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灌溉量对亚低温下温室番茄生理生化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试验以番茄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对比研究了常温和亚低温下补充灌水80%蒸腾蒸发量,100%蒸腾蒸发量及120%蒸腾蒸发量的水分对温室番茄抗寒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亚低温使番茄植株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果实品质显著降低;使番茄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不论在亚低温还是在常温下,补充80%蒸腾蒸发量或120%蒸腾蒸发量灌水均使植株抗寒性降低,果实Vc、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度增大。亚低温下水分胁迫引起植株抗寒性降低,认为在亚低温条件下,番茄开花座果期以蒸腾蒸发量的100%补充灌溉,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污水灌溉时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田间实验研究污水灌溉条件下夏玉米水分与氮素的利用效率。试验设置了高、中、低3个不同灌水水平下的9个对比处理,结果表明:灌水量、灌溉水质、施肥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很小;不同灌溉水量条件下,污水灌溉夏玉米的耗水规律与清水灌溉的耗水规律十分接近,且累积耗水量随灌溉水量的增大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质和施肥无关,仅随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减少。清水灌溉处理玉米的吸氮量高于污水灌溉处理玉米的吸氮量;氮的利用效率与灌水量和施肥无关,仅与灌溉水质有关,且污水灌溉氮的利用效率高于清水灌溉氮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再生水灌溉方式对重金属在土壤中残留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灌溉技术(沟灌、地下滴灌)和灌水方式(充分灌溉、分根交替灌溉)下再生水灌溉对重金属在土壤中残留影响的田间试验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收获后充分灌水小区土壤重金属Cd含量高于分根交替灌水小区;再生水(二级处理污水)地下滴灌小区高于二级处理污水加氯地下滴灌小区;二级处理污水沟灌小区高于清水灌溉小区;充分灌溉下二级处理污水滴灌小区低于沟灌小区,而分根交替灌溉下沟灌低于滴灌。土壤Pb含量的变化规律与Cd基本相似,除滴灌下二级处理污水区低于二级处理污水加氯小区,无论充分灌溉还是分根交替灌溉均为滴灌低于沟灌。不同处理收获后土壤Pb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二级处理污水灌溉小区土壤cd含量较试验前增加0.62%~7.78%,其他处理均有不同程度减小。试验结果为再生水资源的农业安全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变量灌溉作物产量及节水效果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提高整个田块作物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均匀性是实施变量灌溉水分管理的目标之一。该研究基于土壤可利用水量(available water holding capacity,AWC)将试验区划分为4个水分管理区,利用相同的灌水控制指标(0.45AWC)进行分区变量灌溉水分管理;作为对照,基于最小AWC区的土壤水分进行均一灌溉水分管理。对比变量灌溉和均一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指标(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其均匀性,分析AWC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均一灌溉相比,夏玉米变量灌溉节水14.1%,冬小麦灌水量相同。与均一灌溉相比,变量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指标、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不同AWC管理区之间作物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为获得更高的作物产量,建议不同AWC管理区内采用不同的灌水控制指标。研究可为大型喷灌机变量灌溉水分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污水灌溉对土壤、作物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日光温室内的污水滴灌试验,分析了污水灌溉后重金属Hg、As在土壤中的集聚分布规律和污水灌溉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状况。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后重金属Hg、As在不同土层集聚差异较大,Hg、As在根区10~30 cm土层出现了富集现象,且二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土壤受灌溉外源污染影响较大;污水灌溉对番茄的果实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与清水处理相比番茄的产量减少7.68%,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了46.2%、VC含量增加76.76%,酸度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基本持平,蛋白质降低了55.84%;番茄果实检测表明,与清水处理相比,Hg的残留量增加了28%,As增加了112%,但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6.
