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调节玉米幼苗生长、提高幼苗抗旱性的机制,采用PEG-6000处理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MeJA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低浓度MeJA浸种则能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干旱胁迫使玉米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比清水对照分别降低48.1%和54.6%,0.25μmo L/L MeJA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则比干旱胁迫分别增加66.3%和93.2%;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的主根长、株高、鲜质量分别比清水对照降低22.4%、28.1%、47.2%,0.25μmo L/L MeJA处理比干旱胁迫分别增加62.9%、18.5%、28.0%;根系活力在0.25、2.5μmo L/L MeJA浸种处理较高,分别是干旱胁迫的3.1倍和3.3倍;干旱胁迫较清水对照显著降低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但显著提高糖和脯氨酸含量,0.25μmo L/L MeJA浸种处理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比干旱胁迫分别增加30.5%和17.9%,0.025μmo L/L处理糖含量比干旱胁迫降低6.5%;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比清水对照均显著增加,0.25μmo L/L MeJA浸种处理比干旱胁迫分别降低14.7%和48.4%;干旱胁迫下SOD和POD活性比清水对照分别增加12.6%和77.4%,CAT活性则显著下降,仅为清水对照的42.0%,0.25μmo L/L MeJA浸种处理SOD、POD、CAT活性比干旱胁迫分别增加25.6%、27.1%、65.7%。因此,外源MeJA浸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的伤害,有效提高抗旱性,但在实践中应严格控制浸种浓度,以低浓度(0.25μmo L/L)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农抗N2粗提物诱导水稻幼苗增强抗性的生理机制,开发绿色高效的生物农药,用不同浓度农抗N2粗提物处理水稻,测定了农抗N2粗提物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能力,及其对水稻抗性相关生理因子的影响。结果发现,经2.88,5.77,11.53μg/m L农抗N2粗提物处理后,离体水稻叶片的病情指数相比CK组分别降低了33.34%、41.67%和50%,有效地阻止了纹枯病菌侵染活体水稻植株。此外,适宜浓度的农抗N2粗提物不仅能激活水稻幼苗体内SOD、CAT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有效清除活性氧含量,而且能显著增强PPO和PAL相关酚类物质代谢酶的活性,增加总酚的积累,尤以1.44μg/m L效果最佳;同时,农抗N2粗提物能促进可溶性总蛋白、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相关病程蛋白的产生,且于48 h左右达最大值,由此水稻幼苗的抗病害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该研究结果为揭示生防Streptomyces sp.N2的生防机理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拌种缓解乙草胺对油菜药害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P.indica拌种后,乙草胺对油菜株高、根长及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拌种情况下当乙草胺有效成分施用量为400~2 400 g/hm~2时,均对油菜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用不同剂量P.indica菌丝拌种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乙草胺对油菜的药害。其中,当乙草胺有效成分施用量为400、800、1 200、2 400 g/hm~2时,用10 g P.indica菌丝拌种1 kg油菜籽,对株高的药害恢复率分别为30.79%、60.99%、26.99%、26.49%;对根长的药害恢复率分别为33.69%、21.51%、58.75%、31.67%;对单株鲜质量的药害恢复率分别为75.92%、45.50%、7.25%、33.33%。与单用乙草胺相比,菌丝拌种后油菜幼苗中GSH(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质量浓度以及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有明显提高。综上,P.indica能提高油菜中相关解毒酶的活性,增强油菜对乙草胺的解毒效果,从而减轻乙草胺药害对油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3种氮素形态及其配比(铵态氮/硝态氮的比例分别为100:0、0:100,50:50)的霍格兰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lCl3(20、40、60 mmol/L),研究铝胁迫下氮素形态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探讨铝毒防治措施.研究结果,铝胁迫下水稻幼苗地上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减少,根系活力降低,地上部丙二醛含量增加;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主根长度、根总体积均比对照减少.在20~60 mmol/L AlCl3处理范围内,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以铵态氮/硝态氮为50:50时最高,其次是铵态氮/硝态氮为0:100和100:0;丙二醛则表现为铵态氮/硝态氮为50:50时最低,其次是铵态氮/硝态氮为0:100和100:0.