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体外和体内两种方法研究黄芩抗鸡大肠杆菌作用.通过体外抑菌作用测定黄芩水煎液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g/ml;体内抑菌作用通过对7日龄雏鸡的攻毒与治疗试验来研究,体内治疗药物浓度5g/ml可使90%以上雏鸡获得保护,10g/ml可使100%雏鸡获得保护.以上说明黄芩可以对抗鸡大肠杆菌,可以防治鸡的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2.
用优环霉素原粉对鸡毒支原体(病)进行了体内外的治疗、抑菌试验。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当优环霉素在培养基中有效药物浓度达到0.0625μg/mL时,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250μg/mL时,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鸡毒支原体病引起的死亡,较明显地提高鸡体增重,随着药物浓度的加大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当药物浓度达到500μg/mL时,能较大幅度地降低气囊损伤。然而,所有药物治疗组均不能彻底抑制体内人工感染的鸡毒支原体而使血清学变为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氨苄青霉素—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剂进行了鸡毒支原体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治疗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药物浓度达到0.0125μg/mL时,便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体内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20μg/mL时,便能有效地降低感染鸡的死亡率,对提高感染鸡的增重有一定的作用,但在降低气囊损伤方面作用不明显,所有感染鸡体内抗体检测均为阳性:除在提高感染雏鸡成活率方面稍优于强力米先外,其他方面二者作用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4.
采用硫酸阿米卡星可溶性粉40、50和70mg/L三个治疗浓度,对人工诱发的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进行治疗试验。通过15d试验,其0.05mL、0.1mL两个攻毒组,用40mg/L治疗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平均死亡率为6.6%和3.3%;50mg/L和70mg/L治疗的死亡率均为0;对照组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43.3%和60%。由此可见,治疗组鸡的死亡率之间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则差异极显著(P〈0.01)。鸡的增重结果也呈上述规律。说明硫酸阿米卡星可溶性粉对鸡大肠杆菌O2 株感染和鸡沙门氏菌C79—1感染,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在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时的相互作用,本试验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用恩诺沙星和磺胺间甲氧嘧啶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单药恩诺沙星和磺胺间甲氧嘧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256μg/mL;联合用药的MIC分别为8μg/mL和32μg/mL,经计算FIC指数为0.375。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与磺胺间甲氧嘧啶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呈现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印度学者研制了一种鸡心包积水综合征(HPS)油乳剂灭活疫苗,并测定了其免疫效果。该苗是用感染鸡的肝匀浆制备的。肝匀浆经氯份提取,福尔马林灭活,以液体石蜡为性剂制备疫苗。肉鸡10日龄免疫,颈皮下接种0.5mL/只,然后各取部分试验鸡分别在3、5和7周龄攻击强毒,用琼脂扩散试验测定其抗体效价。结果免疫鸡3次攻毒均获得100%的保护,且每次攻毒的血清抗体效价分别为2.01092,1.slogZ和061。gZ,而对照鸡3和5周龄攻毒全部死亡,7周龄攻毒40%存活,这可能是老龄鸡易感性较低所致。田间应用证实,免疫鸡均获得保护,未见发生。C包…  相似文献   

7.
艾维菌父母代肉种鸡经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弱毒疫苗免疫后,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免疫期种鸡的后裔雏鸡的母源抗体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发现,26周龄种鸡禽脑脊髓炎(AE)抗体阳性率为86.79/6~1009/6.其后裔雏鸡在1~7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为83.3%~100%;14日龄时降至30.0%~70.09/6;多数在21日龄时转阴。36周龄种鸡AE抗体阳性率为56.7%~76.79/6,其后裔雏鸡在1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只有50.0%~76.7%;7日龄时降至10.0%~50.0%;14日龄时全部转阴。表明,雏鸡AE母源抗体水平及其衰减规律受种鸡抗体水平的影响。攻毒保护试验发现,低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50.0%),不但7~28日龄脑内攻毒后6~11d全部发病,而且14日龄颈部皮下攻毒后11~13d也有6/10雏鸡发病;而高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的母源抗体为1009/6),虽然14~28日龄对脑内攻毒易感,但是颈部皮下攻毒后观察45d均未发病。证实,雏鸡1日龄的AE母源抗体为50.0%时,很难保护其免受AEV的侵袭。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的制备及其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海安县6种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为苗种,制成多价灭活苗,并应用于临床。结果表明,该苗安全性好,攻毒保护率达100%,免疫保护期达120 d;雏鸡注射0.3 mL/只,成鸡注射0.5 mL/只,可使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9.61%和3.08%,成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6.24%和3.01%。  相似文献   

9.
