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验证构建的重组腺病毒rAd-SRCR59-Fc能否在猪体内有效表达游离受体及其能否抑制PRRSV感染,将重组腺病毒注射断奶仔猪,用夹心ELISA检测SRCR59-Fc表达情况;选择PRRSV易感仔猪肌肉注射重组腺病毒rAd-SRCR59-Fc(4×109 TCID50/头),5 d后与JXA1株PRRSV人工感染猪同居饲养,定期测定体温、观察临床症状,采集血样和粪样进行PRRSV定量检测,对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和主要器官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接种猪能表达SRCR59-Fc游离受体蛋白,并持续15 d左右;与感染对照组相比,rAd-SRCR59-Fc注射组首次高热时间和临床症状均推迟3 d,第5天~第13天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感染组(P<0.01),至试验结束(25 d)仅有1头猪死亡;肺脏无明显肉眼病变,仅见少量坏死灶,病理切片显示肺泡壁轻微增厚;第3天~第13天病毒血症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P<0.01),第5~第13天粪排毒量低于感染组(P<0.05),器官病毒载量均显著低于感染组(P<0.01)。研究表明CD163游离受体的重组腺病毒能有效阻断PRRSV毒株感染,可以作为PRRS预防或治疗性疫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云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毒株对猪部分细胞因子的影响,试验用Marc-145细胞培养云南地方株YN-2011PRRSV毒株,攻毒组仔猪通过口服和腹腔注射方式感染毒株,对照组仔猪以相同方式用生理盐水进行处理,观察仔猪体温、临床状态,分别在感染后第3,7,14,20,30天采集仔猪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PRRSV抗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α(IFN-α)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PRRSV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攻毒组仔猪出现精神沉郁、腹泻、耳朵发红、皮肤发绀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临床症状;血清中PRRSV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第20天极显著上升且达到抗体阳性临界值(P0. 01); TNF-α水平在感染后第3,7,14,20,30天高于对照组,除第14天外均差异极显著(P0. 01); IL-1β及IFN-α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 0. 01),二者在感染后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在感染后第7天攻毒组仔猪出现病毒血症,第14天病毒血症消失。说明云南地方株PRRSV YN-2011对仔猪有致病力,使仔猪PRRSV抗体及细胞因子TNF-α、IL-1β、IFN-α水平均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VR2332弱毒株经滴鼻和注射两种途径接种仔猪的病毒血症、抗PRRSV抗体以及抗PRRSV中和抗体的差异,选取20日龄健康仔猪9头,随机分3组,即滴鼻组、注射组和对照组。在感染后第0、3、7、11、15、19、23、27、31、35、39、43天前腔静脉采血,于第43天采血后摘取猪的脾、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并无菌收集猪肺泡巨噬细胞(PAM),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载量。用ELISA方法检测抗PRRSV抗体效价,用基于PAM的中和试验检测抗PRRSV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仔猪感染PRRSV后,①滴鼻组第3天只在2头猪血清中检测到PRRSV,第15-19天病毒血症达到高峰,病毒拷贝数均大于104拷贝·μL-1,第27天后病毒血症消失;注射组第3天从3头仔猪血清中均检测到病毒,在第15-23天病毒血症达到高峰,其中第19天病毒拷贝数大于105拷贝·μL-1,病毒血症从第31天后开始消失。②从几种淋巴结和PAM中均检测到PRRSV,且注射组的PRRSV拷贝数稍高于滴鼻组。③均在第27天从血清中检测到抗PRRSV抗体,随后抗体水平一直处于逐渐上升趋势,且第35-43天,注射组的抗PRRSV抗体水平高于滴鼻组。④滴鼻组在第35天之前抗PRRSV中和抗体效价都小于1∶2,第43天抗PRRSV中和抗体效价为1∶2;注射组在第3、11和19天的抗PRRSV中和抗体效价均小于1∶2,第27、35、43天的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4、1∶8、1∶4。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组的病毒拷贝数一直为滴鼻组的10~100倍,且病毒血症持续时间更长;注射组血清中抗PRRSV抗体产生的时间比滴鼻组早,并且抗体水平比滴鼻组高;滴鼻组抗PRRSV中和抗体水平很低,注射组产生的抗PRRSV中和抗体比滴鼻组早且抗体水平高。综上所述,VR2332弱毒株经注射免疫比滴鼻免疫能刺激猪产生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但同时也会引发更高水平的病毒血症。  相似文献   

4.
