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花生蛋白改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蛋白的改性研究是目前植物蛋白深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花生蛋白改性的总类及具体机制作了简要的阐述,重点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花生蛋白改性研究的进展,展望了今后花生蛋白改性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褚之琳  鲁明 《保鲜与加工》2022,22(10):92-96
花生蛋白是目前使用广泛、营养价值高、价格低廉的一种植物蛋白,因此花生蛋白制品在食品加工中慢慢突显出来。花生蛋白经改性处理能有效改善其功能特性,提高花生蛋白的附加值。烘烤是花生常用的加工方式,可使蛋白变性,并产生一些诱人香气,同时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分别对花生蛋白改性方法及烘烤对花生蛋白功能特性与香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花生更好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苦杏仁蛋白开发利用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述了国内外对山杏的氨基酸组成、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苦杏仁蛋白加工利用的不利因素,总结了中国目前苦杏仁蛋白的加工利用研究现状,结合国内外植物蛋白加工的新趋势,提出了今后苦杏仁蛋白加工利用的研究应向开发苦杏仁蛋白与其他植物蛋白混合产品、苦杏仁蛋白与动物蛋白混合产品、苦杏仁蛋白酶解产品及苦杏仁蛋白调味品等几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卵磷脂氢化是对卵磷脂进行化学改性的一种方法。氢化后的卵磷脂氧化稳定性和乳化性能都大幅度提高,应用范围比天然卵磷脂广,产品附加值高。综述了氢化大豆卵磷脂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提出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卵磷脂氢化技术,使之更广泛地运用到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各个行业中去。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分解法分析测定禾本科2个草种8个品种不同刈割时期的细胞组成成分含量,通过公式推算出于物质消化率和可消化养分总量,评价牧草品质。结果表明,意大利黑麦草各品种间可消化性无显著差异,但高Mg的Magnet于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Tachiwase。高羊茅的高Mg品种Himag可消化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而其他3个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2个草种在10月份的可消化性高于其他刈割时期,意大利黑麦草7月的可消化性最低,高羊茅9月的可消化性最低。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双向电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蛋白分离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蛋白样品的制备。植物组织中通常含有大量蛋白酶和次生代谢物,这严重干扰蛋白提取、分离和鉴定。从植物组织中提取高质量的蛋白样品用于蛋白组分析充满挑战,本文简要阐述了植物组织蛋白提取的关键点,特别是植物组织中的次生代谢物及去除方案。此外,本文还对三种植物蛋白提取方法、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植物组织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大米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蛋白质,且具有低过敏性的特点,但目前大米蛋白提取物的溶解性很差,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综述了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法改性3种改性方法,分析了其研究重点,为大米蛋白的改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莲子是我国特有的优质资源,也是一种良好的药食同源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工等领域。莲子淀粉溶解度低、凝沉性强和易老化等特性限制了其应用价值,使用不同改性方法可以改变淀粉的加工性质。综述了莲子淀粉的性质和改性方法,包括机械化处理、超高压处理、微波处理和热处理等改性技术,阐述了目前莲子改性淀粉的产品应用,为其他改性技术应用于莲子淀粉提供参考,以期能够丰富莲子淀粉产品的种类,拓宽莲子淀粉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杏仁蛋白质的提取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仁蛋白是一种理想的植物蛋白,概述了目前杏仁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综述了国内外蛋白质功能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稻米加工仍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米糠作为稻米加工后的主要副产品,富含油脂和蛋白质。从米糠中提取米糠蛋白,不仅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米糠蛋白营养高、过敏性低,而且是非转基因产品,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综述米糠蛋白的主要提取技术,对米糠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将超高压应用于大豆蛋白体外消化预处理。选用压力、胃蛋白酶用量和胰蛋白酶用量为自变量,水解度为因变量,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利用SAS6.0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超高压处理的大豆蛋白体外消化最佳条件为:压力580MPa,胃蛋白酶用量1.1%,胰蛋白酶用量3.2%。  相似文献   

12.
