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森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可采林木资源危机与经济危困的问题.做为资源开发型的森工企业,森林资源危机势必导致经济危困.缓解两危,首先要缓解经济危困的燃眉之急,同时尽快恢复森林资源.这是林区的  相似文献   

2.
木材生产是森工企业的主战线,主要经济支柱,贮木场是木材生产三大工序最终环节,是贮存、支拨木材的国库。贮木场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着木材生产三大工序的衔接,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森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贮木场管理,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对缓解森工经济危困,繁荣林区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全省森工总的战略部署,今后一个时期贮木场的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  相似文献   

3.
森工企业会计核算现行制度规定,按照商品木材和林副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育林基金,作为森林采伐迹地更新、荒山造林和其他营林事业费支出的一项专用基金。育林基金制度的推行,在理论上混淆了物耗与非物耗的界限,造成净产值计算混乱,虚增了国民收入;在实践上则造成了营林资金严重不足,森林资源持续下降,森工企业经济危困、资源危机的状况日益加刷的严重后果。1 用育林基金充当森林资源补偿价值是林业经济政策的一项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4.
1986年10月国家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木材价格进行了调整与整顿,以缓解国有林区经济危困状况,为森林的休养生息创造条件。这次价格的调整主要是提高了原木的价格。平均出厂价格由99元/m~3提高到143元/m~3,提价幅度为44%。其中有代表性的树种每立米价格变动情况为:落叶松由84元提到119元,红松由105元提到214元,桦木由67元提到95元。黑龙江省原木调价幅度为50%,即由95.38元/m~3提高到143元/m~3。这次木材调价初步体现了优质优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我国国有林区存在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问题,财政部、林业部制定了《关于国有林区森林工业财务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包括:财务体制改革,由“利改税”改为“财务包干”办法;在1986年提高木材价格的范围内,适当增加营林资金;恢复固定资产折旧和建立伐区道路延伸费制度等。所有这些改革和措施,对缓解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经济危困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林区的问题,特别是育林基金不足的问题。一、“财务包干”与“利改税”都是建立在多采伐森林资源基础上的办法财政部、林业部《通知》规定,从1987年起,财政部门对森工主管部门改为实行“财务包干”办法,退出“利改税”。分析一下“利改税”与“财务包干”的实质,可以看出,两种办  相似文献   

6.
资源危困和经济危困,是摆在我们陕西森工采育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省属六个采育企业,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中型企业。在林业局经营范围内,集体林约占20%;有林权争议尚不能利用的约占20%,两项总计面积约20万公顷,蓄积约763.6万立方米。省属六个采育企业目前实际经营面积仅有52.9万公顷,蓄积3,723万立方米,占秦岭面积12%,为原总体设计的66%。1981年秦岭林区划为水源涵养林,从宏观上看,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从微观角度来看,给采育企业带来了莫大的压力。营林任务加大,采伐量减少,营林经费严重不足;更改资金奇缺;基建投资锐减;人均留利水平过低,企业经济十分困难。针对这两大危困,“六五”期间我们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两大危困开始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国国有林区的28.7%和28.1%。建国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4.29亿m~3,占全国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的48%,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长期以来,由于经营指导思想失误和某些经济政策的失当,积累了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可采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这已引起国家和省的高度重视,相继出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已有较长的历史,在全国的森工企业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目前多数企业出现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为扭转这种局面,本文提出了扭转“两危”的对策及上级有关领导部门采取的扶持的政策,使黑龙江林业得以振兴。  相似文献   

9.
持续危困近三年的区直森工企业,锐意进取,积极开拓,1991年各项工作有较大起色。 1.木材经营有较大发展:全年完成木材收购17.93万m~3,销售17.65万m~3,分别比上年增长49.77%和39.78%,南宁木材厂木材购销量分别比上年提高89.8%和120.9%。 2.木材加工综合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共完成三板生产30630m~3、销售32261m~3,分别比上年增长95.94%和115.56%。三板质量普遍提高,主要产品纤维板优等品率由55.8%提高到75.4%。梧州木材厂刨花板车间1991年11月18日正式试产,到年底生产合格板7832m~3,创产值708万元,创利税50万元,为该厂的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宁  相似文献   

