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目的与意义为降低犊牛的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用一定量的脱脂奶喂母犊,在国际上已较为普遍,但饲喂方法和使用的量各异。本试验主要是通过不同比例的脱脂奶喂母犊,使饲养成本降低而又不影响生长发育,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研究目的。现将25%脱脂奶喂母犊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10年多来山西省奶牛业发展很快,1987年底全省存栏奶牛6.91万头,比1977年的0.82万头增长7.4倍,每年约有2万头母犊降生,奶牛战线上的形势十分喜人。但在犊牛的培育方面,大多数奶牛场还是受解放初期苏联高奶量培育方案的影响,犊牛的哺乳期长达4—5个月,喂奶量达600—800公斤,个别高达1000公斤,盲目追求高的日增重。国内外有关试验  相似文献   

3.
犊牛在哺乳期的发育决定其未来生产力。目前认为,哺乳期以120—150天为最适宜。然而很多农场仍哺乳达180天,全奶加脱脂奶用量达800—1000公斤。作者研究了在用常规植物性饲料喂饲犊牛的条件下,缩短哺乳期对犊牛的生长、发育、生产力和繁殖能力的影响。作者用两组相似的黑白花母犊做试验,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犊牛初乳期饲养水平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进一步提出合理饲养方案,我们于1961年进行了犊牛初乳期不同饲养定额对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试验用北京黑白花牛共14头分二组试验期7天,每组各7头,第一组3头公犊4头母犊,平均初生重41.6公斤,7天内共喂初乳251.5公斤,每头喂量35.9公斤。第二组2头公犊5头母犊平均初生重39.7公斤,7天内共喂初乳196.5公斤,平均每头为28.05公斤。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的乳牛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犊牛的培育方面,还存在着哺乳期长(4—6个月)、喂奶量多(600—800公斤)、生产成本高(约500元)的问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鲜奶和奶制品的需要,特进行本次试验,现将6月龄的结果初报如下:试验方法选择来自基本同一父亲的黑白花母犊20头,按出生先后顺序分别编入各组,每组各  相似文献   

6.
用发酵初乳饲喂犊牛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场历年来培育犊牛喂奶量较高,全期喂奶量500公斤左右,哺乳期90天。不仅犊牛培育成本较高,而且减少了牛奶上市量,  相似文献   

7.
我局奶牛场自1997年来通过实验,逐步减少荷斯坦奶牛犊牛的喂奶量,首先从原来的6月龄断奶,全期喂奶800千克,减到4月龄断奶、喂奶630千克,然后减到母犊1~1.5月龄断奶、喂奶230千克,公犊1.5~2月龄断奶、喂奶160千克。在犊牛减少喂奶量、提早断奶的过程中,曾先后做了一些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前言减少犊牛的喂奶量为国内外养牛业、乳品工业所重视,其目的是增加商品乳,降低犊牛培育成本,但又要对犊牛不产生永久性不良影响,我公司目前犊牛喂奶量为550公斤,喂奶时间为三个月左右。为了进一步探索犊牛喂奶量,在我公司目前的条件下能否再减少一些,对犊牛  相似文献   

9.
<正> 犊牛早期断奶试验在国内外早已开始进行,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已推广应用。我们南山牧场自1973年开始饲养奶牛以来,一直沿用高奶量培育犊牛的方案,犊牛的哺乳期长达5至6个月,喂奶量高达600~800公斤,盲目追求犊牛前期的日增重,增加了犊牛的培育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为此,我场从1986年开始至1987年底对犊牛进行了早期断奶试验,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1988年在全场进行了全面推广应用,使犊牛的哺乳期由5~6个月降至50~60天喂奶量由600~800公斤降至200~300公斤。现将我场推广应用犊牛早期断奶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我场犊牛早期断奶的技术措施 1.犊牛出生后,用碘酊严格消毒,然后将其移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1985年3月起用25%脱脂奶对40头母犊分两批进行哺乳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已刊登在《中国奶牛》86年第三期)。86年5月我们又对16头母犊和12头公犊分别进行了40%脱脂奶和50%脱脂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农牧渔业部和省农牧厅科教处的领导下,由西北农学院主持的《秦川牛引入外血杂交改良试验研究》课题,于1982年9月至1983年2月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种牛场,用乳肉兼用短角公牛配秦川母牛,1983年7月至12月出生乳肉兼用短秦杂种一代牛20头(其中公犊8头,母犊12头)。杂种一代犊牛平均初生重26.1公斤,其中公犊26.8公斤,母犊25.6公斤,公犊的最大个体重32公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初期,加拿大、日本和英、美等国陆续报道了以少量牛乳在3~6周龄断乳也能养好乳犊,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节省大量鲜乳以供应市场需要,据称还可及早锻炼犊牛大量利用青粗饲料的能力,为验证此培育犊牛方法,本着“一切通过试验”的精神,我们曾于1963年在浦东牧场协作进行了一批以少量牛乳培育犊牛的试验,选择当年十一月份出生的母犊10头作为试验牛,分为两组,每组5头,一组喂全乳140公斤左右,33天断乳。另  相似文献   

