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茶产业发展现状茶叶是婺源的传统特色产业。2006年,全县茶园总面积13.77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3万亩、占22%),产茶5800吨(其中名优茶1000吨),精制加工拼配贸易量1.6万吨,实现茶业系列总产值3.08亿元,其中:一产1.26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643元;二产1.72亿元、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其中拥有茶叶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6家,直接出口创汇617万美元);三产0.1亿元(茶道、茶艺表演和茶园生态观光旅游等)。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出口示范基地县、第一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06年…  相似文献   

2.
婺源有1200多年的种茶史,茶业是婺源的主要经济支柱,先后荣获全国名茶之乡、绿茶之乡、出口绿茶基地县等称号。过去,婺源茶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全部由外贸收购包销。进入九十年代,由于外贸体制的改革,茶叶价格严重下滑,处处难卖,婺源茶业已是“昨日黄花...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的"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区,是一个"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典型江南山区县,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国土面积294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3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8万,占82%.境内自然环境纯净天然,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绿茶之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素有"茶乡"之称.  相似文献   

4.
桃源产茶历史悠久,有"茶叶之乡"的美誉,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用科技提升品质,用文化包装价值,用品牌开创市场,茶叶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千山竞秀、百花盛开的时节 ,我们聚集在这绿色的茶园中 ,为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纪念碑揭碑并举行国际茶会。值此机会 ,我谨供表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对海内外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婺源是茶乡 ,是全国绿茶的出口基地县 ,种茶、制茶有 1 2 0 0多年的历史 ,茶叶是这里最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项目。婺源茶叶 ,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良好的自然生态 ,使这里生产的茶叶“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 ,一直受到世人的推…  相似文献   

6.
正昌宁县隶属于保山市,距昆明654 km,国土面积3888 km~2,总人口35万人余。昌宁县是澜沧江流域最主要的茶区之一,是西南茶马古道支线的必经之地和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是全国和云南省生产优质茶叶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优质红茶生产示范县、茶叶科技示范县、茶文化创作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截至2016年末,全县共有茶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县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扎实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茶园面积2万hm2,总产量460万kg,产值10亿元.新县多次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和"中国名茶之乡",茶叶成为新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 一、建管并重,打造茶叶产业化基地 (一)科学规划 根据山多地少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原则,以八里畈—浒湾—沙窝和陈店—郭家河—陡山河为中心,精心打造2个茶叶核心区,兼顾南信叶公路沿线、西循环公路沿线、县城至将军故里公路两侧宜茶区域,将茶园基地建设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打造一批生态茶叶观光园和景观带,实现基地建设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  相似文献   

8.
颜浩 《农业考古》2006,(5):296-297
茶业是江西省婺源县的传统主导产业,婺源是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县,是“中国茶叶之乡”,是全国绿茶外销出口基地县。茶业对婺源的农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一、婺源茶业的回顾1、全县茶业经济基本情况。2005年是婺源茶业经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一年。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县实现茶业系列产值达2.16亿元,增长58%;茶叶总产量5000吨,比2004年增加807吨,增长19.4%,其中,名优茶产量1000吨,同比增产150吨,增长17.65%;茶业出口12500吨,比2004年增加4500吨,增长56.25%;创汇800万美元,比2004年增加200万美元,增长33.3%。全县农民…  相似文献   

9.
茶叶自古以来就是婺源传统的特色产业,追溯历史,婺源产茶始于汉而盛于唐。“唐载茶经”说明了婺源产茶历史与规模;“宋称绝品”则说明婺源茶叶的天然品质被人们认同和推崇;“明清入贡”是婺源茶叶政治地位的升华;“中外驰名”是婺源茶叶走出国门,被世界公认,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史载:清鼎盛时期婺源每年  相似文献   

10.
巴彦县位于松花江中游北岸,耕地面积330万亩、草原10.5万亩.总人口70.01万,全县辖18个乡镇,116个行政村,1 351个自然屯.巴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被誉为"江省粮仓",以盛产玉米、大豆而著称,也以饲养生猪、黄牛、家禽等闻名省内外.巴彦是商品粮基地县、秸秆养牛示范县和"龙江生猪生产第一县".2004年成为黑龙江省畜牧业十强县.  相似文献   

11.
昭平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平县是广西名优茶叶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一向有"深山出名茶,佳茗醉人心"的美称.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茶叶生产逐年发展壮大,品质不断提高,现已初步具备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12.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腹地,东接黄山,西连九华山,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生态县,茶文化历史悠久。近年来,泾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把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突破7.2万亩,2018年茶产业产值突破3亿元,先后荣获"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全国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泾县兰香茶营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就是叫响当地茶产业品牌的典型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全国首批100家无公害(种植业)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基地县。1995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茶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我县的重要经济支柱。做足做大做好“茶章”,将安溪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是加快我县农村小康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我县新一轮创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今天讲话的题目叫《寻找"婺绿"的历史坐标》,供各位领导参考。茶叶产区、旅游区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寻准自己的历史坐标,也就是定位。婺源的茶业、旅游业的发展,也要选准自己的历史坐标。历史坐标必须有纵的、有横的,经纬度要找准。从纵的来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婺源、浮梁建县都是唐代。婺源茶叶贸易,至少始于唐代,按文献推理甚至可以早到晋代。但是婺源也好,浮梁也好,景德镇也好,都是到唐代以后,经济才高度发达。为  相似文献   

15.
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举办茶文化论坛,并召开婺源茶业发展战略座谈会,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欣喜之余,我作为一名从事茶叶生产、经营20多年的茶人,也想就茶文化与茶叶的话题谈一些看法,以供专家们参考,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正>南涧县是大理州茶叶主产县,也是《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十三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中设定的30个茶叶产业重点县之一。2016年南涧县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2017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近年来,南涧县立足"高山、净土、生态"优势,按照"做精基地、做强企业、做活流通、做响品牌、做大市场"的思路,大力推进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婺绿”驰名中外。茶叶是婺源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特色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997年,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继续深化茶叶体制改革,加大茶叶开发力度,实现了茶叶经济的新发展。一、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婺源从唐代至今,一直都是生产炒青绿茶的著名茶区。在计划经济时期,“婺绿”由外贸部门统购包销,特别是在内质上,起到了为中国绿茶出口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来的流通体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外贸部门也不可能再包销统购了,加之近几年茶叶市场…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304-305
石台县是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重点产茶县,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介绍石台县茶产业"十二五"发展成效,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一核三区"区域布局,建立"四大体系",实施"五大工程",走生态茶、健康茶、养生茶特色发展之路,使茶产业成为石台农民脱贫脱困的支柱产业,将石台打造成"梦里茶乡、休闲圣地、养生天堂"。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元江县的茶叶产业经历了30多年的艰辛历程,已经成为元江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元江县的茉莉花产业被誉为"中国第二、云南唯一的茉莉花种植加工基地"。文章就元江县茶叶产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谈茶叶专业合作化与广西茶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集约化生产,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是发展广西茶叶的重要途径.探讨广西茶叶专业合作化形式,完善公司 基地 农户 协会的合作模式是实现广西茶叶集约化生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