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不同叶龄期追施穗肥对杂交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施纯氮300 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条件下,以杂交中粳稻徐优403、Ⅲ优9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叶龄期等量追施穗肥对其产量、物质生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龄余数4、2时等量追肥产量最高(徐优403、Ⅲ优98分别为10 059.0、10 750.5 kg/hm2),显著高于叶龄余数5、3和3、1时等量追肥的处理;叶龄余数4、2时等量追肥能够有效地增加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最终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适当推迟追施穗肥可有效改善杂交中粳稻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及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叶龄期追施穗肥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寻求粳型超级稻最佳穗肥追施叶龄期。[方法]以超级粳稻武粳15、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叶龄期等量追施穗肥对其产量、物质生产、氮素利用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叶龄余数4、3等量追肥处理产量最高。适期追施穗肥能够有效地增加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并能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率;还可以有效改善粳型超级稻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结论]在施纯氮225 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条件下,叶龄余数4、3等量追穗肥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在有机肥施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不同基追肥比例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基施20%、追施80%时有机水稻产量最高,达6 574.5 kg/hm2。随着有机肥基施比例的增加,产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施肥技术,在大田条件下,以迟熟中粳糯稻"皖稻6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产量有显著影响;[2]施氮量300.Okg/hm2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337.5kg/hm2处理产量次之,产量如果要获得10000kg/hm2以上生产水平,需施纯氮300.0~337.5kg/hm2;(3)在施氮量为300.0kg/hm2、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7:3、追氮时期在倒4叶至倒3叶期时,产量最高;(4)施氮量为300.0kg/hm2、基蘖肥和促花肥比例为7:3、氮磷钾比例在1:0.3:0.3~0.6时.有利于"皖稻68"高产.  相似文献   

5.
氮肥基追比对杂交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南疆地区杂交棉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以兆丰1号和鲁棉研30号为试材,设置3个氮肥基追比(N1,基肥∶追肥=0∶10;N2,基肥∶追肥=2∶8;N3,基肥∶追肥=4∶6)水平,研究氮肥基追比对杂交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N1处理缩短花铃期,其生育期较N2、N3提前10~11d,N2、N3处理间差异不大,N1处理显著降低杂交棉株高,茎秆纤细,主茎叶少而窄,果枝数减少,蕾铃数量少。N2处理的杂交棉株型合理,植株健壮,真叶14.4~14.8片,倒4叶宽和果枝数具有优势。3个处理的杂交棉单株地上部生物量积累趋势一致,N2处理增大干物质快速积累速率和延长快速积累持续时间,提高花后干物质累积量。"三桃"比例均以伏前桃和伏桃为主体桃,N2处理更为合理。通过增加成铃和提高铃质量使皮棉产量达4 223.3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不同施肥模式对火龙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实验设置单施化肥(处理A)、单施有机肥(处理B)、化肥和有机肥混施(处理C)和不施肥(处理D)4个处理,比较这4个处理对火龙果茎秆养分含量、单果重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1)单施化肥、化肥有机肥配施可以明显提高火龙果茎秆N、P含量,而单施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可降低N含量;(2)3次测产都以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火龙果单果重量最高,第3批次测产时,分别比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5.66%、13.66%和48.83%;(3)单施有机肥可明显提高火龙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并可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化肥有机肥配施可提高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综合考虑火龙果果实产量和品质,生产上以化肥有机肥配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杂交早稻金优2155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最优设计对杂交早稻金优2155进行密度、施N量和移栽叶龄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3项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龄和施N量2项措施的一次项和二次项对产量的作用都达极显著水平。密度与叶龄存在极显著的正互作效应,施N量与叶龄存在极显著的负互作效应。综合一次项、二次项、互作项的作用,3项措施对产量的作用是叶龄>施N量>密度。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栽培措施是:4.3~5.2叶移栽,每公顷插19.61万~26.13万丛,施纯N量140.1~182.6kg。据N、P、K、有机肥配施试验,增施N、P、K会不同程度增产,以N、P、K配施有利于高产。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水稻生长,会增加有效穗,但要相应减少化学N肥用量,防止N肥偏多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刺叶锦鸡儿(Caragana acanthophylla Kom)合理的水肥管理制度,采用4种灌水水平和4个施肥水平,16个处理,在每次灌水5.5 L的灌水量条件下:7 d灌水1次(W1)、10 d灌水1次(W2)、15 d灌水1次(W3)、20 d灌水1次(W4);基肥施用量为有机肥250 g/株,追肥施用量为磷酸二氢钾水溶肥每次10 g/株,施肥处理为基施有机肥追肥2次(FH)、基施有机肥追肥1次(FM)、基施有机肥(FL)、不施肥(F0),分析不同水肥处理对刺叶锦鸡儿幼苗株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冠幅生长量、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叶锦鸡儿幼苗经不同水肥处理后生长和生理指标总体上好于对照处理。7 d灌水1次,每株幼苗基施有机肥和追施1次磷酸二氢钾的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10 d灌水1次,每株幼苗基施有机肥和追施1次磷酸二氢钾的处理。在每次5.5 L灌水量条件下,7 d灌水1次,基施有机肥250 g/株,追施1次磷酸二氢钾水溶肥10 g/株处理能够有效促进刺叶锦鸡儿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研究穗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得出在不同叶龄施用穗肥对水稻叶龄进程没有影响;不同的穗肥施用时期会对水稻生长的株高产生影响,施用穗肥早会促进植株的生长。倒2叶穗粒数、结实率最高;倒3叶施肥时产量最高,比不施穗肥提高11.63%。  相似文献   