对水稻幼苗各项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表现为铵态氮/硝态氮为50:50时,铝胁迫下水稻幼苗的根系质量最好,株高和干重最大.各项生理指标和相关农艺性状综合分析结果,铵态氮/硝态氮为50:50营养能缓解氯化铝对水稻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就空心莲子草、水竹叶和节节菜3种克隆型伴生杂草提取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25~2 g/L的3种伴生杂草提取物对水稻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不产生显著影响,但4 g/L的空心莲子草提取物和节节菜醇提物对水稻种子萌发率以及4 g/L的空心莲子草和节节菜醇提物对水稻种子发芽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空心莲子草0.25~4 g/L的醇提物对水稻幼苗苗高,0.5~4 g/L的醇提物和1~4 g/L的水提物对水稻幼苗根长,2~4 g/L的醇提物对水稻幼苗鲜质量和水提物对幼苗苗高及鲜质量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相对应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6.72%、24.43%、22.62%、32.48%、31.59%和27.96%。水竹叶2~4 g/L的醇提物和水提物对水稻幼苗根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相对应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20.74%和19.33%,0.5~4 g/L的水提物和2~4 g/L的醇提物对水稻幼苗苗高产生显著促进作用,相对应的最大促进率分别为11.67%和27.61%。节节菜0.5~4 g/L的水提物对水稻幼苗根长和醇提物对苗高,1~4 g/L的醇提物对水稻幼苗根长,2~4 g/L的醇提物对水稻幼苗鲜质量,4 g/L的水提物对水稻幼苗苗高和鲜质量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相对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7.12%、25.56%、87.13%、37.23%、11.55%和11.51%。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西瓜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以8424西瓜品种为试材,利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0、20、70、120、170 mmol/L)胁迫对西瓜幼苗生物量、丙二醛(MDA)、膜透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为20 mmol/L时,盐胁迫对西瓜幼苗株高、茎粗、干质量及总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当NaCl浓度达到70 mmol/L及以上时,受盐胁迫影响显著,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随着NaCl浓度(20~170 mmol/L)的增加,西瓜幼苗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的含量及膜相对透性均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在NaCl浓度为20 mmol/L时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根系活性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变化规律,在NaCl浓度为20 mmol/L时根系活力最大。根系活力与盐胁迫强度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673 9e-0.015x。可见,当NaCl浓度为0~20 mmol/L时,西瓜幼苗能够保持正常的生物量积累;而当NaCl浓度达到70 mmol/L及以上时,西瓜幼苗则表现出遭受盐害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优无核葡萄的扦插技术,为其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育苗指导,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国光生根粉对电热温床培养优无核葡萄插穗地下部分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及其地上部分萌芽率、成活率和新梢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穗生长15d,清水对照的优无核葡萄插穗发芽率最高,达60%;国光生根粉质量浓度为2.5、3.7g/L时,发芽率次之,为35%。与清水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的国光生根粉对葡萄插穗萌芽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国光生根粉质量浓度为3.7g/L时,插穗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均最高,分别为100%、40%,比对照提高35、40个百分点。与清水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的国光生根粉对葡萄插穗愈伤组织形成和生根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插穗生长75d,国光生根粉质量浓度为3.7g/L时成活率达到最高,为95%,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插穗生长75d,各处理之间插穗新梢长度和新梢叶片数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国光生根粉3.7g/L处理对插穗萌芽抑制作用最小,而对插穗的生根以及成活的促进作用最大。因此,建议在优无核葡萄苗木生产中采用国光生根粉3.7g/L处理,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及苗木长势。