弱光条件下增铵营养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人工模拟弱光的方法,研究了营养液中提高铵态氮供应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自然光强相比,弱光条件下小白菜产量大幅度降低,全硝营养的小白菜叶片硝酸盐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06%和23.3%,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7.0%和34%;(2)弱光条件下,与全硝营养相比,营养液中含有15%的铵态氮处理的小白菜增产56.6%,叶片硝酸盐含量下降29%,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24%。因此,弱光条件下适当增加铵态氮可以显著提高小白菜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对小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等氮供应的前提下,以清水(T1)为对照,对比了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T2)和尿素(T3)对小白菜生长指标、叶片光合参数及品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促进了小白菜地上部生长,与T1处理相比,T2及T3处理小白菜干重分别增加17%及38%。叶片数、叶面积与地上部干重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小白菜植株氮素积累量及单位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不同施氮处理间单位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氮素积累量与地上部干重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处理对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质、类黄酮及总酚含量的影响较小。与T3处理相比,T2处理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因此,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能提高小白菜产量及品质,较好地平衡产量与品质间的关系,具有开发成商品肥料并在蔬菜生产中应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节约城市清洁水源,扩大再生水利用力度,确保高质量的草坪,以草地早熟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灌溉水源及再生水灌溉不同水分梯度下草坪草生长速率及叶绿素的变化特征。试验采用7种水分处理:清水适宜灌、混合水适宜灌、再生水充分灌、再生水适宜灌、再生水轻微干旱胁迫、再生水中度干旱胁迫、再生水重度干旱胁迫,灌水下限分别70%fc(田间持水量)、70%fc、80%fc、70%fc、60%fc、50%fc、40%fc,灌水定额相同。研究表明:不同灌溉处理下草坪草生长速率差异明显,再生水灌溉促进了草坪草的生长,草坪草生长速率与供水量成正相关;再生水灌溉下草坪草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清水适宜灌处理下草坪草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而再生水灌溉草坪草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灌溉水质对草坪草生理生化特性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大面积利用再生水灌溉,加大污水资源化力度,确保高质量的都市草坪,在永乐店试验站进行了不同灌溉水源灌溉草坪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3种水源灌溉盆栽草坪:清水灌溉;清水和再生水1:1混合灌溉;再生水灌溉。各处理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相同。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草地早熟禾出苗率,与清水适宜灌相比出苗率提高达29%,能获得较为密致的草坪,确保草坪细腻的质地。当外界气温较高时,与清水灌溉处理相比,再生水灌溉会促使草坪草叶片细胞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增大;当外界气温转低时,水质对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减弱,而温度成为影响草坪草生理生化指标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污水灌溉对草坪土壤与植株氮含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污水灌溉是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该研究以草坪草的污水灌溉为例,选用了高羊茅、黑麦、早熟禾等3种典型的冷季型草坪草为主要试验草种,以地下滴灌和渗灌为2种灌水方式,以城市居民小区的生活污水经过沙过滤和沉淀处理的出水和自来水为2种灌溉水源,共设12个试验处理,进行了污水灌溉和清水(自来水)灌溉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污水灌溉对土壤与植株氮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水灌溉使草坪草根系层(0~30 cm土层)土壤中的全氮、速效氮和铵态氮的含量低于清水灌溉;与此相反,污水灌溉可使草坪草根系层及其以下土层硝态氮明显高于清水灌溉。污水灌溉也导致草坪草的植株中全氮的含量比清水灌溉平均高48%。两种污水灌溉方式下,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差异不明显。但与滴灌相比,污水渗灌的土壤硝态氮的含量高于污水滴灌的情况,尤其是15~30 cm和30~45 cm土层,二者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再生水灌溉水分处理对草坪生理生化特性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趋势,扩大污水资源化力度,确保高质量的都市草坪,在永乐店试验站进行了不同水分处理再生水灌溉草坪的试验研究。该试验采用6种水分处理:清水适宜灌(K)、再生水充分灌(RFI)、再生水适宜灌(RPI)、再生水轻微干旱胁迫(LWS)、再生水中度干旱胁迫(MWS)、再生水重度干旱胁迫(SWS),灌溉下限分别为70%fc、80%fc、70%fc、60%fc、50%fc、40%fc,灌水定额相同。试验结果表明:水分处理对草坪草分蘖消长及质地有重要影响,为获得密致的草坪,保持土壤水分含量在60%fc以上,然而土壤含水率不能低于50%fc,否则草坪草难以正常生长。草坪草叶片脯氨酸累积量是对干旱胁迫较最为敏感的生理生化指标,随水分胁迫的加重脯氨酸累积量迅速增加,脯氨酸累积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此外,随着生长季的延长,外界气温降低也会影响草坪草生长。