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研究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种群功能构件的生物量结构及功能构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挖掘整个无性系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松嫩平原开花期星星草无性系各功能构件生物量与丛径、不同构件的生产与无性系生产的关系、无性系生殖株与其组分构件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种群支持构件、有性生殖构件、光合构件生物量随丛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P〈0.05);而营养繁殖构件生物量与丛径的线性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丛径对各功能构件生物量的制约程度为:支持构件〉有性生殖构件〉光合构件〉营养繁殖构件;生殖株和营养株生物量随无性系全体构件生物量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P〈0.05),而全体构件生物量与分蘖苗生物量的线性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殖株茎、叶与花序生物量皆与生殖株生物量呈线性函数增长(P〈0.05),茎、花序和叶生物量的积累按7∶2∶1比例形成。[结论]为丛生型无性植物种群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1023-11024,11026
在开花期从构件水平对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朝鲜碱茅无性系种群分蘖丛各构件性状的表型可塑性,各功能构件生物量与丛径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功能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均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开花期,朝鲜碱茅种群分蘖丛各构件性状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朝鲜碱茅无性系种群各功能构件生物量与丛径之间的定量关系中,光合构件、有性生殖构件、营养繁殖构件以直线函数模型相关性最大,支持构件、非生殖构件以幂函数模型相关性最大;各功能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均以直线函数模型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样本随机挖掘整个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松嫩平原栽培条件下实生苗建植的5个密度和分蘖苗建植的2个密度的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构件数量和生物量结构以及生殖分配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揭示不同建植密度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9月末停止生长期,经过2个生长季的营养繁殖,在第二个生长季末,不同建植方式的种群生殖株、营养株、冬性苗数量和生物量,RAⅠ(生殖分蘖株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RAⅡ(花序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以及RAⅢ(成熟饱满子粒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以及地上部分构件总数量和生物量均随密度升高呈下降的趋势(P0.05);与高密度相比,低密度肥披碱草种群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生殖分蘖株、花序和成熟饱满子粒等有性生殖构件。同为密度45株·m-2,分蘖苗建植的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和生物量、RAⅠ、RAⅡ、RAⅢ均高于实生苗建植的种群(P0.05);而营养分蘖株、冬性苗数量和生物量,地上部分构件总数量皆小于实生苗建植的肥披碱草种群(P0.05);两种建植方式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构件中,实生苗建植的5个密度数量和生物量皆以冬性苗所占比率最大,而分蘖苗建植的2个密度数量以冬性苗所占比率最大,而生物量以生殖株所占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4.
范亚军  张丽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55-8557
[目的]为植物种群生殖生态学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种群和无性系水平,对2种生境的星星草营养株数和生殖株数与丛径、总分蘖株数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保护地星星草生殖株数所占比例是割草地的2倍,反映出保护地有利于星星草的生殖生长。保护地星星草的营养株数占总分蘖株数的比例是割草地的0.69倍。无论是保护地还是割草地,星星草无性系的营养株数均随着丛径的增加而增大,割草地的增加速率比保护地大。星星草营养株数和生殖株数与丛径之间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割草有利于星星草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5.
张丽辉  杨允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46-5147,5149
通过对星星草独立分蘖丛的取样调查,定量地分析了开花期与籽实成熟期星星草分蘖丛构件的数量特征及其与无性系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星星无性系构件的数量决定于丛径的大小;其营养蘖数与生殖蘖数在籽实成熟期高于开花期。星星草分蘖株数量和生物量与丛径之间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其相关性均在0.01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松嫩平原返青期2种碱茅种群构件的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朝鲜碱茅和星星草独立分蘖丛的取样调查,定量地分析了返青期松嫩平原碱化草甸2种丛生型禾草种群营养繁殖体冬眠构件的数量特征及其与无性系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返青期,朝鲜碱茅的分蘖丛大小和分蘖株数量均高于星星草,其平均丛径和总分蘖数分别为星星草的2.78和3.76倍。2种群均呈以冬性植株为主的种群结构特征,冬性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64.7%和69.5%。2种群主要以冬性苗形式越冬,平均越冬率分别为73.1%和100%,同时以不定芽越冬。2种碱茅种群的冬、春性植株和总分蘖数均随其丛径的增加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正相关(p<0.01)。随着2种群无性系丛径的增大,2无性系种群的冬、春性植株数和总分蘖数分别以1.303 90、.965 91、.171 7和0.408 50、.505 70、.367 2的指数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从大样本随机挖取单个无性系的调查和测定方法,分析了松嫩平原小花碱茅无性系构件的结构及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开花期小花碱茅无性系构件由营养株和生殖株组成,其中火烧样地的生殖株数量平均值为打草样地的1.36倍;但打草样地的营养株数量、营养株生物量平均值大于火烧样地,分别为火烧样地的1.61、2.44倍.在小花碱茅无性系构件的关系中,生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均随着丛径的增大呈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8.