林木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木生长周期长,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进行新品种选育所需时间长、见效慢,同时还存在基因源缺乏和杂交不亲和等制约因素。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为林木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依靠现代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可极大地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对营造优质人工林,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如体胚转基因系统和超声波辅助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及很多有用目的基因的克隆促使林木基因工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就应用于林木基因工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林木木质素改良、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和促进开花、林木生长性状改良和植物修复(林木抗环境污染)等基因工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Protein digestibility in grain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is affected by the structure of endosperm protein bodies that limits access of digestive enzymes to storage protein. In this experiment,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endosperm dosage of high digestible alleles (hd+) on protein digestibility in sorghum hybrids carefully constituted for such a study. We also examined the effect that these alleles may have on endosperm protein body structure and agr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hybri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tein digestibility, endosperm texture and protein body morphology were highly influenced by dosage of mutant alleles. Genotypes carrying two or more hd+ allel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tein digestibility than those with one or no mutant allele. Similarly, higher doses of these alleles resulted in opaque endosperm phenotype while the wild type alleles produced normal vitreous texture. Moreover, hybrids carrying variable proportions of mutant alleles had uniquely irregular but variable protein body structure that was distinct from spherical protein bodies found in normal genotypes. Agronomic performance was not affected by dosage of digestibility alleles.  相似文献   

14.
以超高压改性与高压均质相结合为关键技术制备速溶薏米粉,并对速溶薏米粉营养成分及其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制备的速溶薏米粉主要营养成分保存较好,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休止角较小,堆积密度较大,结块率较小,冲调性和蛋白质分散性较好,消化率较低,香气风味及色泽等稍逊于常见谷物粉,但口感较好,为薏米冲调食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茶是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而具有抑菌、抗病毒、防癌抗癌等多种保健功效的健康饮品。近年来由于传统茶树育种与繁殖技术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消费者对茶叶产品品质需求的日益提高,许多用传统茶叶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用到现代茶树生物技术去解决。其中,探究茶树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对指导后续茶树研究工作,如茶树遗传转化所需的高效异源表达系统的选择及对目的基因加以修饰后提高在茶树上的转化效率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对衡量密码子使用偏性的绘图分析方法及常用参数进行介绍并概述了在茶树相关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上的研究进展,提出茶树相关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研究可多样化使用不同的衡量参数和分析方法以得到更加全面客观的研究结果,以及了解茶树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以提高茶树原位转化效率将成为的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植物耐盐相关基因及其耐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植物的耐盐性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涉及诸多基因和多种耐盐机制的协调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耐盐分子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Na /H 反向转运蛋白、K 转运体HAK和K 转运的调控基因AtHAL3a、高亲和性K 转运体HKT等通过调控植物体内离子跨膜转运,重建体内离子平衡来抵御盐渍伤害;Δ'-二氢吡咯-5-羧酸合成酶(P5CS)和Δ'-二氢吡咯-5-羧酸还原酶(P5CR)基因、胆碱单加氧酶(CMO)和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mtlD)和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gutD)基因以及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等通过合成渗透保护物质维持细胞的渗透势、清除体内活性氧和稳定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来保护植物免受盐渍胁迫伤害;植物细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谷光苷肽循环中的酶等在清除细胞内过多的活性氧方面起重要作用;水通道蛋白基因与晚期胚胎发生丰富蛋白(LEA蛋白)基因参与多种胁迫的应答,它们与保持细胞水分平衡相关;另外,与离子或渗透胁迫信号转导相关受体蛋白、顺式作用元件、转录因子、蛋白激酶及其它调控序列可以启动或关闭某些胁迫相关基因,使这些基因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协调表达,以维持植物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本文还在小结中从整体水平上阐述了植物感受盐渍胁迫和其应答的基本分子机理。为植物耐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及培育耐盐植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小芳  张岁岐  山仑  杨晓青  吴安慧 《作物学报》2007,33(10):1625-1629
在人工气候室水培条件下,以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F1户单4号及其亲本478和天四为材料,用根压力探针技术研究了正常供水和PEG-6000模拟-0.2 MPa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单根吸水能力及渗透吸水过程中水和溶质相互作用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3个玉米品种在静水压驱动下的单根水流导度(包括径向导度和轴向导度)以及在渗透压驱动下的单根水流导度均为F1户单4号>母本天四>父本478,而水分胁迫普遍降低了单根水流导度;溶质NaCl存在条件下,根的透过系数为F1>母本>父本,而反射系数则趋势相反,水分胁迫并未显著降低根的透过系数,但显著提高了其反射系数。试验证明杂交种F1的单根吸水能力优于亲本,体现了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