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佛香茶与大叶茶香气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C/MS法分析了佛香茶与大叶茶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佛香茶与大叶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佛香茶是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大叶茶是芳樟醇、十六碳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α-松油醇、香叶醇。佛香茶与大叶茶的香气成分最高的都是芳樟醇,但是,两者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两者香型类似率为0.4336。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炮制对姜挥发油中致香成分的影响,为姜及其炮制品在香料行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干姜挥发油和炮姜挥发油致香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干姜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依次是桧烯、莰烯、桉叶油醇、龙脑、α-姜烯、丙酸芳樟醇和α-蒎烯等,而炮姜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依次是莰烯、桧烯、α-姜黄烯、龙脑、桉叶油醇和α-蒎烯等,新增加了对伞花烃和榄香醇2种成分,同时α-姜黄烯、α-蒎烯、莰烯、α-没药烯、6-甲基-5-庚烯-2-酮、三环烯、桉叶醇、橙花叔醇和α-倍半水芹烯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而α-姜烯、α-水芹烯、桉叶油醇、(E)-柠檬醛、(Z)-柠檬醛、丙酸芳樟醇、α-松油醇和乙酸香叶酯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干姜经加热炮制成炮姜后,其理化性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其致香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广东陈香茶特征香气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广东陈香茶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鉴定了9个广东陈香茶样品中的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醇类、酮类、杂氧化合物、醛类和烯类等50多种香气化合物;具有木香、药香和"陈香"特征的呈香物质比对照显著增加,主要包括雪松醇、雪松烯、β-愈创烯、α-紫罗酮、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乙酸苯甲酯、苯甲酸苯甲酯等;而具有花香的物质如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壬醛等明显减少。推测广东陈香茶的特征香气物质主要为上述具有愉快木香、药香气味的芳香物质。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份白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不同年份12种白茶的香气成分.经GC-MS鉴定及对比分析香气成分的结果表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醛、苯乙醇是白茶清鲜毫香的物质基础;芳樟醇、香叶醇等醇类化合物在白毫银针中的含量较高;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在寿眉中的含量较高.陈年白茶花果香型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橙花叔醇、香叶醛等香气成分降低,雪松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甲基萘、柏木烯、β-柏木烯等含量增加,与苯甲醛、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协调作用,共同形成白茶贮藏过程中陈香带有枣香、梅子香等香型特点.  相似文献   

5.
瑞香及其母本黄旦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揭示乌龙茶新品种瑞香的香气特征,采用GC/MS法对瑞香及其母本黄旦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瑞香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 (Z)茉莉酮、香叶醇、茉莉内酯;黄旦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香叶醇、α-法呢烯、(Z)-3-已烯基苯甲酸酯、茉莉内酯、β-紫罗酮 (Z)茉莉酮。瑞香及其母本黄旦主要香气成分基本相同,仅含量排序有所不同,这与茶叶感官审评结果基本一致。瑞香与其母本黄旦的橙花叔醇含量均很高,分别达65.9%和26.8%。瑞香萜烯指数值高于黄旦。由于品种间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构成了各自品种的香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种凤凰单丛茶的香气成分组成。[方法]以凤凰高山茶蜜兰香、芝兰香、夜来香、黄枝香、玉兰香和杏仁香单丛茶成茶为试材,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组分。[结果]6种香型单丛茶的香气主要成分分别为蜜兰香单丛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二十四烷、3,7-二甲基-1-溴-2,6-辛二烯、顺(反)-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2-呋喃甲醇;芝兰香单丛是吲哚、丁位壬内酯、芳樟醇、二十四烷、二十八烷;夜来香单丛是丁位壬内酯、2,6,10,15-四甲基十七烷、二十四烷、正十七烷基环己烷、植物醇;黄枝香单丛是对二甲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3-十三烷基环己烷、正十七烷基环己烷、1-二十一烷基环戊烷;玉兰香单丛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丁位壬内酯、咖啡因、邻二甲苯;杏仁香单丛是芳樟醇、香叶醇、吲哚、丁位壬内酯、咖啡因。[结论]从6种香型单丛茶的香气主要成分数据可知,各单丛香型均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葡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香气物质且品种之间差异很大,鉴定葡萄种质资源香气品质特质,能为葡萄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国家种质资源太谷葡萄圃中47份鲜食葡萄种质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通过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以及香味雷达图分析,对其成熟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含量进行鉴定评价。