PRRSV SC-1株在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感染猪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用PRRSV SC-1株人工感染健康断奶仔猪,接毒后23 d,无菌采集试验猪器官组织,用RT-PCR检测其中病毒核酸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心脏、脾脏、肺脏、肾脏、支气管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内有病毒核酸,在所有试验猪的肺脏、腹股沟淋巴结都检测到了病毒核酸。本研究结果为PRRS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四川变异株SC2012和SC2012-2人工感染仔猪的病理学特征及其在组织内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将HP-PRRSV SC2012和SC2012-2株接种健康断奶仔猪,观察不同发病阶段仔猪的临床症状;感染后第14 d剖检仔猪观察其器官病变情况、组织切片的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方法(IHC)和RT-PCR方法检测PRRSV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两组仔猪感染后均未出现显著的呼吸症状,并于感染后3 d~5 d出现轻微腹泻;体温测定结果显示,两组仔猪均出现轻度发热、病毒血症,但SC2012-2组较SC2012组仔猪出现时间提前、病毒滴度高、维持时间长;两组仔猪均能够通过唾液、粪便、鼻分泌物排毒;剖检仔猪肺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间质性肺炎,肝脏表现为肝淤血,其它多个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等结果表明,SC2012较SC2012-2株毒力弱。组织内病毒分布结果显示,两株病毒均在多个器官中分布,但结合组织病理变化分析显示病毒的分布并不一定导致组织损伤,HP-PRRSV四川变异株的突变对其毒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对HP-PRRSV SC2012和SC2012-2的研究提供必需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HuN4株在其致弱过程中对仔猪外周免疫器官及肺脏损伤的变化,试验分别采用HuN4F5及其致弱代次F15、F23、F30及HuN4弱毒疫苗F112感染30日龄PRRSV抗原抗体阴性健康断奶仔猪,每天进行体温测定及临床症状观察,并在感染后0,3,5,7,10天检测病毒血症情况。病毒感染后10天剖杀试验猪,观察外周免疫器官及肺脏的病理变化并对肺脏和主要外周免疫器官病毒载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uN4 F5、HuN4 F15组在临床症状、病毒血症、外周病毒载量及病理变化方面都明显比其他组严重,HuN4 F23组发病明显减轻,HuN4 F30组、HuN4 F112组无明显发病特征,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HP-PRRSV HuN4株在致弱过程中,传代至30代时毒力发生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7.
感染率高PCV2(圆环病毒)对猪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可经口腔、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的猪,部分怀孕母猪感染PCV2后,经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用PCV2人工感染后,其他未接种猪同居感染率达100%。可经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PCV2常与细小病毒和PRRS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参虎败毒颗粒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将20头PRRSV阴性仔猪随机平均分为4组,即提前药物处理感染组(A组)、感染同时药物处理组(B组)、无药物处理感染组(C组)和无药物处理不感染组(D组)。A和B组分别于攻毒前3 d和攻毒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参虎败毒颗粒(每头10 g·d-1),连续饲喂至攻毒后28 d,每日测量体温,在攻毒后第14天,每组随机处死仔猪1头,观察病理变化,RT-qPCR检测肺组织病毒载量,并在攻毒后第1、3、5、7、14、21、28、35天采全血和血清样品进行PRRSV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发现,A和B组仔猪体温在攻毒后第6天上升至40℃以上,第12天时恢复正常;C组仔猪体温在第5天上升至40℃以上,持续至试验结束仍未恢复。A、B组仔猪肺组织病变较轻,肺泡结构轻度损伤,支气管内有少量炎性渗出物,周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仔猪肺组织病变严重,肺泡结构破坏严重,支气管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和炎性细胞浸润。A组在攻毒后3、5、7和14 d病毒载量极显著低于C组(P<0.01);B组在攻毒后3和5 d病毒载量极显著低于C组(P<0.01),第7和14天病毒载量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PRRSV抗体在攻毒后第21天达到峰值,C组在28 d达到峰值。以上结果可知,参虎败毒颗粒能够显著减轻PRRSV造成的仔猪肺部病理损伤,降低病毒血症;添加药物可使PRRSV特异性抗体峰值提前,减少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证明参虎败毒颗粒可用于预防或治疗PRRSV感染,降低PRRSV对仔猪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确诊贵阳市某猪场疑似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死亡病例,对死亡猪进行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病理剖检可见,病死猪出现淋巴结肿大充血、肺部有坏死灶、胸腔有大量积液等病理变化;同时采集病理组织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菌学方法进行PRRSV(普通毒株和Nsp2变异毒株)、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病例为PRRSV(普通毒株)、CSFV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单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与猪"高热病"及猪群死亡率的关系,用经检测为PRRSV阳性的猪病料接种2头断奶仔猪,每日测定体温,将发病猪处死剖检,用PCR方法进行PRRSV检测和ELISA检测抗体,发现攻毒猪均迅速出现持续高热症状,无死亡趋向,剖检试验猪以肺脏损伤为主,无细菌的继发感染,PCR检测P...