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栎次生林垂直结构特征对目标树经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基于单株木的目标树经营技术是实现近自然森林经营的重要途径。为揭示目标树经营对天然次生林垂直结构的影响,以长白山北部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各林层林分结构与单木生长对不同目标树抚育间伐强度的响应,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2013年8月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设置16块面积0.09 hm2(30 m × 30 m)的样地开展目标树经营试验。根据间伐强度设置弱度(5%)、轻度(10%)、中度(20%)和对照4种处理,每种处理4个重复,2016年复测样地。采用树冠光竞争高法(CCH)将林分划分为上林层、中林层和下林层3个林层,比较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各林层高度、树种组成、林木竞争和生长的影响。结果(1)各林层树冠光竞争高度分别为上林层15.27 ~ 16.12 m、中林层8.76 ~ 9.65 m、下林层2.95 ~ 3.37 m。间伐提高了上、中林层高度,其中中度间伐下上林层平均高度为15.42 ~ 17.21 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下林层高度基本不变。(2)间伐调整了上林层和中林层各树种所占比重,上林层中白桦下降,蒙古栎提高,且蒙古栎比重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中林层白桦、杂木比重下降,红松比重增加。(3)上林层平均胸径在中度间伐下得到了提高,增幅达到0.57 cm,而在其他处理下有所下降。中林层平均胸径只在轻度间伐下得到提升,下林层平均胸径的变化与上林层呈现相反的趋势。林分中上林层所占蓄积比重增大,弱度、轻度、中度间伐样地上林层蓄积比重分别增加了1.92%、11.52%、13.15%。(4)间伐显著降低了各林层林木竞争指数,其中下林层对目标树抚育间伐响应最为积极,以弱度间伐的降幅最为显著,林木竞争指数由0.634降为0.455。(5)各林层直径定期生长率和材积定期生长率随林层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上、中、下林层的直径生长率分别为1.22% ~ 1.96%、1.94% ~ 2.59%、4.02% ~ 8.17%,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74% ~ 4.10%、3.50% ~ 5.14%、10.12% ~ 18.97%。结论目标树经营能够显著影响蒙古栎次生林各林层的生长与结构,但是各林层特征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响应不一致。综合来看,中度间伐(间伐强度20%左右)是研究区蒙古栎次生林较为适合的目标树抚育间伐强度,有关具体抚育方式和后续抚育时间还有待林分动态的长期观测。   相似文献   

2.
以15年生杉木低效林为研究对象,设计间伐强度为20%(T20)、30%(T30)、40%(T40)及未间伐(T0)4种间伐处理,探讨间伐2年后杉木林下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间伐成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间伐对林下植物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林分的生物多样性,且林下植物种类、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T0、T20、T30和T40处理林下分别出现0种、12种、14种和16种植物;(2)间伐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间伐后杉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和水解氮含量增幅依次为2.20~38.08 g·kg-1、0.19~0.98 g·kg-1、6.36~13.99 g·kg-1和19.13~154.19 mg·kg-1;(3)综合评价得到T0、T20、T30和T40处理的间伐成效指数值依次为0.294、0.503、0.724和0.732,说明T30、T40处理的间伐成效要明显好于T20处理。因此,建议对密度较大的杉木低效林按照30%~40%的株数间伐强度进行间伐改造,并保留阔叶树种,以形成多树种、结构比较稳定、生态和经济效益更高的针阔混交林,实现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3.
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初植密度为3 000株/hm2的7~9年生杉木林进行不同始伐时间、不同间伐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始伐时间越早或间伐强度越大,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材积的增幅也越大,经济效益越高。其中以7年生、间伐强度30%对林分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效应最明显,以7年生、间伐强度20%的林分蓄积量为最大。以培育大中径材为目标,则适宜的初次间伐方案为始伐期7年生、间伐强度30%,若培育中小径材的林分,则宜为始伐期7年生、间伐强度20%。  相似文献   

