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以浙江省典型的散生型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混生型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丛生型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为研究对象,对其植株氮含量及其在不同器官间(叶、枝、秆)的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子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均表现为叶 > 枝 > 秆,各器官氮含量均随着竹龄的增大而下降;3年生叶片氮含量绿竹显著大于高节竹、苦竹(P<0.05);秆中氮含量表现为绿竹 > 苦竹 > 高节竹,其中2年生和3年生秆氮含量在竹种间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绿竹和苦竹的1年生秆氮含量也显著大于高节竹(P<0.05)。不同竹种间枝条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竹种间氮素积累量表现为绿竹 > 苦竹 > 高节竹,其积累量分别为370.28、254.72和113.03 kg/hm2,而氮素利用效率高低则表现为高节竹 > 苦竹 > 绿竹,3种竹子每生产1 t干物质所需氮素为分别为6.37、6.53和7.96 kg。  相似文献   

2.
以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菲白竹(Sasa fortunei)、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 4种竹种为材料,研究了4种地被竹对不同Pb浓度胁迫的响应及其对Pb的转运和积累情况。结果显示,在Pb胁迫下,4种地被竹形态特征均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黄条金刚竹和菲白竹出现伤害症状较早; 4种地被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4种地被竹中鹅毛竹和菲白竹对Pb的耐性较强;不同竹种对Pb的蓄积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其中以阔叶箬竹和黄条金刚竹地上部分迁移总量较大。  相似文献   

