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水稻根系形态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系是固持植株,吸收水养分,合成各种氨基酸和某些重要激素的器官,同地上部保持着一定的器官形成量和机能上的均衡。稻根研究费力费时,与地上部性状的研究相比,研究资料相当有限,但是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在形态建成、生理机能和与遗传因子、环境因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进展。一、稻根形态建成研究)11田(1982)、山崎(1984)、森田(1987)等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冠根及其分枝根的原基分化、组织结构、形态特征和伸长动态。明确:水稻从基部密集的节间萌发大量不定根——冠根(crownroot),每一节位萌发上位和下…  相似文献   

2.
水稻根系研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养分的器官也是合成氨基酸和多种激素的场所,与地上部有密切的物质交流,相互依存。为了调控地上部生长,必须重视根系的研究。但是福根长在土中,密集成网,研究上存在很大困难。据计算,一株稻苗有几百条不定根,每条不定根又不断分枝,从而形成几万条各级分枝根,总长可达几千米(平均每克干重300m)要研究根系就要解决研究方法。一、发根节位,分枝根级位的界定从芽鞘节间至第一伸长节间,每一节间都长5~30条一次根(或称冠根、不定根)。地下节间密集,根数又多,区分节位颇为不易。有四种方法:1.解剖法:纵剖地下…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3月 8日 ,由福建省农业厅科教处组织专家对福建省农科院自选项目《水稻根系特性及其调控研究》进行评审。该项目由李义珍研究员主持 ,先后有 2 0多人参加研究 ,历时 2 0年 ,发表论文 2 3篇 ,其中 3篇论文于 1 997年在东京举办的《Rootsystemmanagementthatleadstomaxi mizericeyields》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该项目主要研究稻根形态发生、各节位节根及其各级分枝根的萌发时期及萌发数 ;研究根系在田间条件下的发育形态及分布模式 ;研究稻谷产量与根系形成量及机能的相关性 ,探明超高产水稻 (每公顷产量 1 2~ 1 8t)和再生稻根…  相似文献   

4.
以甬优1540和春优927为试验材料,于2020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稻田增氧对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常淹灌溉)相比,OP处理(稻田增氧)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7.6%~8.7%;同时改善了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提高了齐穗期与灌浆期水稻的根质量与根长密度、增加了根系吸收表面积与活跃吸收表面积;增强了灌浆期水稻的根系氧化力、根系伤流液强度,提高了根系伤流液中的玉米素与玉米素核苷含量。同时,OP处理还改善了地上部植株生理活性,提高了灌浆期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以及籽粒中蔗糖合成酶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以上结果说明,稻田增氧可以改善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促进根-冠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C1001B双胚苗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学兴  邱时学 《杂交水稻》1991,(5):42-44,11
从水稻双胚苗中寻找不定胚,是筛选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水稻双压苗和双生苗(中胚轴等低节位分蘖)的外观形态相似。本文应用比较解剖学方法研究了C1001B双胚苗的形态结构。发现其主苗和次苗之间没有维管束联系,是源于两个独立的胚。主苗发芽早于次苗4一5天,都各自具有独立的种根、节根、胚芽鞘、不完全叶。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上栽培方法研究水稻根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水上种植条件下的水稻根系的一些性状与水田条件下种植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上水稻的根系数量、根系分枝特性、根粗等形态指标以及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百分比等生理指标与水田水稻根系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而且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也呈现出较一致的趋势。说明利用水上种植方法研究水稻根系是可行的,能较好地反映较高产量水平的水稻根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因此有望成为今后水稻根系研究的一条简便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观察了水稻幼苗根叶伸长动态。结果表明,N节叶片、N-1节叶鞘、N-3节节根同步伸长;1叶1心期,第一层节根—胚芽鞘节节根萌发伸长,至4叶1心期,共有4节节根及其分枝根萌发,在秧盘底部缠结成网,确保秧苗连片不散,便于带土机插。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和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吸收的影响,采用水培供应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混合)的方法培养水稻和旱稻,并对水稻和旱稻的根系形态进行了扫描分析;同时,通过测定根系伤流液和采用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比较了水稻和旱稻根系对不同氮素形态响应的差异。 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干质量明显低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但单位根表面积的水分吸收与根系伤流液量比硝态氮营养高;3种形态氮素营养水稻(或旱稻)运输水分的主要方式均是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途径,但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系通过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途径运输水分的能力明显高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与水稻相比,旱稻对硝态氮营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供氮浓度对水稻分蘖期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以黄华占和晶两优146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水培方式,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下(0、25、50、75和100 mg/L)水稻分蘖期根系的形态特征.结果 表明,水稻根系生物量、根冠比、平均根直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分枝数均随着供氮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及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水稻根系形态与机能的调控途径,设置施量、施肥法和还原性土壤等因素的试验,结果明确:(1)适量的NPK肥料(1m^2施N18g、P4g、K18g)于前期、中期分施,显著促进了根系形态发育,增强根系机能;(2)强还原性土壤环境严重抑制了根系,特别是抑制下层根系的生长,显著削弱极系机能;(3)稻谷产量与根系干重和根系机能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调节NPK养分供应,改善土壤通气性,是培育形态发达、机能  相似文献   

