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有机废弃物预处理后依然存在高盐分、腐熟不完全以及存在有害物质等问题,探究利用蚯蚓堆肥处理餐厨垃圾与黑水虻虫粪的可行性.试验利用蚯蚓处理餐厨垃圾与黑水虻虫粪,对不同处理的蚯蚓生物学性状以及物料养分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蚯蚓堆肥处理后,处理组蚯蚓的日增质量倍数以及日增殖倍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种物料的pH值趋于中性,并且电导率显著下降(P<0.05);餐厨垃圾和黑水虻虫粪的有机质、铵态氮含量等均显著下降(P<0.05);总磷、总钾、腐殖酸的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黑水虻虫粪的总氮含量上升,而餐厨垃圾的总氮含量下降;黑水虻虫粪和餐厨垃圾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86.67%、81.33%.通过对物料腐殖酸与种子发芽指数的测定,表明2种物料经过蚯蚓处理后,可用于农用.  相似文献   

2.
虫粪有机肥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虫粪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3种不同虫粪肥(黄粉虫虫粪、黑水虻虫粪、白星花金龟虫粪)和鸡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施用对设施土壤pH值、电导率、土壤碳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虫粪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总碳、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鸡粪处理。各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黑水虻虫粪处理提升效果最好。各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而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白星花金龟虫粪处理对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影响最大,与鸡粪处理相比分别提高78.53%、36.61%。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水溶性总碳、水溶性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总碳、总有机碳、水溶性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溶性总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番茄产量,黄粉虫虫粪、黑水虻虫粪、白星花金龟虫粪处理分别比鸡粪处理提高17.37%、12.52%、18.25%。  相似文献   

3.
黑水虻对餐厨垃圾养分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估黑水虻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研究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性能,并分析了最佳生产性能条件下黑水虻对餐厨垃圾转化情况。结果表明:100 g 7日龄黑水虻幼虫处理3.6 kg餐厨垃圾的生产性能最佳,经8 d的转化,餐厨垃圾干物质减少率为74.0%,干物质转化率为339%。转化后黑水虻虫体内的粗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为45.1%和48.1%,是原餐厨垃圾中蛋白和脂肪总量的61.3%和64.0%。餐厨垃圾中61.3%的N、71.4%的K被转入黑水虻虫体,60.0%的P、50.4%的Na被转入虫粪中。虫粪pH、电导率、有机质含量较原餐厨垃圾分别提高了22.5%、32.4%和28.9%,N、P、Na的含量也显著提高了135%、130.0%和92.9%,K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由此可见,利用黑水虻生物转化处理餐厨垃圾是一种可行的高效率、高效益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畜禽粪便经黑水虻转化前后碳、氮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利用7日龄黑水虻幼虫转化猪粪和鸡粪,进行转化前后碳、氮相关指标测定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黑水虻对猪粪和鸡粪的转化率分别为8.36%和10.42%,猪粪转化后有机碳和C/N分别升高了5.86%和47.64%,鸡粪转化后有机碳和C/N分别下降了11.67%和4.68%,两者的溶解性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黑水虻转化后,猪粪和鸡粪中分别有18.93%和10.49%的碳及31.42%和32.58%的氮被幼虫吸收利用,74.83%和57.43%的碳及43.71%和60.25%的氮保留在虫粪中。相比转化前的畜禽粪便,虫粪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明显增加,其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是猪粪、鸡粪和两组虫粪的优势菌门。黑水虻转化后,粪便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向着降解蛋白质和脂肪方向演变,鸡粪源虫粪中分解纤维素的菌群丰度高于新鲜鸡粪,且主要来自于厚壁菌门,猪粪源虫粪中分解纤维素的厚壁菌门丰度下降,但放线菌门中木质素降解菌丰度上升。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显示两组虫粪中ABC转运蛋白、氨基酸生物合成和碳代谢功能基因丰度最高,且鸡粪源虫粪中的代谢基因丰度要高于猪粪源虫粪。研究表明,黑水虻幼虫对鸡粪的转化效率高于猪粪,转化后猪粪、鸡粪中碳、氮大部分转入虫粪,部分转入虫体,部分损失,其中鸡粪中的碳损失高于猪粪,而猪粪氮损失高于鸡粪。猪粪转化后有机碳和C/N提高,鸡粪转化后有机碳和C/N降低,而两者的溶解性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都降低。黑水虻转化显著改变了猪粪和鸡粪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了有机物降解菌的丰度,增强了粪便中微生物的碳、氮代谢。  相似文献   

