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阳  吕警 《棉花科学》2023,(2):72-74
快速检测技术是农产品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农产品检测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有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在农产品检测中采用快速检测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首先阐述了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背景,对比了传统农产品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技术,并根据快速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探究了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然后分析快速检测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而探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以及在发病早期对植株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马铃薯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涉及以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检测方法。以蛋白质为基础的检测方法主要根据免疫学原理,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测定法、直接组织斑免疫测定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以核酸为基础衍生的检测方法较多,主要有RT-PCR检测技术、免疫捕捉-RT-PCR检测技术、核酸杂交检测技术、指示分子NAS-BA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  相似文献   

3.
无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年在农业和工业中广泛应用的新兴的高科技检测技术。介绍各种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原理,综述无损检测技术在不同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发展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转基因产业化应用的不断推进,对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满足监管工作需求,转基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尤为重要。本文从基于核酸水平的快速检测技术、基于蛋白水平的快速检测技术和其它快速检测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核酸快速提取技术、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核酸试纸条技术、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重要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了转基因生物成分快速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前景以及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以期促进我国转基因产品快速检测技术发展,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5.
郭榛  金诚谦  刘鹏  唐小涵  赵男 《大豆科学》2022,41(1):99-106
光谱分析和光谱成像技术结合了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物质中各成分的含量.随着我国大豆产业不断发展,光谱分析和光谱成像技术已应用到大豆品质检测技术的各个方面.本文介绍光谱分析和光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归纳技术检测工艺,包括大豆检测状态、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特征提取方法和常用建模分析方法;重点总结光谱分析和光谱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6.
章程辉 《福建热作科技》2006,31(2):29-30,2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热带、亚热带果品品质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近红外检测技术、声学特性检测技术、X射线检测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及电磁特性检测技术等研究进展,并提出发展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人参中农药残留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参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情况,包括人参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等,并对目前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杨迪  杜婵娟  叶云峰  彭军  张欣  付岗 《热带作物学报》2020,41(12):2582-2590
香蕉枯萎病是全世界香蕉产业共同面临的毁灭性病害,但目前生产上仍缺乏适宜的抗病品种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借助快速准确的枯萎病菌检测技术及时明确病原菌以控制该病的传播和蔓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香蕉枯萎病菌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归纳和总结了DNA指纹图谱、普通PCR、多重PCR、荧光定量PCR及等温扩增技术在该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发展方向,为该病的分子检测技术优化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检测马铃薯4种细菌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易受到多种细菌病害的侵染,特别是检疫性病害和土传性病害,对马铃薯种薯进行全面的细菌病害检测势在必行。将检测检疫性细菌病害的DNA条形码技术应用在马铃薯4种细菌性病害(环腐病、青枯病、疮痂病和黑胫病)的检测中,探讨该项技术的应用可行性。采用已知菌株以明确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项DNA条形码技术检测马铃薯环腐病和疮痂病的结果良好;检测青枯病可以确定到属;检测黑胫病时配合特异性基因,可获得良好的检测结果。该DNA条形码技术是标准性操作规程与测序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同时可以在大规模样品的检测工作中缩减工作量,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0.
