响应比均小于0.4,可有效降低大米中的农药残留量;随着清洗次数增加,清洗对农药残留量的去除效果增强;高压蒸煮对降低农药残留量的效果最佳;而浸泡效果较差。组合加工方法的响应比与单一加工方法响应比的乘积基本一致。所获得的响应比作为加工因子用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可提升大米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并可为大米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以及居民安全膳食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