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大福 《广西畜牧兽医》1994,10(3):31-33,22
鳖的人工养殖(下)陈大福广西农业大学530005四、鳖的人工繁殖亲鳖的选择亲鳖要选择健壮、无病、无损伤、反应灵活、5~B年龄、体重在1000~2000克以上的鳖作种用。鳖的雌雄鉴别(图3)。如下表;鳖的雌雄鉴别表图3鳖的雌雄鉴别(a)华鳖腹面观;()...  相似文献   

2.
1、培育好亲鳖。优质的亲鳖是养好稚鳖的基础,亲鳖个体大,体质好,饱满强壮,其产卵数量多,卵个体大。大规格鳖卵,孵化出的稚鳖规格也大,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强,成活率高。因此,亲鳖产卵前要多投喂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的饲料,培育好亲鳖;产卵后也要抓紧投喂,补充亲鳖体内营养,使亲鳖早日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养殖技术与防病深圳康达尔(集团)饲料公司顾问尹光国博士一、亲鳖管理及鳖苗生产技术亲鳖是养殖业者重要财产,加强亲鳖管理,提高鳖苗生产技术,是致富的最佳途径。选择亲鳖要挑选体型完美,色泽光艳,肌体健康,成长快速,体重约800克以上的为最好。亲鳖池面...  相似文献   

4.
自然条件下鳖的生长发育缓慢,且鳖卵的孵化时间长、孵化率极低。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鳖的经济效益,鳖的人工繁殖就成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大量种苗的关键环节。介绍了鳖的人工繁殖技术,主要包括亲鳖的选择、亲鳖性成熟年龄、亲鳖的饲养、产蛋、蛋的收集和孵化方法、稚鳖的培育方法等,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鳖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条件下鳘的生长发育缓慢,且鳖卵的孵化时间长、孵化率极低.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鳖的经济效益,鳖的人工繁殖就成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大量种苗的关键环节.介绍了鳖的人工繁殖技术,主要包括亲鳖的选择、亲鳖性成熟年龄、亲鳖的饲养、产蛋、蛋的收集和孵化方法、稚鳖的培育方法等,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玲  华香  陈华芬 《广东饲料》2000,9(6):35-35
近年各种鳖价大幅下降,使“养鳖热”骤然降温,跌入低谷。面对严峻的鳖价大跌,唯一解决办法就是降低成本。那么,如何降低养鳖成本呢? 1不断选育良种 任何动物或植物品种都需要有意识地不断选育,使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生产性能不断提高。养鳖从业者要选择生产性能优良的鳖为种为鳖,并按亲鳖的要求进行培育,以巩固和发展品种的优良特性。雌鳖体重达600克左右已性成熟,能产卵孵化,但初产的雌鳖一般体质较差,且产孵量少,平均卵重4克以下,受精率也低,不可作种鳖用;雌鳖体重达2000克以上进入性成熟旺期,产卵量多,卵重达6克以上,受精率也高,这种鳖可作为后备亲鳖专养。此外,为避免近亲繁殖,在没有种鳖个体档案的地方,最好从外场交换雄鳖,选择体质健壮、符合品种特性的成熟雄鳖作为种鳖(也可收购野生雄鳖)。通过良种选育,不断提高生产性能,就能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六、鳖种的选择与运输 (一) 鳖种的选择 1.稚鳖选择:体重50克以内的称稚鳖。 (1) 刚孵出的稚鳖体重在3克以上的为优质稚鳖,体重不满3克的因其亲本体重与年龄过小,或因营养不良,体质差,成活率低;目前大量1克左右的稚鳖在销售和养殖,伺后又做亲本再繁殖,是不利于鳖的种质保护的;  相似文献   

8.
人工孵化鳖的几项关键技术肖宏儒(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人工孵化鳖是解决野生鳖种严重缺乏的重要手段。在人工孵化鳖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1.把好亲鳖的选择关亲鳖是人工繁殖的物质基础。在亲鳖的选择时,一不要轻易购买市场商品鳖。因市场商品...  相似文献   