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给我国家禽养殖业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采用疫苗预防是我国控制禽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灭活苗是最为常见的疫苗。现在基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型疫苗,包括重组活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等。论文就这些疫苗的构建方法和优点进行介绍,旨在为我国禽流感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癸氧喹酯(decoquinate,DQ)作为畜禽抗球虫药使用已有50多年历史,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而备受关注。DQ主要通过破坏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bc1复合体的电子传递而捕获子孢子和第一代裂殖子的发育而发挥作用。家禽球虫易产生突变而较快产生抗药性,而反刍动物球虫少有抗药性的报道。除抗球虫作用外,DQ对疟原虫和弓形虫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隐孢子虫和肉孢子虫的作用还需要研究确认。近年研究表明,DQ纳米颗粒和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抗疟活性,值得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DQ抗几种常见寄生原虫的研究进展,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火鸡组织滴虫感染黄羽肉鸡后在其体内的动态分布,本研究将JSYZ-A株虫体通过泄殖腔感染15日龄苏禽黄羽肉鸡,在感染后1d^34d内,每3d迫杀5只感染鸡,采集其不同组织脏器样品,并对样品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火鸡组织滴虫主要靶器官为肝脏和盲肠。感染后4d,感染鸡肝脏和盲肠中检测到虫体特异性基因,感染后13d和16d虫体检出率即达到100%,之后检出率逐渐降低,一直持续到感染后34d还能检测到虫体特异性基因。感染后10d^22d从鸡十二指肠、直肠和脾脏能够检测到虫体特异性基因。感染后13d^19d从鸡腺胃和空肠、心脏均检测到虫体特异性基因。感染后19d从鸡肺脏检测到虫体特异性基因,并且呈现一过性感染。感染鸡的胰腺、脑、肾脏和睾丸组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并未检测到虫体DNA。上述结果为临床火鸡组织滴虫致病机理的研究、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温期日粮中添加迷迭香、维生素E、维生素C和大豆油组合对蛋鸡热应激蛋白(HSP70)、溶菌酶(LYZ)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41周龄京粉蛋鸡36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Ⅲ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组在基础日粮之上添加迷迭香草粉(0.6%),Ⅱ组在基础日粮之上添加维生素E(300 mg/kg)、维生素C(200 mg/kg)和大豆油(2%)(E_3C_2D_2组合)。试验结束当天,采集3个处理组各6只鸡的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胸腺、肾脏、小肠、腺胃、卵巢、峡部、膨大部和子宫的组织样品,测定各组织HSP70和LYZ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Ⅰ、Ⅱ组蛋鸡心脏、肺脏、卵巢和子宫部位HSP70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脾脏、腺胃HSP70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脏HSP7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HSP7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Ⅰ、Ⅱ组蛋鸡肝脏、心脏、脾脏、肺脏、小肠、腺胃、卵巢和峡部部位LYZ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Ⅱ组子宫、肾脏LYZ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迷迭香组(Ⅰ组)和对照组(P<0.01),而胸腺LYZ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6%迷迭香和E_3C_2D_2组合可降低心脏、肺脏、肾脏、卵巢和子宫部位HSP70基因的表达量,增加肝脏、心脏、脾脏、肺脏、小肠、腺胃、卵巢和峡部部位LYZ基因的表达量,从而缓解热应激对蛋鸡生产性能造成的影响,延长鸡蛋的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PLIN(perilipin,脂滴包被蛋白)是脂滴表面含量最多的一种蛋白,被认为是影响猪生长、胴体及肉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PLIN基因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均有广泛表达,对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的分解和储存具有重要的双重调控作用,主要调控类固醇激素合成前体、胆固醇酯的分解;通过调节脂肪酶的功能和脂肪沉积来影响肌肉的生长发育并能影响高氧化能力组织内的线粒体功能。