3.
5种地被竹在北京园林中的适应性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5种在北京地区生长良好的地被竹白纹阴阳竹(Hibanobambus tranguillans f. shiroshima)、翠竹(Sasapygmaea)、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aureo-strlatus),根据常用的园林用植物适应性标准,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这5种地被竹在北京的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这5种地被竹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强弱顺序为箬竹 > 黄条金刚竹 > 鹅毛竹 > 翠竹 > 白纹阴阳竹,评价结果与其在园林中的实际表现一致。文章还探讨了这5种地被竹在北京地区的园林应用形式,以期为园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比分析了引自福建华安县的泰竹(Thyrsostachys siamensis)、黄金间碧竹(Bambusa vulgaris ‘Vittata’)、撑麻青1号[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Bambusa textilis)]、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和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var.amoenus)5个竹种在福建南靖县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5个竹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适应性;5个竹种间在竹高、胸径、出笋量及丛幅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立竹度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黄金间碧竹的胸径最大,撑麻青1号的出笋量和丛幅最大,花吊丝竹立竹度最多。黄金间碧竹和撑麻青1号的叶、枝和秆生物量和含水率均较高,表明他们具有较强的光合产物积累能力,有利于新竹生长和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5.
地被竹(Dwarf bamboos)被认为是具有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潜力的克隆植物,但其在铅(Pb)污染环境中的适应策略与解毒机制尚未见报道。文章以6种地被竹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3个浓度水平(0、300、1 500 mg/kg)的土壤Pb胁迫处理,结果表明:1)多数地被竹种会通过“减少新竹生物量分配”和“降低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2种生物量分配策略以适应Pb胁迫逆境;2)地被竹主要将Pb积累分布在地下鞭根系统及老秆中,6个竹种形成了3种不同的Pb富集策略,分别为:“鞭主导老秆协同”(菲黄竹、菲白竹、白纹椎谷笹和狭叶倭竹),“老秆主导鞭协同”(美丽箬竹)和“老秆主导新根协同”(铺地竹);3)在Pb 300和Pb 1 500土壤Pb胁迫处理下,转运系数大于1的竹种有菲白竹(1.51,1.86)、铺地竹(1.38,1.02)和美丽箬竹(1.59,1.11),富集系数大于1的竹种只有铺地竹(1.86,1.06)。进一步以铺地竹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方式,设计4个Pb胁迫水平(0、300、600、900 mg/L),分析其不同器官的亚细胞间隔区域化作用、Pb化学赋存形态以及植物细胞螯合作用,从生理水平到细胞水平揭示出铺地竹的器官Pb解毒策略:1)鞭根系统对Pb的滞留是铺地竹缓解Pb对地上部分伤害的解毒策略之一;2)细胞壁固持是鞭、根、秆的主导Pb解毒策略,液泡区隔化是叶的主导Pb解毒策略;3)根、鞭、秆中的Pb主要以4种低迁移能力(低毒)的化学形态赋存(FNaCl,FHAc,FHCl和FR),叶片中的Pb主要以2种高迁移能力(高毒)的化学形态赋存(FE和FW);4)根系、叶片参与Pb解毒的主要细胞螯合物质不同,前者通过PCs、后者通过GSH发挥解毒作用。综上,铺地竹具有合理的Pb耐受与解毒机制,以及较强的Pb富集能力(在300、1 500 mg/kg Pb污染的20 cm浅层土壤中,一个生长季可分别回收提取238 mg/m2、535 mg/m2土壤Pb),具有Pb污染修复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人口密集、高层建筑林立,环境受到污染,为改善环境,促进人民的身体健康,必须搞好城市绿化。我国分种资源丰富,观赏竹亦不少。开发利用观赏竹为绿化国土、美化居室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经济效益前景看好,大有作为。1观赏竹类型1.1竹姿优美的竹子竹姿优美的有孝顺竹、凤尾竹、观音竹、慈竹、青皮竹、崖卅竹、吊丝竹、泰竹、井岗寒竹、矮箭竹、秀叶箭竹、华桔竹、少穗竹、江华大节竹、唐竹、美丽箬竹、阔叶箬竹、垂技苦竹、长叶苦竹、华丝竹、大明竹、川竹、矢竹、茶秆竹、鹅毛竹、翠竹等。1.2秆形奇特的竹子秆形…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漓江沿岸的竹类资源,发现两岸分布竹子7属37种、变种或变型,以箣竹属Bambusa居多,占竹种数量的45.9%;其次为刚竹属Phyllostachys,占21.6%。从竹子类型区分,丛生竹占62.2%,散生竹占37.8%。在两岸还发现木竹Bambusa rutila、狭耳坭竹B.angustiaurita、大绿竹B.grandis等多种广西濒危、特有竹种的分布。种植环境和利用方向对竹子的分布区域和种植量影响较大。多数竹林竹丛老化,竹蔸上浮,景观效果差。漓江景区的精华段——阳朔段两岸景观带主要由车筒竹B.sinospinosa、撑篙竹B.pervariabilis构成,环境卫生问题不容乐观。濒危、特有竹种保护可通过扩繁和开发新用途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人工种植大熊猫可食竹当年的环境适宜性和生长差异。调查结果表明,竹子种植成活率除刺黑竹为60.56%外,其它竹种都在84%以上,且刺黑竹与蓉城竹间的种植成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每100丛母竹平均发笋数量,拐棍竹、油竹子、蓉城竹、篌竹、八月竹、斑苦竹、刺黑竹分别为320、277、231、181、165、61和59株,其中拐棍竹、油竹子与蓉城竹休眠芽萌发相对较多而发笋数较多,斑苦竹和刺黑竹发笋数量较少;篌竹、蓉城竹和拐棍竹新生竹笋的存活率较高,达97%以上,油竹子、刺黑竹次之,最低的为八月竹和斑苦竹;新生竹平均基径八月竹最大,为0.858 cm,其次是斑苦竹,为0.662 cm,拐棍竹最小,仅为0.265 cm,且除刺黑竹-油竹子、刺黑竹-篌竹、篌竹-油竹子、篌竹-蓉城竹外,其它竹种新生竹基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生竹平均秆高以八月竹最高,为88.4 cm,其次为斑苦竹,为64.8 cm,拐棍竹最矮,为22.0 cm,且除刺黑竹-篌竹、篌竹-蓉城竹、篌竹-油竹子、蓉城竹-油竹子、斑苦竹-八月竹外,其它竹种间新生竹秆高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评价,在当地人工种植大熊猫可食竹,刺黑竹前期表现种植成效或环境适应性最差,斑苦竹次之,其它竹种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主食竹增补竹种整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大熊猫选择部分竹类植物为主要食物源,大熊猫主食竹的地理分布是决定大熊猫地理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对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与分布进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大熊猫的迁徙历史和协同演化、以及推动大熊猫保护工作的科学、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迁地保护意义重大。大熊猫主食竹曾经报道过11属,包括65种、1变种和3变型。其中,箣竹属Bambusa Retz.corr.Schreber 2种,慈竹属Neosinocalamus Keng f.1种3变型,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5种1变种,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 6种,筇竹属Qiongzhuea Hsueh et Yi 5种,镰序竹属Drepanostachyum Keng f.2种,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mend.Yi 25种,玉山竹属Yushania Keng f.10种,苦竹属Pleioblastus Nakai 1种,巴山木竹属Bashania Keng f.et Yi 6种,箬竹属Indocalamus Nakai 2种。后来,黄毛竹、大琴丝竹和金丝慈竹被修订为栽培品种Neosinocalamus affinis ‘Chrysotrichus’、N.affinis ‘Flavidorivens’、N.affinis ‘Flavidorivens’。本文增补了方竹属3种、4栽培品种;刚竹属2种;箭竹属2种;玉山竹属1种;月月竹属Menstruocalamus Yi 1种;茶秆竹属Pseudosasa Makino ex Nakai 1种;箬竹属4种。共计7属、13种、4栽培品种。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大熊猫主食竹共有13属、78种、1变种、7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0.
谭宏超 《云南林业》2002,23(2):19-20
在国际竹藤组织、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云南师范大学竹类研究所已查清北京市现有竹类资源家底。据调查,北京市引种竹子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先后引种过100多种竹子,其中成功引种的有13个竹种(露地栽培成功),现将这13个竹种简介于下:1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 cv.Viridis)刚竹为地下茎单轴散生型竹。秆一般高5~8m,最高12m;茎粗2~5cm,最粗8cm,全秆绿色;二分枝一大一小;箨有许多褐色大斑块;箨叶披针形,反转;笋期4~5月。该竹种为北京市栽种最广、引种历史最长的竹…  相似文献   

