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湾常见海洋微藻塔胞藻(Pyramidomonas delicatula)、巴夫藻(Pavlova viridis)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环境中乙草胺对2种海洋微藻的致毒胁迫效应。以叶绿素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量及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对乙草胺致毒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塔胞藻、巴夫藻2.5 mg/L试验组培养至7 d,生长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4%、6.0%;96 h培养时间内,乙草胺对塔胞藻及巴夫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表现在降低叶绿素a的合成量,2.5 mg/L试验组叶绿素a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6%、28%;乙草胺对2种微藻的SOD活性均表现诱导性上升,1.0 mg/L试验组达最高值,是对照组的1.58倍;塔胞藻、巴夫藻0.5 mg/L试验组CAT活性达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组(0 mg/L)的1.5、1.4倍;2种微藻体内MDA含量随乙草胺处理浓度增加而明显提高,塔胞藻、巴夫藻在2.5 mg/L试验组达最高值,均为对照组15倍以上。一定浓度的乙草胺对塔胞藻及巴夫藻具有强烈的致毒胁迫效应,不同海洋微藻对乙草胺致毒胁迫的响应存在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苄嘧磺隆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不同浓度的苄嘧磺隆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h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苄嘧磺隆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苄嘧磺隆(<1mg/L)具有刺激藻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明显的增加;高浓度的苄嘧磺隆(>5mg/L)抑制藻的生长,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药剂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且表现出较好的计量-效应关系,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h-EC50值为15.7mg/L。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CTAC和STAB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法考察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TAB)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生长状况、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进而分析了CTAC和STAB对小球藻的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TAC和STAB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抑制效应受浓度和时间的影响显著,STAB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大于CTAC,且CTAC和STAB作用4 d内,藻细胞蛋白质、叶绿素含量以及SOD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逐渐下降.根据5种指标变化与CTAC(或STAB)之间呈现的浓度-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推测,表面活性剂对藻细胞的最初攻击点是通过改变其细胞膜膜脂分子的水溶性破坏小球藻的细胞膜,表面活性剂通过刺激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引起脂质及其他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可能是其对小球藻产生毒害效应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蛋白核小球藻是开发营养食品和药物的新材料,本文以新鲜稻叶提取液代替蒸馏水配制BG11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稻叶提取液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藻细胞蛋白组分变化。结果表明,稻叶提取液在0.5%~2.0%的浓度范围内均能大幅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提高藻细胞叶绿素a的含量,并改变藻细胞的蛋白组分。培养8 d后,2.0%稻叶提取液处理组藻细胞浓度是同期对照组的3.13倍,与1%处理组结果相似。培养4 d后,所有处理组藻细胞叶绿素a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其中2.0%稻叶提取液处理组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高达14.91 mg·g-1干重,是对照组的2.58倍。稻叶提取液培养使蛋白核小球藻细胞8种主要蛋白组分相对含量降低,同时产生了4种新蛋白组分。本文结果为水稻叶片的开发应用和蛋白核小球藻的生产养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三十烷醇对3种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对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菱形硅藻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十烷醇对这3种单细胞藻的细胞增殖、叶绿素a和光合放氧量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小球藻、栅藻和硅藻的促生长最佳浓度分别为2 mg/L、5 mg/L和0.01 mg/L。  相似文献   

6.
余游  冉奎林  王应军  张涛  高鹏 《现代农业科技》2011,(17):239-241,243
以BG11培养基作为对照,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Nd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d3+浓度为0.1~2.0 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能增加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当Nd3+浓度为1.0 mg/L时,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CAT的活性均达到峰值,MDA含量降至最低;当Nd3+为2.0 mg/L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而Nd3+浓度达5.0~20.0 mg/L时则会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除MDA含量升高外,其余指标均降低。Nd3+浓度达到40.0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7.
卡马西平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和氧化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考察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对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典型的PPCPs化合物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为目标化合物,研究其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的生长、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BZ对小球藻的96 h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为154.42 mg·L~(-1),对小球藻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能抑制小球藻的生长。CBZ影响小球藻的叶绿素含量,低浓度(0.1 mg·L~(-1))的CBZ对小球藻的叶绿素a和b的含量有抑制作用,使其分别降低到2.16 mg·L~(-1)和0.38 mg·L~(-1),随着CBZ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小球藻SOD的活性随CBZ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状态,CAT活性表现出中低浓度激活的状态;CBZ对MDA含量的影响较弱,处理组含量在2.06~2.32 nmol·g~(-1)范围之间,略高于对照组。由冗余分析(RDA)可知,CBZ对小球藻CAT、SOD活性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60、180和540μg/mL的硫酸链霉素(STRS),研究STRS作用下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Chlorella pyrenoidosa SHOU-1002)生长、细胞组成及α-亚麻酸含量。结果表明:前6天,对照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各STRS处理组,第10天对照组生物量及单个细胞干质量均显著大于各STRS处理组。STRS处理组的生物量随培养液中STRS质量浓度的升高不断降低。对照组、20、60和180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540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前4天快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α-亚麻酸是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细胞脂肪酸组成中的优势脂肪酸,且4天后各STRS处理组藻细胞中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0天,180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α-亚麻酸的绝对含量最高(52.09 mg/g),较对照组提升了108.19%;同时180μg/mL STRS处理组的α-亚麻酸产量(35....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浓度(1、5、10、15、20 mg/L)的邻二氯苯(1,2-DCB)、间二氯苯(1,3-DCB)、对二氯苯(1,4-DCB)对刚毛藻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氯苯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刚毛藻的生理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当二氯苯浓度较低时,刚毛藻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增大,POD酶活性、MDA含量减少,表明低浓度的二氯苯可以促进刚毛藻的生长;当二氯苯浓度较高时,刚毛藻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减小,POD酶活性、MDA含量增大,表明高浓度的二氯苯抑制刚毛藻的生长。