本文综述了猪PLIN基因背景、基因结构及组织分布情况,并对近年来PLIN基因对猪肌肉发育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解析其在骨骼肌发育差异调控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家猪生产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非编码小RNA(small non-coding RNA,sRNA)是一类基因组中被转录但不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分子,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与蛋白质介导的调控系统不同,当细菌遇到不利的生长环境时,sRNA介导的调控可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应答。沙门菌RyhB-1和RyhB-2是两种相似性较高的s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在调控因子作用下共同或单独调控靶基因表达。铁匮乏时,RyhB-1和RyhB-2可促进沙门菌摄取铁元素、限制胞内非必需含铁蛋白生成以及加快铁硫蛋白的储存,是沙门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铁稳态的主要元件。此外,当沙门菌遭遇氧化应激、缺氧或酸性环境等不利环境胁迫时,RyhB可分别控制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平衡硝酸盐等无机物稳态、调节细菌运动性以及沙门菌毒力等应对环境变化。本文就沙门菌RyhB生理特征及其调控机制和功能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沙门菌RyhB的研究提供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鸡白痢沙门菌减毒候选疫苗株对环境应激及消毒剂的抵抗力,本研究对S6702△rfaG△csgA、S6702△rfaL△csgA、S6702△rfaG△csgA△ompR和S6702△rfaL△csgA△ompR等4种鸡白痢沙门菌双基因缺失株和三基因缺失株进行了生长曲线、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药敏试验、环境应激试验及消毒剂的灭活效果的测定。结果显示,4株缺失株均丧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保留了与亲本株相似的药物敏感性。多基因缺失株对pH为4.0和8.0的培养条件较野生菌株和单基因缺失株更为敏感,呈现微耐酸和不耐碱的特性;所有菌株对54℃热处理和紫外线处理均敏感。消毒剂对实验菌株的杀灭效果显示,野生菌株和各基因缺失株均对0.01%的聚维酮碘溶液敏感,基因缺失株相比野生菌株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更为敏感。因此,鸡白痢沙门菌减毒候选疫苗株对环境应激的抵抗力均有所降低,本研究为该菌后续候选疫苗株的进一步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制备猪圆环病毒3型(PCV3)Cap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应用于感染细胞或组织样品中PCV3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或免疫组化(IHC)检测,本研究将PCV3 Cap蛋白的去核定位信号肽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IPTG诱导表达了具有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以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共获得8株能够稳定分泌针对PCV3 Cap蛋白的MAb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与IFA试验结果显示,8株MAbs均能够与真核表达的重组Cap蛋白反应。选取3株杂交瘤细胞制备3株MAbs,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409 600、1∶204 800和1∶409 600。利用3株MAbs对自然感染PCV3临床病猪的腹股沟淋巴结进行IHC检测,结果显示3株MAbs的腹水均能够与感染PCV3的临床样品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制备的MAbs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为深入研究Cap蛋白的结构和PCV3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以分离培养的原代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材料,研究了ZEA对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刀豆蛋白A(Con A,5 mg/L)作为T细胞活化特异性刺激剂,试验设空白对照组(不加Con A)、Con A组(5 mg/L Con A)、不同浓度的ZEA染毒组(Con A+ZEA 10、20和40μmol/L),处理48,72 h后,使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T细胞分泌IL-2、IL-3、IL-5、IL-6和GM-CSF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细胞在48,72 h时间段5种细胞因子分泌均明显上升;与Con A组比较,染毒48,72 h后,10,20,40μmol/L ZEA染毒组各细胞因子分泌浓度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ZEA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IL-3、IL-5、IL-6和GM-CSF的分泌,从而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反应的进行,降低整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自噬现象的发现以来,有关自噬的研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鼠伤寒沙门菌与自噬之间的研究报道较少。文章主要阐述了自噬发生的整个机理过程,标志性蛋白LC3及其上下游蛋白Atg和p62之间的作用机制,自噬信号通路的激活位点和条件,基于鼠伤寒沙门菌刺激TLR系统激活TAK1,导致免疫细胞中的AMPK和ULK1的活化,抑制mTOR的活性,进一步阐述了沙门菌与自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