淡黄花百合花期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波  李黛  窦全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13-14615
[目的]研究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 Bakerapud Hook.f.)花期生物量分配,以期为黄花百合的田间管理和合理采摘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贵州省务川县境内野生淡黄花百合花期的不同构件进行了称量,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检验及回归分析。[结果]淡黄花百合在花期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顺序为鳞片〉地上茎〉叶〉花〉地下茎〉茎生根〉鳞茎盘或基盘根。作为百合粉原料的鳞片生物量分配在鲜重时(33.4%)和干重时(41.2%)均为最大。鳞片干重生物量与植株基径、株高及其他构件干重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鳞片干重生物量分配与地上茎和地下茎的干重生物量分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植株生殖构件(花)的干重生物量分配呈显著负相关(0.01〈P〈0.05)。[结论]淡黄花百合植株在养分分配及物质积累与植株的生长上存在着内在协调性联系。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生殖构件和茎对鳞片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种群水平分析2种生境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构件的生产力特征,为牧草的管理和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典型生境样地,采用单位面积法进行取样。[结果]无芒雀麦种群在2个生境均为营养分蘖株生物量>生殖分蘖株生物量。分蘖株总生物量和营养分蘖株生物量为生境1>生境2,而生殖分蘖株生物量为生境1<生境2。各龄营养分蘖株和生殖分蘖株生物量为1龄>2龄>3龄,以1龄分蘖株占绝对优势。2种生境无芒雀麦种群根茎总生物量大体相等,各龄根茎生物量也为1龄>2龄>3龄。[结论]2种生境无芒雀麦种群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54-5955
[目的]对松嫩平原割草地的硬质早熟禾冬眠构件结构进行比较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大样本随机挖取单个无性系的调查和测定方法.分析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硬质早熟禾无性系冬眠构件的结构及其生长规律。[结果]在生长季末期,硬质早熟禾无性系冬眠构件是由冬眠苗和冬眠芽组成,其中冬眠苗为61.60±31.14个,平均占92.19%,冬眠芽为5.37±5.10个,占7.81%。从相对数量指标变异系数来看,以冬眠芽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高达94.97%,丛径最小,为40%;在冬眠构件的结构中,以冬眠苗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0.55%。[结论]割草有利于星星草种群和无性系冬眠构件的形成,尤其有利于冬眠苗的形成。硬质早熟禾无性系冬眠构件中冬眠苗数和冬眠芽数均与丛径和总蘖数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外缘绿洲区中苦马豆种群地上部分各构件数量、生物量、能值和营养成分的测定,旨在揭示不同物候期苦马豆种群生殖构件特征及生殖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随物候期的变化,苦马豆生殖分配逐渐升高,在成熟期达到最高(40.75%);叶和茎生物量分配都随物候期而降低。(2)营养构件数量特征的表型可塑性普遍低于生殖分配,生殖分配表形可塑性随物候期而逐渐下降。(3)生殖构件各性状与其相关性状呈现出线性和幂函数正相关关系,其中以线性关系为主。(4)花(荚果)中能值和营养元素分配都随物候期而增加,在成熟期后占主要比例。总体上,苦马豆有性生殖构件中生物量、能值和营养物质分配是随着物候期而增加的,与营养构件间存在相互竞争和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刈割高度对禾草丛分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刈割高度(3,6,10,14,18,24 cm)对生殖阶段黑麦草与营养阶段高羊茅的草丛分蘖结构的影响。黑麦草草丛中,无论是分蘖数目、叶面积或生物量,均以3~4叶蘖(Ⅱ级)的比例占绝对优势,为40%~65%,5叶以上蘖(Ⅲ级)、1~2叶蘖(I级)和生殖蘖的比例较小,死组织的生物量占第二位;高羊茅草丛中Ⅱ级蘖的上述参数之比例随高度上升而下降,约60%~25%,Ⅲ级分蘖变化趋势相反,为25%~60%,Ⅰ级分蘖的比例很小,死组织的生物量居第三位;黑麦草生殖蘖的叶茎比为0.23,远小于营养蘖(0.93~1.03),后者小于高羊茅(1.06~1.26);黑麦草生殖蘖的比叶重(3.3 mg/cm2)也小于营养蘖(4.1~4.3 mg/cm2),后者小于高羊茅(4.1~4.6 mg/cm2);除生殖阶段的黑麦草的分蘖数目以外,草丛的分蘖数目、叶面积和活生物量与刈割高度有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分蘖数目与高度为负相关,其它参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根茎型禾草巨序剪股颖种群构件的年龄结构。[方法]通过生长季末期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对新疆伊犁河谷昭苏县境内2个生境的巨序剪股颖种群构件的组成及其年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2个样地的巨序剪股颖种群均由营养分蘖株组成,由4个龄级组成,且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2个样地的根茎均为5个龄级,其中又以1和2龄根茎占绝对优势。在生长季末期,2个样地的巨序剪股颖潜在种群均由各龄冬性分蘖苗、根茎顶芽、根茎节间芽和各龄分蘖节芽组成,这些芽在潜在种群中占优势地位,各龄级芽又以1龄级的占显著优势,均属于增长型年龄结构。[结论]该研究反映出巨序剪股颖无性系的发展方向,也为该种牧草的栽培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荆江麻鸭PRL基因内含子1序列多态性及其对体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96只荆江麻鸭为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对PRL基因内含子1序列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其体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荆江麻鸭PRL基因内含子1具有序列多态性,DraⅠ酶切产生AB和BB2种基因型,其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91.67%);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群体该位点处于遗传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B基因型个体骨盆宽极显著大于BB基因型个体(P〈0.01),BB基因型个体胸围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初步推断,PRL基因可作为影响荆江麻鸭部分体尺性状的候选基因(标记),选择不同的等位基因可改善不同的体尺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