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试验对牦牛犊的母源抗体消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牦牛注射同种疫苗(不同免疫间隔和次数)后产生的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旨在探寻牦牛口蹄疫最佳免疫程序。结果显示:牦牛犊母源抗体水平在15日龄后逐渐降低,至60日龄降到临界值附近;成年牦牛在首次免疫后2周进行加强免疫,口蹄疫抗体滴度明显更高。因此,建议牦牛犊在60日龄进行O型口蹄疫首免,2周后再加强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2.
为摸索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对猪的免疫效果,我们对初生仔猪口蹄疫母源抗体自然消长规律进行了跟踪监测,来筛选出较佳的口蹄疫首免时间,切实做好猪场口蹄疫的防控工作。采用固相竞争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仔猪各阶段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初步确定母源抗体的保护期,制订合理的首免时间。通过试验证明猪场仔猪口蹄疫母源抗体在35~40日龄之间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日龄的增长平缓下降,40日龄后抗体水平急剧下降。依据口蹄疫疫苗注射后抗体产生所需时间推断,在仔猪35~40日龄左右进行口蹄疫首免,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杜喜忠  杨民  楼芳芳  孔旭东 《养猪》2012,(2):108-109
试验采用伪狂犬病gB抗体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3日龄和1、2、3、4、5、6、7、8、9、10周龄未免疫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和相应日龄免疫后3周的伪狂犬病gB抗体,以gB抗体阳性率和S/N值分析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衰减规律和最佳首免时间。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1个月免疫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苗,所产仔猪能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随着仔猪日龄增加,抗体水平逐渐降低,能维持到10周龄。仔猪在5周龄前免疫伪狂犬病疫苗,母源抗体干扰主动免疫,5周龄后免疫抗体水平均有上升;该场仔猪伪狂犬病最佳首免时间为35~42日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对生猪的免疫效果,做好生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本试验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不同日龄生猪,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首免日龄、加强免疫日龄和疫苗保护期。结果表明,高抗体水平母猪生产的仔猪母源抗体能维持约45d~50d;50d首免后21d群体产生免疫能力,免疫后30d仔猪平均抗体水平最高,免疫后40d达不到免疫保护力水平,需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后30d生猪平均抗体水平达到最高,60d、90d、120d、150d逐渐递减,120d后生猪平均抗体水平快速下降,需再次免疫。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初步确定了生猪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5.
选择广东梅州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A、B、C场,通过采用ELISA抗体检测法对产后母猪进行0、7、14、21 d猪瘟抗体检测,对新生仔猪进行0、1、7、14、21、28、35、42、49日龄猪瘟母源抗体检测,研究其消长规律,据此确定仔猪的首免日龄,通过二免后免疫效果的观察,制定有针对性的免疫程序。结果表明:未吃初乳的0日龄仔猪无母源抗体,7日龄仔猪母源抗体较高,之后逐渐降低,A猪场猪瘟母源抗体对21日龄仔猪仍有保护,随后母源抗体水平骤减;B猪场和C猪场猪瘟母源抗体对35日龄仔猪仍有保护,随后母源抗体水平骤减;而且母源抗体对仔猪保护持续时间和母猪自身的抗体呈正相关。确定3个猪场不同的首免时间,首免后30 d进行二免,其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可以维持到二免后4个月,因此生产中建议应根据科学的监测跟踪依据,制定合理的首免日期,以有效保护仔猪免受猪瘟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猪O型口蹄疫是政府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之一,而A型口蹄疫也明确规定根据各省的评估结果进行自行免疫。对猪场进行科学免疫是防控猪口蹄疫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为确定猪场口蹄疫疫苗的首免时间,以及掌握猪口蹄疫O/A二价灭活苗(O/HB/HK/99株+AF/72株)的免疫效果及应用,试验采用口蹄疫病毒O型/A型特异性抗体固相竞争ELISA(SPCE)检测试剂盒对不同日龄阶段仔猪母源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猪O型口蹄疫在7日龄后抗体水平可达到有效保护,21日龄左右达到最高水平,持续到50日龄左右抗体阳性率下降到50%;猪A型口蹄疫的母源抗体变化规律同O型,但同一日龄抗体水平均低于O型,在43日龄左右抗体阳性率便下降到了50%。结合两种母源抗体检测情况,在45日龄左右进行首免比较合适。同时通过对免疫后抗体水平的检测显示,90日龄后两种抗体阳性率均持续在77.8%以上,但口蹄疫O型在58~70日龄抗体阳性率只有66.7%,可能是该场首免时间太早,因此建议将该场首免时间调整到45日龄,同时3次免疫可确保猪对猪口蹄疫O型和A型野毒的抵抗力,能较好防止口蹄疫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仔猪免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口蹄疫3种疫苗的最佳首免日龄,课题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米东区一养猪场刚刚生产的30头仔猪开展了3种猪病母源抗体持续期测定,结果表明:母猪的抗体水平和仔猪是否吃到初乳决定着仔猪的母源抗体持续的时间;在1~7日龄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7日龄后,母源抗体水平逐渐衰减,并与日龄呈负相关;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O型口蹄疫的母源抗体持续期分别为28~32 d、30~35 d和29~34 d,根据这3种猪病的母源抗体持续期,确定了这3种疫苗联合免疫的最佳首免日龄为28~35日龄。  相似文献   

8.