10.
以华美甜168(甜玉米)、金穗2008(糯玉米)为试验品种,展开不同用量有机肥对不同品种鲜食玉米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基肥(CK)、100%复合肥基施(CF)、50%有机肥+50%复合肥混合基施(MF)、100%有机肥基施(OF)。结果表明:在2个品种中,有机肥和复合肥混合基施与复合肥基施,均能显著提高采收期单株干物质量、穗位高、穗长和收获指数,进而显著增加产量;2个玉米品种中有机肥和复合肥混合基施、有机肥基施均能提高玉米的食味品质、籽粒水分、可溶性糖,降低玉米皮渣率。综合玉米产量、食味品质和营养成分来看,玉米种植中以有机肥和复合肥1∶1基施是一种适宜方案。  相似文献   

11.
将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Accc 8011,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Accc10011和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Accc 10013的草炭吸附制剂直接或间接(将菌剂装入聚丙烯薄膜袋密封)置于有机肥与化肥制成的复混肥料中,于25℃恒温放置30 d,采用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活细菌数量,研究添加化肥对细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化肥总养分(N P2O5 K2O)达到0.066 g.g-1,加入的细菌活菌数显著下降。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将这几种细菌的草炭吸附制剂封装入聚丙烯薄膜袋再埋入化肥与有机肥制成的复混肥料中,当化肥总养分达0.122 g.g-1时,细菌的存活率也有显著的下降。所以这3种肥料细菌不能与化肥质量分数较高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混合,而应单独包装,分开放置。表2参16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炭基花生专用肥以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与普通三元复合肥及不施肥相比,对花生产量、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炭基花生专用肥和有机肥对花生产量的提高有显著效果,能够增加花生分枝数和结果枝数,提高单株生产力,增加饱果数,提高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荚果饱满度等各项经济指标。两者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更加突出,其中处理5炭基花生专用肥450kg/hm2+有机肥2160kg/ hm2(有机肥中N+P2O5+K2O替代40%炭基肥基准用量中氮磷钾)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在水田化肥深施方案(即将化肥与适量水混合后,用强制性排送肥机构将其排入土中)的基础上,对排送肥机构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研制了一种对各排肥管轮换供肥的分配器,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这种排送肥机构能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桂糖97-69 作为供试品种,以利达生物有机肥、普通复合肥为供试肥料,设置等价施肥处理,研究不 同肥料处理对甘蔗农艺性状和工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甘蔗株高、成茎率、有效茎数、产 量、纤维分、蔗糖分高于施用复合肥处理,但出苗率、分蘖率、茎径不及施用复合肥处理。说明在促进甘蔗伸长、提高 甘蔗有效茎数、产量及含糖量上,施用生物有机肥比施用普通复合肥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坡地柑桔园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赤红壤发育的旱坡地柑桔园开展不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能显著提高柑桔的产量和食用品质,其中沙糖桔增产率为16.3%~18.4%,年桔增产率为7.8%~16.4%。此外,施用有机肥处理能显著提高柑桔园土壤微生物量,在施用等氮量条件下,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呈递增趋势,说明施用有机肥对柑桔园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物有机肥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有机肥是按一定比例,利用动、植物废弃物等材料配以微生物菌群,通过混合、发酵、分解形成的新型肥料。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畜禽粪便、化肥及生物有机肥给土壤、农业环境、人类健康及生存分别造成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当前生物有机肥发展状况,指出生物有机肥是农业发展的希望之肥。  相似文献   

