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当归产量及阿魏酸含量的影响,为当归栽培措施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当归阴干后称重测定产量,阿魏酸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当归产量以遮阳率50%为最高,其次为遮阳率75%;阿魏酸含量随遮阳率的升高而增加,以遮阳率75%为最高,其次为遮阳率50%。结论:适当降低光照强度有利于当归产量形成和阿魏酸积累,遮阳率为50%~75%可提高当归产量及阿魏酸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水分对当归产量及阿魏酸含量的影响,为当归栽培措施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阴干后称重,测定当归产量,HPLC法测定阿魏酸含量。结果:当归产量以每周灌水2 L/m~2为最高,其次为每周灌水1 L/m~2;阿魏酸含量以每周灌水5 L/m~2为最高,其次为每周灌水2 L/m~2。结论:适当增大水分,有利于当归产量形成及阿魏酸积累,每周灌水2~5 L/m~2可提高当归产量及阿魏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当归产量及当归多糖含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当归栽植最优模式。设置试验小区,以小区产量折算平均亩产;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当归多糖的含量。结果显示,膜侧栽培当归的产量及当归多糖含量均最高。说明临洮县当归种植可优先选择膜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嵊州桃形李为试材,设置大棚避雨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套种绿肥栽培和露地普通栽培4种模式,露地普通栽培模式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嵊州桃形李裂果、品质、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避雨栽培可有效防止果实裂果,地膜覆盖栽培和套种绿肥栽培可减轻裂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甘肃岷县不同海拔当归产量和阿魏酸含量变化,为扩大当归生产适宜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当归产量以阴干后称重测定,阿魏酸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当归产量随海拔升高其变化规律不明显,海拔2 624 m产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2 624-2 810 m海拔范围当归平均产量最高。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在2 294-2 624 m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2 624 m阿魏酸含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2 294-2 519 m海拔范围当归平均阿魏酸含量最高。结论:2 624-2 810 m海拔范围有利于当归产量增加,2 294-2 624 m海拔范围有利于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增加,因此,在2624 m海拔下有利于提高当归产量和阿魏酸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煎煮时间对当归水煎液中阿魏酸溶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当归水煎液中的阿魏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当归在煎煮2.5 h(90 min、60 min)时,其阿魏酸含量最高,而后随着时间延长有所下降。结论:当归宜采用一煎90 min,二煎60 min的煎煮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熏硫剂量对当归组织结构、pH值及阿魏酸含量的影响,为提高中药材传统加工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收集新鲜当归和市售熏硫当归样品,对新鲜当归药材分别以高剂量(5.0%)、中剂量(1.0%)、低剂量(0.2%)3个不同剂量进行熏硫加工;采用显微技术对其油室(分泌腔)形态、数目进行观察;通过pH计测定其浸出物的pH值;采用HPLC测定其阿魏酸的含量。结果:熏硫后当归外观色泽变浅,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单位面积(mm~2)上油室大小、数目及分布均显示出一定差异。随着熏硫剂量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油室直径增大、油室数量减少、油室破裂较多。熏硫后当归浸出物pH值降低,5%熏硫剂量时当归浸出物pH值降低最为明显(21.98%)。当归中阿魏酸含量随熏硫剂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1%熏硫剂量时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增加最为明显(11.88%)。结论:熏硫对当归药材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当归药材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产地加工应严格控制熏硫剂量。  相似文献   

8.