蔺俐仲  徐春志  方英  张海  陈红  袁翠霞  杨峰 《养猪》2019,(1):108-109
为科学评价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猪群O型口蹄疫免疫程序,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猪群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仔猪42日龄时母源抗体回落近临界值,猪群首次免疫后28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42~49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二次免疫后21~28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随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120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建议免疫程序如下:仔猪40日龄首免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首免后45 d进行二免,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应用不同猪瘟免疫程序的猪场进行仔猪母源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在20日龄以内仔猪母源抗体的OD630平均值和阳性率均维持较高的水平,仔猪能够获得较好的母源抗体保护,避免猪瘟病毒的早期感染。随着日龄增长,仔猪母源抗体逐渐下降,尤其在断奶后一周(30~40日龄)下降趋势最为显著。本研究可为本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程序的制定尤其是仔猪首免日龄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犊牛母源抗体及不同阶段奶牛口蹄疫免疫抗体效价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犊牛出生吃初乳7d后具有免疫意义的抗FMD母源抗体,且群体抗体保护率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后降低,但仍在临界值以上,一直持续到60日龄回落近临界值,因此30日龄进行首次免疫,首免后1个月进行二免,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11.
用病毒中和试验对华北地区一规模化猪场口蹄疫的免疫效果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通过免疫前、一免后、二免后、三免后的25、50 d的病毒中和抗体检测,33日龄与60日龄2次母源抗体的检测对比,证实仔猪体内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对口蹄疫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并为口蹄疫首免日龄的确定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方法对北京地区主要牛场进行口蹄疫(FMD)母源抗体、免前和免后抗体水平的调查,以探寻牛体内FMD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从而指导北京地区FMD的免疫。结果发现母源抗体水平在5日龄前小于1:32,5日龄开始上升,高水平抗体一直维持到75日龄,90日龄开始回落;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大幅度升高,抗体效价离散度降低;用FMD疫苗免疫青年牛1次,21d和51d的抗体平均值都为1:256;成年母牛的分别为1:256和1:248;育成牛的分别为1:248和1:240。说明牛FMD首免的适宜日期为90日龄;适时的加强免疫有利于牛群抵抗FMD;FMD疫苗对育成牛、青年牛和成年母牛都有理想的免疫效果,对青年牛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羊口蹄疫免疫程序,在抚顺市范围内选择4个规模化羊场,对羔羊进行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首免后抗体和二免后抗体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母源抗体监测组28日龄时抗体合格率为72.5%,35日龄时抗体合格率为52.5%;首免试验组28日龄首免,免疫28,35,49天后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8.3%、73.3%和31.7%;二免试验组二免7,30,120,150天后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0.0%、100%、71.7%和53.3%。说明不同羊场羔羊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合格率变化存在差异,但是其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羔羊母源抗体在28日龄合格率降到临界保护线处,首免时间选择28日龄为宜;首免产生抗体维持时间较短,应在首免后第30天加强免疫;二免后羊只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免疫效果,免疫保护期达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XJ/2010株+O/GX/09-7株)的最佳首免和二免日龄,对母源抗体消长规律进行检测、分析。试验选用哺过初乳的同窝健康仔猪10头,检测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同时选用30-70日龄哺过初乳的健康仔猪50头,每组10头,分别于30、40、50、60和70日龄首免,50、60、70、80和90日龄二免,各组分别于首免后至130日龄测定免疫抗体效价。