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海水鱼种苗培育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是,在海水鱼种苗工厂化生产中,往往由于环境、气候、育苗设施及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鱼苗的生物饵料产量的不稳定,从而大大地抑制了工厂化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展。故此,如何稳定的培养生物饵料,成了海水鱼种苗工厂化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一、海水鱼育苗中的生物饵料 目前,在海水鱼种苗生产中所采用的生物饵料一般是指:单细胞藻、双壳类幼虫、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实践证明,这一系列的生物饵料能提供海水鱼苗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大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能大幅度…  相似文献   

2.
在对虾的种苗生产中,幼体的饵料是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导,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即生物饵料。但是人工培养生物饵料,不仅需要一定的设施,而且技术性较高,常常因光照不足或水质污染,致使饵料生物培养不起来,导致育苗的失败。因此,要批量培育对虾苗种,幼体的饵料必须始终保证供应。从目前而言,  相似文献   

3.
生物饵料对黑鲷仔鱼前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产增养殖业的日益发展,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内近年来在鱼类种苗培育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对饵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的要求比较高。日本在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对生物饵料的培养,特别是小球藻、轮虫等的培养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鱼类种苗生产中都使用小球藻和轮虫作为仔鱼的主要饵料。我国大部份也是采用单细胞藻和轮虫培育仔鱼,同时也用一些个体较小的  相似文献   

4.
台湾的遮目鱼种苗产业通常分成两部分:专门从事养殖亲鱼生产受精卵的鱼场,以及专门从事仔鱼培育的鱼场。这两种鱼场的比例为4:6。这种生产组织提高了遮目鱼种苗生产的效率。影响遮目鱼卵生产的重要因子有亲鱼管养,天气和盐度。培苗场通常采用室外水池进行半集约化育苗。在室外水池培养各种饵料生物作为仔鱼的主要饵料。在早期仔鱼阶段也投喂牡蛎受精卵作为补充饵料。影响室外培育仔鱼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早期阶段降雨量大和硅藻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鱼类种苗生产中,对生物饵料的培养,特别是对小球藻、轮虫等的培养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鱼类种苗生产中,都使用小球藻、轮虫作为仔稚鱼前期的主要饵料。这一点是值得我们仿效的。日本海水鱼养殖的品种很多,但其中真鲷(Pagrosomus maior)和蛳鱼(Seriola quinqueradiata)是鱼类养殖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曹红军 《科学养鱼》2007,(11):66-67
单细胞藻类培养是贝类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解决贝类养殖特别是种苗培育阶段饵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贝类人工育苗的成败。近三年以来,本单位开展了青蛤人工育苗,获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单胞藻饵料培养是关键,藻类饵料培养无菌操作是核心。单细胞藻类培养按培养规模大小和培养目的分为一级培养、二级培养和三级培养,即分为藻种培养、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  相似文献   

7.
水产育苗用饵料生物的微藻、轮虫、卤虫、枝角类等,经营养强化后,能提高水产种苗的健壮程度。本文就自动控制培养装置、冷冻浓缩微藻液,以及油液类、虫卵类、微囊粉末类及饵料生物代用品微粒饲料等营养强化剂及效用,进行分述。  相似文献   