高寒区轮作模式对当归田土壤特性及药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作重茬造成当归产量逐年下降。采用药用植物秦艽(QJ)、羌活(QH)轮作当归(DG),以当归连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和药材产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隶属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揭示不同药用作物轮作当归对土壤环境与药材产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栽培的轮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当归田土壤特性和药材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秦艽轮作当归可有效改善土壤特性,使当归成药期土壤磷和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有机质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土壤水分的季节调控作用更为显著,与当归连作相比较,当归成药率提高94.10%,药材单根鲜重和药材鲜产量分别提高53.46%和125.56%,而羌活轮作当归土壤pH最高,有机质含量最低,当归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土壤富集磷和钾,对土壤水分季节性调控作用最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均低。不同轮作模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依次为秦艽-当归当归-当归羌活-当归,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秦艽-当归(0.8132)羌活-当归(0.3315)当归连作(0.2051)。聚类分析将3种轮作模式分为三大类,重复小区亚类间距离均小,说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土壤的调控作用不同,高寒产区秦艽轮作当归是优化调控土壤环境,提高当归产出性能的有效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当归与种植土壤中无机元素及其指标性成分间的相关性,为当归微量无机施肥和种植土地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0份不同样地当归药材样本及相应土壤样本,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含量,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汞、砷含量,采用原子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含量,其余元素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应用HPLC法测定藁本内酯、阿魏酸含量,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当归药材中砷(As)元素与其藁苯内酯、阿魏酸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3、0.246;当归药材中Cu、K、Mn、Pb与土壤中Cu、K、Mn、Pb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6、0.812、-0.720、0.735,表明当归中Cu、K、Pb的含量随栽培土壤中含量的增高而增高,Mn在土壤中不易被当归吸收。结论:当归对Pb、Cu元素可过度吸收,应选择Pb、Cu含量较低的土地栽培当归,否则富含这两种金属的土地可导致生产药材中这两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药材因与土壤中Mn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对于当归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Mn,应采用叶面施肥,不宜在根部施用;砷元素与提高当归品质的相关性需田间施肥实验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0.
筛选适宜当归生长、保证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配方肥,为当归标准化栽培提供有效技术支撑。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20-15-10、18-13-9、27-14-10和18-23-10(N-P2O5-K2O)4个配方处理,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为对照,测定根长、芦头茎粗、单根鲜重及浸出物、阿魏酸和挥发油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配方肥对当归药材形态性状、鲜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肥18-13-9(N-P2O5-K2O)按1 050 kg/hm2基施对当归成药期根部物质积累、药材商品性状及鲜产量的提高均具有显著效果。就药材质量性状而言,施肥在促进当归根系物质积累的同时降低了药材质量性状,但各指标均高于药典标准。综合当归药材产量和质量性状指标,长效硫基肥18-13-9(N-P2O5-K2O)按1 050 kg/hm2基施更适合当归标准化栽培。  相似文献   

11.
袁洪超  郭凤霞  陈垣  白刚  梁伟 《草业学报》2018,27(10):183-193
连作重茬造成当归产量逐年下降。采用药用植物秦艽(QJ)、羌活(QH)轮作当归(DG),以当归连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和药材产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隶属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揭示不同药用作物轮作当归对土壤环境与药材产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栽培的轮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当归田土壤特性和药材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秦艽轮作当归可有效改善土壤特性,使当归成药期土壤磷和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有机质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土壤水分的季节调控作用更为显著,与当归连作相比较,当归成药率提高94.10%,药材单根鲜重和药材鲜产量分别提高53.46%和125.56%,而羌活轮作当归土壤pH最高,有机质含量最低,当归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土壤富集磷和钾,对土壤水分季节性调控作用最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均低。不同轮作模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依次为秦艽-当归>当归-当归>羌活-当归,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秦艽-当归(0.8132)>羌活-当归(0.3315)>当归连作(0.2051)。聚类分析将3种轮作模式分为三大类,重复小区亚类间距离均小,说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土壤的调控作用不同,高寒产区秦艽轮作当归是优化调控土壤环境,提高当归产出性能的有效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当归药材中阿魏酸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8批不同产地的当归药材中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阿魏酸在0.24-3.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RSD 1.2%。不同产地当归药材中的阿魏酸含量差异较大,云南产最高,甘肃次之,四川较低,其中道地产区岷县处于中等水平。结论:以单一指标成分阿魏酸来评价当归药材质量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多指标成分,以有效评价当归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水提当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三因素,分别以当归多糖、阿魏酸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与紫外分光光度计结合的方法测定。结果:传统水提当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2倍量水,提取时间2 h,提取3次。结论: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当归水提工艺后,当归多糖、阿魏酸的综合得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2%碳酸钠为溶剂,在λex为343nm、λem为463nm处测定当归的荧光强度。结果:阿魏酸含量在0.3-3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9.469x+4.8058,r=0.997,阿魏酸对照品在3h内稳定,表明该法灵敏度高、重现性较好,且操作简便。结论:荧光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当归药材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且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5.
