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产量和养分含量的旱地小麦施磷量和土壤有效磷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长期定位施磷条件下小麦产量、土壤有效磷水平及籽粒养分含量变化,为旱地小麦合理施用磷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2004年在黄土高原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于2014—2015、2015—2016和2016—2017连续3年取样,研究不同施磷量对小麦产量,生物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 与不施磷相比,长期施磷使小麦产量平均提高67%,生物量提高58%,穗数和穗粒数分别增加64%和8%,而千粒重降低7%。施磷量与小麦产量、生物量呈抛物线关系,获得最高产量6 465 kg·hm -2的施磷量为144 kg P2O5·hm -2。籽粒氮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降低,磷和钾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施磷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麦获得最高产量时播前和成熟期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6.9和20.4 mg·kg -1。磷吸收利用效率随施磷量增加而降低,施磷量提高50 kg P2O5·hm -2,需磷量增加0.4 g·kg -1,磷收获指数降低1.3%,生理效率降低45.1 kg·kg -1。【结论】 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关键养分含量,研究区域旱地小麦应以95%的最高产量为实际生产目标,施磷量为94 kg P2O5·hm -2,播前土壤有效磷为12.0 mg·kg -1,成熟期为13.8 mg·kg -1。  相似文献   

2.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又称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评价法,研究河西灌区施钾对啤酒大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并确定甘肃河西灌区合理经济的施钾量。结果表明固定N、P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后,与不施钾比较。施钾的啤酒大麦的产量增加279~1325kg/hm^2,增幅5.9%~27.9%,千粒重提高0.1~2.8g;钾水平在0~150kg/hm^2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经济效益、千粒重也随之增加,籽粒粗蛋白含量降低。说明施钾提高了啤酒大麦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改善并保证了啤酒大麦的品质,合理经济的钾用量为150kg/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磷水平对耐密型玉米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耐密型玉米品种“吉单20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磷用量对玉米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营养水平对玉米籽粒产量影响较大,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施肥量为N 200 kg/hm2、P2O560 kg/hm2、K2O 50 kg/hm2,经济施氮量为174.4 kg/hm2。氮肥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的影响明显,在施磷30 kg/hm2时,施氮250 kg/hm2比施氮100 kg/hm2处理蛋白质含量增加3.9%,蛋白质产量增加10.1%。在一定的范围内玉米籽粒脂肪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氮水平时,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玉米籽粒脂肪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干旱绿洲灌区春玉米磷肥投入阈值,于2011 — 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不同施磷量定位试验,研究施磷量对春玉米的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磷(P2O5 0~170.04 kg/hm2)范围内,春玉米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在P2O5 170.04 kg/hm2时产量(14 337.33 kg/hm2)达到最高,较其他施磷处理分别增产56.87%、29.38%、20.61%、21.50%,较不施肥处理增产率达112.84%,此时磷肥利用率为23.80%,超过此值则籽粒产量略有降低。磷肥的产量效应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低有显著关系,施磷显著增加土壤耕层有效磷(Olsen-P)含量,较不施磷处理增加9.28%~925.27%。磷肥的投入量大于作物需磷量时,会加剧土壤磷残留量的增加,并对土壤水环境造成污染,适量施磷量(P2O5 85.02 kg/hm2)有利于土壤有效磷的平衡。当磷素投入阈值为每年施磷(P2O5)170.04 kg/hm2时,既保证土壤养分平衡,又减小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春玉米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磷素平衡并结合试验区的肥力分析认为,在保证春玉米高产并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干旱绿洲灌区春玉米区磷肥投入阈值应为P2O5 85.02~170.04 kg/hm2。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30年来江苏省耕地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幅提高和油菜新品种推广的现状,选择在丘陵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等含磷水平的土壤上进行油菜不同施磷水平的田间试验,成熟期收获油菜实产并取样分析油菜品质和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现阶段下江苏省油菜施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46.5%~59.9%;油菜的最佳经济和最高产量施磷(P2O5)量分别为109.7 kg/hm2、119.1 kg/hm2,与之相对应的磷的农学效率分别为7.1 kg/kg和6.6 kg/kg;少量施磷时,油菜的品质降低,施磷水平超过90 kg/hm2时油菜籽品质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提高;等量施氮条件下,施磷使油菜植株摄入的氮素养分增加11.5%~19.0%,并使籽粒中的养分分配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6.
