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目的:观察切割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效果。方法:采用AUTOVACl8G自动弹簧切割针进行CT引导,在31例中活检出32个胸部病灶组织作病理检查,观察其穿刺准确率及并发症。结果:31例切割针CT引导经皮肺穿刺对肺部病变诊断阳性率为81.3%,并发症发生率28.1%,并发症主要为能自行吸收的气胸。结论:切割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具有诊断阳性率高、并发症轻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肺活检和在X线引导下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对外周肺病灶的诊断效果。方法:43例外周肺病灶患者均先后行TBLB和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肺活检,分析两种活检术对外周肺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43例中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肺活检诊断出5种疾病检出患者38例,诊断率为88.4%(38/43),而TBLB仅能诊断出1种疾病检出患者2例,诊断率为4.7%(2/43)。两种方法的诊断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两者的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肺活检对外周肺病灶诊断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对肺部疾病定性诊断的意义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经胸部X线、CT发现肺部病灶,但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常规痰细胞学检查均未能定性诊断的病例,应用精细肺活检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结果;本组41例穿刺成功率97.6%(40/41),穿刺诊断率95.1%(39/41),穿刺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90.2%(37/41)。本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29.3%(12/41),其中肺内出血为14.6%,气胸7.3%,咯血4.9%。结论:CT引导经皮肺活检实用、安全、准确性高、创伤小,是肺部疾病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以下简称MS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肺结节行MS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活检标本行病理学检验.结果 32例患者中17例为恶性肿瘤,穿刺确诊15例,与手术病理相符14例;15例良性病变,穿刺确诊15例.对恶性及良性病灶的灵敏度分别为88.24%和100%.结论 对肺部小结节病变,MS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肺结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对肺内病灶行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3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7例经皮肺穿活检中,经病理证实恶性肿瘤166例,炎性病变120例,结核101例,10例未作出诊断,诊断率96.6%。结论:CT导向经皮活检有较高的诊断率,同时也是安全实用的技术,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技术在甲状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超引导下采用Tru-Cut活检针对65例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经皮穿刺甲状腺活检(CNB)。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6.9%,病理确诊率95.4%,临床和病理符合率为71%,纠正率29%,且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彩超引导下出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全面准确、安全、简便的诊断甲状腺疾病的方法,并为正确指导治疗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肺叶切除,13例行肺楔形切除(其中2例在胸腔镜下完成),1例行肿瘤摘除术。全组术后无死亡a结论: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与肺癌鉴别困难,术前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经皮穿刺肺活检有一定的误诊率。肺炎性假瘤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术中要以冰冻切片明确诊断,术式以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左肝管造影术临床应用的优点。方法;对67例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左肝管造影,观察其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67例中成功63例(成功率为94.0%),无并发症发生,并经手术证实无出血及胆漏。结论:B超引导经皮穿刺左肝管造影术行黄疸定位诊断具有准确性高、损伤小、操作简便和无出血、胆漏、血气胸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应用于经皮穿刺肾组织检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予健康指导。结果出院时试验组健康知识得分较对照组高;试验组的总满意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8.8%;试验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82.7%;试验组并发症腰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穿刺肾组织活检患者实施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护理的质效。  相似文献   

10.
模拟机等中心技术在肺部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X线电视导向经皮穿刺肺活检技术进行改良,用模拟机准确进行肺穿刺部位及进针方向的定位,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应用模拟机放疗等中心定位技术确定穿刺点,通过测距灯确定病灶中心至胸壁的深度,以此为依据进行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结果:对500例肺部团块性质待查者进行经皮肺活检,总定位穿刺成功率达99.8%,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91.0%(455/500);二次穿刺成功率99.4%[(455 42)/500];三次穿刺成功率99.8%[(455 42) 2/500]。本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4.6%(23/500),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模拟机放疗等中心定位技术行肺部穿刺活检术,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医护人员可避免X线辐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和LEEP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患者子宫颈冷刀锥切与宫颈LEEP锥切术后结果与术前多点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子宫颈冷刀锥切病理与术前多点病理活检结果完全符合者有70例(81.4%);有差异者16例(18.6%),其中7例术前多点活检为CINⅡ和CINⅢ,而锥切为CINⅢ和微小早期浸润癌。子宫颈LEEP锥切术病理与术前多点病理活检结果完全符合者有45例(75%);有差异者15例(25%),其中5例术前多点活检为CINⅡ和CINⅢ,而锥切为微小早期浸润癌。65例为CINⅢ或以上,常伴有累及宫颈管腺体;同时累及2个象限例57例,伴有HPV感染132例;切缘病变残留率分别是CINⅡ(3.2%)和CINⅢ(8.1%)。结论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中,子宫颈冷刀锥切在完整切除病变、低残留方面占有优势,而LEEP锥切术省时、简单、安全、价廉。  相似文献   

12.
