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微生境中泽兰实蝇寄生对紫茎泽兰有性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 Stone是紫茎泽兰重要的专性寄生性天敌,有性繁殖是紫茎泽兰长距离扩散蔓延的主要途径。为评价泽兰实蝇在不同微生境中对紫茎泽兰的控制作用,在四川省德昌县选择沟谷地、撂荒地、果园和马尾松林地4种微生境,采用田间调查结合盆栽试验的方法,分析了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的寄生规律以及有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泽兰实蝇在不同微生境中对紫茎泽兰寄生率的高低依次为沟谷地31.7%、马尾松林地28.1%、果园26.1%和撂荒地13.5%,这一顺序反映了泽兰实蝇的寄生率有随微生境中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增加的趋势。泽兰实蝇寄生后,紫茎泽兰单位面积上的花序数和种子千粒重均显著下降,而单个花序内的种子数无显著变化。此外泽兰实蝇寄生后紫茎泽兰种子的长度和宽度、种子活力、萌发率和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在8.1%-14.9%、14.7%-18.4%、29.8%-37.9%、28.6%-61.8%和58.7%-69.1%之间,说明泽兰实蝇寄生影响了种子的生命力,从而对紫茎泽兰的扩散蔓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土寄生蜂对移殖天敌昆虫泽兰实蝇的寄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 Stone)是我国入侵杂草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昆虫。为摸清本土寄生蜂对泽兰实蝇的寄生情况,在云南昆明市选取林下和开阔地等两种生境,分别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与邻接格子取样法,调查了紫茎泽兰的生长及感染虫瘿情况;通过饲养与解剖虫瘿,观察了寄生泽兰实蝇的本土寄生蜂种类及其寄生率。结果表明,共有6种寄生蜂从虫瘿中羽化,对虫瘿的寄生率达70%以上;其中大部分虫瘿被3种寄生蜂寄生。虽然在开阔地生境中紫茎泽兰株高和每株枝条数显著大于林下生境,植株和枝条感虫(瘿)率也显著高于林下,但寄生蜂对虫瘿的总寄生率、各种寄生蜂的寄生率在两种生境之间差异不显著。解剖表明,每虫瘿羽化出的寄生蜂数随虫瘿横径的增大而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3.
泽兰实蝇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表明: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在昆明地区周年可完成4~5个世代,卵、幼虫、蛹和成虫历期分别为3~5、25~30、20~25和7~11天。由于泽兰实蝇的寄生,使紫茎泽兰的生长繁殖显著受到抑制,开花数减少40~80%,种子萌发率减少25~30%。  相似文献   

4.
泽兰实蝇的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泽兰实蝇是紫茎泽兰的重要天敌。1984年8月从西藏聂拉木县樟木区引到昆明防治紫茎泽兰。为了弄清应用传统方法野外释放后能否引起其他植物受害,从1984年10月至1985年9月做了泽兰实蝇的安全性试验,共试验63种植物,泽兰实蝇仅寄生紫茎泽兰,不危害其他植物。  相似文献   

5.
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抑制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6月,我们从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所引进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 Stone),经过一年的释放试验,对抑制紫茎泽兰有很好的效果。一、泽兰实蝇的引进紫茎泽兰是菊科泽兰属多年生恶性杂草,18世纪中叶,紫茎泽兰作为观赏植物被引进了夏威夷、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家,以后扩散传播成为害草。我市与云南省接壤,由于西南风的影响及交通工具的传带,紫茎泽兰逐步传入我市境内。1991年调查,全市境内除钟山区未  相似文献   

6.
