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淤地坝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事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各地淤地坝的运行管理大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垮坝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泾川县田家沟小流域坝系工程是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试点坝系之一,从工程建设开始,就着手运行管护方法的尝试。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景区管理、承包人管理、村组管理和林权所有者管理等4种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使淤地坝工程的管护责任落到了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护 ,精心打造优质坝系生态工程 ,使淤地坝工程建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涌现了不少坝系建设典型。但要把淤地坝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拓展工程的内涵和外延 ,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 ,坚持以民为本和效益优先的原则 ,按照规划设计和“三制一报”制度的要求 ,推广“护坝田”工程管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控制沟道侵蚀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在山西已有400多年的建设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淤地坝建设大体经历了集体组织建设(1985年以前)、骨干坝试点建设(1986—2002年)、沟道坝系工程建设(2003—2014年)和巩固提高除险加固(2015年至今)4个阶段。如何搞好淤地坝坝系工程除险加固和安全运用,就坝系工程除险加固初步设计中的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临县万安沟小流域坝系工程为例,对坝系工程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索小流域淤地坝监测的内容、指标、方法,分析淤地坝建设效益,更好地为淤地坝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方法]2005—2010年,在黄土高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选择了12条典型小流域坝系,布设监测点,采用遥感、水沙观测、调查等方法,连续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动态、拦沙蓄水、坝地利用及增产效益、坝系工程安全等监测。分析了淤地坝建设与坝系配置、坡面治理、拦沙蓄水、坝地利用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结论]建议在淤地坝建设中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骨干坝为主体,骨干坝、中型坝、小型淤地坝相结合,形成稳定的淤地坝坝系。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中游淤地坝建设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治理工程。淤地坝坝系工程除险加固受资金配置、施工力量等因素影响,不可能同时开工。如何根据大中型淤地坝在坝系中的位置,科学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是淤地坝除险加固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临县万安沟小流域坝系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坝系中各坝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坝系相互影响关系图,并考虑下游影响范围内居民以及淤地坝淤积情况,较好地解决了施工时序安排问题。  相似文献   

6.
 坝系是以小流域为单元,为充分利用水沙资源,在沟道中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为目的的大中小型淤地坝工程体系。坝系建设,就是在一条小流域内合理布局大、中、小型淤地坝工程体系,做到遇洪能拦,遇旱能灌,淤地能种,水多能排,防洪保收。为总结晋西多沙粗沙区坝系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导今后沟道坝系建设,在对小流域典型坝系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对坝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合理确定坝控规模、建坝密度、建设时序和大中小型淤地坝的比例,是保证沟道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坝系群体最佳效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淤地坝除险加固是确保工程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增设溢洪道是淤地坝除险加固的主要建设内容。根据大中型淤地坝在坝系中的位置,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坝的防洪标准,做好洪水组合和调洪计算,是溢洪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山西省在淤地坝除险加固设计中的实际处理方案,按单坝和坝系2种情况讨论防洪标准,按单坝、设计坝上游串联一座淤地坝和并联几座淤地坝3种情况分析洪水组合,根据不同的淤积高程进行了调洪计算,还提出了建立坝系水动力学洪水演进模型,通过模型试验完善坝系洪水组合和溢洪道设计理论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认识黄土丘陵区淤地坝系结构特征,对黄土丘陵区第三副区车路沟坝系沟道特征、库容分布特征、泥沙淤积及蓄水量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坝系的级联方式进行了解析,对把口站的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车路沟流域随着沟道级别的提高,沟道平均面积增大,平均沟长增加,平均比降减小;Ⅰ级沟道小型坝的数量最多,Ⅱ级沟道中型坝数量最多,Ⅲ级和Ⅳ级沟道则以骨干坝建设为主。(2)随着沟道级别的提高,骨干坝的总库容、设计防洪库容和设计淤积库容表现为逐渐增大,中型坝、小型坝的总库容和设计防洪库容表现为逐渐减小,设计淤积库容先增大后减小。(3)车路沟坝系中型坝和小型坝的设计淤积库容已经几乎淤满,而骨干坝还剩余较大的淤积库容。(4)车路上游坝系单元通过拦蓄洪水泥沙为下游主沟的淤地坝减轻防洪压力,坝系单元内部各中小型坝尽快淤积成地,车路沟坝系仍有较大的淤地潜力;随着车路沟淤地坝系的建设,流域把口站的水沙趋势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成果以期为黄土高原淤地坝系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坝系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甘肃省渭源县唐家河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实际,分析了在建设淤地坝过程中所遇到的土壤侵蚀模数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审批、坝系工程布局与配置和淤地坝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称钩河流域坝系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动态监测、拦沙蓄水监测、坝地利用及增产效益监测、坝系工程安全监测。