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借鉴国内外休闲农业的先进模式,确定昆明城市边缘地区休闲农业宜采用4种发展模式,即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依赖型观光休闲、特色产业展示观光和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通过不同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属性分析和发展路径分析,提出昆明城市边缘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扬州市沙头镇农业园区是以满足扬州市"菜篮子"工程的蔬菜生产为主,同时结合农业观光、农业推广、农业高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等功能的新兴园区.为此,以该农业观光园区的规划设计为例,从方案的背景、规划区的概况、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基本原则等方面,阐述了农业观光园区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重点论述了农业园区规划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信息化是信息化新技术在农业管理、生产、经营和服务四大领域应用的过程。把握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农业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对四川省实现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跨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管理效能的"发动机"农业信息化应用于农业管理,就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信息化新技术,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通过从村级到省级自下而上的各型系统平台,将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机、草原、蜂业、蚕业等行  相似文献   

4.
吴弋旻 《河北农机》2020,(2):73-73,8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结合物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情况,分析信息技术应用。最后,基于农业发展与自身的观点,提出农业物联网信息化建设方法,为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帮助,既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又拓宽了农业发展的空间。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环境数据收集云平台系统,帮助预测有害病虫在农田的传播,有助于农作物管理人员更好地管理和预防病虫害蔓延。  相似文献   

5.
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推动现代农业智能化发展的新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文章阐述了江苏省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在规范和标准化农业物联网集成、促进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数字农业管理能力、提高农业物联网专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结合平台应用现状,分析了平台应用潜力,并提出了加快应用主体数据对接、强化物联网技术模式发布及推广、加强数据分析利用、探索长效服务机制等促进平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智能控制系统在天津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现状目前,天津市已建成现代设施农业园区数十个,年增加经济效益超过50亿。现代种植园区物联网技术应用主要有:部分智能化联栋温室安装环境监控设备,调控环境实现安全可控生产;无公害蔬菜种植追溯;部分园区建设了园区农业信息网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市近五年设施农业占地和播种面积都较为稳定,据统计,2015年北京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26.1万亩,播种面积61.6万亩,其中日光温室播种面积占58%,设施农业收入55.5亿元。北京市设施农业面积相对其他省市来说较小,但北京市各农业机构开展了大量的设施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作,投入较大,京郊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园区基本都开展了农业物联网相关技术的试验示范。一、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架构  相似文献   

8.
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基于永春县农业旅游资源丰富,阐述了永春县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七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设施农业领域引进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平台采集获取日光温室番茄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环境信息,对照日光温室番茄适宜的生产条件要求,通过物联网系统平台和手机APP进行信息反馈提示,实施自动灌溉、自动卷帘、自动卷膜等自动控制,从而有针对性地精细化、智能化、自动化科学管理,改变传统的日光温室管理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现代农业中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聂随娥,女,现年47岁,大学学历,经济师,武汉市"三八"红旗手,现任武汉市新洲区政协委员,武汉市天下先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她热爱"三农"事业,从事农机服务、设施农业和蔬菜种植相关业务25年,工作责任心强,诚信度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较强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她所创立的以低碳、绿色、循环、高科技、高标准、优化设施农业生产格局、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产业、营造农业观光休闲佳境为主题的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科  相似文献   

11.
北京极星农业科技园是集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四个部分于一体,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采集、分类、应用、挖掘体系,是现代化农业的典型。该园区在生产过程中,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生产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对实现全区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农业信息化技术在该园区设施蔬菜的典型应用,以期推广到更多的生产园区,起到创新、示范、推广、带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设计开发了农产品全流程追溯系统。本系统基于物联网的三层组织架构进行设计,包括设备数据采集、网络数据传输及系统开发。在系统中实现了农产品从种植、农事、采收、仓储、运输等环境的实时追溯,搭建了模块集成的大数据展示平台,向消费者全方位展示了农产品的精准信息,建立了供需信任。进一步实现了科技助农,为物联网农业发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相似文献   

13.
基于unity3d的交互式虚拟农业仿真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试验需要反复设计和改进,且受季节、农时和天气的限制,种植周期长、成本高。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农作物种植虚拟仿真平台能够缩短作物品种试验周期,降低成本,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关键。为此,重点研究了基于三网融合技术,以三维虚拟世界为载体,以农业仿真模型为科学计算依据,以任务驱动为特色的虚拟农业仿真平台架构,并基于unity3d实现了交互式虚拟农业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14.
元宇宙这一新兴概念受到了产、学、研各界的广泛关注。农业与元宇宙的结合将极大地推动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为农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为深入分析元宇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可行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元宇宙的概念,以及区块链、非同质化代币、5G/6G、人工智能、物联网、三维重建、云计算、边缘计算和扩展现实等元宇宙农业应用的关键技术。接着讨论了元宇宙在虚拟农场、农业教学系统和农产品追溯系统三个农业应用领域的主要情景,最后总结了农业元宇宙面临的系统建立、通信基础、硬件设备和运营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可为元宇宙在农业的应用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大田无人农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探索。无人农场以数据、知识和智能装备为核心要素,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过程生产所需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及个性化服务一体化。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大田无人农场的概念与总体技术架构,讨论了信息感知与智能决策、精准作业系统与装备、自动驾驶、无人化农机装备以及无人农场管控平台等五项大田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与装备,深入分析了发展中国大田无人农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以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无人农场为例介绍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玉米全程无人化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最后,展望了无人农场在解决全球农业生产面临的“无人种田”等共性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国发展无人农场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中国发展无人农场的战略目标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慧农业的持续发展。无线通信及智能等多种技术的应用使得物联网智慧管理平台得到了不断地更新与完善。该文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研究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信息化建设和人才缺乏的问题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晶 《农业工程》2017,7(3):44-46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VR+”的可定制化服务将拓展到各个领域。对于农业领域来说,虚拟现实技术与农业产品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推广,而且对农业科普、农产品增产增值和农业旅游等都有促进作用。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茶树领域的展示进行探讨,挖掘虚拟现实技术对茶产品推广、增产增值和茶园旅游等方面的潜力,同时就虚拟现实在茶叶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郑学梅 《湖南农机》2011,38(9):37+39
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物联网推动了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的广泛运用.文章根据精准农业监测目标的分散性和多样性,遵循通用化和模块化设计思想,采用CC2430芯片,设计一个基于ZigBee的精细农业监测系统.本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农业园区的多种参数监测.  相似文献   

19.
农业观光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观光园是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载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正在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其健康发展和成功运作对于建立敏的“农游合一”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阐述了农业观光园的内涵与特征,总结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企业、政府、科研机构、旅游组织机构、游客等是农业观光园成功运行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园区创新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