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 2 0 0 2年开始订阅《蜜蜂杂志》的 ,由原来对养蜂一窍不通 ,到熟练掌握了养蜂技术 ,是《蜜蜂杂志》帮了我的大忙。《蜜蜂杂志》内容丰富 ,刊登的文章通俗易懂 ,是养蜂人学习交流的极好园地。2年来 ,我认真学习《蜜蜂杂志》中的养蜂技术 ,借鉴各地蜂友们成功的养蜂经验 ,由原来的 3群蜂发展到了现在的 60群蜂。今年我饲养的蜂无一群患病 ,蜂螨危害也降到最低点。尤其在今年山东雨水较多的情况下 ,蜂群基本上没有螨害。蜂蜜、蜂蜡、蜂胶生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由于我对养蜂事业的爱好 ,养蜂技术不断提高 ,在我的家乡已小有名气 ,邻村的…  相似文献   

2.
马吉成  董力刚 《蜜蜂杂志》2011,31(12):32-32
近年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长胜乡团山村农民张建军靠养蜂当起了“蜂”老板。 现在张建军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养蜂。谈起养蜂,他说:“养蜂关键是要掌握蜜蜂的生活习性,细心观察蜜蜂的变化,还要懂得蜂病防治方面的知识,这样养蜂才会有很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3.
黄坚 《中国蜂业》2006,57(12):21
蜜蜂爬蜂病在养蜂生产中普遍存在,它传播快,危害重,严重威胁着养蜂生产。我省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蜜蜂爬蜂病,1990年至1995年进入高发期。我市是爬蜂病的重灾区之一,当时全市80%的蜂场发生不同程度的爬蜂,损失严重。1991年我地5个蜂场,300多群蜂患上了严重的爬蜂病,死蜂满箱底,堵住了巢门。到来年春季蜜蜂所剩无几,一般死蜂在60%~70%。近年来,爬蜂病的势头有所减弱,但对养蜂仍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数控养蜂法”的发表使我茅塞顿开,蜂友们公认它是当代最先进的养蜂法。我有一蜂友王树森,他养蜂30年了,在1993年和他相识后,同他谈起了“数控养蜂法”。那时我只是在《蜜蜂杂志》上看到了连载文章,我向他宣传,并共同探讨。1994年刺槐蜜花期他收入600...  相似文献   

5.
(上接《蜜蜂杂志》2011年第6期) 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早年就对蜜蜂有好感,自2005年开始养蜂。我养蜂的启蒙老师,是一位在镇政府工作多年的老领导王立湖先生,他退休后养了十几箱意蜂自寻其乐。为了培养我的养蜂兴趣,他在2005年荆条快流蜜时,竟然无偿送给我2群状态很好的意蜂继箱群。因此,我初养蜜蜂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功夫,便摇得了25kg多荆条蜜,这样的效果促使我对养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当年摇过蜜后,我便将蜂一分为三,由2箱蜂发展成6箱蜂。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 7月 14日 ,斯洛文尼亚前总理佩特尔莱夫妇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曾荣飞、姚稼露先生的陪同下 ,专访中国养蜂学会 ,参观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蜜蜂博物馆。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张复兴会见、接待了他们。佩特尔莱先生兼任斯洛文尼亚养蜂协会主席 ,非常热爱养蜂事业。通过座谈、参观 ,他对中国有这样一所专门从事养蜂研究的研究所非常感兴趣 ,对有一个内容丰富的普及蜜蜂知识的博物馆大加赞扬。他建议 ,中国要养些斯洛文尼亚的蜜蜂 ,他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好的蜂种 ,他表示将赠送蜂王给中国。斯洛文尼亚将于 2…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从1970年养蜂至今,发现有2位蜂友在使用蜂扫时不沾水,干扫,而问题出现在老养蜂员。一位是与笔者同村的养蜂员,今年75岁,1980年6月我回家看望父母时,让我给他组织育王群,发现他在扫蜂时使用蜂扫不沾水。今年3月15日,笔者去附近县蜂友家去看蜂,有位蜂友今年73岁,养蜂超过40年。这天最高温度达14℃,蜜蜂飞翔很好,他紧了几群准备春繁,我也发现他使用蜂扫不沾水,干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澧县梦溪镇蜂农余习春,有近20年的养蜂经验,十分热爱蜜蜂育种事业。为满足各地蜂友对良种蜂王的需求,1990年秋,他自费筹办种蜂场,获得了省养蜂主管部门的批准。他注重提高育种技术,端正经营方向。确保蜂王质量,乐于助人解难。该场曾派2人专程赴北京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9.
廖建平蜂友是湘永煤矿的退休工人,我大约在10年前认识他,那时,他40多岁,在车站门前义务蜂疗。我刚退休,以蜂会友,便去他那里闲聊。第一次交谈,他有一句话感动了我,他说:“养蜂就要学蜂,一生勤奋,一生奉献。”经过10多年的交往和了解,我认为,他就有点像蜜蜂。1帮农民养蜂,一帮到底廖蜂友1955年出生在一个矿工之家,17岁时,作为知青被下放到一个叫七甲的山区劳动锻炼。那里有很多野生蜜蜂,他便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他的话说:一朝认识蜂,爱它一辈子。知青返城,他带着几箱蜜蜂参加工作。开车几十年,由于身体不好,病休在家,这使他获得了一个钻…  相似文献   