揭示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演替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为旱地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西北旱作区20世纪70年代至今不同阶段主推的窄膜、宽膜和全膜双垄沟播3种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播前和收获0~2 m土层土壤贮水量,结合玉米籽粒产量分析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播后120 d,窄膜、宽膜和全膜双垄沟播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较露地分别提高5.5%、11.2%和21.9%;产量分别较露地增产12.1%、18.6%和31.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提高17.0%、24.1%和36.0%;玉米籽粒容重分别较露地增加2.7%、1.9%和1.8%;而平均蛋白质含量分别较露地降低0.17、0.14和0.22个百分点;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玉米籽粒脂肪和淀粉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随着旱地地膜玉米窄膜、宽膜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演替,玉米抗旱增产能力逐步增强,但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农用降解膜研制与应用概况李培夫(新疆农垦科学院情报所)据中国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统计,1992年我国农用塑料地膜产量达60万吨,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已突破,466.67万公顷,塑料膜大棚20万公顷。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每年农用地膜生产量将超过100万吨,地...  相似文献   

17.
为了用响应面法优化当归中阿魏酸的提取工艺,试验采用超声协同酶法提取当归中的阿魏酸,并选用酶解时间、酶用量、酶解温度和酶解p H值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4个因素为自变量,阿魏酸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酶法提取当归中阿魏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50 min,酶用量0.3%、酶解温度45℃、酶解p H值4.4;在此条件下,阿魏酸得率可高达0.673 mg/g。说明由响应面法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比较准确,对于当归中阿魏酸的提取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揭示不同覆盖时间、覆盖方式和覆盖材料调节土壤水热环境、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为旱地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秋季覆盖和播前覆盖2个处理,裂区为垄沟和平面2个处理,裂裂区地膜、秸秆和露地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玉米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玉米主要品质指标,播前和收获0~2 m土层土壤贮水量,结合玉米籽粒产量分析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冬春休闲期,不论是地膜还是秸秆覆盖都可以提高玉米播前0~2 m土层土壤贮水量,依次为42.2和43.7 mm,垄沟覆盖和平面覆盖播前贮水量差异不显著。玉米全生育期,地膜覆盖较露地可平均提高地温 1.4 ℃,而秸秆覆盖降低了 2.9 ℃,平面覆盖平均温度为23.2 ℃,较垄沟覆盖提高1.8 ℃。地膜覆盖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秸秆覆盖依次提高42.8%和38.2%,较露地分别提高47.3%和36.0%,秋覆盖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播前覆盖分别提高7.1%和4.5%,垄沟地膜覆盖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平面地膜覆盖增产6.3%和5.2%,而垄沟秸秆覆盖和垄沟露地均表现出减产效应。秋覆盖提高了玉米容重、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但与播前覆盖差异不显著。地膜覆盖提高了玉米容重和脂肪含量,降低了蛋白质,对淀粉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秸秆覆盖提高了脂肪,降低了容重和蛋白质含量,垄沟覆盖提高了玉米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对容重和脂肪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可见,覆盖时间、覆盖方式和覆盖材料对玉米播前土壤水分、耕层土壤温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总体表现为覆盖材料>覆盖方式>覆盖时间。在生产实际中,应根据生产目标选择适宜的覆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中晚熟品种宁薯1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马铃薯的地膜覆盖栽培、平种垄植常规栽培、双行平种垄植、秸秆覆盖栽培,共4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双行平种垄植栽培的马铃薯效果最好,无论是从马铃薯的出苗情况、植株生长势、抗病性和产量以及商品薯率等方面,效果均为明显,较平种垄植常规栽培(CK)增产26.0%。其次为地膜覆盖栽培,增产10.8%。秸秆覆盖栽培效果不明显,仅增产6.9%。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当归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药材及其提取物中2种主成分的含量。方法:以Phenomenex Gemini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当归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药材及其水蒸汽提取物进行含量测定;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6批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分析;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聚类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当归药材指纹图谱,16批不同产地当归药材的相似度均≥0.937;确定共有峰12个,并且药材中主成分阿魏酸含量为0.89~1.71 mg/g,藁本内酯含量为11.77~31.20 mg/g。CA将不同批次当归药材分为5类,反映了甘肃16个不同产区当归药材的质量特征;通过PCA筛选出累计贡献率达到91.093%的4个主成分,得到决定当归药材质量的4个化学成分。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CA、PCA方法可以客观、全面、有效地用于当归药材的质量评价,为当归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