[结果]47份鲜食葡萄种质成熟果实中共鉴定出36~73种香气成分,变异系数为23.51%,平均值为1 340.69μg·L-1。以香气值(OAV)大于1的18种香气物质为标准进行PCA分析显示,藤稔、美国绿、白哈丽丽、无核翠宝、奥利文、茉莉香、阿登纳玫瑰、京早晶、大粒玫瑰香,9份种质被很好区分;PLS-DA结果显示,9份种质其果实香气呈现的特征物质不同,分别为己酸乙酯、己酸乙酯和β-紫罗兰酮、己醛、右旋萜二烯和β-大马士酮、香叶醇和α-松油醇、橙花醇和氧化玫瑰、芳樟醇、2-壬烯醛和2-辛酮、3-己烯醛;香味雷达图分析结果显示,藤稔主要表现为果香;无核翠宝主要表现为果香和甜香;奥利文葡萄果实中青草、果香、薄荷味和脂膏香均较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准确解析槐花香气成分,分析各成分对槐花香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槐花水中蒸馏-二氯甲烷萃取的提取物,结果采用美国质谱解卷积和识别系统(AMDIS)解析,结合保留时间对提取物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槐花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氧化石竹烯、芳樟醇、1-辛烯-3-醇、植酮、环氧化蛇麻烯等。[结论]研究可为槐花综合利用、槐花香味香精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岭头单丛茶香精油含量由鲜叶的12.40,经加工逐渐增加到成茶的64.87。香气化合物组成则在做青结束时种类最多,而以成茶最少。鲜叶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丁基甲酚、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香叶醇等香气组分为主。晒青叶橙花叔醇大量增加,(顺)-茉莉酮、α-法呢烯、吲哚、香叶醇等香气组分亦增加,芳樟醇及其氧化物、α-萜品醇等香气组分减少。做青过程中香气组分呈不规则变化。杀青叶芳樟醇及其氧化物、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大量增加,香叶醇、(顺)-茉莉酮、α-法呢烯、橙花叔醇等香气组分亦增加,吲哚、丁基甲酚等减少。成茶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香叶醇、(顺)-茉莉酮、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己醛、吲哚、(反)-2-己烯醛、(顺)-3-己烯基己酸酯等香气组分为特征香气。  相似文献   

10.
金华  马驰骁  姜萌  李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78+10088
[目的]分析5~8月份的迎春花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考察主要成分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为迎春叶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然后用归一化法测定其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4个月份的迎春花叶中所共有的挥发油成分为青叶醇、芳樟醇、2-己烯-1-醇、α-松油醇、橙花叔醇、橙花醇和大马士酮等,但在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上有很大差别。[结论]迎春花叶的最佳采摘期为6~7月份;青叶醇、芳樟醇、2-己烯-1-醇、α-松油醇、橙花叔醇、橙花醇和大马士酮等共有成分可作为该植物的指纹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化学成分及体外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摘要)(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普洱茶中的降糖降脂活性成分,以阐明其活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并可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方法]以降糖降脂活性为检测指标,对普洱茶的活性成分进行追踪分离。先用95%乙醇对普洱茶进行浸提,再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等多次柱层析分离,以反相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为检测手段,对普洱茶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V-1、V-2。在高效液相色谱确定化合物的纯度后,结合其理化性质,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同时,研究了它们对α-淀粉酶的影响。[结果]化合物V-1:C4H4N2O2,白色无定形粉末,mp300℃(温度未经校正);MS(APCI源负离子图谱):分子量112;IR光谱进行谱库检索对照,与尿嘧啶的光谱数据完全相同;最终确定该化合物为尿嘧啶(Uracil,U)。化合物V-2:C7H6O5,淡黄色粉末,mp:239~242℃,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丙酮及甘油;MS(APCI源负离子图谱):分子量170;IR光谱进行谱库检索对照,与没食子酸的光谱数据完全相同,与标准品没食子酸共薄层,其Rf值一致,与标准品没食子酸混合,其熔点不下降;最终确定该化合物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2个单体化合物没食子酸和尿嘧啶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影响表明,没食子酸比尿嘧啶的抑制作用强,在浓度为10mg/ml时其抑制率达63.76%,与分离纯化组分(SII-1)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相当(66.21%)。[结论]研究在对普洱茶活性成分分离中首次得到尿嘧啶。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普洱茶分离组分对PPAR受体的激活作用来探讨其降糖降脂活性,并比较了各组分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显示:水洗部分(Ⅱ-1)、30%乙醇洗脱部分(Ⅱ-2)、50%乙醇洗脱部分(Ⅱ-3)均表现出较好的降糖降脂活性,其中降糖活性以水洗部分活性最高,对PPARγ受体的激活倍数达2171;降脂活性以50%乙醇洗脱部分活性最高,对PPARδ受体的激活倍数为1906,与阳性药物2 Bro活性相当(1899);而儿茶素组分含量最高的30%乙醇洗脱部分,虽然在筛选中也表现出降糖降脂活性,但其降血糖活性不及Ⅱ-1组分,降血脂活性不及Ⅱ-3组分。