11.
以引自江苏扬州大禹观赏竹园的2年生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黄条金刚竹(Sasaella masamuneana f. aureostriata)、菲白竹(Pleioblastus fortunei)、菲黄竹(Pleioblastus viridistriatus)、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等5种地被竹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干旱和低温胁迫处理对地被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对地被竹的耐旱、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引种地被竹的耐旱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鹅毛竹>黄条金刚竹>铺地竹>菲白竹>菲黄竹,耐寒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鹅毛竹﹥黄条金刚竹﹥菲黄竹﹥菲白竹﹥铺地竹。  相似文献   

12.
以黄条金刚竹(Sasaella masamuneana f. aureostriata)、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为试材,将2种中性盐NaCl、Na2SO4和2种碱性盐 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和,模拟出盐碱度各不相同的盐碱条件,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处理对2种地被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旨在为今后优良耐盐地被竹选择及有效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低浓度中性盐胁迫下,黄条金刚竹叶绿素a含量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其余处理叶绿素a含量变化较为平缓,说明植株始终受到抑制;铺地竹受到胁迫后,叶绿素a在胁迫初期均呈现上升趋势,但随着胁迫时间的推移,叶绿素a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以盐浓度300 mmol/L处理最为明显。2种竹叶绿素b含量变化基本呈现初期上升后期下降的趋势。碱性盐胁迫下,2种竹的叶绿素a和b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是含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12种观赏竹的固碳释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园林中常见的12种观赏竹种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竹种在不同月份的净光合速率、固碳释氧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各竹种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不同,月变化趋势为7月 > 8月 > 6月 > 5月 > 4月;净光合速率值最大的是阔叶箬竹,最小的是唐竹。同一竹种不同月份的固碳释氧量存在显著差异,12种观赏竹不同月份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的变化趋势均为7月 > 8月 > 6月 > 5月 > 4月;同一月份不同观赏竹的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效应均差异显著,阔叶箬竹的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最高,唐竹最低;青丝黄竹的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量最高,黄槽竹最低。聚类分析将12个竹种的固碳释氧能力分为3类,可为竹类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广西百色右江干热河谷地带引种55个竹种,初步研究了竹种的适应性及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引种的55个竹种,总体成活率在8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均正常萌发出笋,初步表明这些竹种可适于右江干热河谷区域种植。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的15个竹种调查其栽植当年的出笋量及笋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5个竹种间出笋量和生长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银丝竹的出笋量最大,发笋能力最强;龙头竹、金秀甜竹、黄金间碧玉竹、大绿竹4个竹种笋生长量较大,可作为材用竹种发展;紫线青皮竹的出笋量、笋生长量均相对较大,为比较理想的高经济价值竹种。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福建酸竹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测定了1~4年生福建酸竹的秆、枝、叶生物量,分析了立竹地上构件生物积累与分配特征及其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福建酸竹构件含水率、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与相对生长关系差异明显。随立竹年龄增加,秆、枝、叶含水率明显下降,而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则显著增加;秆生物分配比例及异速生长指数总体下降,而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其异速生长指数总体升高。综合分析表明,福建酸竹丰产林经营宜多留养2年生、3年生立竹,适量留养4年生立竹。  相似文献   

16.
鞭生竹克隆生长及其对相邻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生竹(散生竹和混生竹)作为典型的克隆植物, 具有发达的鞭根系统和快速生长的特性。在异质性环境中, 鞭生竹通过调节分株位置实现觅养行为, 产生2种克隆生长格局, 生物量分配格局发生改变; 生理整合作用的存在可为克隆分株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分, 增强分株的竞争能力。鞭生竹克隆生长使其能够入侵相邻林分, 并逐渐发展为新的"优势种", 成为一种"局部入侵"物种, 影响周围森林群落结构、土壤质量、幼苗更新及幼树生长, 从而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文中对鞭生竹克隆生长特性及其对相邻系统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 提出了今后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