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仪征县谢集公社蚕桑专业户余存山,1982年春在自留地上栽桑0.67亩,当年亩均蚕茧收入319.79元。1983年经公社批准又在责任田上扩栽新桑3.23亩,全年饲养蚕种12张,生产蚕茧681.6斤,亩产蚕茧174.8斤,产值1268.36元,蚕茧亩产值325.22元。并利用桑树行间嫁接湖桑苗22000株,出圃16940株,产值1000元左右,桑苗亩产值256.41元,茧、苗亩产值合计为581.63元。又  相似文献   

2.
<正> 在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喜看在祖国大花园中,蚕桑之花正在盛放异彩。我们丹阳县珥陵乡在解放初期仅有桑田460亩左右,所产蚕茧无几。六十年代开始,跨出发展步伐,至目前已有桑田41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8.7%。亩产茧已从当时的30斤左右提高到220斤;总产茧已由160余担发展到目前的9千多担,蚕桑收入达250万元左右,人均产茧22.15斤,人均蚕桑收入达61元。  相似文献   

3.
建德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多山县,他们在参加省、市蚕桑会议和学习四川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后,体会到建德完全有条件开展户户种桑、家家养蚕,因此在积极扶植发展社队集体蚕桑生产的同时,大胆鼓励社员户里种桑养蚕,并派出蚕桑技术辅导员进行具体帮助、指导。三都区梓里公社江台大队1979年春,8户社员每户利用2—3分自留地种上600株左右嫁接桑苗。当年种桑当年养蚕。每户蚕茧收入超百元。据统计这8户去年春共种了4800株桑苗,早秋开始利用堂前闭屋饲养了三期共7.5张秋蚕种,结果产茧447.2斤,收入总茧款818.40元,平均每户产茧55.9斤,当年收入仅茧款就有102.30元。他们种桑养蚕尝到了甜头。今年春蚕一期又养了6.5张,生产春茧466.3斤,收入茧款1010.98元,平均每户一期产春茧58.3斤,户收入126.37元,社员笑颜逐开,  相似文献   

4.
广丰县下坊公社三官殿大队蚕桑场,1980年建场,当年冬天就连片栽桑六万株,折合面积77亩。1981年兴建平房蚕室一栋,380平方米,现在又正在兴建一幢1140平方米的三层楼蚕室。栽桑第一年的中、晚秋采叶养蚕29张,产茧2366.5斤,茧款收入4116.82元,亩桑蚕茧产值达53.44元;栽桑第二年,全年春、夏、秋五次养蚕,饲养蚕种122张,产茧10252.5斤,平均亩桑产茧133.5斤,亩桑产值213.6元(平均茧价1.6元计),属全区首位,是我区蚕桑生产高产典型。三官殿大队蚕桑场在不到两年的短暂时  相似文献   

5.
<正> 我家6口人,都是大劳力,一九八三年承包大队林蚕场桑园15.6亩。全年养蚕51.5张,产茧3998.5斤,蚕茧收入7410.90元;亩产茧256.3斤,亩产值475.05元,人平交售蚕茧666.4斤,人平蚕茧收入1235.15元,另有3亩隙地,收黄豆1000斤,培养实生桑苗1.5万株,两项价值450元。全年合计毛收入7860.90元,扣除上交1700元,蚕桑开支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一九八三年我县蚕茧质量情况我县1949年产茧1050担,1972年突破万担关;1973年产茧14504担;特别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1980年产茧达22541担;1982年产茧31052担,为1949年的29.5倍,1983年全县遭受特大洪水为害,蚕茧总产仍达到30558担。目前全县栽桑养蚕已遍及到11个区,95个乡831个村,5700多个村民小组35000个养蚕户。其中蚕茧总产万斤以上的村有61个,5万斤以上的乡有18个,10万斤以上的乡1个,养2张蚕产茧120斤有10466户,总产蚕茧153.57万斤,养蚕5张以上,产茧300斤以上有874户,总产茧28.65万斤。1982年农村蚕桑收入达到了605.24万元,人均9.13元。所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澧县澧淡乡拥宪社在今年低溫多雨的惡劣天气下,获得了蚕茧高額丰产。全社三張春蚕种,共产茧435斤6兩,平均每張产茧145斤2兩,比57年全国养蚕模范、湖北省罗田县金光社社員林淑英創造的全国蚕茧單产最高記录121斤6兩高23斤12兩。不仅产量高,而且茧子大,茧質好。在435斤6兩蚕茧中,甲級茧就有409斤;出絲率比澧县蚕桑試驗站去年  相似文献   

8.
<正> 南通地区的蚕桑生产是从一九六六年开始发展的,一九八○年产茧十七万五千七百余担,为一九六五年的十九倍强,平均每年递增一万一千八百多担,比一九七九年增产二万七千二百多担,增长百分之十八点六。亩产茧从四、五十斤,一九八○年增加到一百五十四斤,比一九七九年升高二十五斤,增长百分之十九点三。蚕茧总产值一九八○年二千八百六十一万余元,比一九七九年增收四百二十九万余元。年产蚕茧二千担以上的公社,由七九年的十二个,增加到二十六个。  相似文献   