国内新病害——紫茎泽兰叶斑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紫茎泽兰叶斑病是恶性杂草紫茎泽兰上发生的主要病害。对云南省十个专州的二十多个县市进行紫茎泽兰病害调查及病叶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研究表明:紫茎泽兰叶斑病在紫茎泽兰危害区内已广泛发生,并随着紫茎泽兰灭敌昆虫泽兰实蝇的定殖与扩散有病情逐渐加重的趋势。#br#紫茎泽兰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飞机草菌绒孢菌[Mycovellosiella eupatorii-odorati (Yen) Yen]该菌在紫茎泽兰上发现尚属首次。病原菌危害叶片产生叶斑,严重时植株叶片大部分枯死、脱落,发病严重的地方发病率达90%以上,病情指数为65.2。对该病原菌分离较难,培养基需加入紫茎泽兰叶汁才能产生分生孢子,在自然病叶病斑上分生孢子大量产生,可见该病原菌是寄生性较强的真菌。#br#对紫茎泽兰叶斑病的研究为紫茎泽兰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比较2个水分和3个温度梯度条件下,中国和墨西哥两种群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和光合色素的可塑性反应,探讨两种群在幼苗阶段生长特点及入侵潜力。结果表明:(1)各温度水分处理下墨西哥种群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总生物量、叶生物量比、叶根比、总叶绿素较高,中国种群根长、根生物量、根冠比较高。表明墨西哥种群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比中国种群有更高的资源捕获能力,而中国种群对干旱和低温条件有更好的适应能力。(2)两种群紫茎泽兰对水分响应显著,100%水分下总叶面积、平均叶面积、总生物量、叶生物量比、叶面积比、叶根比、总叶绿素均高于50%水分条件。对温度响应显著,尤其20℃时,中国种群根长,墨西哥种群总叶面积,100%水分下平均叶面积、总生物量、叶生物量比、叶根比5,0%水分下根生物量比,均达最高值。两种群喜湿润的环境,温度20℃时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8.
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是恶性杂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一种重要天敌,于1984年8月从西藏引至昆明。对杂草天敌国外多采用引种释放试验证明后直接释放,一般不进行室内大量人工繁殖。由于泽兰实蝇只产卵于紫茎泽兰茎顶端一对未展开的心叶之间,在植物开花期,适于产卵的枝条甚少,常导致田间泽兰实蝇种群数量下降;同时也为大量繁殖泽兰实蝇带来困难。泽兰实蝇寄主专一性试验表明,泽兰实蝇只能在紫茎泽兰上寄生。这样,在2~5月份紫茎泽兰盛花期必需有足够数量的寄主植物才能保证繁虫工作的正常进行。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展了有关试验研究,初步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9.
紫茎泽兰对茄子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有效反映大田条件下,紫茎泽兰对茄科植物生长和产量的直接危害和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观察了不同紫茎泽兰密度下茄子的株高和产量变化,以及茄子田间透光率和紫茎泽兰水肥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紫茎泽兰密度为1~2株/m2时,对茄子株高、结果数和产量无影响,当紫茎泽兰密度增加到5株/m2以上时,茄子株高、结果数和产量显著降低。紫茎泽兰的株高、对田间透光率的干扰程度和水肥积累量是茄子减产的重要原因。双曲线模型(1/y=-0.0108+0.2083/x)可以较好地拟合紫茎泽兰密度与茄子产量损失间的关系。茄子田间紫茎泽兰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0.192%~1.282%,经济阈值为0.03~0.26株/m2。  相似文献   

10.
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互作关系,影响外来植物的入侵力和生态系统的抵御功能。在紫茎泽兰入侵区利用非洲狗尾草进行替代控制,测量紫茎泽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结果显示,混种区根际土壤微生物之间及其与紫茎泽兰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入侵对照区显著增强(P0.05),表明混种非洲狗尾草可加强紫茎泽兰入侵区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善,可明显降低紫茎泽兰的生长势。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柞蚕Antheraea pernyi灰卵(工厂化繁育赤眼蜂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感病寄主卵)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寄生选择与适应性及其繁育子代蜂寄生能力的影响,以柞蚕灰卵作为供试寄主,健康卵作为对照,在无选择和双向选择条件下研究松毛虫赤眼蜂对其的寄生选择与适应性,并比较灰卵和健康卵繁育的子代蜂对0、1、2、3日龄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在无选择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灰卵上的寄生率、羽化率、单卵出蜂数和总蜂数分别为30.0%、54.1%、39.3头和48.7头,而在健康卵上分别达到96.0%、93.0%、82.5头和96.8头。在双向选择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灰卵上的寄生率、羽化率、单卵出蜂数和总蜂数分别为33.3%、27.1%、24.7头和52.2头,而在健康卵上分别为68.0%、86.3%、60.6头和74.2头。在无选择和双向选择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灰卵和健康卵上的发育历期和后代雌性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灰卵繁育的子代蜂对1、2日龄米蛾卵的寄生数则显著低于健康卵繁育的子代蜂,且后者对米蛾卵的寄生数随着米蛾卵日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灰卵繁育的子代蜂对0、3日龄米蛾卵的寄生数要显著高于1、2日龄的。表明柞蚕灰卵会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寄主选择与适应性以及子代蜂的寄生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生物防治潜能,采用室内接虫法和数学模型拟合法分别研究了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对自然寄主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卵的寄生反应及其自身密度对寄主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赤眼蜂寄生大豆食心虫卵的数量均表现出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除寄主密度20粒卵外,3种赤眼蜂在其它寄主密度下的寄生数量均无显著差异。