4.
间伐强度对杉木胸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1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抚育间伐强度为45%、30%和15%的林分,其林木胸径年均生长量比不间伐的分别提高了83%、43%和23%;抚育间伐强度为45%的林分,其林木胸径年均生长量与不间伐的差异极显著,与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已超过正常抚育间伐年限的杉木人工林进行较强度抚育间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解释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子,为森林经营及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对照(间伐0%)、中度间伐(间伐45%)、重度间伐(间伐70%) 3种间伐处理,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短期原位监测。【结果】间伐显著增加了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P<0.05),与对照相比,中度和重度间伐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23.30%和44.94%。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无关。不同间伐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为1.77~2.16,对照处理下Q10最高,间伐降低了杉木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间伐初期,间伐对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有促进作用,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温度是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活性有机碳是重要因子。图3表5参44  相似文献   

6.
陆乾 《乡村科技》2023,(21):99-101
杉木生长速度快,木材材质良好,是我国重要的人工造林树种,通过间伐处理可显著提高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部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综合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来看,经间伐处理后,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有所提高,间伐强度为50%时有利于杉木生长,但其林分蓄积量相对较小,恢复至未间伐林地相同水平的时间相对较长,建议在培育大径材林时采用50%的间伐强度;间伐强度为30%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杉木生长,且恢复至未间伐林地相同水平的时间相对较短,建议在培育杉木速生林时采用30%的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间伐和林分类型对森林凋落物储量及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为提高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建德市3个小流域的间伐与未间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和阔叶林为对象,野外采集凋落物与土壤(0~10、10~30、30~60 cm)样品,测定凋落物的储量、持水率和持水量以及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  结果  杉木林间伐较未间伐的凋落物储量降低了25.2%(P<0.05),而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拦蓄率分别增加了24.4%和47.1%(P<0.05);间伐对阔叶林凋落物储量无显著影响,但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比未间伐的增加了42.5%和42.2%(P<0.05);凋落物持水性能总体表现为间伐林分高于未间伐林分。间伐显著提高了杉木林10~6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显著增加了阔叶林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P<0.05)及0~10、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杉木林各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均显著高于间伐阔叶林(P<0.05),并且间伐杉木林0~6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3 775.19 t·hm?2)高于其他林分。  结论  间伐显著提高了森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和土壤的持水性能,其中间伐杉木林凋落物及土壤整体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图3表5参考24  相似文献   

8.
林仁忠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2):86-87,129
杉木人工纯林化改造是当前人工林经营难点之一.本试验以提高森林质量为目的,对杉木人工林分进行强度间伐,并结合林下套种闽楠,进行了为期8年的生长调查监测,以探讨杉木人工林异龄复层混交技术的可行性与经营技术要点.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人工林采取突破常规规程的强度间伐与合理施肥,杉木人工林在进入近熟林阶段后,其胸径生长量仍能保持每年≥1cm、蓄积生长率≥10%的快速生长率,其林下套种闽楠地径和苗高生长量亦保持良好的生长效果,由此验证了强度间伐与林下套种闽楠是营造杉木人工林复层异龄林的有效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为杉木林分生长状况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主要以茅栗坑山场9块样地为试验地,以1/3、1/4、1/5 3种抚育间伐强度各做3次重复的抚育管理,对2018、2019年样地内单株进行每木检尺,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杉木胸经、树高、蓄积、单株林积的影响。[结果]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蓄积的相对增长量也随之增加,其中1/3抚育间伐强度下增长最多,分别达到9.97%、27.64%、27.78%;平均树高相对增长量先下降后增加,在1/3抚育间伐强度下增长最多,达到4.88%。[结论]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分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可以实现木材的早期利用及总利用量。  相似文献   

10.
<正>森林抚育间伐强度对于杉木林生长结构的优化具有积极作用,合理的抚育间阀强度能够促进林分生长,提高杉木林种植经济效益,全面优化杉木林种植结构。在调整杉木林抚育间伐强度时,应该重视间伐强度对于气候特点改变的影响。森林小气候代表杉木林光照强度及温湿度变化情况等,只有温湿度气候稳定,方可稳定森林气候群[1-2]。在杉木林种植抚育过程中,合理的小气候受生物与环境影响,其对于林木的光合速率、生长发育及树木枯叶分解具有积极作用。杉木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1.
大岗山杉木人工林大径材培育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杉木造林密度和间伐试验及对不同造林方式的杉木林的生物量调查,确定了杉木林大径材培育优化经营的最佳密度、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和主伐年龄。  相似文献   