10.
<正>以姚郎村为中心,以蜜蜂产业为主体,附之以蜜蜂文化宣传、蜜蜂产品体验,拓展蜜蜂产品销售视角,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经过近3年的建设发展,浙江省兰溪市香溪镇成为名副其实的"蜜蜂小镇"。姚郎,位于浙江兰溪的南部山区,金华山余脉在此地曲折蔓延。这里有着悠久的养蜂历史,曾是兰溪养蜂历史最早、蜂农人数最多的乡村之一。姚郎农民常年在外养蜂,目前该村仍有意蜂养殖户近100户,中意蜂1.5万余箱,是浙江省蜜蜂专业村、中蜂养殖  相似文献   

11.
宜都市刘兴传先生,从祖父起世代养蜂。受家庭熏陶,他青年时代就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现年51岁的他,已是业余养蜂21年的老手了。鉴于每年室外越冬后的蜂群群势受气候影响,不稳定,1996年11月,他售蜂后将自留的3群意蜂(共17脾)搬入室内越冬,不意1997年元月6日出室陈……  相似文献   

12.
<正>蒙济川先生是广西桂林市人。1933年开始养蜂,是广西倡导饲养蜜蜂最早的首位人士。他的蜂种是由湖南的邵阳购买来的。和他同时养蜂的还有"三管养蜂合作社",其蜂种与他在同一个地区购买。但是广西的蜂种主要来源于广东,而不是湖南。那时因为刚开始养蜂,蜂种极为匮乏,蒙先生便专门从事分蜂售种,购买蜂种的人要提前预约或  相似文献   

13.
前言 养蜂场的经济效益决定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包括蜜源、气候、蜂种、开繁蜂数以及其他物质条件,主观因素包括养蜂者素质、经营管理、饲养技术等。养蜂有无效益,主观因素比客观因素重要。其中养蜂者素质是最重要的因素。“数控养蜂法”非常重视养蜂者素质,在《蜜蜂杂志》上发表的数控养蜂法系列文章中就有8篇是关于养蜂者素质的。《蜜蜂杂志》2002年第2期刊发了第六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重视养蜂者素质教育的简讯后,许多蜂友来信索要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万广洲先生,1899年出身于山东省曹县,今年84岁了。幼年时在“曹县师范讲习所”正科(二年制)毕业,曾做过曹县教育局委员,及小学校长、教员等职。1931年开始养蜂,初购蜂种只两群,不几年间繁殖到数十群。后来兼养中蜂,成绩更优于意蜂,他就改养中蜂了。他是曹县地区新法饲养蜜蜂的首倡人士。万先生学习养蜂,是在济南北极阁西旁的“育民蜂场”受业,当时有孟质民先生是他的同学。先生的著作,在养蜂方面的有《养蜂技术人员座谈会讲义》、及《养蜜蜂》和《蜜蜂四季管理法》等。发明蜂群原地越冬“半  相似文献   