8.
单胞藻是水产苗种生产必不可少的饵料生物,尤其在贝类育苗中对藻类的需求尤为突出。单胞藻在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造成培养失败,从而给育苗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胞藻在培养过程中,受到敌害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海水土池育苗适口饵料生物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青松  金珊 《海洋渔业》2002,24(4):185-186,181
海水土池育苗可以利用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因其具有成本低、收益好等特点而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近几年来,河蟹土池育苗已兴起热潮,海水鱼类、贝类、虾蟹的土池育苗也已开始。但由于种种原因,土池育苗生产很不稳定,甚至失败,其中原因之一是育苗培育时饵料供应不足,营养不全面或是质量不好。浮游生物是多数鱼、贝、虾、蟹幼体的开口饵料、基础饵料,或是补充饵料,在育苗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搞好海水土池育苗,培育适口饵料生物是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此介绍一些海水土池育苗中如何培育适口饵料生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对虾种苗生产中,主要使用硅藻、小球藻等单细胞浮游植物以及海水丰年虫等浮游动物作为幼体饵料。但是,培养这些饵料,不但需要大量的设备,劳动力和经费,硅藻和小球藻的培育,还受到光照、水温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要进行稳定生产比较困难。因此,已开始研究以人工超微粒子饲料代替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本每年放流鲑鳟鱼类20亿尾,而真鲷、香鱼等及其他种苗生产数合计不超过2亿尾。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真鲷等孵化的仔鱼比鲑鳟鱼仔鱼还小,很难摄食配合饲料。所以依赖于褶皱臂尾轮虫、卤虫等生物饵料。但是,为了确保充足的生物饵料,需要花费相当的设备、经费及劳力,故仔稚鱼种苗生产数量受限制。为了达到提高这些鱼种种苗生产的目的,必须考虑到代替生物饵料所用的水产微粒人工饲料的开发。有关以微粒饲料饲育水产动物幼体方面的文献,甲壳类、贝类、鱼类及综述都有发表,现就目前研究、开发及种苗生产水平的微粒饲料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轮虫培养技术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金弟 《水产养殖》2003,24(2):17-17
1日本的轮虫生产现状轮虫(rotifer)因其大小、形状适口,容易被仔鱼、虾、蟹幼体消化吸收,具有营养丰富,增殖快速,易大量培养,不易恶化育苗水质等诸多优点,是目前鱼、虾、蟹类苗种生产前期的最佳基础生物饵料。日本栽培渔协对轮虫培养技术十分重视,做了人量的工作。在下属各事业所的鱼、虾、蟹育苗负责人,在育苗前必须订出轮虫总需求量及月需求量的大体计划,以及育苗10天(或一周)内每天需要量的具体计划。目前日本栽培渔协每年轮虫培养的总量近6兆,而实际用于育苗的轮虫量仅2兆左右,以保证育苗时能有充足的饵料保证。2…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轮虫)等各种饵料生物批量生产技术的确立和营养值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海产鱼种苗生产的迅速发展。然而,轮虫生产易受天气影响,难于按需供给。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鹿儿岛大学金沢教授将研制的微粒饲料应用于真鲷、牙泙和香鱼等的种苗生产,已证实微粒饲料可取代一部分或大部分的饵料生物。  相似文献   

14.
淡水青虾土池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池中架设敞口式网箱,箱内放养抱卵青虾进行强化培育及幼虾孵化,通过适时培养生物开口饵料,及时投喂人工饲料,保持中度肥水等技术措施和20余天的培育,经验收小组确认,每亩生产1cm以上的虾苗 140余万尾。并对适宜青虾育苗的池塘生态条件及饵料生物培养,水质调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n rosenbergiir)溞状幼体的天然饵料是小型浮游动物。人工育苗是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作基本饵料。由于丰年虫卵资源紧缺,价格昂贵,研制人工饵料代替活饵料,对发展种苗生产、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从事对虾幼体微粒饵料研究的报道很多,  相似文献   

16.
在水产鱼、虾种苗生产中,为进一步提高生物饵料——轮虫的培养效果以增加产量,进行培养技术改革也成为关键所在之一。本实验旨在轮虫培养过程中,采用加入不同声压强度和频率的次声信号,来探讨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Muller)增殖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河蟹育苗技术的日趋稳定及苗种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河蟹苗种供大于求的局面正由北向南扩大。蟹苗销售难的状况导致蟹苗价格下跌,蟹苗生产如不及时调整技术,压缩成本,将面临亏损的威胁。笔者近几年在育苗技术服务时,在降低育苗成本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1.培养好基础饵料。 当今河蟹育苗生产一般有清水布苗和肥水布苗两种方法。肥水布苗即通过培养单胞藻类基础饵料,可以节省幼体饵料的投喂量,尤其是螺旋藻粉等价格较高的前期饵料,降低饵料成本。具体做法是:在布苗前3~6天,向育苗池中蓄…  相似文献   

18.
在对虾工厂化育苗中,饵料培养,特别是动物性饵料轮虫的生产性培养,目前尚有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因为需要一定规模的培养设备和条件,同时,尚需一定的培养方法与技术。因此,目前大部分生产单位在对虾人工育苗中所使用的活体动物性饵料主要以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为主,  相似文献   

19.
在高温期培养湛江叉鞭金藻防治敌害生物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有  唐政忠 《水产科学》1993,12(12):16-17
在海珍品人工育苗的过程中,通过人工途径培养生物饵料做为海珍品幼体的食物已非常普遍,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年实践证明.在诸多生物饵料中,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 Hu.Var.sp.)是海珍品幼体培育阶段最佳开口饵料,也是辽宁沿海各育苗单位多年传统使用的主要生物饵料。但是,由于叉鞭金藻在培养过程中难度较大,尤其是  相似文献   

20.
菲律宾蛤仔高密度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和制造了可以大规模应用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等经济贝类苗种生产的高密度幼体培育系统、高密度稚贝培养系统,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贝类育苗新工艺。克服了传统育苗方式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种苗质量和产量不稳定的弱点,具有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突出特点,是贝类育苗工艺的变革。利用这一育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高密度、集约化生产的优势,通过对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饵料和环境条件的全面控制,消除或减少敌害生物的影响,提高幼体的抗逆能力,从而杜绝抗生素的使用;在降低育苗生产的环境污染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贝类苗种,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水产苗种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