综合各组分的化学成分分析,说明普洱茶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极性较大的水溶性成分降糖活性最强,极性较小的脂溶性成分降脂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马齿苋活性成分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马齿苋活性成分对兔小肠黏膜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提取分离马齿苋活性成分,在体外建立微量酶反应体系,pNPG作为底物,以阿卡波糖为参照,检测马齿苋活性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马齿苋总提取液、粗多糖和总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效果接近于阿卡波糖,不饱和脂肪酸和总黄酮无抑制作用。[结论]马齿苋防治糖尿病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和多糖,可能具有阿卡波糖样的降糖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选取6种福建著名乌龙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检测出其构成香气特征的主要成分达25种。对闽南和闽北制茶工艺,有代表性的茶树品种、毛茶与成品茶、一级茶与二级茶等在香气成分及其组成比率上的差异进行比较,探索不同加工方法、不同茶类品种的香气组成与茶叶香气感官评定的联系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红茶、‘紫娟’普洱熟茶都是用云南所特有的茶树特异新品种‘紫娟’(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的新梢加工而成的茶叶创新产品。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检测了‘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83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16个组分中,醇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62.538%;其次为醛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21.031%。‘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酚类、烃类、含氮类和萜烯类等11类101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1个组分中,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19.077%;其次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12.210%。本研究结果对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紫娟’茶创新产品,促进云南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叶榧叶精油化学成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长叶榧(Torreya jackii chun)叶油的化学成份,至今尚未见报导。由水蒸汽蒸馏法而获得的长叶榧叶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分析,确定了24个组分。该精油是一种萜类芳香油,主要成分为α-罗勒烯(63.265%),β-罗勒烯(3.590%),a-蒎烯(1.439%),β-蒎烯(4.496%),β-月桂烯(5.289%),葎草烯(1.502%)和榄香烯(1.381%)。  相似文献   

17.
“土法”提取精油因其设备简单、拆装方便、容易运输、易操作、成本低等特点,在偏远农村广泛使用,本试验对“土法”水蒸汽蒸馏方法提取精油进行化学成份的GC/MS分析.共分出71个色谱峰.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其中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该精油总量的91.8%。其主要成分为α-柏木烯(22.4%)、柏木醇(20.07%)、α-松油醇(4.29%)、α-蒎烯(2.26%)等.本试验为更好的利用“土法”提取杉木屑精油提供参考,为改进“土法”提取设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2月份采摘的峨眉含笑、南亚含笑、毛果含笑叶片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峨眉含笑、南亚含笑、毛果含笑叶片经SDE提取所得挥发油共分离鉴定出4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峨眉含笑28种、毛果含笑20种、南亚含笑29种,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83.54%、88.15%和92.58%。3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3种植物共有的化合物有α-愈创木烯、匙叶桉油醇、c-木罗烯、绿叶烯、马兜铃烯、α-胡椒烯、1(10),4-杜松二烯、反式-去氢白菖烯、tau-杜松醇、tau-木罗醇和α-杜松醇等11种。这3种植物挥发油中富含大量在香料和医药行业有重要用途的高生物活性化合物。从组分多度相似百分率的分析结果看,峨眉含笑与毛果含笑的组分多度相似百分率为41.33%,处于极近似水平,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关系较密切,而南亚含笑与毛果含笑以及与峨眉含笑的组分多度相似百分率分别为30.19%和29.73%,处于较近似水平,组成关系相对较疏远。  相似文献   

19.
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方法对采自云南和四川的5个居群的银胶菊叶和花2个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胶菊的挥发性成分中,脂肪烃衍生物类型最多,而单萜类成分的含量最高;其中月桂烯、莰烯、β-蒎烯和α-蒎烯等4种成分占主要地位,5个居群间银胶菊的花和叶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紫藤鲜花在不同开花期的头香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吸附不同开花期紫藤Wisteria sinensis鲜花的头香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量分析紫藤鲜花的头香成分,鉴定出芳樟醇、2-壬酮、反式罗勒烯、2-十一酮、3-[4,8-二甲基-3,7-壬二烯基]-呋喃、2-十三酮、4-丙酮基环庚酮、α-蒎烯氧化物、异草蒿脑和α-金合欢烯等47种化合物;同时考察了紫藤鲜花在不同开花期头香成分的变化情况:随着紫藤花开放进程,挥发性香气成分浓度逐渐增大,盛开期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小。SPME-GC-MS是一种可用于分析不同开花期鲜花香气成分变化的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