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内外茶叶农残限量动态、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等几个方面对目前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状况作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化学指纹图谱检测技术在茶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由化学指纹图谱收集和化学计量分析两个部分组成。化学指纹图谱收集技术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化学计量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化学指纹图谱检测技术目前已在茶叶溯源地区分、不同茶类和等级区分、茶树品种区分、茶叶陈新区分、数字化感官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有了良好研究进展,但相关技术仍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The flavor of boiled potato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ensory and instrumental methods to get basic information concerning sensory features and aroma compounds for use in breeding research and quality control. The sensory odor profiles of three genotypes were found to differ especially in negative sensations like “burnt”, “fodder” and “musty”. The aroma volatiles were isolated by a modified simultaneous steam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method. Nineteen character impact compounds of boiled potato aroma were pointed out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nitrogen specific dete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d 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 The comparison of the quantified odor impressions in three genotypes by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 revealed the substances responsible for the typical boiled potato odorants and off-flavor notes.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茶叶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茶多酚总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近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方法,以及茶多酚组分测定方法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重点介绍了应用最广的儿茶素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茶多酚检测方法学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豆、花生及粮油中56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高油脂植物源性样品粮谷和粮油中的农药残留量,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GC/MS/MS)能够快速、简单、同时测定大豆、花生及其粮油中56种农药残留,并对MS/MS检测参数及样品前处理方式进行了优化。样品经乙腈提取后,冷冻、离心,串联C18/PSA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检测,56种农药在线性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大于0.99。本检测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01~0.005 mg·kg~(-1),方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62%~1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14.5%。本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豆、花生及其粮油类高油脂植物源性食品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油料中农药残留限量 与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油料中农药残留限量和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了综述。我国油料中农药残留限量与美国、 欧盟等发达国家和组织差距很大,检测技术也相对落后。我国油料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多采用浸泡振荡、超声波 提取和液- 液分配、柱层析等传统方法,存在提取效率低,净化不彻底问题,导致检测结果精确度偏低。利用超临 界萃取( SFE)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新型前处理技术实现对油料中农药残留的充分提取和净化,是未来油料中 农药残留检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Triacylglycerol-estolides are components of the storage oil of certain plant and fungal species and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fatty acids containing hydroxyl groups. These unusual acyl-glycerols can easily go undetected when oils a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or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if the TAG-estolides and TAG have similar polarity. We describe the detection of TAG-estolides in intact seeds of Lesquerella lyrata and whole sclerotia of the ergot fungus Claviceps purpurea using 1H MAS-NMR for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We also conducted analysis of small amounts of oil by MALDI-TOF MS to clearly show the presence of TAG-estolides and to rapidly characterize their acyl composition. The matrix used in this work was 2,4,6-trihydroxyacetophenone (THAP) made up in sodium chloride-saturated solvent. We were able to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TAG-estolides with no free hydroxyl groups in the fungal oil, and TAG-estolides with free hydroxyl groups in the oil of L. lyrata. The development of a technique for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TAG-estolides in oil samples will simplify the detection of these novel lipids in plant and fungal species.  相似文献   

17.
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方法研究茶叶中氟离子的测定。结果表明:用充氧3 MPa的氧弹燃烧分解样品,然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离子的含量,建立了KOH梯度淋洗程序为5~40 mmol/L,流速为1.0 mL/min。氟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05~30 mg/L,茶叶中氟的检出限为5μg/kg;平均回收率为90.7%~103.4%,相对标准偏差为0.93%~2.02%;测定国家茶叶标准物质氟含量与标准值相符。结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干扰小,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茶园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组分的残留量,平均回收率在76.5%~10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82%~10.97%之间,检出限为0.0001~0.001mg/kg。结果表明:本方法方便、快速、准确性高,适用于土壤样品的农残检测。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主研制的黄曲霉毒素B1胶体金免疫定量检测卡,建立花生、玉米、大米、小麦等粮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分析方法,4种样品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kg,R2>0.97,方法的定量限为1.0 μ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5%~106%,RSD<20%。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免疫亲和柱净化-HPLC法相比,相对误差<15%,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粮油农产品及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 筛查,样品检测时间只需15min,检测成本低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20.
茶氨酸的衍生化及毛细管电泳定量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电泳技术定量茶氨酸,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建立茶氨酸定量的新方法。运行缓冲液为pH9.8的0.03βmol/L四硼酸钠缓冲液体系,分离电压为28kV,分离温度为17℃,在360βnm下进行检测。研究了不同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缓冲液浓度对衍生化反应的影响,确立了衍生化反应的最佳条件。证实了4℃和25℃环境下衍生化产物可以稳定保存5天。测定了茶氨酸衍生化方法的性能指标:线性范围为0.2~5βmmol/L(r2=0.993),最低检测限为0.05β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