10.
林业“两危”即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日益严峻的双重困难,已经越来越明显。森林资源危机现状在我局的表现:可采资源锐减;有林地面积明显下降;森林蓄积急剧减少;森林质量不断罪化;龄组结构变化突出。企业经济危困现状的表现:生产成本逐年提高;营业外支出越来越大;育林资金严重短缺;历史欠帐较多;资金极度紧张,影响职工生活和企业再生产。为了尽快摆脱林业两危,振兴林业的途径是认真贯彻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森林培育是衡量森工企业好坏首要条件;提高木材价格补偿森林培育费的不足;改革生产工艺,适合森林培育的需要;积极发展横向联合,扩大对苏劳务输出,缓解企业的暂时困境。  相似文献   

11.
力摆脱当前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受森林资源锐减和经济危困的影响,加快更新造林速度,增加森林后备资源,已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在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关于研究解决国有林区森林工业问题会议纪要的通知和田纪云同志考察黑龙江、内蒙古林区时的讲话精神之际,借助调整、增加育林基金提取额机会,就有关发展营林机械化、加快更新造林速度问题,试谈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森工企业深化改革,走出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业面临可采资源危机、经济十分危困的形势下,一些森工企业,特别是木材加工、林机制造企业,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处于停产半停产、经营亏损严重的状态。怎样尽快使这些企业走出困境,扭转亏损局面,重振森工企业的雄风,这是森工集团深化改革中的一项紧迫任务。目...  相似文献   

13.
论云南省国有森工企业的解危□刘正周凌鹤一、云南省国有森工企业的概况和危困云南省是国家重点林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工业基地。建国以来,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我省先后建立了17个国有森工局及相应的木材贮运、加工、林产化工、林机修造、建筑施工企业,加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人均林地和森林占有量、木材消耗量都排在世界100个国家之后,而且我国现在可采资源已经出现了危机。由于可采资源危机,不仅现有森林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环境的需要,而且导致森工企业出现了经济危困。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国有森工企业应走什么道  相似文献   

15.
林业企业经过40年的开发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兴安岭(统称林业四大家)等国有林区先后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与企业经济危困(简称“两危”)。就黑龙江40个森工企业而言,从1969年到1989年20年间,天然成过熟林已由9.6亿m~3减少到2.8亿m~3,可采资源只剩1亿m~3左右,所有的林业局森林资源处于过伐之中。现已出现全行业的亏损,平均3-4个月开不出工资。“两危”的形成是较长历史时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城市国有大中型木材加工厂经济危困原因和解危途径的初探李远宁,马海滨,翟英梅(国营松江胶合板厂哈尔滨150036)1前言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基地和木材加工基地之一,1992年林产工业总产值达10亿多元。全省林产工业的骨干是森工系统14个国...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 已步入了重要的转折时期, 其主要表现为: 森工企业的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本文从森林资源的内涵意义入手, 阐述了"两危"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 "两危"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发展前景, 分析了林业经济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协调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缓解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两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由于可采森林资源危机,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木材产量逐年调减,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加剧了企业的经济危困。如何复苏和发展林区经济,是摆在每个林业工作者面前的大课题。发展木片生产是治危兴林的重要途径。木片生产工艺简单,有销路,是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短平快”项目。实践证明,发展木片生产一是可以提高森林资源利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森工企业存在的问题1.森林资源危困:森林资源是森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过去长期推行单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经营,促成秦岭林区森林资源过伐。据1976年和1979年两次调查,秦岭林区覆盖率1976年比1972年降低了1.5%;用材林面积1979 年比1976年减少了82万亩。目前省属六个林业局中已有两个林业局的成,过熟林基本枯竭;森林资源较好的宁西林业局,按照目前的产量推算,也只能维持15年左右。林区中的森工企业亟需休养生息,恢复森林资源。再之,近几年来,林业“三定”工作进展缓慢,地方政府在林权清理过程中存在着过多地维护山区农民利益的倾向,林权纠纷  相似文献   

20.
由于目前森工企业在经济上的危困,导致在伐区生产使用中的主要设备 J-50拖拉机已有80%以上都超过了经济使用年限。这些超期服役的陈旧设备在使用中故障频出,使检修工作量不断增加。据伐区机械常见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