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品种‘湘早籼45号’为试验材料,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进行低温(4 ℃)处理,测定水稻幼苗形态特征、壮苗指数、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EBR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的损伤,并以1.0 μmol/L EBR处理效果最佳,其株高、茎粗、地上部分鲜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地下部分干质量以及壮苗指数相比低温对照显著提高9.22%~40.74%;而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连接数和根尖数相比低温对照显著增加14.42%~42.8%。同时,1.0 μmol/L EBR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幼苗根系的SOD、POD、CAT活性,相比低温对照增加14.88%~73.92%,并且能显著降低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MDA含量的积累,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因此,在生产上,喷施1.0 μmol/L EBR溶液能够增加水稻幼苗的低温耐受性,有利于培育水稻壮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浸种剂对水稻种子萌发情况、幼苗生长情况中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金优974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以清水作为对照组的条件下,配制相同体积的25%咪鲜胺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浸种灵乳油和0.1 g/mL赤霉素粉剂等溶液浸泡水稻种子48 h,从而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秧苗根长、苗长和鲜质量,以及苗中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质量分数等指标。结果表明,0.1 g/mL赤霉素、咪鲜胺都不会影响水稻的发芽势,而10%浸种灵、50%多菌灵则降低了水稻发芽势;同时,0.1 g/mL赤霉素可以提高水稻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而10%浸种灵、50%多菌灵、25%咪鲜胺都会降低水稻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对苗的根长、苗长有明显或极显著促进作用的是0.1 g/mL赤霉素,25%咪鲜胺对幼苗根长、苗长有抑制作用,并降低了幼苗的鲜质量,其他处理苗长、鲜质量与清水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4种浸种剂使水稻幼苗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叶绿素质量分数相比于清水对照都有所增加,其中以25%咪鲜胺尤为突出。该研究为水稻种子浸种剂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DA-6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不同浓度(1.0μg/L、5.0μg/L、10μg/L、20μg/L)的DA-6深液浸种对水稻幼苗抗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均可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冷性,其中10μg/L浓度的效果最好。10μg/L DA-6处理与对照相比可使冷害水稻幼苗的存活率提高15.5%,电解质渗漏减少12.9%,膜保护酶SOD、CAT的活性分别提高37.9%和22.8%,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降低7.0%,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15.8%、12.9%和24.5%。冷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23.5%、64.5%和28.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用于RAPD分析的羌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取CTAB法S、DS法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羌活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RAPD分析对提取的DNA进行检测。[结果]3种方法均能有效地从羌活中获得较高产量的DNA,以改良的CTAB法所得的DNA纯度最高,此法提取的羌活基因组DNAOD260/OD280为1.8~2.0,DNA干重得率约为0.235μg/mg。[结论]改良的CTAB法更适于羌活基因组DNA的提取,可以完全满足RAPD扩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钾营养水平在水培水稻对吡虫啉解毒代谢中的作用,在不同钾营养水平[0 mg/L、20 mg/L、40mg/L(对照)、80 mg/L、160 mg/L]下水培水稻,然后喷施不同浓度的吡虫啉(30 mg/L、60 mg/L)药剂,继续培养3 d和6 d后测定水稻叶鞘、根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叶鞘、根的GSTs活性变化不同。吡虫啉处理后3 d,水稻叶鞘与根GSTs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低钾(0 mg/L、20 mg/L)与高钾(80 mg/L、160 mg/L)营养培养的水稻吡虫啉处理后6 d,叶鞘GST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低钾与高钾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高钾(80 mg/L、160 mg/L)营养培养的水稻吡虫啉处理后6 d,水稻根GSTs活性显著大于低钾培养。  相似文献   

13.