自身密度对3种赤眼蜂寄生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干扰效应,表现出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Hassell模型和Beddington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赤眼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黏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的寻找系数Q和攻击率a分别为0.3289、0.3270、0.2906和0.3267、0.3243、0.2853。在自身密度干扰作用下,3种赤眼蜂中,黏虫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控潜能。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释放前经历饥饿对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寄生取食粉虱能力的影响,以3龄Q隐种烟粉虱Bemisia tabaci Q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若虫为寄主,在2种粉虱单独或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比较释放前经适度饥饿、初羽化未饥饿和初羽化喂饲蜂蜜水3种处理的浅黄恩蚜小蜂对2种粉虱寄主的寄生和取食选择情况。结果表明,在2种粉虱单独存在时,经适度饥饿6 h的浅黄恩蚜小蜂寄生的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显著多于其它处理,而且能取食更多的温室白粉虱,经适度饥饿的寄生蜂在24 h内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总量分别为12.5头和12.9头。在2种粉虱同时存在时,适度饥饿寄生蜂取食2种粉虱的总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但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适度饥饿寄生蜂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2种粉虱的数量最多为11.5头,显著高于未饥饿处理的6.5头。表明释放前经历适度饥饿可以明显提高浅黄恩蚜小蜂寄生和取食粉虱若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普通烟遭受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取食及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共侵染时的响应机制,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法分析比较MED隐种烟粉虱取食及其与TYLCCNV共侵染处理对普通烟植株中营养组分、防御物质积累及主要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植株相比,烟粉虱取食及其与TYLCCNV共侵染均可导致普通烟植株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多酚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与烟粉虱取食植株相比,烟粉虱与TYLCCNV共侵染后1 d时普通烟植株中可溶糖含量显著降低了21.05%,3、7和9 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7.40%、26.84%和20.90%;共侵染后的1、3、5和9 d时多酚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4.60%、14.30%、3.07%和15.19%;共侵染后的1、3、5和7 d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3.04倍、1.42倍、1.68倍和1.96倍;共侵染后7 d时POD活性显著降低,共侵染后9 d时SOD活性显著升高。表明普通烟可通过改变其营养组分及积累防御物质或提高氧化酶活性来防御烟粉虱取食及其与TYLCCNV的共侵染,而烟粉虱与TYLCCNV共侵染可诱导植株内产生较单独取食时更少的多酚类防御物质,以提高其在宿主植物上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对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取食感染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烟株的适应性,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记录了烟蚜在感病烟株与健康烟株上的取食行为,并测定了烟蚜茧蜂对取食2种烟株烟蚜的寄生率以及烟蚜茧蜂的羽化率、发育时间及性比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健康烟株相比,烟蚜在感染PVY烟株上的第1次刺探取食持续时间显著延长,且口针遇到阻力的次数(F波)和总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烟蚜在感病烟株木质部的吸食时间(G波)显著长于健康烟株。感病烟株上烟蚜在韧皮部阶段的分泌唾液时间(E1波)较在健康烟株上显著缩短,而被动吸食汁液时间(E2波)显著延长。烟蚜茧蜂寄生取食感染PVY烟株的烟蚜,虽然能成功完成其生活史,但适应性与寄生取食健康烟株烟蚜的蚜茧蜂存在差异。在感染PVY烟株上,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为33.67%,显著低于对照的64.67%;且僵蚜体重明显下降,羽化的成蜂个体较小;成蜂存活时间1.48 d也极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5 d。表明烟蚜茧蜂对取食感染PVY烟株烟蚜的适应性较低,PVY可通过烟蚜为介体间接降低烟蚜茧蜂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16.
噻虫嗪对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噻虫嗪对烟粉虱天敌昆虫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的影响,在室内模拟田间噻虫嗪灌根和叶面喷雾2种施药方式,研究了施药后丽蚜小蜂的直接死亡率及其寄生Q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经噻虫嗪叶面喷雾后,丽蚜小蜂的死亡率高达98.10%,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经噻虫嗪处理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致死率降低,且叶面喷雾处理大于灌根处理;噻虫嗪灌根和叶面喷雾处理对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影响,但均能显著缩短丽蚜小蜂成虫的寿命。研究表明,噻虫嗪灌根施药方式对丽蚜小蜂的死亡率及寄生率影响较小,可将噻虫嗪灌根施药方式与释放丽蚜小蜂相结合以防治烟粉虱。  相似文献   

17.