9.
鳖病的防治,一般通过换水或使用常规药物,防治技术很落后,没有一套成熟的或先进的防治措施。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场1995年开始探索防治措施,1995年亲鳖的死亡率为30.2%,1996年减为14.75%,1997年减为10.35%,两年减少亲鳖死亡16000多只,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元,增加间接效益500多万。有关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预防措施1.1做好鳖地、幼鳖、饲料、食台、工具等的常规消毒工1.1.1鳖池的消毒对新建鳖地,每亩用60kg~75kg生石灰或加用13kg~5kg漂白粉进行消毒。对连续饲养多年的鳖池,每隔两年对池地至少D后习清理消…  相似文献   

10.
一、成鳖:本月中旬以后,除了加温池外,自然水温会逐步下降到20℃左右。给饵标准:加温池与8、9月份相似,常温池约为体重的0.5%~1%。 在加温的稚鳖池放养的成鳖,要在10月上旬转出,达到规格的出售,未达到规格的,转到常温池,使之冬眠。这样腾出加温池用作稚、幼鳖的培育。 二、亲鳖:亲鳖池(利用温泉、工厂余热水的情况除外),由于没有用塑  相似文献   

11.
亲鳖在自然条件下,繁殖周期长,产卵量和孵化率低。要想提高养殖亲鳖的效益,必须提高其繁殖力,获得质优量多的幼鳖。 1.亲鳖池的建造。选阳光充足、温暧宁静、水源丰富、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一般情况下每只池以100—150平方米为宜,池壁高1.3—1.5米,水深1.1—1.3米。底铺20—30厘米厚的砂或软泥。池  相似文献   

12.
进行的中华鳖人工繁殖试验,主要是通过对中华鳖亲鳖场的选址修建、亲鳖的选购、亲鳖的饲养管理、掌握亲鳖发情交配产卵、鳖卵的收集、检查鳖卵的受精情况及鳖卵的孵化等环节来开展工作,并取得了成功.中华鳖卵的受精率达到了90%以上,孵化率达到了85%以上,孵化出壳的稚鳖成活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3.
团鱼,又名甲鱼或又称鳖。当前,农村养鳖户增多,有的赚钱,有的赔本。总结经验,笔者认为广大农户养鳖应注意把握以下九个环节: 1、建池:鳖喜静怕惊,喜暖畏冷,池要建在环境安静、避风向阳的地方,大小根据养殖规模而定。池底最好掺些细沙,四周要砌1米高的围墙,墙脚要入土20~40厘米。池内搭若干个晒台和摄食台。 2、选种:从外购苗必须注意质量,伤鳖、病鳖或用钩、药、电捕的鳖都不能作种。此外,冬眠受冻的和恒温室养的鳖也不能作种。最好是从可靠的养殖场或可信的专业户购买种苗。 3、分级饲养:大小鳖不能混养,否则易造成大鳖咬伤甚至吞食小鳖,而小鳖难以抢到食物,生长发育不良。有条件的,最好是将稚鳖、幼稚鳖、成鳖及亲鳖分池饲养。 4、亲鳖搭配比例:一般雌雄比例以3:1或4:1为佳,雄鳖过多、过少或混养小规格的鳖,都会影响亲鳖的交配和受精繁衍。 5、控制密度:一般每亩水体放同一规格的苗种100~200公斤,具体投放量应视养鳖者的管理水平而定。  相似文献   

14.
亲鳖越冬死亡原因主要是亲鳖体质及体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加上早春水温上升,病原体大量繁殖,势必造成亲鳖越冬后大量死亡,主要原因有三: 1.忽视产后培育。雌鳖从5月下旬产卵至8月下旬结束,整个产卵期间营养物质消耗甚大,以每个雌鳖年产卵50个计算,每个卵约4.2克重,50个卵重达210克,几乎  相似文献   