留置套针经胸壁穿刺肺活检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经胸壁肺活检对诊断肺部疾病的价值。在模拟机定位指引下留置套针经胸壁刺入病灶中心,然后再用细针进行反复抽吸肺组织。结果:34例肺部病灶均获得得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7例为肺癌,5例结核,1例结节病,11例肺炎症。结论:留置套针经胸壁穿刺定位准确,可直接取得病理组织,阳性率高,并发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临床触诊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84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又出现可疑颈部包块者行临床触诊、CDFI和穿刺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触诊和CDFI对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105个颈部肿物中,64个为复发肿物.41个为纤维化改变;(2)临床触诊发现颈部肿物92个.诊断的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73.8%,符合率为66.7%;(3)CDFI检出颈部肿物105个.诊断的敏感性为92.2%.特异性为85.4%.符合率为89.5%;(4)复发组的纵、横径比值(L/T)明显小于纤维化组.但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CDFI对鉴别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的价值明显优于临床触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缩唇呼吸对中老年轻、中度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的轻、中度中老年COPD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及缩唇呼吸,实验组在対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肺功能[主要指标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和用力肺活量(FVC)]的测定,并比较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临床疗效,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FEV1/FVC、FVC)和SGR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肺功能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3.3%,第6个月总有效率为97.8%和8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穴位敷贴治疗联合缩唇呼吸可明显改善中老年轻、中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法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0 mL)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或钻孔置管血肿引流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鼻饲清热化痰通腑中药(千金苇茎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鼻饲安慰剂处理。根据病情轻重,分别采用气管切开术,重型肺炎者使用支纤镜下肺泡灌洗,并结合痰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防治感染。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例数、重型肺炎肺泡灌洗例数、咳痰消失时间和发热缓解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管切开例数和肺泡灌洗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咳痰消失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清热化痰通腑法能有效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毛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部感染,经气管镜肺活检临床确诊为肺毛霉菌感染.该患者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3 d,死于大咯血.结论毛霉菌病是一种罕见的病死率很高的系统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和早期进行抗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与血栓抽吸术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大量血栓征象、并需行血栓抽吸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PCI术前行IABP后联合导管血栓抽吸;对照组为术前单纯行导管血栓抽吸。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无复流/慢血流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浆中CK-MB其峰值、CTnI峰值、肺动脉楔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行急诊PCI时联用IABP及血栓抽吸术,对于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灌注,恢复心功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采用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活检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检查作对照分析。结果: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即伴有肾组织HBV阳性)的发病率为47.5%;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78.9%);主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52.6%)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1.1%),免疫荧光IgG、C3和C1q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明显较肾组织HBV阴性组严重(P<0.01);血清免疫学检查发现,乙肝病参相关性肾炎患者血清e抗原阳性率较高(84.2%),而e抗体阳性率较低,肾组织HBV阴性组则相反。结论:血清乙肝病参抗原阳性患者肾组织HBV阳性组与肾组织HBV阴性组在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实验室相关检查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在缺乏肾活检的情况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诊断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技术在治疗胃癌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通过使用亚甲蓝对40例患有胃癌疾病的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术后进行常规HE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术中注射亚甲蓝后前哨淋巴结的表达情况.结果在40例中有39例检出SLN,其检出率为97.5%.一共检出54枚淋巴结,平均每例1.35枚.由SLN组织学状态预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92.6%(36/39),敏感性为87.5%(21/24),假阴性率为12.5%(3/24).同时,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随胃癌浸润的深度增加而降低,T1期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是100%,T3期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是84.6%、88.2%.21例转移的SLN中,3例为SLN唯一转移部位,均为T1、T2期.结论SLN能较准确地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为进一步行前瞻『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早期胃癌患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 4组 42日龄患鸡组织滴虫病的罗曼褐壳蛋鸡群 ,用剂量分别是 1 .5 % ,1 .0 % ,0 .5 %复方中西药物和 0 .0 2 %痢特灵拌料治疗 ,连用 5d ,随后的 1 0d内 ,治疗组分别死亡 1 .73% ,1 .96% ,9.5 2 %和 1 0 .67% ,而未治疗的对照组死亡 1 6.0 8% ;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是 91 .64% ,89.39% ,76.1 6%和 5 0 .81 % ,而未治疗对照组的自愈率为 49.7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