丽蚜小蜂寄生对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丽蚜小蜂寄生对Q型烟粉虱的影响,通过室内饲养观察不同龄期Q型烟粉虱被丽蚜小蜂寄生后的生长发育,并比较了被寄生后烟粉虱若虫的个体大小及死亡率。结果表明,2龄、3龄和4龄烟粉虱若虫被寄生后均能继续发育,2龄若虫蜕皮进入3龄和3龄若虫蜕皮进入4龄的时间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而被寄生若虫的4龄期显著延长。对于同一龄期的烟粉虱若虫,丽蚜小蜂偏向于选择较大的个体寄生,2龄和3龄被寄生若虫发育后期个体比未被寄生个体大,但4龄时被寄生的个体在发育后期略小于未被寄生个体,显示丽蚜小蜂对不同龄期若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同。2龄若虫死亡率为61.64%,显著高于3龄和4龄若虫;4龄若虫褐蛹率最高,为48.84%。表明无论寄生哪一发育阶段的烟粉虱若虫,丽蚜小蜂的寄生均为容性寄生,田间应用丽蚜小蜂防治Q型烟粉虱时在其若虫3~4龄时释放更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效应蛋白MiV901在其寄生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构建MiV90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其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并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测定转基因植株对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侵染及南方根结线虫寄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经Southern blot检测,MiV901基因以不同的拷贝数插入到转基因拟南芥株系901-6、901-8和901-12的基因组中,且qPCR检测结果证实 MiV901基因能够正常表达。3个转基因拟南芥株系901-6、901-8和901-12叶部接种灰葡萄孢3 d后,叶片上形成的病斑平均直径分别为1.00、1.06、1.05 cm,比野生型对照扩大了9.9%~16.5%。相比野生型对照,转基因拟南芥株系901-12、901-6和901-8接种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后根系上产生了更多的雌虫和卵块,雌虫数分别显著增加了45.4%、34.4%和23.7%,卵块数分别显著增加了51.2%、 46.3%和31.7%。表明异源表达MiV901基因能够抑制植物免疫,增加拟南芥对灰葡萄孢和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桃蚜Myzus persicae体内次生共生菌沙雷氏菌Serratia symbiotica对宿主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利用叶碟法测定短翅蚜小蜂Aphelinus asychi对自然感染沙雷氏菌桃蚜、自然未感染沙雷氏菌桃蚜和人工感染沙雷氏菌桃蚜的寄生特性和取食特性,并测定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这3种处理桃蚜的寄生特性及这3种处理桃蚜经高温胁迫后的生长繁殖特性。结果显示,短翅蚜小蜂在人工感染沙雷氏菌桃蚜上的产卵率比在自然未感染沙雷氏菌桃蚜上的下降近1/2,羽化率下降1/3左右,致死率、取食率、僵蚜率均无显著差异;烟蚜茧蜂对这3种处理桃蚜的致死率、过寄生率、僵蚜率及其产卵率和羽化率等均无显著差异;这3种处理桃蚜的2龄若蚜经高温胁迫后,发育时间和寿命均显著延长,开始产蚜时间明显推迟,繁殖力和日繁殖率显著降低,繁殖历期无明显变化;高温胁迫后,人工感染沙雷氏菌桃蚜比自然未感染沙雷氏菌桃蚜开始产蚜时间提前3.9 d,繁殖力增加7.0头。表明人工感染沙雷氏菌可以提高桃蚜对短翅蚜小蜂和高温胁迫的防御作用,对烟蚜茧蜂的寄生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自主分离的生防菌株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 GAQ1对辣椒疫病的生防效果及其防御机制,通过平板拮抗和盆栽防效试验测定寡雄腐霉菌株GAQ1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的拮抗作用、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和对辣椒的促生效果,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菌株GAQ1处理后辣椒抗性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寡雄腐霉菌株GAQ1的菌丝可以缠绕并吸附寄生在辣椒疫霉菌丝表面或穿入菌丝体内,使辣椒疫霉菌丝细胞死亡;菌株GAQ1发酵液处理辣椒离体叶片再接种辣椒疫霉后产生的病斑直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离体防效为30.79%;接种菌株GAQ1菌丝球后,辣椒疫病的病情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盆栽防效达69.16%;经菌株GAQ1处理辣椒后可诱导相关抗性基因PR1、WRKY40、WRKY53、ACCO和GST的相对表达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菌株GAQ1可诱导辣椒植株产生不同程度的防御系统应答。菌株GAQ1对辣椒具有良好的促生效果,处理后第5周其株高、株重及根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0.11%、33.23%和24.72%,其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