15.
亲鳖选得好,就会产卵多,卵粒大,受精卵和孵化率高,幼鳖生长速度快。选购亲鳖应把以下六关: 一、选购时间关。经过冬眼,当15℃时鳖开始活动觅食,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性成熟的亲鳖即开始发情交配。根据鳖的生活习性,选购亲鳖最好在冬眠苏醒后至开始摄食交配前这段时间内。因为这段时间鳖较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放养后较短一段时间内即开始摄  相似文献   

16.
1选购良种莫忽视选购良种时,要掌握以下几点:1.1向供苗单位了解亲鳖年龄、体重,一般以2龄1kg以上为正常亲本,3龄2~3kg更为理想。1.2规格整齐养种鳖要用10g左右稚鳖,养商品鳖要用100g左右种鳖,个体间重量不能相差太大,以免相互争食、撕咬而影响成活和成长。1.3选择体型完整、神态活泼、肌肉丰厚、裙边厚而平滑、腹甲呈银白色有光泽的良种,除去病、残、伤或水肿,行动缓慢、腹甲有红点、红斑等病症者。1.4用手指捏住鳖的后腿部腑窝处,能迅速挣扎,四肢伸蹬有力者为良种。1.5将水鱼翻仰在地面,能立即翻过来逃跑者,为健康水鱼。1.6投入盛水的塑料…  相似文献   

17.
番木鳖为马钱科植物马钱 (Strychnos nux-vomica L .)的干燥种子 ,有通经止血 ,散结消肿之功 [1] ,其有效成分为番木鳖碱、马钱子碱。番木鳖中有效成分用什么方法 ,浸泡多长时间效果较好 ,此方面的报道较少 ,为此本试验对番木鳖在不同溶剂中马钱子碱的浸出率进行了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药品 马钱子碱 (标准品 ) ,由成都药检所提供 ;番木鳖生药 ,由重庆市医药公司提供 ;无水乙醇 (分析纯 )、盐酸 (3 6 .5%分析纯 ) ,由重庆东方化工试剂厂提供。1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AB2 0 4电子天平 (瑞士 )精确称量马钱子碱标准品 0 .8mg,分别稀…  相似文献   

18.
对一般的鳖类动物静脉给药多选择颈部两侧的静脉,但斑鳖体型较大,头部收缩力很大,在此处静脉给药不但很难操作,而且对人和动物都不安全.斑鳖鳖板底部有许多约粗0.5 mm~1 mm的静脉,这些静脉的舒张和收缩受环境温度影响,但游走性不大.在斑鳖鳖板底部用0.45×15号头皮针可静脉推药10 mL~20 mL药物.  相似文献   

19.
鳖病的诊断与治疗(下) 二、常见病的治疗 鳖病的种类很多,这里仅介绍几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方法,供养鳖者实际应用。 1.水霉病。水霉病由几种真菌引起,危害稚、幼鳖。菌丝体寄生在宿主的体表、四肢腋窝处,严重时菌丝可覆盖全身,导致稚、幼鳖死亡。 治疗:刚孵出的稚鳖用1∶15000的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20.
甲鱼鳃腺炎近年来逐渐多发并呈流行趋势。以往该病发生于亲鳖和成鳖,现在则已发展到整个生产过程,对养殖甲鱼者造成不小损失。目前还没有有关甲鱼鳃腺炎的准确定论。该病在温室养殖阶段,其流行无明显时间性,整个养殖过程均有发生,只是在幼鳖、成鳖阶段略多常温下养殖的亲鳖多于5~6月份发病,产后培育不好的9~10月份发病也较多。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从生产和研究中基本有了一个共识,即病原很可能是病毒。据有关资料报道,该病分为三种类型,即出血型、混合型和失血型。笔者对甲鱼养殖场(站)和较大的养殖户甲鱼出血型鳃腺炎用广谱抗菌药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