9.
<正> 关中地区是我国蚕桑生产的发祥地之一,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本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生长期长,劳力比较充足,适合发展桑蚕生产。例如,宝鸡县天王公社,自1976年春季重新栽桑以来,蚕茧产量逐年上升,1980年,575.5亩1~5年生的滩地桑园,共产蚕茧67269斤,收入116041元,平均每亩产茧117斤,收入202元,较其它种植业高出1~3倍。其中天王大队,135亩滩地桑园,产茧24768斤,收入44629元,平均每亩产茧183.5斤,收入330元,每亩产值较其它种植业高出2~5倍。实践证明,只要领导重视,布局合理,政策对头,实行科学务桑养蚕,蚕桑生产就会迅速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场水南和×路两个老蚕桑基地现有桑园300亩,81年产茧28636.1斤,平均亩桑产茧95.4斤。今年到中秋蚕止产茧27500.7斤,比去年同期25376.6斤,增加2124.1斤,预计全年可达30500斤,平均亩桑产茧可以超百斤。一有桑叶才能养蚕,叶多,蚕多,茧多这是常理。这几年我场桑叶产量上升得较快,以春叶产量为例:79年产叶122187斤,80年154035斤,81年193571斤,82年229106斤,平均每年春叶递增3万斤。蚕茧  相似文献   

11.
广丰县下坊公社三官殿大队,在前两年蚕桑生产成倍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春蚕生产又有新的发展。在地、县农业部门的协助下,首次发动了十四户社员家庭养蚕,获得了可喜成绩,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十四户饲养华合×东肥蚕种二十五张,收获蚕茧2406.1斤,平均张种产茧96.2斤,比全区平均张种产茧高11斤。蚕茧总产值5199.81元,平均张种产值209.92元,除去费用成  相似文献   

12.
<正> 自三中全会以来,我县蚕桑生产发展迅速,桑园面积从1980年的314亩发展到1985年的5325亩,蚕茧产量由1.2万斤增长到4万斤。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产后服务工作没有跟上,出现了群众“卖茧难”问题。1984年前,全县仅农付公司和两个基层供销社收购蚕茧。他们业务项目比较多,无专人收茧,加上人员经常调换,业务生疏,不能贯彻收购价格政策,1984年全县平均斤茧价只有1.36元,严重挫伤了群众植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村组一则     
<正> 乐山市观榜乡中桥村,地处丘陵,全村有农户176户,784人。有耕地1290亩,现有投产“四边桑”16万余株,1984年全村养蚕537张,生产蚕茧36599斤,蚕农收入茧款59470元。这个村的养蚕、产茧、蚕茧产值均占全乡的40%以上。全村176户中订162户养蚕,养蚕户占总农户的93.1%,户平养蚕3.3张,户平产茧225斤,户平蚕茧收入367元。这个村蚕桑发展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省农林牧业系统在中央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稳步积极发展我省蚕桑生产,积极疏通蚕茧流通渠道。今年以来办烘茧灶34处,据春茧投产收烘的27个烘茧灶统计,共收鲜茧256196.4斤,占全省收购量5.4%,其中上茧率占88.8%,平均茧价1.8元/斤,烘茧无一亏损。  相似文献   

15.
兰溪县官圹岗公社西章大队舒金连,1982年初种桑1400株,行株距3×0.3,面积0.55亩.当年平均每株养成枝条2.3根,冬季条长平均5.8尺;从夏蚕开始采叶,全年四期共养茧种1.8张,产茧139.35斤,产值279.06元,平均放产蚕茧253.3斤,产值307.38元,尝到了发展蚕桑的甜头.  相似文献   

16.
<正>1987年开始的“蚕茧大战”时断时续,今年在苏北地区烽烟又起。今年春蚕茧收购期间,许多茧站竞相抬价抢购,茧贩也乘机兴风作浪,茧农疲于奔波于各茧站之间。茧站收购蚕茧很少进行仪器检定和执行茧价政策的。以我们如东县为例,全县收购的2600多吨春茧有95%以上是“毛脚茧”(未化蛹的嫩茧),差不多全是统茧(上茧、双宫茧、下脚茧、印烂茧混在一起),把好端端的蚕茧糟塌得不象样子,给蚕桑生产、丝绸行业、广大消费者和外贸出口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正> 1983年我们庙港乡坚持为蚕桑生产服务的观念,在发展蚕桑生产服务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以适应经济体制变革的形势。83年总产茧因灾减了产,但在蚕茧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张单产65.8斤,为全县第一;担茧值222元,比82年增了12.86元;全年平均上茧率达到97.7%。一年来,我们在为蚕桑生产服务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队有六十九户,三百三十五人,劳动力一百七十人,水田面积二百一十六亩,桑园十八亩,80年春以来,我们建立了生产责任制,开展科学种桑养蚕,获得了蚕茧增收.到十月底止养蚕67.3张,已收62.5张,产茧3447.7斤,收入蚕茧款5455.07元,奖售化肥5855.1斤,比79年同期增产蚕茧747.1斤,现金增收2202.25元,还扶持社员家庭种桑养蚕.全队有60户种桑养蚕.蚕桑生产的发展、为粮食生产提供了肥料和资金,促进了粮食增产,早造稻谷增产32451斤,增长29%,平均亩产862斤,比79年同期每亩增产157.5斤.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地处秦岭南麓的运溪乡,自三中全会以耒,蚕桑生产发展迅速。桑园面积由1978年的600多亩发展到1983年的1594亩,植桑65万株,蚕茧产量由1980年的5万多斤,增长到1983年的9万多斤,产茧总值达15.4万斤,人均蚕茧收入14.99元。  相似文献   

20.
<正> 铜山县何桥公社岗义楼前队郑良善,全家九口人,四个劳动力。八二年承包粮食责任田8.5亩,桑田5.4亩。八二年生产粮食10200斤,蚕茧993.5斤,农副业总收入10560元,比八一年5000元翻番,蚕桑一项总收入接近上年农副业总收入。承包当时5.4亩桑田长势不好,仅有2亩可养春蚕,其余3.4亩春伐复壮。通过精心培管改观很快,全年四期蚕养19张种,产茧993.5斤,茧款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