该试验应用微生物学常规技术,对开封某鸡场的1份鸡腹泻病料的病原茵分离鉴定及药敏性检测。各种微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是由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动物回归试验攻毒组鸡只发病率100%(10/10),死亡率达40%(4/10),攻毒组小鼠发病率100%(5/5),死亡率达60%(3/5)。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对磺胺甲嗯唑、青霉素G、庆大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等耐药。故生产上可选择敏感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先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几种中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抑菌效果,本实验选取金银花、蒲公英、黄芩、穿心莲、板蓝根、马齿苋、杨树花、大蒜为试验对象,体外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观察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茵效果;体内试验选取健康Balb/c小鼠,先试验确定使小鼠半数致死的最小细菌浓度,然后将72只大小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分为9组,8只/组,实验组灌胃各种中药(中药浓度为0.5g/mL),剂量为0.5mL/只,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连续5d,在第5天灌胃后2h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的大肠杆菌液,观察小鼠致死及发病情况。结果表明,8种中药水提液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黄芩、金银花、杨树花、蒲公英、板蓝根、马齿苋、穿心莲、大蒜。体内抑菌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黄芩、金银花、穿心莲、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杨树花、大蒜。提示:在所选几种中药中,黄芩、金银花对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抑茵效果较好,可以为兽医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数据;而且中药的体内、体外抑菌效果并不完全一致,在进行临床用药时要结合体内外抑菌试验效果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研究黄芩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对所试菌株体外抑菌效果不显著。以1日龄的蛋雏鸡为实验动物,探讨其对人工诱发的鸡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的防治效果。临床和剖检观察表明,给药组雏鸡的发病症状、鸡脏器的病理变化均轻于感染对照组;给药组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感染对照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感染对照组。表明黄芩提取物(黄芩黄酮)对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痢具有明显的体内抑菌作用,并对人工诱发的鸡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芩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从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4个方面研究黄芩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黄芩多糖对上述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清除作用,其还原力较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略低于VC;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强于VC,EC50为0.261 mg/mL;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弱于VC,EC50为0.724 mg/mL。结论:黄芩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60%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回流提取技术提取黄芩中的黄酮,利用芦丁作为对照,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中黄酮的含量。通过不同方法考查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黄芩中黄酮对羟基自由基具有不同的清除能力,用7.5 mmol/L的硫酸亚铁铵溶液0.80 mL,7.5 mmol/L的水杨酸-乙醇1.00 mL,0.3%的H2O2溶液1.00 mL,Tris-HCl缓冲液2.00 mL清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中草药提取液对临床分离鸡源变形杆菌抑菌效果,本试验对野菊花、穿心莲等9种中草药,采取水提法和醇提法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鸡源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对抑菌效果较佳的黄芩等5种水提液与虎杖等3种醇提液分别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测定其FIC指数。结果表明:水提液中,黄芩抑菌效果最佳,MIC为62.5 mg/mL,穿心莲、虎杖、黄连、香薷次之,MIC均为125 mg/mL;醇提液中,虎杖、穿心莲、香薷抑菌效果较好,MIC均为125 mg/mL;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本试验各组合均无协同作用;说明黄芩水提液对鸡源变形杆菌抑菌效果最佳,其余药物水提液抑菌效果一般或较差;醇提取液抑菌效果为一般或较差;本试验各联合用药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微波辅助浸提技术从黄芩中浸提黄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提剂、液固比、浸提温度、颗粒粒度、微波功率和浸提时间对黄芩黄酮浸提率的影响。结果:微波辅助提取黄苓黄酮的最佳工艺50%乙醇为浸提剂、液固比为20mL/g、浸提温度为90.0℃、浸提时间为8.0min,颗粒粒度为40目,微波功率为600W,此条件下黄酮的浸提率为99.42%;高于常规回流4h。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应用于黄芩黄酮的提取具有省时、高效、节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中药及其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取乌梅、五倍子、山茱萸、黄芩等30种中药,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水提物与其他中药水提物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五倍子、乌梅、金银花、大青叶、黄芩、薄荷、五味子、青蒿、秦皮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MIC为6.25 mg/mL),而五味子和乌梅对大肠杆菌杀菌活性最强(MBC为50 mg/mL)。选取9种中药水提物作为主药与其他中药水提物分别组成复方后,大部分复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寻找防治鲟鱼病害的有效中草药药物。用水煎煮法提取天然物中草药有效成分,采用试管法测定各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4种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的最优组方。33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五倍子,其MIC为0.97 μg/mL;其次是地榆和黄芩,两者MIC均为1.95 μg/mL;马齿苋和苦参抑菌效果最差,MIC为250 μg/mL。选取五倍子、地榆、地锦草和连翘进行正交试验,其最优组方为1∶2∶4∶8,该组方对维氏气单胞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应用中草药防治水产养殖病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药经方白头翁汤和黄连解毒汤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作用。采用体外抗菌和人工感染防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2个经方对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这2个经方体外对大肠杆菌均有抑菌效果,黄连解毒汤对试验菌株的MIC平均值为0.250 g/mL,而白头翁汤对试验菌株的MIC平均值为0.187 g/mL,效果较优;人工感染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汤对鸡大肠杆菌病的保护率、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白头翁汤,尤其是高剂量组防治效果最好,保护率和有效率均达90%,治愈率达85%。说明2个经方在体内外抗菌试验中均有效果,但是体内、外抗菌效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豫北地区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治疗鸡大肠杆菌病,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方法测定了17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豫北地区15株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根据其MIC及MIC范围(MICRange)使用SPSS 13.0中Probit过程计算出17种抗菌药物的MIC50和MIC90。结果表明:多粘菌素B的抑菌作用最强,MIC50、MIC90分别为0.11、0.87μg/mL;加替沙星的抑菌作用次之,MIC50、MIC90分别为2.53、3.88μg/mL,其它3种药物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抑菌作用相当,但不及加替沙星,MIC50、MIC90分别为10.11-11.79μg/mL、15.16-21.13μg/mL;多西环素和阿莫西林等12种抗菌药物的抑菌作用较小,MIC50、MIC90分别为18.53-388.50μg/mL和30.59-713.42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