通过监测工程的实施,准确评价坝系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全市今后建设安全运行、相对稳定的小流域坝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提高坝系及淤地坝设计、施工、管理和生产的水平,保证坝系工程整体质量与效益的全面稳定发挥。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以来,临汾市抓住国家加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机遇,使淤地坝建设这一亮点工程在全市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新建淤地坝425座,其中骨干坝99座,中小型淤地坝326座,先后建成了一批特色坝系工程,加上原有的基础,全市淤地坝累计已达到10891座。其主要经验是:科学规划设计,提高工程质量;集中项目投资,部门协同作战;落实“护坝田”制度,加强工程管护。针对淤地坝工程的建设运行实际,提出了加强防洪保安和充分发挥增产增收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坝系相对稳定概念出发,通过对初步建成小流域坝系的调查研究,认为相对稳定坝系须经过建设期、配套完善期、相对稳定期3个阶段才能形成。介绍了每个阶段建设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建设期是通过各级沟道淤地坝的建设,逐步形成小流域坝系的基本骨架,实现对流域洪水泥沙的初步控制;配套完善期是分析小流域坝系实现相对稳定的可行性和确定坝系配套完善方案;相对稳定期包括合理安排各类淤地坝的加高岁修工程、及时处理坝系生产运行中出现的局部损坏等问题和建立坝系可持续发展基金。利用坝系形成过程及其阶段划分理论对黄土高原坝系所处阶段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当前坝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以来,互助县淤地坝建设经历了从单坝工程到坝系工程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11年年底,共建成各类淤地坝119座。根据互助县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淤地坝建设和淤地坝防汛体系建设的经验,以及4种常用的淤地坝运行管理模式,即流域管理所管理模式、承包经营管理模式、实体管理模式、护坝田补偿模式,希望能为黄土高原丘四区青海东部干旱区淤地坝后续建设以及农村生态改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坝系相对稳定有关问题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坝系是指小流域沟道中由淤地坝组成的工程体系。坝系与相对稳定坝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流域坝系要达到相对稳定,必须同时满足坝系安全、坝系保收、坝系工程加高工程量和坝系控制洪水泥沙四个条件。提出和完善了坝系相对稳定的有关概念,计算和讨论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不同类型区坝系相对稳定系数临界值的取值范围,并应用坝系相对稳定判别系数对黄河中游地区15条坝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中地区淤地坝建设起步晚,缺少经验,往往参照甚至套用陕北地区淤地坝建设模式,不但造成资金浪费,而且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结合陕西省小流域坝系建设实际,从项目可行性、坝系及工程安全角度出发,提出了关中地区坝系建设在坝型配置、坝系设计标准、工程枢纽组成等方面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为该地区坝系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陕北地区淤地坝建设现状、成效、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地区共保存淤地坝32771座,其中治沟骨干工程325座、大型坝793座、中型坝26161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7万km~2,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陕北淤地坝还存在病险坝多、投入不足、沟道坝系不合理、利用率低等问题。全面推进淤地坝建设,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重视前期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积极进行旧险坝加固配套,加强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7.
陕北千沟万壑,适宜修造淤地坝,每平方公里可建坝地2.3~3.5hm~2。经多年努力,已建成淤地坝3.4万座,拦泥20多亿t,淤成坝地5.38万hm~2,年产粮食1.6亿kg,减少了入黄泥沙,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但现有淤地坝存在坝系布设不合理、工程不配套、大部库容已淤满、防洪标准低和部分坝地盐碱化等问题。为此,提出加高配套淤地坝、布设控制性的骨干工程等对策,并分析了陕北坝地建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吕梁市多年来淤地坝的建设效益,针对坝系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强化对坝系建设的认识、完善坝系工程的前期规划、加大坝系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生物配套措施的实施、实行坝系运行的后续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淤地坝建设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治理工程,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是保障淤地坝安全运行、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一项主要措施。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坝的防洪标准,做好洪水组合计算,是坝系工程除险加固设计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以山西临县万安沟小流域坝系工程为例,将坝系内大中型淤地坝划分为若干层次,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从而直观、快捷地分析流域内各坝的分布特征及上下游坝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坝的防洪标准、洪水组合和水文计算方法,为坝系工程除险加固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第三副区聂家河小流域坝系工程布局以现有骨干工程为骨架,各级沟道自上而下逐段布设小型淤地坝、中型淤地坝和骨干工程,分级拦蓄径流泥沙;在其示范坝系的典型淤地坝上布设了降雨、拦沙及输沙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坝系工程抬高了侵蚀基准,稳定了沟坡,控制了沟床下切和沟岸扩张,增强保土保水能力,尤其骨干坝在坝系拦沙中起关键作用,能够快速有效地拦蓄径流泥沙,控制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为保护下游河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