15.
在辽阳县双树子乡有一位姓李的养蜂员,他会修理自行车,大家都叫他李修车,他养蜂已经三年了,常年越冬蜂他不喂盐。距他处4公里有一位养蜂员告诉他:春天喂蜂必须加盐。于是他将100千克糖中加50千克水后又加进0.6千克精盐,熬煮后喂蜂。在立春前由于蜜蜂口渴大量外出,结果20箱蜂全部垮掉。(1991—04—22收稿)  相似文献   

16.
室内养蜂——利用“蜜蜂大厦”饲养蜜蜂——是当前养蜂工作中一项新的技术改革,也是蜜蜂集体饲养的主要方式、根据这次全国养蜂现场会议的介绍,从化县在1958年已推广蜜蜂大厦63座,另有长形地下蜂室200余个,在本国蜂的饲养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7.
亚当及其布克法斯特蜂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100093)黄文诚近十几年来,欧洲一些国家的蜜蜂育种家和养蜂家对布克法斯特蜂(简称布蜂)的蜂蜜高产性能和抗武氏蜂盾螨(气管螨)能力感到极大兴趣,纷纷引进布蜂饲养,并且举行集会,邀请亚当作报告,介绍他的蜜蜂育...  相似文献   

18.
许香庭 《蜜蜂杂志》2006,26(10):43-43
1993年,我在一所中心小学任教,同事阳老师养了几箱中蜂,教学之余,他偶尔给我讲起养蜂的趣事,我听了之后兴致很高,便提出向他买一箱蜂试养。阳老师见我养蜂心切,送了我3脾中蜂。从那以后,我便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养好蜜蜂,1994年我订阅了《蜜蜂杂志》。一晃13年过去了,为什么我对《蜜蜂杂志》如此钟爱呢?我有3个理由。一是《蜜蜂杂志》一直能按时发行,每月在12日前就能收到,对于养蜂人来说,一年春夏秋冬各个时令要做的事能得到及时指导。二是《蜜蜂杂志》既是一位启蒙老师,又是一位指导你成功的导师,它对养蜂新手还是养蜂能手各个层次…  相似文献   

19.
布克法斯特蜜蜂是英国布克法斯特修道院的亚当教友培育成的一个品种。从1895年到1919年该修道院由 B·哥伦班主管蜜蜂,亚当是他的助手,1919年到如今,由亚当负责管蜂群,现在亚当已有87岁高龄了,仍然从事养蜂活动,也许他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养蜂家,他曾到世界各地调查蜜蜂品种,把那里的蜜蜂带回来,他也是把现代养蜂机械引进到英国的奠基者。修道院有350群蜂(12框达旦式蜂箱),分放在10个蜂场,还有一个隔离交尾场。  相似文献   

20.
徐明满 《蜜蜂杂志》2006,26(6):34-34
江西省上饶市益精蜂业公司座落在美丽富饶的信江河畔,这是一家集蜜蜂、蜂具、蜂产品研究、开发、推广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公司现下设中华蜜蜂研究所、联合养蜂厂、蜂蜜加工厂、专业隔王板厂、专业蜂箱厂、包装厂及蜂具配套厂等分支机构。公司蜂具、蜂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公司董事长王以真自小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他家乡历来有养蜂的传统,勤劳奉献的蜜蜂精神从小就熏陶着他。198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国营企业工作,工作内容与蜜蜂虽无什么关系,但他一直坚持学习与蜜蜂相关的知识,并刻苦钻研机械加工技术,积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