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irrigation with wastewater on nutritional property and heavy‐me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and consequent accumulation in vegetables at sites having long‐term uses of wastewater for irrigation. Samples of irrigation water, soil, and root and shoot parts of palak plant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Wastewater irrigation led to increases in the total and phytoavailable heavy‐me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at all the sites. Heavy‐metal concentrations in soil under wastewater irrigation were negative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hydrogen potential (pH) and organic carbon (OC), respectively. The enrichment factor and metal pollution index were higher at wastewater‐irrigated sites as compared to the clean water–irrigated on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wastewater irrigation modifi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leading to more 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and consequently to the plant.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盐碱地上微咸水膜下滴灌不同灌水下限对土壤水盐运移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长胜试验站开展了微咸水膜下滴灌玉米的大田试验。试验采用负压计指导灌溉,控制滴头下20cm深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分别为-10,-20,-30,-40kPa,每个处理重复3次,按随机区组布置。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湿润体形状在垂直于滴灌带的滴头所在竖直剖面上近似为半椭圆形,随着灌水下限的增大,湿润层土体含水率增大;玉米根部附近均出现盐分低值区,膜外表层均出现盐分高值区;-20kPa和-30kPa灌水下限适中,既能较充分淋洗膜内表层土壤盐分,又不会造成微咸水中的盐分滞留累积;在玉米生育期内,膜内、膜外地下100cm土体均积盐;-10kPa和-20kPa下限处理对应的湿润体垂直深度约为60cm;玉米收获后,地下100cm土体均积盐,需要进行秋浇或春汇,大量淋洗土壤盐分,保证耕地盐分不逐年累积;试验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灌水下限的降低而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完善滴灌均匀系数设计与评价标准,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了滴灌均匀系数和施氮量对白菜生长、氮素吸收、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中均匀系数设置0.62、0.80和0.96 3个水平,施氮量设置150和300 kg/hm2 2个水平。土壤多参数传感器Hydra Probe的监测结果表明,白菜生育期内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变化动态基本一致,而不同处理间的土壤电导率的差异主要是由其初始值不同引起的。当滴灌均匀系数不大于80%时,白菜株高、干物质质量、吸氮量和产量的均匀系数大于灌水和施肥的均匀系数,且滴灌均匀系数对株高、干物质质量、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吸氮量、产量及Vc含量、总糖、硝酸盐、纤维素等品质指标均值和均匀系数的影响均不显著(α=0.05)。因此采用过高的均匀系数,对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不明显,采用现行滴灌均匀系数的设计和评价标准(均匀系数Cu≥0.80)不会对白菜的生长、养分吸收和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可考虑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15.
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空间结构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该文探讨了地统计学插值模型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适用条件,分析了北野场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正态分布特征和主导分布趋势,提出了不同重金属因子适宜的地统计插值模型。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系数处于12%~37%之间,整体变异性不大;Pb、Cd等因子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90、0.87,空间相关性较弱,受人为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大,As、Cr、Zn、Cu值等因子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52、0.51、0.51和0.46,空间相关性中等,受人为随机因素和空间结构因素的共同作用,Hg和Ni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253和0.06,空间相关性较强,受空间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较大,可能受原生地质的影响较大。污灌区重金属含量存在增加趋势,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自北向南总体呈现较少趋势,这与灌区上下游灌溉保证率不同有关,表明长期污水灌溉可导致土壤重金属富集,但与全国其他污灌区相比,北野场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对较轻,应加强污水处理利用避免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6.