11.
不同供氮形态下水稻苗期磷吸收累积与根系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植物根系形态对于适应低磷胁迫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提高磷的吸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的102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根系形态与水稻幼苗磷吸收利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在NH_4^+-N和NO_3^--N供应条件下苗期植株生物量、磷含量和磷素累积量及其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供氮水平(40 mg/L)下,供应NH_4^+-N时,水稻苗期平均生物量为67.87 mg/株,比供应NO_3^--N时高4.27 mg/株;水稻苗期平均磷含量为0.49%,比供应NO_3^--N时高0.10%;水稻苗期平均磷累积量为0.37 mg/株,比供应NO_3^--N时高0.10 mg/株。在NH_4^+-N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变异系数呈现根尖数>总根长>分支数>总根面积>交叉数>总根体积>平均根系直径的规律;在NO_3^--N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变异系数呈现根尖数>分枝数>总根长>总根面积>交叉数>总根体积>平均根系直径的趋势。在NH_4^+-N条件下,总根长、总根面积、分枝数、交叉数四个形态指标与植株生物量、磷含量、磷累积相关最为显著(P<0.01),而在NO_3^--N培养下,总根长、总根面积、根尖数、交叉数与植株生物量及磷素吸收累积指标相关性最为显著(P<0.01)。【结论】供应氨态氮,水稻营养指标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更高。水稻苗期根系总根长、总根面积、交叉数可作为水稻磷高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环境(土壤、光、温度和重金属)及栽培措施(耕作方式、施肥、调节剂和水分)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的影响,并提出“根一苗”关系、“根一冠”关系以及环境和农艺措施对根系的调节效应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耕作方式2种基因型水稻的立苗期根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优培九、金优253立苗期免耕抛秧单株根干重、单条根长、根毛区长略低于常耕抛秧,但差异不显著.免耕提高了水稻立苗后期总根数、白根数、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立苗期超级稻两优培九的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根数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金优253.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秧苗根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理特性、形态特征、地上部与地下部关系等方面对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秧苗根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秧苗发根力、根系活力、根系分布、各级根长、根粗、根数以及根毛均以杂交水稻优于常规水稻。秧苗叶鞘、叶片维管束数也以杂交水稻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不同栽培条件下油菜的腋芽分化特性和不同部位叶片对分枝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主茎各腋芽由下而上依次分化,主茎腋芽分化数与叶片分化数的关系式为Y=a+bX。(2)同一节位,腋芽分化的叶片越多越易成为有效分枝;节位越低成为有效分枝所需的叶片数越多.(3)主茎上部每下降一个节位分化叶片数只增加0.69叶,越往下的腋芽越难成为有效分枝。(4)主茎上短柄叶的生长状况与分枝形成的关系最密切。(5)密度通过短柄叶、播期通过腋芽分化影响分枝形成,施肥通过上述两条途径影响分枝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磷量对大豆苗期根系形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磷施用量条件下的大豆根系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磷显著增加根系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在低磷P50(50mg/kg)处理下,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比P0(0mg/kg)处理增加88.0%、97.1%、101.7%和104.9%。适量的磷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增大根系在土壤中的养分吸收空间。磷对大豆根系形态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量及根长的增加上,而与不同粗细的根系分布比例关系不大。在不同施磷处理间,高磷P100(100mg/kg)处理的根系性状弱于低磷PSO处理。磷对根系的促生长作用是有一定范围的,过高的磷不但不会进一步改善根系性状,反而对其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耗水第一大作物。发展节水栽培对稻田水分高效利用和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也是多种激素、氨基酸和有机酸合成的重要部位。水分管理措施的改变会直接或间接引起根系生长发育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稻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本文综述了干湿交替灌溉、控制灌溉和覆盖旱种对水稻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今后节水灌溉下水稻根系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改善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和高产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植物激素ELISA方法,研究了杂交水稻各器官内源细胞分裂素(iPA)的变化及其与再生芽萌发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齐穗后5-19d稻株叶和叶鞘中内源激素iPA的含量较低,再生芽生长缓慢或处于休眠状态;齐穗19d以后,内源激素iPA含量增加,再生芽萌发、伸长的速度也相应加快。前期(齐穗后19d)下部节位茎中iPA含量高于上部节位,低位芽长于高位芽;后期(齐穗后33d)上部节位茎、芽的iPA含量高于下部节位,上位芽生长速度则快于下位芽,可见,再生芽萌发生长与内源激素iPA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为区分水稻根系与地上部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采用分根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局部根系在水分胁迫下不同形态氮素营养(NH4+、NO3- 、NH4+与NO3-等体积混合) 对水稻幼苗水分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1)全根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单供NO3- N营养条件下水稻的生长,而对单供NH4+ N营养条件下水稻生长的影响较小。局部根系水分胁迫对3种供氮形态营养下水稻总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单供NO3- N营养水稻根系的生物量、根系总长、根体积、平均直径以及根表面积的影响最大,均以未受水分胁迫的一侧根系生物量明显高于另一侧(受水分胁迫)。2)水分胁迫促进根系对NO3- N的消耗。3)全根水分胁迫严重抑制了单供NO3- N营养水稻的光合速率,但对单供NH4+ N营养水稻的影响较小。不论局部根系水分胁迫还是全根水分胁迫对3种供氮形态的生理水分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4)全根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单供NO3- N营养水稻的光合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1)海南岛低海拔小粒种咖啡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一级分枝的结果百分率和果节数极显和显高于二、三级分枝。在研究的4个品种中,一极分枝的干豆产量分别为二、三级分枝的1.6-5.6倍,达到极显和显的水平,是植株主要的结果枝条。(2)一级分枝和高产与其果节数量密切相关,它是经济产量构成因素的决定因素。因此低海拔小粒种咖啡可考虑采用多干整形,以提高其一级分枝的数量,增加植株的果节数,从而达到产。(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