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安吉县是“中国第一竹乡”,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安吉县始终把竹林资源作为安吉最大的生态资源,把竹产业作为安吉最重要的富民产业。文章阐述了安吉县为响应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在全领域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全链条融合加速竹产业二次振兴、全要素改革助力绿色低碳共富以推进全域“以竹代塑”的具体做法。安吉县的实践为全国“以竹代塑”提供了经验和示范,为安吉竹产业二次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安吉人竹共生系统是安吉经过长期的人与竹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形成的共生系统。基于安吉人竹共生系统,确定合理的技术路线,从安吉全域角度出发,来考虑安吉人竹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划定全域的保护范围,制定安吉人竹共生系统的功能分区和其农业文化遗产的总体保护规划,重点突出农业生态、文化、景观保护和生态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发展等一系列的保护和发展措施。通过对安吉人竹共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制定过程的思考来为以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竹文化与旅游业,发展融合竹文化内涵、自然资源、竹生态环境的竹文化生态旅游,对弘扬地方文化特色、实现竹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婴的现实意义。浙江淳安县竹林资源丰富,竹产业发展渐成规模。笔者对正处于培育起步阶段的淳安竹文化旅游开发展歼考察。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安吉县竹子生态旅游发展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省安吉县是著名的“中国竹乡”,拥有竹林面积6.7万hm^2,乡土竹种7属40余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安吉县以“竹”为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游,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设施,使竹子生态旅游业成为安吉县的经济新亮点之一,该文从竹子的旅游观赏和审美价值,竹文化、竹子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发展建设等方面对安吉的竹子生态旅游业进行初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浙江安吉竹种园4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竹种园经营管理的经验与特色,指出依托园内丰富的竹子种质资源开展竹文化生态旅游实现以园养园是安吉竹种园蓬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安吉县因竹而美、因竹而名、因竹而强,竹产业是安吉县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安吉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当前安吉县竹产业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分析了安吉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原材料供应不足、企业品牌意识淡薄、产业集群能力较弱等问题,并为此提出推进竹资源高效可持续经营、推进竹加工行业转型升级、推进竹产业与竹文化融合等对策,以期推动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浙江安吉竹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吉竹资源丰富,素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之美誉;竹业开发及产业化水平为全国之冠;三产融合发展有效践行“两山”理念,为中国竹乡之首。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安吉竹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竹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竹产业发展与安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安吉竹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竹产业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找出竹产业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进一步推动安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进一步壮大竹产业,加快竹产业升级;筛选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到安吉;加强竹乡文化建设,融入大上海;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产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绿色天府》2020,(2):56-57
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1+10”特色生态产业“1”即紧扣做响“天府三九大”新名片,实施“大熊猫+”行动,打造四川大熊猫生态旅游服务业,构建高品质、多元化的大熊猫生态产品体系。“10”即做大做强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突出“一群两区三带”,做靓竹业风景线;以核桃、油橄榄、油茶“三棵树”为重点,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业;以川产道地药材分布区为重点,积极壮大森林药材业;以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为重点,集约化培育珍贵用材林,做深木材生产加工业;实施建花海办花市过花节“三花并进”行动,做大做响花卉产业;实施立体复合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规范发展特种养殖,壮大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发挥森林“五养”功能,引领发展森林康养业;融合民族和红色文化,大力发展高原草原湿地观光业;跳出传统草原畜牧模式,做新现代草产业。  相似文献   

10.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为此,宜宾市正集全市之力,着力打造“中国竹都”。文章基于信息化时代和文化自信的背景,提出3点建议:立足本土化,做强竹酒、竹笋和竹纸3篇大文章;精耕竹文化,实现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信息化,实现竹产业产前、产中、产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结合竹文化与旅游业,发展融合竹文化内涵、自然资源、竹生态环境的竹文化生态旅游,对弘扬地方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淳安县竹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淳安县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充分开发竹文化生态旅游对发展淳安地方特色的竹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淳安县竹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被定位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为福建省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带来了机遇。文章在分析福建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对策,旨在为福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浙江省安吉县发展生态经济为例,总结了竹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意结合的成功经验。竹子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为竹资源开发的文化创意提供了可能。竹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的途经,体现在竹产业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体现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体现在以竹为载体的文化活动中。竹业的科技进步为竹产业的文化创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国际木业》2009,39(3):55-56
2009年2月26日在我国著名竹乡,中国竹地板之都——安吉召开了“南林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暨“安吉南林竹产业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何越峰、中国林业产业协会秘书长王满、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会长张森林、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邢最荣、上海华诚律师事务所所长陶鑫良、安吉县委宣传部部长叶海珍、安吉县竹产业协会会长胡正坚等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参加成立大会的有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上海华诚律师事务所、杭州大庄地板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龙游县竹产业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内容,包括总体思路、总体布局、总体目标和涵盖竹资源扩增、竹林培育、竹加工利用及竹生态旅游、文化、科技与市场等的建设任务,旨在为同类地区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福建永安发展竹林生态旅游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安是“中国笋竹之乡”,竹林总面积在5.5万公顷左右,有乡土竹种15属75种,有着丰富竹子生态旅游资源。本文就竹子的观赏与美学价值、永安竹文化资源、永安竹子生态旅游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永安竹子生态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竹资源是重要的生态、产业和文化资源。作为川南竹资源大市,四川省宜宾市自2018年起,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文章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分析宜宾竹产业发展当前优势与短板,根据宜宾最美竹林风景线建设各阶段工作要求,从顶层谋划高位推动、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新引领产业科学发展等方面,为宜宾实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建成“中华竹都·最美竹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吉县竹产业与农村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浙江省安吉县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有计划地发展竹产业,目前,安吉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竹乡之一。其竹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本文分析了竹产业发展对安吉的农民收入、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贡献。得出,发展竹产业对贫困人口的贡献要大于经济相对富裕的人口,它可以为贫困山区的脱贫产生重要作用。建设发展竹产业要在产权、科技、政策、市场等方面加强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20.
马睿 《绿色天府》2020,(3):21-21
本刊讯2月24日下午,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宏葆先后会见了眉山市青神县委书记肖巍、县长刘今朝、副县长刘卓,凉山州雷波县委书记王荣华、副书记卓文宪等领导,研究解决推动竹产业发展和自然保护区边界调整工作。刘宏葆首先充分肯定了近年来青神县委、县政府在发展竹产业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刘宏葆指出,青神县是我省影响最大、发展最快、内容最丰富、结构最精致的竹产业地区和竹资源大县,自2018年承办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以来,竹产业发展每年都有新变化和新进步,其“竹+1+N”的发展模式很有特色,既发展了产业,又丰富了文化,还带动了经济,为全省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