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旨在探究鸭LXRα基因对脂肪代谢的表达调控机制,本试验以pEGFP-N3为载体,构建携带HIS标签的LXRα基因真核过表达载体,并将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鸭原代肝细胞及PC3细胞,使用鸭HIS标签试剂盒测定LXRα基因在肝细胞及PC3细胞中的过表达量,分析该基因分别在两种细胞中过表达与各脂质指标含量的相关性,进而探究其对鸭肝细胞及PC3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显示,LXRα基因在两种细胞中过表达与三酰甘油含量(triglyceride,TG)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则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本研究揭示了LXRα基因过表达对TG和HDL的合成代谢有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对TC和LDL具有反向调控作用,且在这两种类型的细胞中调控机制相似。这一研究结果将对今后深入研究LXRα基因在脂质代谢网络通路中的作用及解决鸭体脂肪过度沉积等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PPARα基因对骡鸭肝细胞PPAR信号通路中脂质代谢基因的调控作用,试验以16日胚龄的骡鸭为材料,用Ⅳ型胶原酶法分离原代肝细胞,分离的原代肝细胞经形态学观察、糖原染色和白蛋白(ALB)检测鉴定后用于后续试验;构建4对干扰PPARα基因的siRNA,分别转染骡鸭原代肝细胞,转染12 h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转染48 h后用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脂质分泌情况,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qRT-PCR检测该siRNA干扰PPARα基因后PPAR信号通路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Ⅳ型胶原酶法分离的骡鸭原代肝细胞活性较好,ALB的分泌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糖原染色发现大量细胞存在双核和多核状态,干扰效率最高的PPARα-1344组与对照组相比脂质分泌量减少,原代肝细胞中LPL、FABP、FAS和ACBP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SCD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APO-A1、CYP7A1和CPT1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分离的骡鸭原代肝细胞纯度好、活性高,PPARα基因可能促进脂肪在肝脏中沉积,与骡鸭的肥肝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脂肪酸脱氢酶2(fatty acid desaturases 2,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对FADS2基因进行过表达和干扰,研究FADS2基因表达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针对FADS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siRNA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转染奶牛乳腺细胞检测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和干扰片段,转染细胞后具有良好的过表达和干扰效果。FADS2基因过表达后,1-酰基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3-磷酸甘油转移酶(GPAM)、脂肪酸延长链5(ELOVL5)、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脂肪酸脱氢酶1(FADS1)、二酰基甘油转酰基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脂滴蛋白2(PLIN2)基因极显著上调(P<0.01)。FADS2基因干扰过后可引起AGPAT1、GPAM、ELOVL5、ACAA1、PLIN2和FADS1基因显著上调(P<0.05),脂肪酸合成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极显著上调(P<0.01),DGAT1和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甘油三酯检测结果显示,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均可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综上所述,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FADS2基因能调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中的过表达和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脂肪酸脱氢酶2(fatty acid desaturases 2,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对FADS2基因进行过表达和干扰,研究FADS2基因表达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针对FADS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siRNA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转染奶牛乳腺细胞检测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和干扰片段,转染细胞后具有良好的过表达和干扰效果。FADS2基因过表达后,1-酰基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3-磷酸甘油转移酶(GPAM)、脂肪酸延长链5(ELOVL5)、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脂肪酸脱氢酶1(FADS1)、二酰基甘油转酰基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脂滴蛋白2(PLIN2)基因极显著上调(P0.01)。FADS2基因干扰过后可引起AGPAT1、GPAM、ELOVL5、ACAA1、PLIN2和FADS1基因显著上调(P0.05),脂肪酸合成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极显著上调(P0.01),DGAT1和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甘油三酯检测结果显示,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均可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综上所述,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FADS2基因能调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鸡原代肝细胞为试验材料,探讨鸡L-BABP基因对脂类代谢相关基因及生化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脂蛋白)的影响。利用RNAi和过表达技术下调和上调该基因的表达,分别在干扰和过表达24、36、48、60和72h时检测鸡肝细胞中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及细胞培养基中脂类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鸡L-BABP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显著或极显著影响APOB、APOAΙ和PERILIPIN基因表达,且显著地改变细胞培养基中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推测鸡肝细胞中LBABP基因可能参与禽类脂肪沉积、总胆固醇代谢和脂解过程。  相似文献   

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主要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但对猪源的其他细胞系不易感。本试验通过构建PK15-CD151和3D4/21-CD151过表达细胞系,为深入研究PRRSV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奠定基础。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基因CD151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基因克隆、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对CD151在PK15和3D4/21细胞内的过表达情况,以及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D151基因在不同组织内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差异;PB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PB载体和CD151基因共转染的PK15和3D4/21细胞表达强烈的绿色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CD151在转染后的细胞中获得超表达,并且对细胞的生长增殖无影响。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K15-CD151和3D4/21-CD151过表达细胞系,过表达细胞系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探索CD151在PRRSV感染细胞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提供了细胞模型,特别是对深入研究PRRSV的入侵及宿主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异种间嵌合体的制作方法及供体和受体的嵌合情况,同时探讨绿色荧光蛋白(pEGFP-N3)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在转基因动物制作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外源pEGFP-N3质粒转入到北京鸭原始生殖细胞(PGCs)中,将转染后的PGCs以微注射法转移至受体北京油鸡的胚下腔,探索转基因鸡鸭嵌合体的制作方法。