The use of wastewater for irrigation is increasingly being considered as a technical solution to minimize soil degradation and to restore nutrient contents of soil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crease fertility and minimize degradation of soils irrigated with wastewater exposed to different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ntrol and irrigation with wastewater, which had undergone different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on macro‐ and micronutrient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soil profile and nutrient contents of cabbage (Brassica olerecea var. Capitate cv. Yalova‐1) in Erzurum, Turkey. Wastewater irrigation and preliminary treatment–wastewater irrig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especially at 0–30 cm soil depth and plant nutrient contents after one year. Application of wastewater increased soil salinity, organic matter, exchangeable Na, K, Ca, Mg, plant‐available P, and micro‐elements and decreased soil pH. Wastewater increased also yield and N, P, K, Fe, Mn, Zn, Cu, B, and Mo contents of cabbage plants. Undesirable side effects were not observed in plant heavy‐metal contents, due to salinity and toxic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wastewater to soil.  相似文献   

17.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品质、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对番茄果实品质、重金属以及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果实中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含量为清水灌溉(QG)〉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HG)〉再生水灌溉(zG),差异显著;番茄果实中Cr,Cd,Pb的含量随再生水灌溉量的增大而增大,差异不显著,没有造成重金属的累积,而且远低于国家无公害蔬菜安全标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差异不显著,远低于国家土壤质量标准。因此,经过二级处理后的再生水,短期灌溉除了降低番茄部分品质外,不会造成重金属在番茄果实和土壤中的累积。  相似文献   

18.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对发展西藏高海拔地区节水农业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条件下春青稞不同生育期对水分亏缺程度的响应。试验处理包括全生育期充分灌溉处理(对照)以及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水分亏缺处理。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处理显著降低了春青稞耗水量和耗水强度(P0.05),且其减小程度随着亏缺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灌浆期水分亏缺对全生育期作物耗水量的影响最大,其轻、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分别减少全生育期耗水量19.6%和24.2%;在水分亏缺处理下春青稞产量差异不显著。在试验条件下,不同水分亏缺没有导致减产,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64%~21.85%,节水4.96%~24.24%。当土壤水分下限控制在55%田间持水率时,对春青稞产量及构成没有产生显著不良影响且获得了较高的节水率,表明在西藏高海拔半干旱寒区,可以通过秸秆覆盖农田管理措施,使春青稞获得更大的节水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输入输出调控对稻田污染防治和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稻草移除、截断大气沉降、清洁水灌溉等调控措施对稻田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Cd和Pb的累积与运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移除、截断大气沉降和清洁水灌溉均能明显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和水稻中重金属的累积量。与稻草还田对照处理相比,除种植早稻后的土壤有效态Pb含量外,稻草移除处理下土壤中有效态Cd、Pb含量均略有降低,且在该处理下,早稻糙米中Pb含量与晚稻糙米中Cd、Pb含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6%、10.4%和32.4%;稻草移除+截断大气沉降处理下,土壤中有效态Cd、Pb含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种植晚稻后的土壤有效态Pb含量显著降低,除早稻的根和糙米中Cd含量外,其余早晚稻水稻各部位Cd、Pb含量均显著降低,水稻根和茎叶Cd、Pb含量平均降幅分别为32.8%、36.8%和32.2%、24.8%,晚稻糙米Cd、Pb累积量分别显著降低66.3%和22.2%;稻草移除+清洁水灌溉处理下,种植早晚稻后的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11.7%和15.9%,早晚稻各部位Cd、Pb含量降低幅度较大,早晚稻根和茎叶Cd、Pb含量平均降幅分别为38.34%、30.35%和43.4%、13.2%,晚稻糙米中Cd、Pb累积量降幅分别为39.4%、67.2%。分析水稻地上部的Cd、Pb富集与转运系数表明,稻草移除结合截断大气沉降或清洁水灌溉等控源措施可显著降低Cd、Pb在水稻地上部位的富集系数,减少地上部位重金属的累积量。上述结果表明,采用稻草移除结合截断大气沉降或清洁水灌溉措施可进一步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Pb含量和水稻中Cd、Pb富集。因此,控制区域大气污染,净化农田灌溉水等控源措施,同时施行稻草移除等输出污染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等策略,可有效实现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和水稻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华北地区春玉米田间灌溉和降雨相结合的灌溉模式,以北京为典型试验区,在保证作物最优土壤水分下限和灌溉定额相同的基础上,研究了滴灌灌水频率对土壤水、热分布及春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春玉米抽雄期以前阶段实施的滴灌各处理中,高频滴灌下土壤平均含水率和不同深度处的土壤基质势波动幅度较小,高频滴灌下土壤水分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土壤温度受灌水过程、土壤含水率及作物生育阶段的影响较明显,滴灌能显著延迟气温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灌水频率对春玉米根系分布存在一定影响,高频灌溉能显著促进春玉米根系在上层土壤(0~40 cm)中的分布;此外,在这种典型的灌溉和降雨相结合灌溉模式下,不同灌水频率下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建议华北地区春玉米滴灌模式采用低频滴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