5.
采用烤烟‘中烟100’开展盆栽试验,以传统芝麻饼肥为对照,探究蚯蚓粪肥、蛴螬虫粪肥及黑水虻虫粪肥3种虫粪有机肥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及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水虻虫粪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较芝麻饼肥分别提高了65.66%、23.36%、12.20%、24.39%、23.61%;蛴螬虫粪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脲酶活性与芝麻饼肥无显著差异,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土壤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都降低;蚯蚓粪肥处理的土壤各养分指标和酶活性均显著低于芝麻饼肥处理;3种虫粪肥处理的土壤p H值均有所提高,蛴螬虫粪肥和黑水虻虫粪肥处理的土壤EC值升高;黑水虻虫粪肥处理的烟草株高、最大叶面积、根活力、根干重均高于芝麻饼肥,而蚯蚓粪肥和蛴螬虫粪肥处理低于芝麻饼肥;同时,黑水虻虫粪肥和蛴螬虫粪肥提高了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糖含量,使烟叶中的钾、氯含量及钾氯比均处于或接近适值范围,品质更好。综上,3种虫粪肥中,黑水虻虫粪肥的肥效最佳,优于传统芝麻饼肥,提高了植烟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强了土壤酶活性,促进了烟草生长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比例黑水虻幼虫处理鸡粪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虫沙肥料的影响,选择150日龄新鲜蛋鸡粪(各处理均为100 g),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设置14组不同初始投放条数密度的3日龄黑水虻幼虫(0、50、100、…、1 000条,分别表示为T0、T50、T100、…、T1000),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和鸡粪营养物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50组与T100组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他幼虫处理组(P0.05),其中T50组和T100组每条幼虫鲜质量分别可达134.70 mg和98.47 mg,干物质含量分别可达37.49%和34.61%。T100~T1000组虫沙含水率显著低于新鲜鸡粪组(CK)、无虫组(T0)和T50组(P0.05);虫沙pH总体偏碱性,幼虫处理组pH均高于CK组,只有T100组pH为8.48,符合《有机肥料》(NY 525—2012);虫沙粗蛋白含量幼虫处理组显著低于CK组和T0组(P0.05),T350组虫沙粗蛋白含量最低,仅为7.32%,T50~T1000组虫沙类腐植酸含量显著低于CK组和T0组(P0.05);CK组虫沙类胡敏酸含量显著高于T50和T100组,而T50和T100组虫沙类胡敏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幼虫处理组(P0.05),并且其他幼虫处理组虫沙类胡敏酸含量接近于0;T50和T100组虫沙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有机肥料标准》。研究表明,T100组即100条黑水虻幼虫与100 g鸡粪的比例满足了幼虫和虫沙的需求,幼虫具有更高水平的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虫沙被黑水虻幼虫充分利用后仍保留较多有利于提高植物品质的类腐植酸和类胡敏酸,其中pH、有机质、总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均满足我国《有机肥料》(NY 525-2012),对虫沙进行再加工可生产出商品有机肥料,因此T100组是黑水虻幼虫高效处理鸡粪的合理比例,有利于指导黑水虻幼虫的饲养管理,高效地针对蛋鸡粪实现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微藻营养液对水稻生长及降低重金属污染的效果,在水稻播前1天的苗床上、秧苗2叶1心期和水稻分蘖盛期各施1次微藻营养液,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藻营养液能使秧苗株高、根长和根数增加,秧苗生物量增幅20%左右,加快水稻返青分蘖,成熟期提早3~5天,增产率达5.2%~28.3%.同时,施用微藻营养液能降低稻谷中镉、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又名蛀心虫、蛀秆虫、枯心虫。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 1 危害症状 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水虻虫沙分选过程中黑水虻幼虫含杂率高、损失率高等问题,结合黑水虻虫沙的机械物理特性设计了一种黑水虻虫沙分离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两级滚筒筛、链轮、电机等组成.以滚筒转速、滚筒倾角、喂入量为试验因素,以含杂率和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含水率为30.2%的黑水虻虫沙筛分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  相似文献   

10.
桂阳龙  黄震  胡章涛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1):99-100,111
采用1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播种前拌种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田稻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在700~900mL/100kg拌种处理时对稻蓟马的整体防治效果较好,且对水稻秧苗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1.
牡丹江市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寄主有水稻、稗及禾本科、莎草科杂草,成、幼虫都能为害水稻,幼虫对秧苗的为害是造成水稻损失的主要原因。该虫是全国植物检疫对象,是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的二类危险病虫,是本市水稻产区主要害虫之一,几乎每年均有发生,2010年发病率为8%,造成水稻减产30%-40%。  相似文献   