针对宁南山区养殖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牛粪还田利用问题,拟开展牛粪生物发酵有机肥(简称"有机肥")与化学氮肥配施对旱地土壤养分及马铃薯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M2N1处理(生物有机肥用量为9000 kg/hm2,氮肥用量为150 kg/hm2)、M2N2处理(生物有机肥用量为9000 kg/hm2,氮肥用量为300 kg/hm2)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最高,而有机肥和氮肥配施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高氮处理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显著增加(均达90 mg/kg以上),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相对基本保持平衡.从马铃薯产量品质来看,有机肥施用量为4500 kg/hm2(M1)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产量整体均呈增加趋势;当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到13500 kg/hm2(M3)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整体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高有机肥低氮肥用量有利于马铃薯粗蛋白含量的提高,化学氮肥用量与马铃薯淀粉含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钾素用量对砂质潮土养分含量及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砂质潮土上进行了一次性基施不同用量K2O(不施钾肥、93.75kg/hm2、187.50kg/hm2、281.25kg/hm2、375.00kg/hm2、562.50kg/hm2)试验,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00~375.00kg/hm2的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和品质均呈提高的趋势,超过375.00kg/hm2时,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呈下降趋势。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不断升高,其他养分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要保持土壤中速效钾平衡,达到小麦优质高产,以施钾(K2O)281.25~375.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糯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糯小麦新品种华糯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糯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种植密度为120×104~240×104/hm2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明显增加,籽粒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当基本苗种植密度达300×104/hm2时,籽粒产量增加不明显,面团形成时间明显缩短、评价值明显降低。氮肥施用量为75~225 kg/hm2,增施氮肥可同步提高籽粒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评价值,而当氮肥施用量达300 kg/hm2时,籽粒产量和评价值下降,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增加,但增幅较小。本试验条件下使华糯1号高产和优质的最佳组合是基本苗种植密度为240×104/hm2、氮肥施用水平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9.
红壤施磷的增产效果及残效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是连续20年观测施磷的残效未见报到.采用长期定位试验在累计6年施P2O5分别为720kg/hm2、1440kg/hm2、2160kg/hm2和2400kg/hm2的基础上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停施磷20年,玉米籽粒产量、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产效果与施磷量成正相关;玉米籽粒、茎叶和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与施磷量成正相关,说明红壤施磷后效可以延续20年.磷肥的残效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位磷肥的残效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递减.红壤旱地连续施磷量达到720~2400kg/hm2时,20年磷肥均有残效.连续6年施磷120kg/hm2,可停施4~5年,利用磷肥的后效来获得增产.在缺磷的红壤旱地上种植玉米,玉米吸收钾素的影响比吸收氮素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6,(6):61-66
通过2年(2014~2015)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磷素利用效率、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及磷素收支平衡的影响。试验施磷量(P2O5)从低到高设P0(不施磷)、P1(40 kg/hm~2)、P2(80 kg/hm~2)、P3(120 kg/hm~2)和P4(160 kg/hm~2)5个处理。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磷可增加水稻产量,且在施磷量40~12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磷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水稻产量下降。施磷可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子粒氮、磷、钾积累量。磷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分别由31.8%、15.9 kg/kg和241.0 kg/kg下降至19.2%、9.5 kg/kg和65.8 kg/kg。磷收获指数表现为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后降,以施磷量120 kg/hm~2处理最高,为68.9%。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磷可增加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并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连续种植2季水稻后,P0、P1和P2处理的土壤磷素平衡值均表现为亏缺,亏缺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P3和P4处理的土壤磷素表现为盈余,并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磷肥用量(x,kg/hm~2)与土壤磷素表观盈亏量(y,kg/hm~2)进行拟合,得出与土壤磷素盈亏持平的水稻施磷量为98.2 kg/hm~2。综合考虑施磷水稻产量、养分积累、磷肥利用效率、土壤有效磷变化和表观平衡等方面的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磷肥用量应控制在98.2~120 kg/hm~2范围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及施量对啤酒大麦产量、蛋白质、筛选率、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啤酒大麦专用肥600.0kg/hm^2基施+新动力微肥75.0kg/hm^2追施后,大麦籽粒的千粒重为50.3g、蛋白质含量为10.5%、≥2.5mm筛选率90.4%,产量8001.0kg/hm^2,比当地常规施肥增产17.27%,经济效益增加2100.0元/hm^2,其次为啤酒大麦专用肥600.0kg/hm^2+“黑金帅”有机无机复合肥150.0kg/hm^2基施,也具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建议在引大灌区推广以上2个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根据土壤养分亏缺状况,平衡微量元素后确定氮磷钾的适宜用量,研究小麦玉米带田的平衡施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改善了小麦、玉米的经济性状,提高了小麦千粒重、玉米的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平衡微量元素后带田中限制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的产量、产值与纯收入均增加,其中处理N2P2K2的产值与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7085元/hm2和15240元/hm2。综合分析结果说明,小麦玉米带田高产平衡施肥配方应为N2P2K2。  相似文献   

13.