13.
为最大限度地节约商品奶,降低母犊培育成本,采取200公斤低奶量饲喂,60天断奶的办法,要求其生长发育符合上海地区现行指标,15月龄达到配种标准体重370公斤以上,而不影响其生产性能。现将对39头母犊的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犊牛培育方式对犊牛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2018—2021年的犊牛培育方法及生长发育性能,以西门塔尔牛为研究对象比较四组的培育效果,试验Ⅰ组采用带犊母牛白天放牧,其余时间随母哺乳;试验Ⅱ组采用白天放牧+早补饲,其余时间随母哺乳;试验Ⅲ组(传统组)采用带犊母牛全天舍饲,犊牛全天自由哺乳;试验Ⅳ组采用母牛舍饲,定时自然哺乳方式(按月龄限制哺乳次数)和犊牛岛内补饲。补饲组采用犊牛7日龄开始补饲,然后比较各组间0—4月龄(4月龄断奶)、4—6月龄犊牛的生长发育性能。【结果】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公、母犊初生重分别为45 kg和41 kg,四种培育方式对犊牛初生重影响不大;而试验Ⅳ组采用母牛舍饲,定时哺乳方式提高犊牛日增重明显,生长发育性能表现最好,料重比最低,4月龄断奶和6月龄体重都最高,公、母犊体重分别达217.19±52.27 kg和191.50±14.62 kg、296.11±26.51 kg和259.11±24.92 kg。3—4月龄采取过渡性断奶,定时哺乳和犊牛岛内补饲可提高犊牛成活率,减少断奶应激,促进犊牛生长发育,提高了种牛的供种水平。【结论】母牛舍饲,分...  相似文献   

15.
犊牛是牛群的未来,它的培育正确与否,不仅随接关系到犊牛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而且影响到初配年龄、成年后的体型结构和使用年限及其终身生产性能。因此,搞好犊牛培育是奶牛生产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在犊牛培育工作中,喂奶量的多少,哺乳期的长短和饲养方法等,一向为人们所关注。我场在八十年代以前,一直采用高奶量1080公斤全乳哺喂犊牛、6个月断奶的培育方法。自81年起,我们开始牛群健化工作(主要是消灭结核和布病),犊牛喂奶量亦由原来的1080公  相似文献   

16.
低奶量人工乳培育犊牛饲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公司培育犊牛的耗奶量由过去的800公斤已逐步降到4~5百公斤,却仍是实际头奶产量的十分之一被犊牛吃掉。国外,几乎完全采用人工乳,代乳饲料喂犊牛,国内较先进的奶牛场,也有将犊牛的喂奶量降到三百公斤以下的实例,并采取早期断奶,达到节省人力,降低饲养成本,保证犊牛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大部分牛场饲养犊牛多采取三次喂奶的方法。三次喂奶,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在产犊旺季更感到困难。因此,为探讨犊牛喂奶次数不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及减少喂奶次数后的正确饲养方法,我们根据牛属反刍动物能充分利用植物性饲料的特点,在满足其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营养的基础上,自83年7月至12月用发酵初乳进行了犊牛一次喂奶试验。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用5%精氨酸盐酸盐对321头黄母牛进行控性试验,试验组145头母牛,妊娠分娩犊牛126头,其中母犊75头,占59.52%;对照组176头母牛,妊娠分娩犊牛118头,母犊44头,占37.29%。试验组母犊比对照组高22.2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年未产犊牦牛采用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开展牦牛杂交,出生的犏牛犊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对不同培育条件对犏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67%、82.23%、78.34%和96.46%,分别提高22.84%、27.59%、33.03%和7.62%,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犊牛培育技术,与传统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和培育对照组公、母犏牛初生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结合犏牛犊牛培育技术,显著提高其杂交一代犏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犊牛的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126头黄牛为试验对象,运用“母犊素”控制犊牛性别。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犊率比对照组高14.8%,说明“母犊素”能有效提高母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