12.
磁化水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磁化水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磁化水显著地促进了秧苗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增加了秧苗根数(0.2—19.5%),根长(0.8~60.9%),株高、叶数、茎粗、百株干重(2.7—9%),分蘖率(7—21%)以及提高了水稻的抗逆能力。磁化水壮秧的原因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叶绿素含量、束缚水含量增加,N、P、K养分吸收加快以及细胞膜透性下降,叶片保水能力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人工饲养黑水虻幼虫最佳食物的构成,试验初始与终末分别测定每组黑水虻幼虫的体重、体长、体宽和体高,探讨饲养基质中牛粪与麸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的体重、体长、体宽、体高、日增重、虫体长宽比等发育指标随牛粪含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牛粪含量超过80%时,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相对较慢。因此,70%的牛粪麸皮混合饲料添加量较为适宜,饲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木薯酒糟基质水稻育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方法]将蚯蚓粪与木薯酒糟基质按照不同的体积比进行复配,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A(蚯蚓粪:木薯酒糟基质1∶1)、B(蚯蚓粪∶木薯酒糟基质1∶2)、C(蚯蚓粪∶木薯酒糟基质1∶4)以及CK(木薯酒糟基质),通过好氧发酵后,进行水稻育秧试验。[结果]木薯酒糟基质中添加蚯蚓粪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各项指标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并非是蚯蚓粪添加比例越高,秧苗质量越好。当添加比例为蚯蚓粪∶木薯酒糟基质=1∶1时,其秧苗密度、成秧率、根数、根系盘结力和干物质积累都会有所下降;以蚯蚓粪∶木薯酒糟基质=1∶2时效果最理想。[结论]该研究可为蚯蚓粪在水稻育秧生产中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秧苗期覆盖防虫网对灰飞虱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防虫网覆盖水稻秧苗,能有效阻止灰飞虱在秧苗上传毒危害,对控制灰飞虱虫量和条纹叶枯病作用十分明显。初步试验调查表明:防虫网对水稻秧苗期的控虫效果达100%,对水稻大田前期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黑水虻虫沙对白菜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将黑水虻转化新鲜猪粪制备的虫沙A及黑水虻转化餐厨垃圾制备的虫沙B分别以0、5%、10%、20%的比例与园艺栽培基质混合进行盆栽试验。[结果]添加20%黑水虻转化新鲜猪粪制备的虫沙B组白菜生长性能最好。[结论]黑水虻转化新鲜猪粪制备的虫沙可作为有机肥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鸡粪为基质来饲养黑水虻幼虫,并对黑水虻生长特点、营养状况,以及处理前后鸡粪的养分和有害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孵化幼虫到老熟幼虫养殖16 d,体重增长1 602.75倍。食物转化率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取食鸡粪的转化率为15.87%,对鸡粪的减量化率为41%。鲜鸡粪饲养的黑水虻幼虫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2.46%和27.82%。转化后的虫沙重金属含量变化较小,有机质含量为59.9%,总养分含量10.58%,pH为8.41,符合有机肥标准。由此可见,黑水虻养殖的鸡粪资源化利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使用方法 1.水稻育秧时,亩用美洲星液肥100毫升对水300~500倍喷于苗床,可减少氮、钾肥用量的30%~50%,减少磷肥用量的15%~30%;喷于露籽上可提高出苗率,从而降低播种量。使用美洲星的水稻秧苗出苗快、苗壮;根系长、粗、白、嫩。对水稻秧苗立枯病及其他多种原因造成的秧苗长势不良现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是旱育秧,用本法可免去苗床土调酸程序。  相似文献   

19.
有机固体废弃物具有资源性和危害性的双重属性,如不合理处置,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黑水虻是一种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双翅目昆虫,它能采食有机固体废弃物,将其转化为虫体蛋白和脂肪,剩余的虫粪还可以作为有机肥利用。目前,利用黑水虻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生物转化技术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人员针对黑水虻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及其资源价值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黑水虻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黑水虻的资源价值以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种衣剂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了11%多·咪·福美双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40、1∶50、1∶60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对水稻出苗、秧苗生长及成熟期均无不良影响,对水稻安全,并且增产显著.秧苗移栽前在秧田对水稻恶苗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0.53%~95.88%,本田抽穗前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8.70%~96.47%.适宜施药时期和用药量:在水稻浸种前,11%多·咪·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50~60)的比例进行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