刚毛藻对1,2-DCB和1,4-DCB的耐受力相同,可在浓度低于10 mg/L的二氯苯溶液中正常生长。刚毛藻对1,3-DCB的耐受力最强,可在浓度低于15 mg/L的二氯苯溶液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青稞叶片为试材,对其进行黑暗诱导衰老,研究了三唑酮处理对青稞离体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水溶性蛋白质、非水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Chl a/b值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青稞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a、叶绿素b、Chl a/b值与水溶性、非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不断下降,丙二醛含量、POD活性上升,SOD和CAT活性降低。三唑酮处理延缓叶绿素a、叶绿素b、Chl a/b值与非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抑制丙二醛含量、POD活性的上升,阻碍SOD活性降低,对水溶性蛋白质和CAT作用不明显。表明三唑酮具有减轻青稞离体叶片膜脂过氧化的能力和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铜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小麦耐铜胁迫的生理机制,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10,20,50,70,100,150 mg/L Cu SO4)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根芽生长、幼苗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下降,根长、芽长逐渐降低,且抑制效应根早于芽。Cu2+浓度增加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Cu2+浓度50 mg/L、70 mg/L处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显著,铜诱导的氧化胁迫得到一定缓解,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Cu2+浓度100 mg/L、150 mg/L处理过氧化物酶(POD)、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过量铜刺激保护酶系统,使幼苗细胞活性氧增加,引起膜质过氧化,阻碍小麦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外源钙离子对铅胁迫下小麦膜脂过氧化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外源添加钙离子对铅污染区域小麦膜脂过氧化和根系活力的影响机理,利用1/2 Hoagland营养液培养新麦26,研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钙离子对铅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及根系活力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钙的添加较有效地缓解铅胁迫对小麦的毒害,与Pb处理相比,外源钙离子处理叶绿素含量明显升高,Ca3处理升高最多,达到77.3%;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显著降低,Ca3处理分别下降29.9%、24.5%;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存在差异,Ca3处理SOD、CAT活性分别升高48.5%、85.6%,而POD活性降低26.9%;Ca3处理显著恢复了小麦根系活力,恢复率为56.2%。因此,试验表明以氧化钙调节pH环境并混合氯化钙的方法能一定程度缓解铅对小麦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调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 (SA)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水平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正常生长条件下施用 SA可提高 SOD、POD活性 ,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以 0 .0 1mg/ L效果最好 ,而对膜脂过氧化水平和电导率影响不大。盐胁迫下 SA不仅提高了 SOD、POD活性 ,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而且大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水平 ,提高了膜的稳定性 ,进而提高了膜的抗盐性。低盐胁迫下 (10 0 mm ol/ L )以 SA0 .0 5最佳 ,高盐胁迫以 SA0 .1 0 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培养及生理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乙酰水杨酸对镍胁迫下水稻幼苗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0μ mol· L- 1和 30μ mol· L- 1的镍胁迫下,稻苗叶片中 SOD活性明显降低,质外体中的 NADH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同时,细胞中总O_2~1和质外体中产生明显加快,从而导致叶片组织中 MDA含量和质膜透性亦明显增加。同样胁迫条件下,加入 0.05% ASA, SOD活性回升,产生速率回落, 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增加的程度亦减小,但乙酰水杨酸 (ASA)对质外体中 NADH氧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这些结果提示产生与积累导致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介导了镍对稻苗的毒害; ASA能降低产生速率,减轻膜脂过氧化损伤程度,因而缓解了镍胁迫对稻苗的毒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在200mmol/LNaCl胁迫下用叶面喷洒的诱导方法探讨150mg/L壳聚糖对番茄幼苗的抗盐生理作用。[结果]壳聚糖处理后比盐胁迫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分别提高了26.8%、10.7%、10%、58.3%,MDA含量下降了62.5%。[结论]壳聚糖可以延缓盐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可以提高保护性酶的活性,提高番茄幼苗抗盐的协同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艳  杨丹  李鑫  晋小军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7):1017-1022
通过比较轮作和连作半夏的生理生化效应,探讨连作对半夏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测定并分析半夏的生长指标、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植株保护酶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及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导致半夏生长发育受阻,其中连作较轮作年平均株高、块茎直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降低31.93%、19.86%、56.30%和38.32%;叶片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降低,叶绿素a/b增大;叶片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降低;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MDA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增加。可见,连作通过降低植株保护酶活性引起活性氧代谢失调,导致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损伤。这种影响的表现为植株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光合色素质量分数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升高。  相似文献   

17.
油桃裂果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勤  韩明玉  田玉命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4):200-202,206
以华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油桃裂果与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超氧物自由基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着色期,果实内的超氧物自由基积累,SOD活性因受抑制而下降,MDA含量上升,细胞膜受伤害而透性增大,此时为裂果最严重时期;随后裂果率下降,SOD活性上升,MDA含量下降,膜透性降低,细胞逐渐修复;在接近采收时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再次上升。这除和成熟有关外还与因降雨、灌溉等引起的裂果有关。果实发育过程中SOD活性与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呈负相关,SOD活性高的果实不易裂果。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与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后期生长过程中,小麦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外渗电导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中后期适量追肥可抑制叶绿素的降解,使植株体内保持高水平的保护酶活性,降低后期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延长叶片的功能期。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下水杨酸对油松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盆栽PEG处理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水杨酸对油松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油松幼苗SOD和CAT活性降低,O-2积累,由此引起膜脂过氧化,MDA含量增高,质膜相对透性增大.在水分胁迫期间外加水杨酸(SA)处理可提高SOD和CAT活性,降低O-和MDA含量.这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SA能够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对膜脂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