结果表明,30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效价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仔猪4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的情况下,110日龄内免疫抗体合格率均维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仔猪体内A型口蹄疫母源抗体衰减规律,为仔猪口蹄疫疫苗首免时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预产期相同、口蹄疫抗体水平(A型)有差异的5头母猪,每头母猪随机选取5头仔猪并分16个时间点采集外周血,利用液相阻断ELISA对仔猪体内A型口蹄疫抗体进行检测,评估其消减规律。结果显示:脐带血不传播母源抗体,仔猪获得母源抗体保护的唯一途径是吃母乳;仔猪采食初乳后体内A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可在吃初乳后当天达到峰值,而后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当母猪分娩时抗体水平为1∶1024时,仔猪63日龄左右体内抗体水平降低至1∶45;当母猪分娩时抗体水平为1∶720时,仔猪56日龄左右体内抗体水平降低至1∶45;当母猪分娩时抗体水平为1∶360时,仔猪28日龄左右体内抗体水平降低至1∶45。仔猪体内A型口蹄疫抗体衰减时间和分娩时母猪抗体水平呈正相关性。本文研究结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仔猪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猪口蹄疫免疫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母猪口蹄疫免疫合格的情况下,通过母源抗体检测对仔猪的保护时间从而确定仔猪的首免时间。结果表明,仔猪的母源抗体在28日龄时已低于临界值(1:128);而首免1个月后,并不能达到有效的抗体保护力,二免后21d虽能上升一定的抗体水平,但仍不能达到有效保护力;经过三次免疫后抗体逐渐上升,至免疫后的第40d时,抗体水平平均达到1:197.4,已具有一定的保护力,所以建议口蹄疫疫苗应进行三次免疫。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本试验利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仔猪0、7、14、21、28、35、42、49、56日龄的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和猪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仔猪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O型口蹄疫哺乳前抗体水平均与阴性对照相当,抗体为0,7日龄时各疾病抗体均达到最高水平;猪瘟抗体水平在28日龄时明显下降;猪高致病性蓝耳病35日龄时抗体水平明显下降;仔猪O型口蹄疫14日龄抗体明显下降。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和猪O型口蹄疫的母源抗体具有不同消长规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首免日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评价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奶牛口蹄疫免疫程序,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犊牛母源抗体及成年母牛口蹄疫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犊牛母源抗体90日龄时回落近临界值,成年母牛免疫后6个月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免疫程序如下:犊牛90日龄首免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首免后1个月进行二免,以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成年母牛首免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6,(10):100-102
为优化牛口蹄疫免疫程序,在抚顺市抚顺县和新宾县共选择4个规模化牛场,对犊牛进行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免疫后抗体的动态监测。结果:母源抗体监测组,80日龄时抗体合格率为73.7%,90日龄时抗体合格率为65.8%;首免试验组,80日龄首免,免疫21、28、35 d后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8.8%、76.2%和61.3%;二免试验组,二免14、21、120、150 d后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0.0%、95.0%、70.0%和48.8%。结果表明,不同牛场犊牛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合格率变化存在差异,但是其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犊牛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在80日龄时合格率降到临界保护线,选择该日龄进行O型口蹄疫首免为宜;首免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较短,应在首免后28 d加强免疫;二免后,成牛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免疫效果,免疫保护期达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研究免疫状况良好的母猪群所产仔猪母源抗体的获得方式,仔猪体内母源抗体的持续时间,仔猪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发现初生仔猪遵守被动免疫传递规律,仔猪体内的口蹄疫抗体水平也有自己的消长规律:哺乳后3~7d抗体水平达到最高,35日龄后开始下降,63日龄左右抗体保护率已经低于60%。所以,仔猪口蹄疫疫苗首次免疫的时间应定在35日龄,49日龄还需加强一次;疫苗的剂量:首免为1头份(2mL),加强时为2头份(3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