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e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夹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黄芪是历代常用的补益中药,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之功效。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单糖、多糖、皂苷、黄酮、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三种活性成分[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黄芪多糖能增强机体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细胞的活化、吞噬能力,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能力,增加白细胞数量,减少病毒的致病性;黄芪皂苷具有降压抗炎、镇静…  相似文献   

2.
前人研究认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染色体数目为2n=16。本试验采用根尖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了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根尖有丝分裂相。结果显示: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染色体数目为2n=18,这2种植物各有4条小染色体。膜荚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4sm+14m,核型类型为2B型。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6sm+12m,核型类型为2C型。  相似文献   

3.
蒙古黄芪种子发芽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种子在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选择适宜的发芽温度和发芽床,确定种子检验中蒙古黄芪种子发芽试验的适宜条件和首、末次计数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存在较高的硬实休眠特性.在种子检验中,破除硬实休眠的适宜方法为精米机打磨4min.蒙古黄芪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恒温和15/25℃变温;适宜发芽床为纸上、纸间和海绵床;发芽试验的初次计数时间为第5d,末次计数时间为第12d.  相似文献   

4.
黄芪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和华北,在传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性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  相似文献   

5.
黄芪多糖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u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和内蒙古黄芪[A.mongholicus Bge]的干燥根,其味甘、性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为补气之要药。  相似文献   

6.
黄芪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为豆科植物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hokicus(Bge)Hsiao]的干燥根。传统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甘,人肺、归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脱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补气药物之一。现代中医研究证实:黄芪可以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延缓细胞衰老,抗菌作用及抗疲劳,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和抗病力等作用。在人医临床上用于抗癌、防癌,消除慢性炎症,并可起到延年益寿之作用;在养禽业黄芪不仅作为促生长饲料添加剂,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抗应激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奥运  李晓杰  郝宁  吕艳敏  王俊杰 《草地学报》2023,(10):3220-3226
为探讨不同刈割时期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地上部和根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二年生蒙古黄芪为材料,对3个不同时期刈割后蒙古黄芪地上部产量、再生速度、营养品质、根部产量和有效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蒙古黄芪地上部产量和再生速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根茎伸长期达到最大值,鲜干比、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逐渐降低;根部产量、比根长、根直径、主根直径变化率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逐渐增加,在根茎增粗期达到最大值,黄芪甲苷含量在根茎伸长期达到最大值。根部产量与根直径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鲜干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黄芪甲苷含量与再生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与根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为实现饲药两用的最大效益化,刈割时期应选在根茎增粗期。  相似文献   

8.
张建刚  陆银  邓波波 《养猪》2010,(6):9-10
<正>黄芪(Radix Astragal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刘卫东等,2010)。黄芪的化学成分,已分离出的有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酮、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胡萝卜素、叶酸等。其中黄芪多糖作为黄芪重要的天然有效成分,具有  相似文献   

9.
中药黄芪在中医临床组方中极为常用,其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的根为正品。黄芪含有多糖、皂苷、黄酮、氨基酸、亚油酸、生物碱、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化学成分。中药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具有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抗病  相似文献   

10.
黄芪多糖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芪是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的干燥根,是中兽医中常用的扶正药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和生肌等功效。黄芪中含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均有促进抗体生成和免疫反应的作用,其中以对黄芪多糖的研究报道为多。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配比对蒙古黄芪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肥料配施对土壤营养状况及黄芪生长和药效成分积累的影响,本研究以1年生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L9(34),研究因素A(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B(黄芪茎叶绿肥)、C(黄芪固氮菌T16)、D(黄芪固氮菌T21)配施后对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黄芪生物量、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种因素配合施用,均对蒙古黄芪的生长及产量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处理4(A2B1C2D3)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增加了黄芪生物量,提高了叶片3种抗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且黄芪总多糖、总皂苷、总黄酮含量及其总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1.89%,161.54%,155.56%,118.64%。综上分析可知处理4即SNP15 mmol·L-1、绿肥含量1.2 kg·(15m2-1,T16106·mL-1,T21109·mL-1为肥料最佳配施方案。本研究可为黄芪专用肥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濒危植物膜荚黄芪种群生活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泉  杨建红  朱高 《草业科学》2011,28(2):180-184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属国家保护植物.采用种群结构、生命表和生存函数分析方法,分析了祁连山中部西水林区膜荚黄芪种群的生活史.结果表明,膜荚黄芪种群属衰退种群,Ⅰ级个体数量不足,种群的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Ⅱ型曲线;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串曲线从整体上反映了膜荚黄芪种群数量的动态...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萃取黄芪多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微波萃取技术从内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 var.mongholious(Bunge)Hsiao]的干燥根中提取黄芪多糖。依据响应面法(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原理,使用Design Expert(Static Made Easy,Minneapolis,MN,USA.version6.0.5,2001)软件的中心组合设计建立试验数学模型,对微波萃取黄芪多糖的提取时间、加热温度、提取溶液pH值及液料比进行优化组合。得到最优回归方程:Y=1.14+1·258E-003X1+0.16X2-0.027X3+0.15X4+0.032X11-0.047X22+0.025X33-0.047X22+0.025X33+0.029X44+0.043X1X2-0.018X1X3-0.059X1X4-0.027X2X3+2.263E-003X2X4+0.012X3X4。确定最优操作工艺参数为:微波加热时间20min、加热温度120℃、液料比8∶1、pH值10。粗多糖得率为32%,纯度为44.4%。测定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r为0.976。  相似文献   