17.
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评价氮肥肥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通用施肥模型,以河南省小麦氮肥肥效试验数据为例,分别求算长期定位试验、普通田间试验、示踪试验三种情况下的肥料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长期定位试验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都比较稳定;普通田间试验在最佳施氮情况下,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均与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接近,但不同普通田间试验之间氮利用率变幅较大;示踪试验的氮利用率或氮转化率不能作为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的科学依据;②氮利用率低估了氮肥肥效;不考虑外源氮时则高估了氮肥肥效;使用氮转化率和外源氮是科学评价氮肥肥效的方法;③具体施肥实践时,可以不考虑外源氮而直接使用氮相对转化率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参照长期定位试验的最佳施氮量,即使在不测定土壤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氮转化率半定量地指导施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扎实推进农业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探索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比和有机肥替代化肥适宜用量,为科学合理配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2020年在水稻上开展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以纯化肥处理CK为对照。5个处理分别为纯化肥处理(CK)、80%化肥+20%有机肥(T1)、60%化肥+40%有机肥(T2)、40%化肥+60%有机肥(T3)、纯有机肥处理(T4)。2019年纯有机肥处理(T4)为施用有机肥6000kg/hm2,2020年纯有机肥处理(T4)为施用有机肥9000kg/hm2。【结果】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养分均比对照纯化肥处理(CK)增加,两年试验各处理中均以T1(80%化肥+20%有机肥处理)与CK处理产量及收益最为接近,并且各处理的产量与收益均表现为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其中2020年80%化肥+20%有机肥处理T1(配施有机肥9000kg/hm2  相似文献   

19.
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选用扬麦20进行了不施化肥、常规施肥和化肥减量20%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肥20%处理的成熟期株高、穗长和产量分别下降了8.06%(P<0.01)、12.12%(P<0.01)和17.76%(P<0.01),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下降了26.88%(P<0.01)、31.19%(P<0.01)、21.15%(P<0.01)。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6.11%(P<0.05)、34.32%(P<0.05)、24.19%(P<0.01),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6.92%(P<0.01)、16.61%(P<0.01)、16.08%(P<0.01)。上述结果说明化肥减量20%虽不利于小麦生长,导致减产,但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农业生产效率,因此需要合理施肥,开展化肥减量及替代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夏玉米专用缓释肥的施用效果和实现夏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SPAD值、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鹤壁和许昌两试验点专用缓释肥较等养分普通肥料1次施分别增产5.17%和5.65%,较农民施肥分别增产9.99%和5.34%,植株氮养分积累量较普通肥料1次施分别增加6.21%和7.97%,氮肥利用率较普通肥料1次施分别提高7.66和8.69个百分点,与普通肥料2次施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均无显著差异。专用缓释肥(28-10-12,缓释氮素占50%)苗期1次性施用750 kg·hm~(-2)促进了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实现了高产、高效和简化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