结果显示:PGCs在转染后6 h开始有外源基因的表达,体外培养24 h后获得了33.6%的转染效率。120枚蛋在整个孵化期中共有33枚鸡胚发育,但最终无孵化成活鸡。在13个鸡胚中检测到有外源基因的存在,阳性率为10.8%。PCR扩增禽类W染色体特异性的重复序列发现,8只嵌合体公鸡的性腺都嵌合了供体异性的细胞。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嵌合体制作方法制备转基因禽类是可行的。鸭PGCs能够迁移并定居到鸡胚性腺中,并有可能在鸡性腺中增殖分化成有功能的配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SIRT1/FoxO1通路在奶山羊乳腺脂质合成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0(对照)、50、100、150μmol/L的SIRT1激动剂(RES)处理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qRT-PCR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油红O染色法观察脂滴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100μmol/L RES处理组的SIRT1和FoxO1基因的相对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乳脂关键调控因子SREBP1和PPARγ表达量下降(P<0.05);SIRT1/FoxO1通路激活后,脂肪酸合酶FASN(P<0.01)、脂肪酸去饱和酶SCD1(P<0.01)和脂肪酸转运酶CD36(P<0.05)表达量均下降;而脂解相关基因HSL和ATGL的表达上调(P<0.05)。SIRT1/FoxO1激活后,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脂滴积累减少。综上可知,SIRT1/FoxO1通路负调控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质合成,为改善羊奶营养价值和风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究OC-116基因过表达对长顺绿壳蛋鸡子宫上皮细胞Ca~(2+)浓度和脂质指标的影响。构建pcDNA3.1(+)+OC-116+Flag表达载体并转染至分离培养的鸡子宫上皮细胞中,通过Flag标签检测试剂盒检测OC-116基因的过表达量,用Fluo-3/AM钙离子荧光标记法检测Ca~(2+)浓度,用脂质指标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的脂质含量。结果显示:OC-116基因过表达量与Ca~(2+)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呈显著负相关;Ca~(2+)与HDL呈极显著正相关,LDL与HDL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揭示了OC-116基因能调控鸡子宫上皮细胞的Ca~(2+)浓度和脂质的代谢,为深入阐释鸡子宫上皮细胞中钙和脂质的分泌路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长链脂肪酸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营养素,其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长链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脂肪酸移位酶CD36/SR-B2是一种整合膜蛋白,能特异性介导脂肪酸在多种细胞中的跨膜转运。本文对CD36/SR-B2的由来、亚细胞定位、功能调控及其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跨膜转运进行概述,探讨其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对其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二者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分为4组,分别将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的混合比例设定为100∶0(对照组)、85∶15(A1组)、70∶30(A2组)、55∶45(A3组)(鲜重基础),每组5个重复。青贮发酵42 d后全部开封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1)随着紫花苜蓿比例升高,干物质回收率逐渐升高,A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1组(P<0.05); A2和A3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1组(P <0. 05);随着紫花苜蓿比例的升高,乳酸含量逐渐降低,A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A2和A3组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V-score评分较高(>90),具有优质的发酵品质。2) A1、A2和A3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A2和A3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A1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3组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提高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混合青贮饲料中紫花苜蓿的比例不仅未影响发酵品质,而且还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体外消化率。从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建议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以55∶45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2017年4月24日,河南省确山县某养牛场报告发生疑似牛支原体肺炎。为查明相关病因,控制疫情,减少牛场损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采用现场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犊牛长距离调运应激可能是该牛场牛支原体肺炎暴发的原因,不当的治疗方法造成了犊牛大量死亡。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减少应激、加强卫生消毒和合理用药等牛支原体肺炎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抽样采集山东省44个区县130个养殖场130份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样品,按照收获时玉米籽粒的乳线位置,共分为1/2乳线、2/3乳线和3/4乳线3个时期,样品数量分别为40、60和30份,测定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降低(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2)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CB1)含量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总碳水化合物(CHO)、可溶性糖(CA)含量显著低于3/4乳线期(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不可利用纤维(CC)和可利用中性洗涤纤维(CB3)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3)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系数和费氏评分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和2/3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3/4乳线期(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4)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及消化能、代谢能均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维持净能、增重净能和泌乳净能显著低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5)1/2乳线期和2/3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24和48h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3/4乳线期(P<0.05)。综上所述,收获期为3/4乳线期时,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湟中县牦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现状,对湟中县内11个乡镇的13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和牛星状病毒(BAstV) 5种病毒性腹泻致病原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BVDV、BEV、BRV、BCV和BAst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 93%、21. 74%、8. 70%、5. 07%和6. 52%,5种病原中BVDV和BEV在所有乡镇均有流行,BRV、BCV、BAstV在部分乡镇呈散发性流行; 5种病原在1~6月龄犊牦牛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6月龄以上成年牦牛。138份腹泻牦牛中存在BVDV、BEV、BRV、BCV、BAstV的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总单感率为53. 62%;共存在10种混感型,总混感率为15. 