14种中药及其复方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黄连、黄芩、丹参、连翘等14味中药,分别采用平板打孔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临床常见致病菌进行体外抗菌试验,并以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为主药组成复方,进行中药复方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黄芩、丹参和连翘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抑菌作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16.0、62.5、125.0和62.5g/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分别为32.0、125.0、125.0和125.0g/L,黄连、黄芩、丹参、连翘、地锦草和红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抑菌作用,MIC分别为16.0、32.0、125.0、16.0、62.5和125.0g/L,MBC分别为16.0、32.0、250.0、16.0、125.0和250.0g/L,黄连、黄芩、丹参和连翘对链球菌具有较好抑菌作用,MIC分别为32.0、32.0、16.0和125.0g/L,MBC分别为32.0、64.0、32.0和125.0g/L。复方2和复方3对3种供试菌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MIC和MBC为8.0~64.0g/L。说明,黄连、黄芩、丹参、连翘等单味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均具有较强抗菌作用,以其为主药组成的复方呈现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控制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采用小区试验与大区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50%乙草胺乳油100mL+200g/L百草枯水剂150mL/667m2、50%乙草胺乳油100mL+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50mL/667m2、200g/L百草枯水剂150mL/667m2、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50mL/667m2等不同药剂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小区试验,药后60d,以上不同药剂处理对棒头草、碎米荠菜、毛茛、稻搓草等杂草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大区试验示范,在免耕油菜移栽3d前,用20%百草枯水剂150mL/667m2+50%乙草胺乳油100mL/667m2对免耕移栽油菜田杂草进行处理,以及在油菜生长阶段,根据田间杂草的草相组成,选择喷施50%草除灵悬浮剂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防除,防效均在80%以上。采用以上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免耕油菜田杂草对油菜的危害,油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5.
10%乙草胺·苄嘧磺隆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10%乙草胺·苄嘧磺隆WP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抛秧田草害的化学防控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0%乙草胺·苄嘧磺隆WP对水稻抛秧田的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F.)]、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量为60~120 g(a.i)/hm2的10%乙草胺·苄嘧磺隆WP对杂草的综合鲜重防效和综合密度防效分别为86.64%~99.08%、89.88%~99.44%,优于对照药剂50%乙草胺EC和10%苄嘧磺隆WP.10%乙草胺·苄嘧磺隆WP增产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在水稻抛秧田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除草剂解毒剂N-二氯乙酰基-2-甲基-1-氧杂-4-氮杂-螺[4,4]壬烷减轻除草剂乙草胺对后茬作物水稻的残留药害。通过对水稻株高和株鲜重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了该解毒剂对除草剂乙草胺的解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不用浓度的乙草胺的土壤中,用浓度为8mg·kg^-1的解毒剂浸种时,对水稻株高、株鲜重等生理指标均达到最佳的解毒效果,可使龙粳14水稻的株高恢复到对照的95.89%、84.07%、66.32%;株鲜重恢复到对照的107.56%、84.18%、67.92%。  相似文献   

17.
姜辉  王艳艳  孙佳明  王英平 《特产研究》2011,33(2):22-24,46
建立龙胆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以龙胆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4.6mm×250mm,5μm),甲醇-水二元梯度洗脱模式,流速为1.0m/min,检测波长为270nm,建立了10批不同批次的龙胆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各批次龙胆提取物进行了质量评价。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龙胆提取物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人参水稻轮作体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及基质盆栽试验,以去离子水为对照(CK),研究低(10 g/mL)、中(20 g/mL)和高(40 g/mL)3种质量浓度的老参地土壤水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合成、电导率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后水稻种子萌发率、苗高及幼苗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随着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质量浓度的升高,水稻种子萌发率逐渐增加,中、高质量浓度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当老参地土壤提取液质量浓度为40 g/mL时,单株鲜、干质量最大,分别为14.22和1.66 mg。各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对苗高影响不显著,却明显抑制了水稻幼根的生长。中、高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合成,低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明显促进了根系活力的增加,而高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则降低了根系活力;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绝对电导率;低、中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有增加,而高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则表现出微弱的抑制作用。【结论】老参地土壤水提取液对水稻早期萌发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部分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剂量相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粉色马蹄莲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粉色马蹄莲块茎芽、叶和植株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在加NAA0.2mg/L+BA1~3mg/L时,有利于丛芽和愈伤组织的诱导。在加NAA0.2~0.5mg/L+BA0.5~1mg/L时,既有利于不定丛芽的分化诱导,又利于不定芽的生长。在BA为0.2mg/L时,有利于不定芽的生长,但对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诱导不利,增殖系数低。高浓度BA有利于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低浓度则对芽的生长有利。外植体叶和植株在各处理中无显著差异,特别是生长后期。叶组织在培养中大部分死亡,只有极少部分产生愈伤组织。植株在培养过程中叶片逐渐变黄、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