12.
杉木红锥混交林间伐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杉木-红锥混交林进行4种间伐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间伐2a后不同间伐强度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净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混交林中的杉木提高11%~46%、6%~29%和10%~105%;红锥提高7%~36%、15%~54%和17%~52%,其中尤以间伐强度为30%和40%的2种方式为最好,目前两树种种间关系比较协调,混交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间伐后杉木与红锥比例以7∶3为宜。  相似文献   

13.
间伐强度对秦岭南坡栓皮栎林结实数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秦岭南坡栓皮栎林结实数量和品质的影响,了解间伐对栓皮栎林可持续发育的作用。【方法】2011-07,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近自然经营的栓皮栎中龄纯林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间伐强度30%,20%,10%,0(对照)处理后,分析间伐5年后栓皮栎林的平均单株结实量、林分总结实量、种子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种子特征以及种子萌发率等。【结果】栓皮栎林结实母树比例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30%>20%>10%>对照;林分总结实量在间伐强度达到30%时比对照组增加最多,增加了8.4%;平均单株结实量树冠上层占73.8%,下层占26.2%,树冠阳面结实最多,占62.2%;不同间伐强度对栓皮栎的种子大小、千粒质量及种子萌发均有影响,间伐强度30%时种子品质最优、室内恒温发芽率最高。【结论】对于郁闭度≥0.80的栓皮栎中龄林,以间伐强度为30%(郁闭度保留0.6)最有利于栓皮栎林的结实和种子品质的提高,能够促进栓皮栎天然林的可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杉木无节材的科学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4年生杉木林中建立4种不同修枝强度(修掉树干直径6、8、10、12 cm位置以下的枝条)的试验小区30个,在各试验小区中随机选择修枝木和不修枝对照木,修枝木每年修枝1次直至修枝高度达7 m后停止修枝。试验后连续20 a调查试验林杉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枝对杉木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修枝后1 a(5年生)至修枝后8 a(12年生),6 cm和8 cm的高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有显著抑制作用,10 cm和12 cm的中低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生长量有显著促进作用;杉木修枝后20 a与未修枝杉木相比,6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0.4%、3.7%和3.7%,8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增加了2.0%,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4.4%和2.2%,10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6.5%、8.0%和6.7%,12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5.5%、6.2%和8.5%,但不同修枝强度与对照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陈家琛    左晓东    陈立    朱琴    孟芳芳    廖文海    范福金  曹光球    曹世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2):119-125
明确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的影响,以期为人工林持续性经营提供科学指导。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板桥管护站13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19年设置未间伐(CK,保留密度2 505株/hm2)、轻度间伐(LIT,保留密度1 500株/hm2)、中度间伐(MIT,保留密度1 200株/hm2)、重度间伐(HIT,保留密度900株/hm2)4个处理。2020年于试验林地内采用原位分解法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下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历经1年分解时间后,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未间伐、轻度、中度、重度间伐下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年分解速率依次为0.27,0.34,0.32,0.30 g·g-1·a-1;相较于未间伐,轻度、中度、重度间伐处理下杉木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分别提升25.93%、18.52%、11.11%。不同强度间伐下,杉木林凋落物C含量在180 d前下降显著,之后波动相对平稳,N、P含量呈先释放后固持的模式。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处理和分解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晰凋落物中微生物数量对间伐强度的响应程度,以南京溧水林场间伐7 a后25年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伐强度对凋落物中真菌、细菌、放线菌3类微生物数量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间伐杉木人工林下凋落物中微生物的数量随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微生物数量在春季期间对间伐响应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春季内弱度间伐下细菌数量显著减少了61.05%(P0.01);而春季内中度间伐下的真菌和细菌数量分别减少了25.32%(P0.01)和36.14%(P0.01),放线菌则增加了30.97%(P0.05);春季内强度间伐下真菌量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77.64%(P0.05)和59.35%(P0.01),细菌数量减少了42.11%(P0.01)。