22%。表明湟中县牦牛存在BVDV、BEV、BRV、BCV和BAstV的感染,且混合感染情况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猪空肠液在消化酶纯化过程中活性回收率的差异,为体外仿生消化酶试剂的制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2×2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包括2个生长阶段[生长期(60~100日龄)和育肥期(101~140日龄)]和2种饲粮类型[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米糠粕型饲粮]。每个生长阶段采用2×2完全交叉设计,将8头安装有空肠T型瘘管的“大×长”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猪。在每个生长阶段各进行2期试验,交叉饲喂2种饲粮,形成每个处理8头猪(重复)。每期试验包括10d预试期和3 d空肠液收集期。待每期试验结束后将每头猪空肠液混合,然后采用无水乙醇沉淀法纯化空肠液中的消化酶,测定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和回收率。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70%以上;2)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冻干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60%以上;3)冰乙醇沉淀-复溶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极显著高于冻干过程(P<0.01)。综合以上结果,不同生长阶段和饲粮类型下获得的猪空肠液在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均无显著差异,且通过无水乙醇沉淀法可以获得满意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健康发育是影响犊牛生长及其潜在生产性能发挥的关键。研究报道,短链脂肪酸(SCFA)和胃肠道微生物可促进幼龄动物胃肠道健康发育,但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新生犊牛胃肠道发育不健全,胃肠道内微生物种类及丰度均较低,内源性产生的代谢产物SCFA较少。现有文献表明,SCFA具有通过影响断奶前犊牛胃肠道微生物的定植、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及提高肠道抗炎能力,进而促进犊牛胃肠道健康发育的功能。本文拟从胃肠道上皮和微生物2个层次来探究并综述外源添加SCFA促进断奶前犊牛胃肠道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其对断奶前犊牛胃肠道微生物定植的影响及机理,为犊牛健康培育与科学饲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是由肠道内分泌L细胞合成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原经转录、翻译后加工处理的33个氨基酸多肽。文章介绍了GLP-2的合成、代谢与生理功能,GLP-2在动物肠道内可促进肠道营养吸收、抗炎、促进肠道损伤修复,在肠道外可以通过脑-肠轴调节食物摄取、血压、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骨的重吸收;对GLP-2发挥生物活性的可能作用途径cAMP/蛋白激酶途径、PI-3K/Akt途径、激活ERK1和ERK2途径、刺激生长因子的释放等途径进行阐述;并对GLP-2和GLP-2类似物在人的疾病治疗和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的过瘤胃蛋氨酸对奶山羊产奶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取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45只平均体重为(52.6±4.9)kg、胎次相近、泌乳日龄[(120±10)d]相近的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粮为不添加过瘤胃蛋氨酸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A(物理包被),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B(化学保护)。总试验期为39 d,其中预试期9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奶料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产奶收益和毛收益均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75%和13.1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蛋白率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物理包被和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均能提高奶山羊经济效益,且添加物理包被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添加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升羊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中的表达规律、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性状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母羊各3只)的生殖及脑组织中LHR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380只小尾寒羊和380只其他品种绵羊(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策勒黑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LHR基因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大脑、下丘脑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高表达。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卵巢、大脑和下丘脑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分型发现LHR基因中,4个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多羔和单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7个SNPs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0.05);关联分析表明,LHR基因有1个SNP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2个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发现,LHR基因的3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暗示其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德氏乳杆菌和低聚木糖对环江香猪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参数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9.5 kg左右的环江香猪9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公母各占1/2)。对照组猪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猪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德氏乳杆菌、0.05%德氏乳杆菌+0.02%低聚木糖的试验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84 d。试验期间,每日记录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28、56和84天称取空腹体重,计算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分别于试验第28、56和84天采集血液样品,检测血浆生化参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29~56天试验1组、试验2组的ADG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57~84天试验1组F/G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1~84天试验1组和试验2组F/G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28天,试验1组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蛋白(TP)浓度以及试验2组血浆TP、白蛋白(ALB)和TG浓度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56天,试验1组血浆氨(NH3)浓度和淀粉酶(AMS)活性以及试验2组血浆AMS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84天,试验1组血浆葡萄糖(GLU)和TG浓度以及AMS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血浆TP浓度显著升高(P<0.05)且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另外,试验第56天,试验2组血浆TP、ALB、尿素氮(UN)、GLU、TG、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以及肝脂酶(H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同时血浆AST和L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中单独添加德氏乳杆菌或同时添加德氏乳杆菌和低聚木糖可提高环江香猪的ADG、降低F/G,这可能与德氏乳杆菌和低聚木糖影响了机体氮代谢和糖脂代谢相关生化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