氮肥施用量对河西走廊啤酒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河西走廊进行的氮肥施用量对啤酒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纯氮施用量控制为120~240 kg/hm2时,啤酒大麦平均折合产量可达6 740.0~7 466.7 kg/hm2,蛋白质含量可降为111.1~118.6 g/kg,千粒重达到45 g以上,酿造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5个播种量(135,180,225,270,315 kg · hm -2)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播种量的麦苗产量和品质存在明显差异。适当增加播种量有利于提高麦苗产量,但当播种量达到225 kg · hm -2的水平后,再增加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随着播种量的增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 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试验认为大麦苗生产适宜播种量为225 kg · hm -2左右。  相似文献   

15.
裘敏  魏亦勤  张双喜  李红霞  刘旺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84-11784,11797
[目的]探究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为大面积推广,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在中等肥力水平下,设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粒/hm25个密度处理,研究密度对面条型小麦品种宁春35号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密度处理下,宁春35号各阶段发育进程和株高的遗传性相对稳定;除450万粒/hm2处理外,其他处理结实小穗数随密度增加而下降;有效穗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450万粒/hm2处理的千粒重最高36.8g,产量也最高,为5965.5kg/hm2,密度为600万粒/hm2的产量次之,其余处理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结论]中等肥力水平下,宁春35号较为理想的密度是450万~600万粒/hm2,有利于提高群体和个体质量,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氨基酸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氨基酸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影响,为烤烟生产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小区试验方式,对比了常规生物有机肥 ( 对照) 、氨基酸有机肥A型150kg/h㎡、氨基酸有机肥A型300kg/h㎡、氨基酸有机肥B型150kg/h㎡和氨基酸有机肥B型300kg/h㎡与化肥配施对烟叶农艺性状、整齐度、根干重、经济性状、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有机肥与生物有机肥相比,能提高上中等烟叶比例,提高中部叶的钾氯比与上部叶的总糖含量,降低上部叶的总氮含量,改善中部烟叶的香气质,增加中部烟叶的香气量,提高中部烟叶的评吸质量;4个氨基酸有机肥处理间相比,以300kg/h㎡用量的氨基酸有机肥A型较好,能促进大田烤烟个体与群体的中部叶生长发育,促进烟草根系的发育,提高烟叶产量与产值,增加烟农收入,总体上化学成分较协调, 中部叶评吸质量较好。湘西植烟区烟叶生产以氨基酸有机肥A型300kg/h㎡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弱筋小麦扬麦13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弱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其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基本苗和施氮量对扬麦13号产量及主要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相同施氮水平下,在180万~270万苗/hm2范围内增加基本苗,单位面积穗数显著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呈“低-高-低”趋势,210万/hm2基本苗处理产量最高。在相同基本苗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穗数、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降低;单位面积茎蘖数显著提高,茎蘖成穗率显著降低;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延长,弱化度显著降低,评价值提高。[结论]从产量角度来看,扬麦13号以基本苗210万~240万/hm2,施氮240~300kg/hm2较为适宜。基本苗对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粉质参数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8.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陇啤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陇啤1号是从匈牙利品种Jaxana中选择优异的变异单株培育而成。在2008—2009年甘肃省多点试验中,陇啤1号折合平均产量8 663.89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啤4号和甘啤5号平均增产825.79kg/hm2,增产率达10.54%,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春性,生育期110 d左右,株高70~85 cm,穗长7.7cm左右;穗粒数22粒左右,绝干千粒重43~45 g,绝干蛋白质含量9.7%~11.0%,2.5 mm筛选率在91%以上,浸出物(以干基计)达到81.8%,α-氨基氮为160 mg/100 g,糖化力为355.5 WK,库尔巴哈值为42.4%。具有丰产、抗逆、优质和广适等特点,适宜甘肃省河西、沿黄、引大灌区和中南部雨养旱作区及北方同类大麦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