其中,凋落物层温度及林下植被层Margalef指数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会导致凋落物向土壤中输送的养分不同,对提高林分生产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抚育间伐对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间伐对锐齿栎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年春季在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按不同抚育间伐蓄积强度0%(CK)、5%、10%、15%、20%和25%设置锐齿栎次生林试验样地12块,并于2018年10月对所有试验样地进行每木检尺并按径阶打生长锥获取木芯,以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能提高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间伐强度5%样地的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年平均增长量(1.31 m2·hm-2和8.84 m3·hm-2)、总增长量(9.14 m2·hm-2和61.88 m3·hm-2)、年平均增长率(6.80%和7.89%)和总增长率(58.40%和70.16%)最高,且均与CK呈显著差异(P<0.05)。2)间伐强度5%和10%样地林分蓄积量分别在间伐后第4年和第7年达到未间伐样地的林分蓄积量。3)间伐强度5%~20%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均>CK,其中5%样地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在间伐后增长最快。因此,抚育间伐有利于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其中5%间伐强度最为有利,该强度下林分蓄积量可以在较短年限达到并超过未间伐样地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18.
何芳婷 《乡村科技》2023,(5):101-103
为探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杉木人工林,分别按照15%、25%、35%的间伐强度进行处理,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下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量和相对增长率。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强度为35%时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量均显著大于间伐强度为15%、25%时杉木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量;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相对增长率来看,间伐强度为35%能够显著促进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因此,在杉木营林的过程中,为提高林分蓄积量,可综合考虑杉木大径材培育的需要,采用高强度的间伐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9.
间伐改变林分环境,也对林木生长、森林碳储量及林木竞争关系造成一定影响,研究15%、25%、35% 3个间伐强度处理8 a后小兴安岭天然次生林中杉木的径阶分布、碳密度分配特征及竞争指数,对森林经营的指导和森林碳汇发展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35%抚育间伐强度均使杉木径阶分布频率偏离正态性;间伐改变了林木各器官碳密度的分配,其趋势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树干碳密度占总量的比例先减小再增加,而树枝生物量分配规律则呈逐渐减小的趋势;25%和35%间伐强度,杉木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碳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其中25%间伐强度时生物量和碳密度最大,而15%间伐强度的杉木生物量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而碳密度却小于对照样地;同CK相比,T15样地杉木的Hegyi竞争指数减少了2.05%,而T25、T35分别增加了36.07%和14.66%;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Hegyi竞争指数、间伐强度共同解释了碳密度变化的61.3%,且Hegyi竞争指数增长不利于林分碳密度增加,竞争压力通过改变各器官的碳密度来响应。  相似文献   

20.
孟庆旭    张胜利    李侃    李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2):1-7
在秦岭旬阳坝林区选择代表性的华山松样地,设置5%、10%、15%、20%共4个间伐强度和未间伐对照(0%)5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华山松林各生态层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并用坐标综合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间伐后第3年,间伐5%、10%、15%和20%样地的林冠截留率分别低于对照样地 4.41%、6.59%、12.46%和15.01%,干流率分别高于对照样地9.34%、11.67%、16.34%和21.01%;间伐样地枯落物储量和最大持水量均略低于对照样地,随间伐强度的增加,二者分别下降1.20%、9.24%、12.70%、6.49%和3.44%、9.95%、8.99%、5.49%;与对照样地相比,随间伐强度的增大,间伐样地土壤容重分别减少0.78%、2.43%、7.74%、10.4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土壤稳渗率分别增加0.63%、1.13%、2.32%、3.25%和2.66%、7.10%、10.66%、12.61%。间伐导致林冠层和枯落物层水源涵养功能下降,但影响均较小(p>0.05),间伐增强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其中以间伐20%最为明显(p<0.05);总体上,间伐有利于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其中以间伐20%最优,15%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