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卤水干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GC-MS进行分离鉴定.对2种方法所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确定出最适合卤水干豆腐挥发性成分萃取的方法.结果表明:同时蒸馏萃取法能更有效的提取出干豆腐的挥发性成分(53种),而且有利于高沸点成分的分离.固相微萃取技术尽管分析出的成分数量较少(25种),但它具有快速简便、不使用溶剂和不破坏检测样品等优点,能反映卤水干豆腐的原始信息,可用于挥发性成分的初步鉴定.2种方法共同鉴定出的卤水干豆腐的挥发性成分有己醛、1-己醛、苯乙烯、正庚醛、2-正戊基呋喃、辛醛、安息香醛、1-辛烯-3-醇和壬醛.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不同凝固剂制作的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离鉴定.对所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CaSO4为凝固剂的豆腐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有28种;以MgCl2为凝固剂的豆腐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有21种;以内酯为凝固剂的豆腐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有24种....  相似文献   

3.
以胡椒属种质蒌叶、墨西哥胡椒、假荜拔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3种种质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及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鉴定出蒌叶、墨西哥胡椒、假荜拔的挥发性成分59种,其中从蒌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6种,其含量较高的有安息香醛、荜澄茄油烯和β-石竹烯,相对含量分别为23.56%、9.36%和8.54%;从墨西哥胡椒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8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肉桂醛、萜品烯和萜品油烯,相对含量分别为77.98%、5.88%和5.11%;而假荜菝叶片挥发性成分有25种,含量较高的有β-石竹烯、罗勒烯和芳樟醇。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在3种胡椒属种质中都不相同,总的相对百分含量也不同,说明不同的种质,叶片挥发性成分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用GC—MS法分离鉴定了中药前胡中30种挥发油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多为首次从该植物中鉴定。  相似文献   

5.
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法鉴定鲜火焰花和干火焰花中的挥发性成分。从鲜火焰花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24种,其中含量较高有双戊烯、反式柠檬烯-1,2-环氧化物和α-法呢烯,相对含量分别为64.327%、9.876%和5.668%;从干火焰花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4种,其中含量较高有双戊烯、(E)-香叶基丙酮和苯乙醇,相对含量分别为49.389%、8.136%和5.600%。双戊烯是火焰花的主要特征性挥发成分和香味成分,在鲜花和干花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64.327%和49.389%。  相似文献   

6.
中药茉莉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鉴定中药茉莉根脂肪酸的化学成分。方法:按文献报道的方法提取脂肪酸,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茉莉根脂肪酸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了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相对含量高的成分有9—十八碳烯酸(油酸)、十五烷酸、癸烷酸和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四者相加,占总峰面积的81.88%。结论:茉莉根的脂肪酸成分大多集中于上述4种成分,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茉莉根脂肪酸成分及其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加拿大产西洋参果汁挥发性成分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洋参果汁中含有挥发性成分近30余种,经GS- MS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为亚油酸甲酯,约 28.3% ,另外含有β- 谷甾醇等成分。  相似文献   

8.
以海南兴隆地区咖啡豆(Coffea robusta)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烘焙方式(即快速烘焙、中速烘焙以及慢速烘焙)对咖啡豆理化性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鉴定3种烘焙速度下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再以电子鼻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进一步分析不同烘焙豆样品整体风味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烘焙方式下共鉴定出9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快速、中速和慢速烘焙豆中分别鉴定出82、72、76种;烘焙豆样品间挥发性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在中速烘焙豆中检测出最高的挥发性成分总含量(1080.51 μg/g);电子鼻检测发现不同烘焙方式咖啡豆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PCA结果显示三者差异明显,其中中速和慢速烘焙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有部分重叠现象,二者与快速烘焙样品差别较大。本研究可为咖啡烘焙工艺改进及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丁书仙  程纹  王祝年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2169-2173
采用石油醚萃取橡胶紫茉莉(Cryptostegia grandiflora R.Brown)地上部分(茎秆、叶片、花瓣、果实)中的脂溶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检测出52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44种.结果显示,橡胶紫茉莉地上部分脂溶性化学...  相似文献   

10.
澳洲坚果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从澳洲坚果花中萃取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了11种成分,主要是苯乙醛(38.15%)、苯甲醛(7.28%)、苯乙腈(6.49%),含量最少的是a-(异亚硝基)-苯丙酸(0.19%)。  相似文献   