14.
旱、盐胁迫下黄芪种子萌发及其对水杨酸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和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和蒙古黄芪(A.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发芽势、简化活力指数、苗长、根长、苗干重、根干重等指标,以及不同施用方式和浓度的水杨酸(SA)对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两种黄芪种子最终发芽率的影响,旨在研究两种黄芪种子对PEG和NaCl胁迫响应方式的异同及SA对两种黄芪种子在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保护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PEG和NaCl只能促进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在-0.5 MPa PEG和-0.7 MPa NaCl处理下,蒙古黄芪种子的活力指数显著优于膜荚黄芪种子(P0.05)。SA浸种能促进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两种黄芪种子的最终发芽率。蒙古黄芪种子的耐胁迫性高于膜荚黄芪种子。两种黄芪种子对SA的响应方式有区别。SA浸种处理优于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15.
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Pall.)即直立黄芪或斜茎黄芪,又名麻豆秧、薄地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沙打旺适应性强,具有耐旱、耐瘠、耐寒、耐盐碱及抗风沙等特性。近年来,我国开始用飞机播种沙打旺来改良草原和治理黄土高原水地流失。据调查,由于飞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处理方法对甘草、柴胡、黄芪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柴胡Bupleurum chinense、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3种甘肃传统主产药材的种子进行不同处理,比较其发芽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草种子用80%的浓硫酸浸润4 h,然后冲冼干净的处理发芽效果最好,其发芽势为80%,发芽率达86%;柴胡种子以在20 ℃水中浸泡28 h处理发芽情况最好,发芽率为36%;黄芪种子用沙石磨的处理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68%和84%.  相似文献   

17.
黄芪是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183;),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183;)的干燥根,是一种常用的补益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明珍谓“者,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具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益气活血、升阳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毒等功效。  相似文献   

18.
四唑法是目前测定种子生活力最广泛采用方法,也是《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测定种子生活力统一采用的方法。本文用该方法测定四种牧草种子生活力的种子预处理,四唑浓度和染色时间进行了试验。确定了测定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cs pall.)、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羊草(Aneurolepidium chicnse(Trin)Kitag)种子生活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黄芪原植物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as-Bge)。和内蒙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as-Bge)的干燥根,《本草纲目》认为黄芪“补虚,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虚痨自汗、补肺气”的作用,主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里生肌、利水退肿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泄泻、中气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一年生幼苗为材料,用不同光膜(红色光膜、黄色光膜、蓝色光膜、白色光膜及自然光照)进行不同光质处理,测定其根生物量、3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单株产量。结果表明,蓝光处理后黄芪根系生物量是对照(3.37 g·株-1)的1.25倍,红光处理的黄芪根系生物量仅为1.19 g·株-1,显著低于自然光处理,说明蓝光促进了根系生物量的积累,红光不利于根系生物量的积累;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黄芪根中多糖、黄酮和甲苷的含量(P <0.05);多糖、黄酮、甲苷产量分别为27.95 mg·株-1,5.30 mg·株-1和0.87 mg·株-1,说明用蓝光处理有利于提高黄芪的品质和产量,红光处理抑制了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