11.
印楝种子中杀虫活性成人的分离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印楝种子中杀虫活性成分分离成油溶性和水溶性2个混合物后,再用萑取分离法分别将各混合物分离为3个小组,含活性物质个数较多的小组用快速低压液相色谱法分离为124个极性不同的产物,分离产物中的活性物质个数用薄层色谱法鉴定,对有代表性的6个分离产物进行杀虫活性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中,用于提了和萃取印楝种仁中的杀虫尖性成分的有机溶剂的搭配是目前较好的一种,能达到油溶性活性成分与油脂基本分离;用快速低压液相色谱法分离的印楝杀虫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杀虫选择性和广谱杀虫性。  相似文献   

12.
以高良姜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和水蒸气提取技术提取高良姜精油和纯露,分析比较精油和纯露的提取率及外观颜色,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精油和纯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的精油和纯露提取率均高于水蒸气技术提取的提取率,纯露外观颜色无差异;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和纯露在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上有差异,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鉴定出高良姜精油成分35种,纯露成分20种,水蒸气提取鉴定精油成分29种,纯露成分19种;1,8-桉叶素在超临界CO2提取的精油相对含量为15.49%,在水蒸气提取的精油相对含量中为10.61%;超临界CO2提取纯露含量最高的为柠檬烯,相对含量为68.50%;水蒸气提取纯露含量最高的为1,8-桉叶素,相对含量为31.83%。实验结果可为高良姜精油和纯露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35份东北三省大豆资源的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进行了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结果表明,35份大豆资源表型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4个主成分,进一步鉴定到10份优异种质。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4.
为综合评价黔西南州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采集了黔西南州6个产烟县的 C3F 等级烤烟样本101个,测定其烤烟化学成分,应用模糊数学法对其可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西南州烤烟具有糖含量较高,其他化学成分适宜的特点;不同产烟县以贞丰县烤烟的化学成分可用性较高;不同产烟乡镇以龙场镇、者相镇、潘家庄镇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较高;不同品种以兴烟1号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较高;黔西南州烤烟 CCUI 值空间分布有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斜叶黄檀中的精油,并分析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主要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精油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斜叶黄檀精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75℃,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精油的得率为4.7573%;从斜叶黄檀精油中共鉴定出13种挥发性组分,主要成分是榄香素和甲基丁香酚,分别占92.33%和3.18%。   相似文献   

16.
不同筋力小麦品种麦胚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筋力小麦品种麦胚的风味特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麦胚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品种麦胚中分别检出32、35和2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同成分有19种,分别占挥发性成分含量的65%以上,说明三种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胚中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但大部分主要成分相同,以醇类、酚类、烃类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7.
采用GC-MS方法,对两种土壤栽培下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壤土中栽培的姜黄挥发油含量(8.0%)明显高于沙壤土中栽培的含量(6.0%);两种土壤栽培的姜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4和33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总含量的64.095%和55.951%,主要成分均为倍半萜类和单萜类化合物。且红壤土栽培下姜黄挥发油中的芳姜黄酮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大多高于沙壤土栽培的,栽培在红壤土的姜黄比栽培在沙壤土中的姜黄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8.
黄棪原料香气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棪原料游离态香精油含量以茎中最高,达20.95 mg / kg,梢中含量为12.42 mg / kg,叶中为8.15 mg / kg;其中游离态醇类香气化合物也以茎中含量最高,为14.87 mg / kg,分别是梢、叶中醇类香气化合物的3.46和5.65倍。而香气的化学组成以梢中最丰富,测出36个组分;茎中测出24个组分;叶中仅测出19个。中国乌龙茶的特征香气组分在供试原料中大都检出,且绝大多数组分在茎中有较高的含量。糖苷类结合态香气前体的数量分布与游离态香气的数量分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和拓展不同基因型露兜树属叶片利用价值,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MS)法定性定量测定了8种露兜树属叶挥发性风味组分,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表明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组分83种,共有组分12种,共有组分占总含量的(38.70±9.78)%,各样品间风味差异显著(P<0.05);醛类(21种)、醇类(17种)和酮类(14种)是露兜树属植物的特征类别组分;主成分分析对样品区分效果不显著,PC1(43.94%)和PC2(21.77%)仅为65.71%,说明样品间风味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为露兜树属植物叶片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鹧鸪茶提取工艺,研究超声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水提液中多酚提取率(Y1)、游离氨基酸总量(Y2)和水浸出物含量(Y3)的影响。将提取液进一步干燥处理得到速溶粉,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对茶粉及速溶粉挥发性成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得到速溶鹧鸪茶提取工艺参数为时间28 min、温度58℃、料液比1:21,在此工艺参数下制得的提取液的多酚提取率为14.53%,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0.97 mg/g,水浸出物含量为33.45%。茶粉和速溶粉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72种,其中茶粉含44种,速溶粉含52种,二者相同挥发性成分为26种。本研究可为鹧鸪茶生产工艺条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